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15|回复: 0

大唐贤相姚崇之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10 21:31
  • 签到天数: 77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4-2-6 19: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天下为己任而百折不挠为之奋斗的政治家
         作者 大唐游客(姚学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af3cfa010005z5.html


          姚崇少年时潇洒豪爽,崇尚气节。“自小及长,从微见著。唯以直道为业,非以曲路相通。”(见《全唐文》卷二○六)27岁中制举。因才干出众,迁夏官郎中。时契丹扰河北,兵机填委,姚崇“剖析如流,皆有条贯”,“则天甚奇之,超迁夏官侍郎,又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新唐书·姚崇传》)姚崇做了宰相,想的只是为国事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抱负而努力,决不为贪图高位而随波逐流,更不会为此而谄媚权贵。为此,他三次遭贬,“三起三落”,然正气永存,信念不移。一生宦途曲折,富有传奇色彩。
        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冬,女皇卧病不起。“宰相不得见者累月,唯张易之、昌宗侍侧。”“二张”借助女皇,很有权势,王公大臣竞相趋附。为永保富贵,张易之听信术士之言,准备在家乡定州私自建一佛寺,迁京城十名高僧主持。姚崇时任宰相兼春官尚书(礼部尚书),兼管国家典礼及僧尼之事,就以违反国家法令为由制止了这件事。张易之几次找姚崇说情,都被姚崇拒之门外。“二张”恼羞成怒,就在女皇耳边散布姚崇的坏话。这样,姚崇被夺去宰相实权,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里,到边关作灵武道安抚大使去了。这是姚崇第一次被贬。(见《资治通鉴》二○七)

        神龙元年(705)正月,以张柬之为首的五大臣发动了政变,诛杀了“二张”及其集团的主要成员。唐中宗复位。姚崇因事先参预谋划有功而受到了封赏,依然以宰相身份参与政事。但当他在上阳宫看到离位的武则天憔悴衰老时,竞失声痛哭。桓彦范、张柬之等好心劝他说:“今日岂公涕泣时邪!恐公祸由此始。”姚崇并不掩饰自己对武则天的同情,而公开表示出一个忠臣对旧主的应有之义!他说:“元之事则天皇帝久,乍此辞违,悲不能忍。且元之前日从公诛奸逆,人臣之义也;今日别旧君,亦人臣之义也,虽获罪,实所甘心。”当日,姚崇即被贬为亳州刺史。这是他第二次遭贬。(《新唐书·姚崇传》)

        景云元年(710),睿宗即位,姚崇又被任命为宰相。和侍中宋璟,同心协力,改革弊政,朝政出现崭新局面。睿宗之妹太平公主以拥立皇帝有功,“权倾人主”,睿宗特别听信她的话,“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她代表旧势力,反对改革,并企图废黜支持改革的太子李隆基,破坏朝廷稳定大局。如不搬去这块拌脚石,改革事业就会夭折,一场新的动乱将代替目前的安定局面。但如果行动,就有罢职、贬官甚至杀头的危险。姚崇、宋璟为国家的安危而不顾自身的安危,毅然向睿宗上“安储三策”,“请出宋王及豳王皆为刺史,罢歧、薛二王左右羽林,使为左右率以事太子。太平公主请与武攸暨皆于东都安置。”睿宗虽然勉强接受并执行了这三条建议,但由于迁求太平公主,姚崇、宋璟还是被加上离间皇室关系的罪名,又一次被贬出京城,作了地方上的州刺史。(见《资治通鉴》卷二一○》)

        姚崇少年时潇洒豪爽,崇尚气节。“自小及长,从微见著。唯以直道为业,非以曲路相通。”(见《全唐文》卷二○六)27岁中制举。因才干出众,迁夏官郎中。时契丹扰河北,兵机填委,姚崇“剖析如流,皆有条贯”,“则天甚奇之,超迁夏官侍郎,又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新唐书·姚崇传》)姚崇做了宰相,想的只是为国事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抱负而努力,决不为贪图高位而随波逐流,更不会为此而谄媚权贵。为此,他三次遭贬,“三起三落”,然正气永存,信念不移。一生宦途曲折,富有传奇色彩。

        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冬,女皇卧病不起。“宰相不得见者累月,唯张易之、昌宗侍侧。”“二张”借助女皇,很有权势,王公大臣竞相趋附。为永保富贵,张易之听信术士之言,准备在家乡定州私自建一佛寺,迁京城十名高僧主持。姚崇时任宰相兼春官尚书(礼部尚书),兼管国家典礼及僧尼之事,就以违反国家法令为由制止了这件事。张易之几次找姚崇说情,都被姚崇拒之门外。“二张”恼羞成怒,就在女皇耳边散布姚崇的坏话。这样,姚崇被夺去宰相实权,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里,到边关作灵武道安抚大使去了。这是姚崇第一次被贬。(见《资治通鉴》二○七)

        神龙元年(705)正月,以张柬之为首的五大臣发动了政变,诛杀了“二张”及其集团的主要成员。唐中宗复位。姚崇因事先参预谋划有功而受到了封赏,依然以宰相身份参与政事。但当他在上阳宫看到离位的武则天憔悴衰老时,竞失声痛哭。桓彦范、张柬之等好心劝他说:“今日岂公涕泣时邪!恐公祸由此始。”姚崇并不掩饰自己对武则天的同情,而公开表示出一个忠臣对旧主的应有之义!他说:“元之事则天皇帝久,乍此辞违,悲不能忍。且元之前日从公诛奸逆,人臣之义也;今日别旧君,亦人臣之义也,虽获罪,实所甘心。”当日,姚崇即被贬为亳州刺史。这是他第二次遭贬。(《新唐书·姚崇传》)

        景云元年(710),睿宗即位,姚崇又被任命为宰相。和侍中宋璟,同心协力,改革弊政,朝政出现崭新局面。睿宗之妹太平公主以拥立皇帝有功,“权倾人主”,睿宗特别听信她的话,“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她代表旧势力,反对改革,并企图废黜支持改革的太子李隆基,破坏朝廷稳定大局。如不搬去这块拌脚石,改革事业就会夭折,一场新的动乱将代替目前的安定局面。但如果行动,就有罢职、贬官甚至杀头的危险。姚崇、宋璟为国家的安危而不顾自身的安危,毅然向睿宗上“安储三策”,“请出宋王及豳王皆为刺史,罢歧、薛二王左右羽林,使为左右率以事太子。太平公主请与武攸暨皆于东都安置。”睿宗虽然勉强接受并执行了这三条建议,但由于迁求太平公主,姚崇、宋璟还是被加上离间皇室关系的罪名,又一次被贬出京城,作了地方上的州刺史。(见《资治通鉴》卷二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1 03:33 , Processed in 0.10406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