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69|回复: 0

西安东木头市的旧时街景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08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3-3 10: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安东木头市的旧时街景
    [ 来源:西安晚报 | 发布日期:2013-01-05 |
    东木头市曾经的火檐墙
      西安地理版曾刊登过《东西木头市》的文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家住在东木头市左宗棠祠堂旁边,我的幼儿和少年时期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旧时印象深深地镌刻在脑海里。
      
      东木头市西头与南大街交会的十字路口,因为地势低,每逢雨天,便积水成池,旧名滴水河十字。要过十字,便有闲人背人过去挣钱。十字路口东南角开饭馆的姚姓老汉,据说年轻时就是背过人的。到我能够记事的时候,那个十字路口已经填平垫高,街中央修了个半埋地下的圆形小地堡,上边站个警察。
      
      从东木头市西口向东沿路南的人行道走,经过几家小饭铺,就可看见巍然屹立的左宗棠祠堂,面宽五间,一砖到顶,严丝合缝,屋脊墙头都雕有花朵和云纹。可惜祠堂到我看见时,已荒废日久,早就没有了祭祀盛典,正门两侧租给卖蔬菜的小铺,整个祠堂,包括戏楼、正殿和院落成了仓库货栈,不断有大车出入,竟然还出现过不知从哪里来的骆驼商队,街道为之拥堵。左公祠后面的房屋院内则精致多了,有小花园、石砌的假山、小亭、走廊,颇为曲折幽静。左公祠后面的东侧还有好几处房屋,连同左公祠,当时都归湖南会馆所有。我家就租住在左公祠东隔壁的半个院子里,三间铺板门,小院内东西各一间厦房,左公祠高大厚实的后墙,午后常给小院投下深深的阴影。
    东木头市的一家老宅
      湖南会馆东边,也是面宽五间的三进公馆房舍。很早以前是个什么衙门,而我见到的时候,大门挂着西京筹备委员会、西京建设委员会两块牌子。三十年代初,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决定在首都南京以外,设一陪都,定在西安,便成立了这两个委员会。抗战时期,西京筹备委员会院内挖了深深的砖箍防空洞,有三个洞口。一有日本飞机从山西运城起飞来袭,西安城内便拉响防空警报,街巷群众扶老携幼,便来这里躲避轰炸。这个防空洞一直很安全,却也有一次险遭不测。那是夹竹桃盛开的夏季,有一天日本飞机已到头顶,我正坐在筹备委员会后院防空洞下行的台阶上,猛地头顶一声炸响,只觉得空气以巨大压力向我的背上压来,我一时吓呆了。事后出来,便见筹备委员会二门中了炸弹,满地瓦砾,距离前院防空洞口,仅仅十来公尺,真是不幸中的大幸。抗战胜利后,筹委会撤销,挂起山西陕西监察使署的牌子,这是个清冷衙门。不几年时间西安解放,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进驻,五十年代初成立了西北文联,接着又有陕西省文联、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先后进驻。
      
      从西京筹备委员会向东走,便是一长溜铺板门的商铺,有杂货铺、油坊、醋坊、棺材店,以及逃难来的外省人开的编织棕床的门面房。那时东木头市这样的街道,大多是铺板门。一页一页木板,嵌入上下木槽里。营业时一页一页卸下来,铺面便敞开了,傍晚再一页一页嵌进去,只留下可以开阖的两扇门板。过年时,门扇中间贴上写着“提板大吉”字样的红纸,以讨个吉利。安居巷以东,便又是一些深宅大院,但不是官衙府署,气概规模要小一些。这里住过一位辛亥革命老前辈高又明老先生,经常见他老人家,一袭长衫,手持拐杖,在人行道砖铺的地面上行走散步。再向东,便是几座两层楼房,其中有一家《西京平报》报社,楼上是编辑部,楼下是印报车间,每从路上走过,就可听到印刷机咔嗒咔嗒的转动声音。再向东,又是一些铺板门房小院落,直至柏树林十字口。
    老宅一角
      从柏树林十字向西进入东木头市,路北的情况是这样的:先是有几座四合院,据说是清朝时的道台府第,但最显眼的却是西侧那座基督教浸礼会的教堂了,完全西式的圆拱门,高砖墙和玻璃窗,门口一侧出售《新旧约全书》《普天颂赞》等宗教图书。门里是一个大大的庭院,栽着一棵少说也有几十年树龄的白玉兰树,春季满树白花,香气四溢,秋季叶落金黄,铺满地面。礼拜堂后边有几座独立小院,住着几位英国传教士,他们传教或与人接触时,倒也和蔼可亲,只是小院是不许随意进入的。日本飞机来袭时,屋顶上就铺上英国国旗,以免遭受轰炸。礼拜堂门外有一个挂着布帐的算卦先生,抗战胜利后打出写着“原子相面(由于美国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原子’成为当时的流行词),科学算卦”的招牌,却也与浸礼会教堂秋毫无犯。
      
      浸礼会教堂西侧,隔着柳巷口,便是国民党西安市党部。再往西有一个两进院落的私立伦海小学。当年西安城内这样的初级小学不少,多是两进院落,三四个班级,三四位教师,几十名学生。走过骡马市南口,远远可以看见与骡马市药王庙里的三意社齐名的秦腔戏班尚友社。当时舞台上并无电灯照明,刚入夜,便有人挑着两盏点燃煤油的气灯,一路走来,满街雪亮,悬挂到舞台台口上。剧社大门外,售票处人头攒动,多是买站着看戏的竹签子票的乡下人。因为舞台背靠东木头市街道,每晚演出时,文武场面的锣钹、板鼓、弦索之声,便响彻街道。当时铺板门里有些逃难上来的河南豫剧戏迷,每当夏夜,也在街边自拉自唱。街边乘凉的老人、妇女、儿童,谈古论今之间,耳畔便响起这两种格调不同的戏曲声音。
      
      骡马市南口与东木头市交会的丁字口,据说清代时还是绞死犯人的刑场。
      
      从尚友社剧场向西走,越过印花布园巷口,可见一座公馆院落,大门两侧有抱鼓石门礅,门外有小桌大小的一块上马石,里边住着从山西来的景梅九老先生,他也是《红楼梦》研究诸家中的一家。后来这个院落变成了东南小学。
      
      再向西走,路过一家名为西京公寓的高级妓院,滴水河十字便又近在咫尺了。十字街口东北角山墙上贴满了剧场每晚演出的红纸或黄纸戏曲海报,冬季天冷,闲人们趁天黑,便撕下来点燃烤火取暖。而夜市的灯火随之点燃了,有点油灯的,有点乙炔的,各种宵夜小吃纷纷出摊,有粉蒸肉、辣子蒜羊血、馄饨、芝麻烧饼夹肉、炒荞粉、甜浆油条、鸡蛋醪糟等等,一直要到尚友社剧场一声唢呐高奏,看戏的人散场出来,迎来最后一批食客后,才收拾摊子,吹灯拔蜡。随着星星点点的灯火熄灭,东木头市才进入沉寂的黑夜。
      
      随着我的叙述,我们走过了上一世纪早中期的东木头市。前些日子,我又路过此地,但见高楼耸立,商店云集,充溢着繁华的现代时尚。那些四合院铺板门的旧时景象已不复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9-29 23:27 , Processed in 0.10173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