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姚波

四川总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7
  • 签到天数: 295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2-21 20: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节  梓潼 魏城
    《读史方舆纪要》
        梓潼县,汉县,属广汉郡。后汉因之。《志》云:县元鼎元年置,以倚梓林而枕潼水,因名。建安二十二年,刘备嘉霍峻守葭萌之功,分广汉以北别为梓潼郡,以峻为守。晋为梓潼郡治。永嘉三年,天水人訇琦等杀成太尉李离等,以梓潼降罗尚于巴郡。四年,成将张宝复取梓潼。永和三年,复归晋,孝武移郡治涪城,以梓潼属之。宋、齐皆属梓潼郡。梁天监四年,陷于后魏,寻复入梁。西魏改县曰安寿,寻又置潼川郡,移县于郡南三十里,改曰安寿,隋开皇三年郡废移县复旧。大业初,改县曰梓潼,属普安郡。唐属剑州。宋、元因之。今土城周三里有奇,编户二里。
        ■长卿山,在县治西南二里。旧名神山。唐玄宗幸蜀,以山有司马相如读书窟,因改名焉。
    《成都通览》
    十里梓潼县
    二十里板桥铺
    十里石牛铺 场外有古石牛铺碑,石牛一,石栏遮护。又上场里余山凹内,掘士有天然石牛,现存。
    十三里董花铺 场外有养生池,大鱼不少,放生之池。闻场地空阔,浮于水面即通放生池。
    十里红瓦铺 十七里魏城驿
    十三里沉香铺 距场四五里有沉香一树,现已萎败。
    八里仙人桥 十里滥泥沟
    十七里杭香铺
    七里绵州 过河木桥用船浮搭,两面栏干颇好,桥头铁牛系镇水兽云。
    《云驿纪程》云
        ■又十里至梓潼县。
    杨慎《梓潼道中》
    小市孤烟起,平冈落日斜。素林惊夕鸟,锦石戴寒花。
    怅别关河晚,凭高眺望赊。上亭今夜月,流影梦还家。
    沈联芳《梓潼道中晓行》
    北郭谁思管,东方夜未央。寒烟迷五妇,霖雨忆三郎。
    处处山鸡舞,声声谢豹忙。平芜行已尽,稳步上崇冈。
        ■■自梓潼西行渡潼水,由潼水岸西行五里迳长卿山下。
    【梓潼望长卿山至巴西复怀谯秀】李商隐
    梓潼不见马相如,更欲南行问酒垆。行到巴西觅谯秀,巴西惟是有寒芜。
    王士祯《长卿山》
    漾舟潼水碧潺湲,一抹青峰想玉颜。留得文君好眉黛,薄云初散长卿山。
    沈联芳《长卿山访相如读书处》
    长卿昔未达,读书此山中。一朝赋凌云,千载生英风。
    至今游寓处,名与驷马同。人生无树立,恻恻惭此公。
        长卿山上有长卿寺,下有汉李业石阙。
    《后汉书》云
        李业字巨游,广汉梓潼人,少有志操,习鲁诗,师博士许晃。元始中举明经,除为郎。会王莽居摄,业以病去官,杜门不应州郡之命。太守刘咸强召之,业乃载病诣门,咸怒,出教曰:贤者不避害,譬犹彀弩射市,薄命者先死。闻业名称,故欲与之为治,而反托疾乎?令诣狱养病,欲杀之。客有说咸曰:赵杀鸣犊,孔子临河而返,未闻求贤而胁以牢狱者也,咸乃出之。遂隐藏山谷,绝匿名迹,终莽之世。及公孙述僭号,累聘不应,遣鸿胪尹融持药酒劫之起,业叹曰:危国不入,乱国不居,亲于其身为不善者,义所不从。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融见业辞志不屈,曰:宜呼,室家计之!业曰:断之于心久矣,何妻子之为?遂饮毒而死。述闻业死,大惊,又耻有杀贤之名,乃遣使吊祠,赙赠百匹。业子翚逃辞不受,蜀平,光武下诏表其闾。
    沈联芳《李巨游石阙》
    公孙既害士,而耻杀贤名。身后纵厚赙,初恶难改更。
    卓哉李巨游,令子俱奇英。千载此邦士,仰企得仪型。
        ■又西二十里,至板桥铺,有水自土门垭南流入潼水。又十里至石牛铺,又十里渡万年桥,至宣化铺。桥下水出宣化铺北,南流入潼水。
        又二十里至魏城驿。
    《读史方舆纪要》
        绵州,秦蜀郡地。汉属广汉郡。后汉因之。蜀汉属梓潼郡。晋为梓潼、巴西二郡。宋因之。齐、梁皆为梓潼郡。梁末,为巴西郡,兼置潼州。西魏因之。隋开皇初,郡废。五年,改州曰绵州。大业初,又改为金山郡。唐武德初,又为绵州。天宝初,曰巴西郡。乾元初,复曰绵州。宋因之亦曰巴西郡。元仍曰绵州,隶成都路。至元二十年,属潼川路,以州治巴西县省入。明复改今属编户六里,领县二。今仍曰绵州。
        ■魏城废县,绵州东北六十五里。本涪县地。西魏析置魏城县,属巴西郡。隋郡废,县属绵州。唐因之。后唐同光四年,李继岌灭蜀,还至武连,李绍琛将后军至魏城,遂谋为变。宋仍属绵州。元至元二十年省。李膺《益州记》:肆溪东五十里有东西井,井西为涪县界,井东为魏城县界。今有魏城镇巡司。
    罗隐《魏城逢故人》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澹烟乔木隔绵州。
    陆游《绵州魏城县驿有罗江东诗,戏用其韵》
    老夫乘兴忽西游,远蹄秦吴万里秋。尊酒登临遍山寺,歌词散落满江楼。
    孤城木叶萧萧下,古驿滩声氵虢氵虢流。未许诗人夸此地,茂林修竹忆吾州。
    《成都文类》
    魏城县南五里有长岭,高凉泉出焉,其始至也,则风于一山,玉溜潺湲。众籁成吟,笙竽匪禁。
    登之洗然,如谒群仙。心意自殊,若与道俱。
    横石如陨,匪堑匪凿。傍架绝壁,根山不落。
    上摩层霄,屹然岧岧。
    其间可俯而入焉,则崆峒博敞,如堂如室。
    苔骏古壮,奇怪生妍。旋开混元,益伟造物。
    然则始知乎山林独得之士,一丘自足,穷年忘归。
    亦何必际耕殳于清冷,送白日于昧谷,然后为异也。
        傍有旧铭,隐磷余字,即久视:元崔司业融守涖兹邑,高祺致祷,刻石斯存矣,元和元年侍御史李汭记。
        ■又西渡金带桥,桥下水出青林沟,南流入潼水。青林沟有宋苏易简墓。
        又西十里,至铜瓦铺,上五层山。跨山腰逶迤行十里,至沉香铺,即唐时奉济驿也。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标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自沉香铺七里,至蔡家桥,水出沉香铺,西流入涪。
        又西行,跨山脊十里,至炕香铺,十里至滥泥沟,又五里下坡渡仙人桥。桥下水出白家坝,东南流入涪。循涪水北岸望富乐山,如在目前,富乐山在州东五里。
        山高广,为众山之秀。相传先主入蜀,刘璋延之此山,望见蜀全盛,饮酒乐甚,因名。《元和志》:州有东西门,东门久塞,富乐山气所冲,门开则丧乱。宋元嘉初,太守王怀素开之,果致丧败,自尔复塞。《益州记》:州东五里有金山,东临涧水,即富乐山矣。隋因以名郡,又绵山,在州治北二里,州以此名。
    唐庚《富乐山》
    富乐之名谁所留,建安年中刘豫州。拥兵入蜀万貔貅,孱璋送国来迎投。
    军中酾酒椎千牛,炙如巴山酒如涪。酒酣握手登高邱,极目紫芋蹲春畴。
    富乐之山名此由,君闻此语还信否。当时兵起四十秋,折屋不足供诛求。
    生灵嗷嗷鼎中油,山中胡为乃尔优。想今富乐万倍刘,端能容我逃穷愁。
    山僧笑言客罢休。
        山有洞灵观,汉李意期修炼于此,白日升举,时闻笙乐之音。
        又五里渡涪水。
    杨慎《涪江泛舟》
    明月沉清露,秋风起白云。兰桡乘溜急,木叶下江闻。
    爽籁金悬奏,遥峰翠积氛。碧潭留雁影,锦汭散虹文。
    旅望随天豁,幽阿与岁分。登临知自好,寂寞与谁云。
        旧绵州治在涪水南一里,州水陆四冲,为蜀重地。今自剑门、阴平两道入蜀,必以绵为会军之所,控扼西川,推为要害,不虚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7
  • 签到天数: 295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2-21 20: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节  巴西 万安/罗江
    《读史方舆纪要》
        ■巴西废县在绵州治东五里。汉涪县也,属广汉郡,以城临涪水而名。后汉亦曰涪县。《华阳国志》:元初二年,广汉自绳乡移治涪,后移治雒。晋曰涪城县,属梓潼郡。时亦谓之涪陵。宋复曰涪县,亦为梓潼郡治。西魏皆因梁旧,又改涪县为巴西县。隋开皇中,为绵州治。唐亦曰巴西县。自是州郡皆治此。元省。《城邑考》:州城宋筑。明成化初,因故址■以石。弘治以后,屡经修葺。今城周九里有奇,门四。
        巴西县为唐绵州治,约在今天的四川绵阳市附近,历史上众多战役发生于此,《读史方舆纪要》中记录得非常详细。大概因为此地为入蜀必经之地,且有涪水之险,地形又较之前平坦开阔,利于行军布阵的缘故。
    《成都通览》
    七里绵州 过河木桥用船浮搭,两面栏干颇好,桥头铁牛系镇水兽云。
    十里石桥铺。
    十里金山铺 此三十里稍长,道旁有女坟,系明崇祯四川布鉴之女,公因甲申之难,方■意勤王,为女所累,终日流涕,女知其情,以身殉葬于此,方为誓师杀贼。出场由右手绕小路,行至罗,约十里。
    二十里皂角铺小站。
    二十里鸡鸣铺。
    十五里大井铺
    十五里罗江县
    《云栈纪程》云
        乾隆三十七年夏,涪水坏城郭,移州治于罗江,名涪曰旧绵州。
        有思贤堂在旧治东,祀扬雄、李白、杜甫、樊宗师、苏易简、欧阳修、司马光、苏轼、黄庭坚九人。有六一堂,宋欧阳观为推官,文忠实生于此。
        城东渔父村,相传汉涪翁故居也。《汉书·郭玉传》:涪翁者,左绵人,肥遁不出,不知姓名。所居处为渔父村,玉从之受《易》焉。
        城西北有越王楼,台高百尺,楼在其上,下瞰州城。传为唐高宗显庆中,太宗子越王贞为绵州刺史时作。
    杜甫《越王楼歌》
    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中越王作。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
    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
    陆游《越王楼》
    上尽江边百尺楼,倚栏极目暮江秋。未甘便作衰翁在,两脚犹堪踏九州。
    葡萄酒绿似江流,夜燕唐家帝子楼。约住管弦呼羯鼓,要渠打散醉中愁。
        城北芙蓉溪,有兽潜其中,状如驴,不时出,游必旱涝,遇者亦不吉。
        蝦蟆石在城北涪水上,状如蝦蟆,张口向南。相传城中自昔无蚊蠓,宏治间、知州汪洪改修朱容堰,凿碎其石,后遂不验。
        鲤鱼桥在蝦蟆石北,每遇夏秋、潦水逆流,鱼随水出、多食禾稼,沿溪居民甚病之。后遇异人于桥,凿一叉一网,鱼遂集滩下不敢上,渔人利焉。今桥圮,鱼复大上。
        治平院在城东,即杜诗所称“左绵公馆清江濆,海棕一株高入云”者也。东津在治平院东,即涪江也。
    杜甫《观打鱼歌》
    绵州江水之东津,鲂鱼鱍鱍色胜银。渔人漾舟沈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
    众鱼常才尽却弃,赤鲤腾出如有神。潜龙无声老蛟怒,回风飒飒吹沙尘。
    饔子左右挥双刀,脍飞金盘白雪高。徐州秃尾不足忆,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既饱欢娱亦萧瑟。君不见朝来割素鬐,咫尺波涛永相失。
        无功滩在城南,明皇入蜀,从官太常卿姜皎画角鹰于邮亭,甚精妙,镌石竖州堂,后鹰隼不敢入城。后州守另刻石易前碑,将载归,至城南,舟坏没于潭,叹曰:无功矣。后人遂名其滩曰无功。
    杜甫《观姜楚公画角鹰》
    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
    此鹰写真在左绵,却嗟真骨遂虚传。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
    陆游《绵州录参厅观姜楚公画鹰少陵为作诗者》
    我来访古涪之滨,不辞百冈冀一真。走马朝寻海棕馆,斫脍夜醉鲂鱼津。
    越王高楼亦已换,俯仰今古堪悲辛。督邮官舍最卑陋,栋挠楹腐知几春?
    岿然此壁独亡恙,老槎劲翮完如新。向来劫火何自免,叱呵守护疑有神。
    妖狐九尾穴中国,共置不问如越秦。天时此物合致用,下韝指呼端在人。
    会当原野洒毛血,坐令万里清烟尘。老眼还忧不及见,诗成肝胆空轮囷。
        春酣亭在城东,宋刺史唐庚建。扪参阁在州北五里天池山巅,有池方数丈,冬夏不竭。
        城东六十里龙会观,宏治间居民廖天惠者,募工画壁版,已施胶粉,偶以事去,旬月不至,每夜静闻殿内有声籁籁然。比工来启视,画已就矣,妙迹天成,莫测起止,至今尚存。
        进入成都平原,山川风物与川北山区就大不一样了,这里土地肥沃、河网密布,是中国西南堪称天府之国、鱼米之乡的经济发达地区。远自秦、汉,这里就开发了人工的灌溉系统,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在发挥着作用。成都周边的经济开发可以说在关中地区之后,比江南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早了几百年的时间,直到宋、元以后,因为战争等原因才被后者赶超。
        ■又循安昌水南行,过翥鹤堰。安昌水今名草石河,河中有石特立,上刻“飞云翥鹤”四字,年月无考。堰系乾隆二十一年绵州牧费元龙创修,罗克昌继之,至二十四年始成。灌州东田百余顷,民甚利之。元龙字云轩,浙江归安人,克昌字朴斋,江南高邮州人,俱雍正庚戌进士。
        又十里至金山驿,李膺《益州记》:金山在涪县东五里,下临涧水,光彩映川,长七八里,每夏淹雨,金粟散出。
        又十五里至皂角铺。自皂角铺西行,山阜平远,环抱江村,下视畦田,纵横如罽。十里至新店。
    董新策《绵州永典寺茶亭值雨题壁》
    白马关前石子坡,油衣毡笠几经过。一鞭又指阳平雨,愁听绵州瓦鼓歌。
        十里至鸡鸣桥,桥东有鸡鸣寺,旁有石如鸡。相传每五更,村邻闻石鸡先鸣,群鸡乃唱,道士罗公远经其地,祝曰:金鸡莫向夜中啼。石忽裂,有鸡飞鸣而去,后遂不闻。今遗址犹存。
        十里至金山铺,三十里渡罗江。罗江在县治东。县之右水自安县来,即安昌水也。左水自绵州来,即涪水也。合流南经此,蹙成罗纹,县因以为名,亦谓之纹江。《志》云:县北二里有芙蓉溪,一名蚌溪,一名三柴水,亦即罗江异名也。安昌水、涪水与芙蓉溪汇流而入县界,因名。
        罗江之南岸,即绵州治。
    《读史方舆纪要》
        ■罗江县,汉涪县之孱亭也。晋末置万安县,属梓潼郡。宋、齐因之。梁末移治潺亭,改曰潺亭县。西魏复曰万安,置万安郡。隋郡废,县属绵州。唐因之。天宝初改曰罗江县。宋、元迄今仍旧,城周不及四里有奇,编户三里。
    《成都通览》
    十五里罗江县
    十里白马关(即落凤坡,庞靖侯祠在此。)   
    二十里黄许镇 五里仙人铺
    五里牛耳铺 五里三造亭
    五里德阳 十里大汉镇
    二十里小汉镇 十里白鱼桥
    五里沉犀桥 五里汉州
    陆游《罗江驿翠望亭读宋景文公诗》
    扑马征尘拂不开,高亭欹帽一徘徊。蜀山地暖稀逢雪,闰岁春迟未见梅。
    陂水近人无鹭下,烟林藏寺有钟来。宋公出牧曾题壁,锦段虽残试剪裁。
        《图经》:唐明皇幸蜀至万安驿,叹曰,一安且不可,况万安乎!乃回辇宿于真明寺。驿在治西一里,昔有碑书“一安且不可”句,云是玄宗亲笔,今毁。
        宋张縯诗云:劲兵重镇付胡奴,殴雀殴鱼计自疏。地入万安知几许,堪怜此地始回车。
        又二里有企仙亭,乃车岩上升处,宋师尧俞有记。
        ■又十里,至鹿头关。关在鹿头山上,南距成都百五十里。古老云昔有张鹿头居此,因以为名。
    杜甫《鹿头山》
    鹿头何亭亭,是日慰饥渴。连山西南断,俯见千里豁。
    游子出京华,剑门不可越。及兹险阻尽,始喜原野阔。
    殊方昔三分,霸气曾间发。天下今一家,云端失双阙。
    悠然想扬马,继起名硉兀。有文令人伤,何处埋尔骨。
    纡馀脂膏地,惨澹豪侠窟。仗钺非老臣,宣风岂专达。
    冀公柱石姿,论道邦国活。斯人亦何幸,公镇逾岁月。
        山巅有庞士元墓。士元死葬鹿头山下,后人因名其山为落凤坡。
        鹿头关,东西两川之要道也。杜甫诗曰“及兹险阻尽,始喜源野阔”。盖自关以西,道皆坦平,故西川恒恃此为巨防也。
        入川至成都之行的详细路程解说到这里也就告一段落了,因为接下来目的地就在眼前。崔旰从利州西南行的落脚点为成都,但他任职的地点是鹿头关以下的汉州,又于西出兵收复失地,成都作为路途的终点,此时还不太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7
  • 签到天数: 295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2-21 20: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愿逝者安息
    第二章    羌戎 西山   
        因为安禄山反叛的连锁效应,唐朝的西部边疆,遭到了吐蕃的袭击。“及禄山反,边兵精锐者皆征发入援,谓之行营,所留兵单弱,胡虏稍蚕食之,数年间,西北数十州相继沦没,自凤翔以西,邠州以北,皆为左衽矣。”而剑南西川所领之地,就与当时吐蕃控制地区相邻,广德元年公元763,“吐蕃南入松、维、保等州及云山、新笼城。西川节度使高适不能救,于是剑南西山诸州亦入于吐蕃矣。”
        吐蕃联合西北少数民族的力量,使唐朝的皇帝又一次逃出了长安,而其他小股的“杂羌、戎”趁唐朝的防御空虚之时,也对四川的西部进行了攻击。广德二年公元764一开年,朝廷就换上了新的剑南东西川节度使严武,他的任务是要收复被攻陷的疆土。
        于是就回到了第一章开头所讲的情形:严武在赴任途中见到了自己推荐为利州刺史的崔旰,“心欲辟旰为部将,以利州非属部,旰难辄去,俾旰筹之。旰曰:节度使张献诚见忌,且又好利,诚能重赂之,旰可以从大夫矣。武至剑南,遗献诚奇锦珍贝,价兼百金,献诚大悦。武乃遗献诚书求旰,献诚然之,令旰移疾去郡。旰乃之剑南,武奏为汉州刺史。”

        唐代的汉州包括今天的绵竹、德阳、什邡等地,第一章路程终点的鹿头关就在其东部边界上,而在它北部的茂州,在隋为汶山郡。汶山郡因汶江而得名,现在叫做岷江,岷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羌族生活的地区。
    《北史》云
        宕昌羌者,其先盖三苗之胤。周时与庸、蜀、微、卢等八国从武王灭商。汉有先零、烧当等,世为边患。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南北数千里。姓别自为部落,酋帅皆有地分,不相统摄,宕昌即其一也。俗皆土著,居有屋宇。其屋,织犛牛尾及羖羊毛覆之。国无法令,又无徭赋。唯战伐之时,乃相屯聚;不然,则各事生业,不相往来。皆衣裘褐,牧养犛牛、羊、豕以供其食。父子、伯叔、兄弟死者,即以继母、世叔母及嫂、弟妇等为妻。俗无文字,但候草木荣落,记其岁时。三年一相聚,杀牛、羊以祭天。
      邓至者,白水羌也,世为羌豪,因地名号,自称邓至。其地自亭街以东,平武以西,汶岭以北,宕昌以南,士风习俗,亦与宕昌同。其王像舒治遣使内附,高祖拜龙骧将军、邓至王,遣贡不绝。周文命章武公导率兵送之。
      又有东亭卫、大赤水、寒宕、石河、薄陵、下习山、仓骧、覃水等诸羌国,风俗粗犷,与邓至国不同焉。亦时遣贡使,朝廷纳之,皆假之以杂号将军,子、男、渠帅之名。


        羌人分布在川西高原地区,“东接中华,西通西域,南北数千里”,其东部的岷江流域地区,北连甘肃、青海,南达成都平原,自古以来就是民族频繁迁徙、流动的走廊。
    石硕《岷江上游走廊的历史演变与民族文化特点》
        岷江上游走廊北以今松潘县与南坪县交界的弓杠岭岷江发源地为起点,从北向南纵贯于松潘、茂县、汶川三县,长约340公里。自战国时代以来,岷江上游走廊大抵为古羌人所据,是西北羌人南下的重要通道之一。
        自唐代开始,由于吐蕃的崛起及其强有力的向东扩张,秦汉以来岷江上游走廊由羌人独占的局面开始发生变化,吐蕃成为了进入该走廊的一个新的强大势力。至公元670年唐、蕃大非川战役以后,吐蕃“尽收羊同、党项及诸羌之地,东与凉、松、茂、嶲等州相接”,其版图已明显推进到岷江上游地区。
        广德二年公元764,“吐蕃与诸杂羌戎寇陷西山柘、静等州,诏严武收复,武遣崔旰统兵西山。”唐人所谓西山,泛指成都平原以西高山,即包括当时成都西部阿坝州境内的松州(今松潘)、茂州(今茂县)、保州(今理县境)、维州(今理县)、乾州(今汶川)等地一带的高山,唐时所谓西山八国的位置也大多在上述山区之中。而由成都进入吐蕃的通道,大抵沿汶水东岸上行,经彭州、灌口、茂州、翼州、松州,再由松州北行,经松潘草地进入西北地区,从而与当时由长安经西北一带通往吐蕃的唐蕃大道相连。
        崔旰讨西山,并非向北行,而是由茂州向西南取维州当狗城、盐川城,他所对抗的军队,也并非吐蕃大部,而是由藏、羌等多个民族组成的联合军队,似乎以羌人为主。
    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云
        茂州为剑南西山中北路兵马使驻屯地,置威戎军,形势极为冲要。由此向西,有两道通吐蕃,其一,茂州西北取蓬婆岭、平戎城道;其二,茂州西南取维州,出滴博岭道。故天宝末年,剑南节度破西山吐蕃,分由此两道进兵。杜甫诗称严武用兵西山“已收滴博云间戍”“欲夺蓬婆雪外城”是也。
        从今天的交通图上来看,第一条走西北的蓬婆岭道,是从茂州沿汶水西北至翼水,走的是国道213,再沿黑水河谷西行至静州,走的是省道302。第二条走西南滴博岭道,是从茂州沿汶水西南下至汶川,再向西沿杂谷脑河谷至奉州,走的是317国道。
        由于这一带山区海拔较高,所以道路多沿河谷较低洼处而行,只要地形条件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河道就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道路的走向也就不会改变,所以当代的地形图也可以成为唐代交通的参照。
        崔旰于广德二年公元764七月,破吐蕃七万余众,拔当狗城;十月,取盐川城,走的是西南维州方向。但为了对这一区域的地理有更深刻的了解,下面会介绍南北两条道路,为配合图解,叫西北路为翼水道,西南路为维州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8 05:58 , Processed in 0.10568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