摘要:2014年1月25日,即将32岁的李娜首次捧起澳网女单冠军的奖杯,这对于李娜以及中国体育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李娜和姚明是中国运动员在职业体育中取得成功的典范,刘翔则是举国体制内诞生的巨星。
作者:王蓓贝)

2014年1月25日,即将32岁的李娜首次捧起澳网女单冠军的奖杯,这对于李娜以及中国体育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中国代表团连续两届奥运会位列金牌榜榜首,李娜取得了个人项目的成功,中国体育水平看似在举国体制和职业体育方面都有了标志性的建树。然而,离开姚明后的中国篮球辉煌已经不再,而刘翔受伤后,中国田径短距离项目也很难在世界大赛中有所收获,不久后的某一天,李娜必将离开赛场,谁来接李娜的班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举国体制到职业体育,有庞大人口基数的中国不缺乏有天赋的运动员涌现。李娜2008年成进入职业体育的广阔天地,在将大大小小的世界冠军收入囊中之后终于在2014年初捧起了澳网女单冠军奖杯。当然在成功跳到体制外获得自由的同时,李娜也失去了体制内的庇护。赛场内外她的一举一动,所带来的后果都需要自己去面对并承受。
姚明从CBA到NBA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而姚明成功除了自身的天赋以及努力也离不开“姚之队”的出谋划策,他们智慧地策划并保护着姚明的形象。因为有了姚明,中国男篮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地位也较之前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在成绩上始终非常稳定。但是在姚明退役之后,中国篮球的成绩一落千丈,虽然也涌现出像易建联、孙悦这样有天赋的运动员,但却无法达到像姚明一样的高度。
刘翔,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夺冠之后,成为中国田坛的宠儿。但伤病的摧残让刘翔在2008年和2012年两届奥运会上均以失败告终,中国田径短距离项目从此难有作为。虽然张培萌等人在近两年进步神速,但想要在世界大赛上拿奖牌,还是一件非常遥远的事情。
李娜和姚明是中国运动员在职业体育中取得成功的典范,刘翔则是举国体制内诞生的巨星。无论是职业体育还是举国体制,在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数量方面总是昙花一现,这对于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无论是李娜、姚明还是刘翔,他们所走的道路都是不可复制的,当我们呼唤“下一个李娜”“下一个姚明”“下一个刘翔”时,也有必要认真打量整座中国体育金字塔。我们需要更加广泛而雄厚的群众体育,而不只是用“金牌战略”让体育走向畸形。
真正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成功。
(本报记者 王蓓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