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21|回复: 0

父亲的历史(三)姚楼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3-12 13: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父亲的历史(三)
       
    姚楼位于平舆县射桥镇东北。姚楼是一村庄,姚姓人家于此建楼,故名。后来姚楼先前的村名也就渐渐遗忘了。姚楼村前有河,不甚宽,北有宽沟,东西各有渠沟,沟外乃一马平川。姚楼东为小朱庄、东北为三秦庄、北为马庄、西北为小秦庄、西南为射桥镇,南为麻庄,姚楼与各庄相距遥远,互望不见村氓,互闻不到犬吠。
    在古时候,所谓楼者乃是两层及两层以上的房屋。姚楼村落起源较早,据父亲说至少在明朝初年已经形成、发展,目前关于姚楼村祖先来源的传说也已消失。在明朝洪武年间,姚楼村一位姚姓武人,武艺高强,追随朱元璋起家推翻元朝,姚姓武人以押运粮草官的身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在军需保证方面做出一定贡献(有可能为一小只部队服务)。
    当然粮草来源也是就地取材,汝南府地势平坦,沟渠纵横交错,良田广畴,荒地连片,这为粮草供给提供了基础。
    姚姓武人,一直随着朱元璋的军事及移民进程把粮草源源不断送到所需之地。在功业完毕后,姚姓武人并没有继续在朝为官,而是卸甲归田,过着休闲的田园生活。由于姚姓武官曾带随从到过南京,究竟是觐见过朱元璋就不知了,也有可能被主管官吏接见。毕竟姚姓武人曾到过南京,留意江南的住宅,对具有江南风格的建筑颇感兴趣。便命随从画下江南的建筑样式,回到中原后,在汝南府兴建了具有江南风格的建筑——楼。在当时南京作为新朝京师,作为士人,尤其是曾追随朱元璋为大明基业做出贡献的文人、武将,慕仰京师,便在中原大地建具有南京民居特色的建筑,是作为明先帝追随者的一种荣耀。当时与汝南县周围具有传统中原模式的建筑相比,显得迥异、瑰丽,与周边平民百姓的茅草小屋相比,已经是鹤立鸡群了。周围各村的村民便呼之为姚楼,即姚家之楼,此名一呼即响,在历史的长河里原来的村名也就渐渐遗忘了,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
    姚楼的布局比较独特,此座院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江南建筑,而是略有融合。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马头墙高高翘,青瓦白墙,兽脊飞檐。而姚家院落为青瓦青砖墙。这些融合符合当地外墙不刷的传统。
    姚家楼为三进大院,面积约有三亩。院落坐北朝南,三个院落以及各房屋以廊墙连接,夏不受日,冬不沾雪。
    南大门气势恢宏,“走马门楼高丈二,黑漆刷来钉铜钉。扭头狮子把门把,歪脖子瞪眼噙钢铃”。走过大门迎在面前的便是屏风,屏风位于南大门与过厅之间,上绘各种图案,屏风上散小瓦,中有一兽,两头构檐。过厅为单层,五间相连,东西厢房各三间、单层,与过厅相对。过厅、厢房墙为青砖,屋顶为小瓦、里子为八砖。屋脊有文武兽,武兽(既有兽头,也有旗杆)较多,文兽(只有兽头)相对较少;过厅的屋脊兽较多,厢房相对较少。穿过过厅,便到了中院,中院楼宇两层,一层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与之相对。楼宇巍峨高大,
    气势磅礴,墙为青砖,屋顶为小瓦、里子为八砖,屋脊兽最多。而且兽的体格明显比南院、北院的大。楼宇处于院落中央,登二楼可俯瞰整个院落。过了中院,便到了后院,后院为二层小楼,与中院格局、建筑样式基本相同,只不过,北院楼宇与中院相比小的多了。
    大门、屏风、过厅、中楼、后楼在一条中轴线上,所有建筑的灰口都是用糯米熬成汤参石灰调和而成,用此料砌墙,比今天用沙灰砌墙坚固得多。所有院落用青砖铺地面。我想在姚家鼎盛时,一定比父亲讲的还要辉煌。在姚广业院落东西各有一个同样的院落,面积基本相当。每一个院落有房间46间,三个院落连在一起占地面积有10亩之多。
    姚楼从明初修建之后,一直沿用到20世纪5060年代,刚开始是作为官方存放粮食的粮库,保存还算完整,但后来分给了贫苦农民作为房子居住。由于此楼属于大家、上层士人使用,不适合小家小户拥有,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小楼就被拆了。我个人认为可能是由于小户人家居住不方便,也有可能是小户人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修缮,更有一种可能就是小农意识强,为私有所困,就把楼给拆了。今天到姚楼一游,连一片完整的瓦、砖也找不到了。
    姚姓武人的后代都到哪里去了呢?在明清历史中,姚姓人家生财有道,治了万贯家产,又建了两座格局一样的楼阁,三个大院连在一起,占地面积有10亩之多。在解放前,善人姚广业在自己实力最强的时候拥有12顷土地,也就是1200亩。其中8顷土地是要完成官差的,而另外4顷在后刘(现在为平舆的一个乡)马长河,属于黑地不纳粮。为了这4顷黑地,姚广业也与其他眼红者打了不少官事(打管事的地点多在汝南县县衙)。
    在民国31年,也就是1942年,年成假,粮食歉收,百姓出于饥饿处境。面对这样的形势,姚广业并没有趁此机会广购土地,也没有借此大发横财,放高利贷,而是广泛放粮赈灾。在汝南由于农业经济发达,林业发展滞缓,薪材严重不足,姚广业就在自家的麦秸垛上放一把钉耙,专门用来锛柴火,也不知道谁那么上弦,结果也把钉耙一块捎带走了。姚广业通过救灾,使周围很多穷人免于饿死。
    在解放后,姚广业因为家中有地,被划成地主,结果活活打死,在打死姚广业时,一些曾受过姚广业恩惠的人良心没有泯灭,站出来替姚广业说话,结果也是挨了一顿批斗。鉴于此境,再也没有人敢说话了。由于当时形势严峻,姚姓后人(地主家的后代)就离开故乡,直接奔到新疆去了。(原创、首发)父亲的历史(三)姚楼
    http://www.xuelek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63687&fromuid=655180
    (出处: 学乐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7 08:47 , Processed in 0.09885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