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653|回复: 47

历史小说:《千古帝舜》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3-11-24 15: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古帝舜》目录

    --------------------------------------------------------------------------------
    历史小说:《千古帝舜》  


    郑国茂著



    目    录



    内容提要·······································3


    人物提示·······································4


    第一章        重华出世··························6


    第二章       风雨少年··························13


    第三章       响岭医歌··························21


    第四章       舜陶河滨··························28


    第五章       象耕鸟耘··························39


    第六章       雷泽捕渔··························50


    第七章       四岳荐贤··························55


    第八章       尧舜联姻··························62


    第九章       落井下石··························73


    第十章       颁施五典··························79


    第十一章     虞舜摄政··························90


    第十二章     象以典刑··························101


    第十三章     孝感天地··························109


    第十四章     唐尧禅位··························117


    第十五章     惩治四凶··························124


    第十六章     泰山封禅··························136


    第十七章     大禹治水··························145


    第十八章     帝尧归天··························155


    第十九章     避让丹朱··························163


    第二十章     人心归舜··························171


    第二十一章   裂土封侯··························182


    第二十二章   丹水平叛··························193


    第二十三章   义服三苗··························202


    第二十四章   龙门庆典··························212  


    第二十五章   清殿升歌··························220


    第二十六章   大爱千秋··························228


    第二十七章   奉天封岳··························238


    第二十八章   羊皮谶语··························250


    第二十九章   卿云见命··························258


    第三十章     义均封商··························266


    第三十一章   玉琯谐音··························275


    第三十二章   夏后总师··························283


    第三十三章   御驾南巡··························294


    第三十四章   德山论德··························303


    第三十五章   箫韶引凤··························314


    第三十六章   虞山祭舜··························323


    第三十七章   情系九嶷··························333  


    第三十八章   访何封侯··························341


    第三十九章   歌咏南风··························350


    第四十章     三峰鸣条··························359


    第四十一章   湘妃竹泪··························368


    第四十二章   千古朝圣··························376





    作者寄语·······································3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15: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提要



       中国的历史,原以为由三皇至五帝,直至夏,方有国家始,其实不然。大量史实雄辩地证明:黄帝时代开始,国家已有文字、军队,职官、刑法。历经颛顼、帝喾、帝尧,到帝舜时,国家就已经形成和完善。舜帝并不是原来人们所说的部落首领,而是完善国家机制,实现南、北民族大融汇,促进民族大团结、大统一的一代明君。


    《千古舜帝》从帝尧后期大洪水时期开始,拣其重要事件,写了中国道德文化始祖舜帝的毕生。该书紧扣舜帝具有传奇色彩的出生和儿少时期、道德情操形成的青、少年阶段、被尧启用、任司徒、太尉、做摄政帝、以及成为有虞国帝君、禅让大禹、老来南巡、崩葬苍梧九嶷山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着笔,浓墨重彩地展示了舜帝身体力行创建中国原生态道德文化的崇高秉性;揭示了舜帝倾毕生之精力,营建天地人和的和谐社会的良苦用心;展示了舜帝只为苍生不为身,勤民而终的高尚情操。


    舜帝是上古时期的一个贫民皇帝,在极度艰困的环境中磨砺成长。《史记》载:舜“二十而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舜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可称之为孝之祖,德之圣,民之师,帝之范的帝王。《千古舜帝》的人物、情节、环境、故事基本以史实为据架构。虽说舜帝时期并没有完全脱离“公天下”影子,没有后来封建帝王时期大起大落的历史,没有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但是,舜帝正处于中国万年文明史中前五千年的文明产生过程向后五千文明发展阶段转折的关键时期,因此,舜帝人生百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形成的影响举足轻重。《尚书》曰:“德至舜明”。后来的诸子百家都从不同角度对舜帝思想、精神和文化予以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


    《千古舜帝》在探索舜帝和舜文化方面也做了十分有益的尝试,对于当代架构和谐社会不失借鉴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15: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古舜帝》人物提示





    1、 舜帝——又名舜、姚重华、虞舜,东夷族人,尧时曾为司徒、太尉、摄政帝、有虞国帝王。


    2、 帝尧——又名放勋,黄帝后裔,华夏族人,陶唐古国帝王。


    3、 禹——  又名文命,夏禹,黄帝后裔,华夏族人,先为司空,后为百揆、摄政帝、夏后。


    4、 四岳——尧时重臣,舜时首辅。


    5、 巫盐——帝尧、帝舜时的大巫师。


    6、 弃——尧时的大司农,舜时叫大司稷。黄帝后裔,华夏族人。


    7、 契——尧、舜时的大司徒,黄帝后裔,华夏族人。


    8、 皋陶——士官,东夷族人。


    9、 伯益——虞官,东夷族人。


    10、夔——典乐官,东夷族人。


    11、垂——百工。


    12、晏龙——纳言。


    13、篯铿——黄帝之后、祝融之孙、后称彭祖。


    14、羲仲——东天官;


    羲叔——南天官;


    和仲——西天官;


    和叔——北天官。


    15、八恺——苍舒、隤皑、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颛顼高阳氏之后,合称“八恺”。


    16、八元——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帝喾高辛氏之后,合称“八元”。


    17、殳戕、伯与——垂的副手。


    18、不窋——弃之子,后继承其父为司稷。


    19、真窥、横革,之交、国哀——禹手下将领。





    20、散宜氏——帝尧夫人。


    21、娥皇——帝尧长女,舜帝之妻。


    22、女英——帝尧次女,舜帝之妻。


    23、瞽叟——妫弦,虞舜之父。


    24、握登——舜之亲母。


    25、壬女——虞舜后母。


    24、象  ——舜之弟,姓妫。


    25、婐手——舜之妹。


    26、义均——舜之子,后为商均。





    27、驩兜——帝尧大臣、缙云氏后代、三苗人,人称混沌。


    28、孔壬——共工氏,炎帝的后裔,人称穷奇,四凶之一。


    29、鲧——崇伯,颛顼帝之孙,人称梼杌,四凶之一。


    30、放齐——放齐是帝鸿氏之后,四凶之一,人称饕餮。


    31、丹朱——帝尧长子。


    32、驩苗——讙兜之子,朱讙国首领。





    33、骆伯——诸冯姚圩圩头。


    34、伯虞——有虞族头人。


    35、秦伯——瞽叟家邻居,秦不虚之父。


    36、纪后——老琴师,虞舜的师傅.


    37、巢父——特点:与世无争,性格乖戾,为人耿直。


    38、善卷——隐士。


    39、蒲衣子——隐士。


    40、许由——隐士。


    41、啮缺——隐士。


    42、务成昭——舜的老师。


    43、彘——夔之子。





    其它人物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15: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重华出世





    在上古时期,我国就存在华夏。东夷、南蛮三个民族集团。其中的华夏族发祥于今陕西省黄土高原上、后渐渐顺着黄河两岸散布于中国北方及中部的一些地方。那时候,华夏民族集团把四外的民族叫做夷、狄、戎、蛮。其中被称作东夷的民族集团的居住地域北至山东北部全境,西至河南东部,西南至河南的极南部,南至安徽的的中部,直至东海。


    地球在距今大约六千年前进入了大洪水时期,这是人类经历的


    最后一个暖期。直到帝尧时,洪水仍然作乱。


    这年,东夷地区天气炎热,雨水特别地多。


    在妫水河边有一个湖泊叫雷泽,源出雷首山,南流入黄河。湖不算大,方圆莫过数十里,但是湖水清澈透明,晴日里映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树,漂亮极了。


    雷首山山不算高,却是三皇时期女娲东巡的时候车马、仪仗停留过的地方,因为湖泊就在雷首山下面,所以就叫了雷泽。


    雷泽属于冀州诸冯(冀州:古“九州”之一,今山西与陕西间黄河以东,河南和山西间黄河以北和山东西北,河南北东南部地区)湖的西边,有一个圩镇叫做姚圩。姚圩总共两百多户人家,房屋邻次栉毗、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河的两岸,河上的东、中、西方位搭了三座木桥,使住在河的南面和北面的人家可以相互往来。这两百多户人家中,十名有九姓。除本地土居人之外,很多都是从中原之地豫州(豫州:古“九州”之一。今河南南部,湖北南漳西,安徽北部地区)因水灾被迫拖儿带女、离乡背井、举家迁徒而来。加上南来北往居无定所的流民,就构成了一个杂姓村落。姚圩在上古时期说来已经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圩镇,干三教九流的都有。管理一圩的圩头叫骆伯。据骆伯自己说,他是黄帝嫡传世孙,这无论是真是假人们都相信,因为骆伯曾有过走南闯北的经历,上通天文下通地理,见多而识广,很受姚圩乃至诸冯一带人的尊重。圩里还有一个巫师叫巫与,很有学问,懂八卦,会占卜,会驱鬼弄神,会观天象。人们对巫师怕三分,敬三分。


    姚圩住着一户人家,妫姓,名号叫妫弦。妫姓是东夷有虞氏后裔,起源于燕山一带,以后南迁,到东夷,逐渐繁衍。


    妫弦的高祖名字叫虞幕,懂得音律,吹拉弹唱都会,被当时的天子颛顼封为乐官。虞幕生有一子,名叫穷蝉,穷蝉成人娶妻后,生的儿子叫敬康,敬康成家后生的儿子叫峤牛。这妫弦便是峤牛的儿子。从妫弦高祖到峤牛正好经过了三代,家庭中落了。到峤牛时,已经成了庶人,家境贫寒。


    由于妫弦高祖虞幕精通乐律,从小耳濡目染,妫弦也很有音乐天赋,年纪轻轻,就练就了一种绝活——顺手从路边采片草叶或者树叶含在嘴里就能吹奏出好听的声音。闲来无事的时候,他常常采摘些芦苇梗子细竹杆子或柳枝之类,用刀三削两削就做出了长长短短的哨子,再配些草叶,就可以轮流着吹奏出鸡鸣鸟叫,犬吠狼嚎,常常逗得百鸟合鸣,牛欢马叫。年岁大一些的时候,妫弦跟人划了木伐到另一个叫龙泽的大圩玩耍,见一个老者在弹奏一种叫五弦琴的乐器。老者手拔琴弦,摇头晃脑地沉醉在时而欢快时而优扬的琴声中,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妫弦也跟着陶醉了,他走到老者身边,盯着老者的动作,不时的问询些问题,直到老者起身离去。回家以后,妫弦立马到山里砍回树,凭记忆做成了一个五弦琴。从此以后,妫弦就与琴为伴,一有空闲就抚弄。妫弦是个从小就能惟妙惟肖地模仿鸟兽的鸣叫的角色,自然很有音乐天分,一段时间过去,就摸索出了五弦琴的音律和弹奏的方法。长大成人的时候,竟然练就出了超人的演奏才能,成了方圆百里闻名的五弦琴手。


    这年的夏天,大雨下过不停,下了足足有二十多天。雨一停住,妫弦便出了门,他惦记着拴在不远处妫水河里的那条用竹木拼扎的伐子。雨下得太久,叫做妫水的河涨得溢出河床,黄水滚滚,一片汪洋,木伐子早就不见了踪影。突然妫弦看见河里从上游漂下来一个东西。等到那东西近了,他看清了是一个女人。他来不及多想,纵身跳进洪水里,把女人救上了岸,然后用背驼起女人快速奔跑。经过一阵颠簸,女人嘴里哗哗地吐出了不少混浊的黄水,渐渐地有了鼻息。当他把女人背到家里的时候,女人已经苏醒过来。他把她平放到地上,生起一堆大火。女人的脸上慢慢地就有了血色。当喝过一碗生姜和葱白熬成的汤,又吃过一些东西以后,就可以谈吐自如了。妫弦知道了女人名叫握登,家住在妫水河的上游。雨下久了,家里没有了粮食,她就到河边坡地上弄吃的,一不小心滑落到了妫水河里。握登虽然自小生在河边,学会了游水,无奈河水暴涨,水急浪大,一个女子经过几阵折腾而就筋疲力尽了,要不是中途抓住一段漂浮的木头,怕早就被黄水吞没了。


    叫握登的女人后来就成了妫弦的妻子。握登人长得十分娇美,而且头脑聪明、心性灵巧,出身穷苦人家,母亲很是贤惠。由于母亲的谆谆教诲,握登自小德性很好,朴实厚道,懂礼貌,能吃苦耐劳,在家时就颇受乡亲们的喜爱。嫁给妫弦以后,上山能砍柴,下地能种菜,出得厅堂,下得厨房,里里外外,照料应对,勤俭持家,和睦乡邻,深得人们赞许,也深得妫弦喜爱。


    在尧帝登临帝位三十九年的时候,也即是公元前2174年的冬天的一个仲秋,一场暴风过后。接连数天,阴雨连绵,使人感到十分沉闷。一天,刚雨过天晴,握登也到村后山上去砍柴。砍好了一堆柴火后,觉得有些累,就坐下来休息,抬头便看见一条长长的彩虹高挂天空,美丽极了。她双目注视着彩虹,看着看着,就想打盹,眼睛刚闭上,没料想迷迷蒙蒙就做起梦来:只见那七彩生辉的彩虹忽然化作一个俊美男子,笑着直向她走过来,把她抱在怀里,一阵异香扑鼻,她四肢无力,如醉如痴,任那男子将她拥抱着亲吻交媾。兴奋过后,握登梦醒过来。抬起头看,天上那彩虹仍然高挂。


    夜来,握登思想着白天的梦,很是羞涩,翻来覆去睡不着,好容易睡熟,又做开了梦,梦中见一只形貌有些象鸡,五彩羽毛非常漂亮的大鸟,绕着一株梧桐树一边鸣叫一边翩翩起舞,舞毕舒展双翅飞向握登,停在她的小腹上就不见了。


    此后,握登就怀了身孕。


    前一个梦,握登不好意思当妫弦说起,关于后一个梦兆,握登当妫弦说了。事后妫弦问过村里的头人骆伯。见多识广的骆伯告诉妫弦说,握登梦里的鸟叫做凤凰。骆伯还告诉妫弦,先圣黄帝曾经见过凤凰。说凤凰的形貌头部象大雁,后半部象麒麟,颈部象蛇颈,尾部象鱼尾,燕子一样的下颌,鸡一样的嘴喙,身上披着五彩花纹。头上有“德”字,颈部有“义”字,背上有“仁”字,胸部有“信”字,翅膀上有“忠”字,脚踏着“正”字。当它发出鸣叫的时候,就好似敲击金属,大声叫时就象擂鼓;当它展开翅膀的时候,金光四射,五彩缤纷。妫弦记住了里正的话,回到家里仔细盘问妻子。他妻子握登说除了对那鸟浑身是否有字不知道外,其形象体态与骆伯讲的没有二样。


    帝尧四十载,(公元前2173年)的八月十二日这一天,早上起来,天空万里无云,火红的太阳东天斜挂,天气闷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河边的树,山上的草,地里的庄稼都被烤得焉萎了。已时尾,天空却乍地风起云涌,黑黑的厚厚的云层堆积得层层叠叠,一声闪电点燃了黑云,一声炸雷,把天和地都震颤了。人人毛骨悚然。遮天盖地的瓢泼大雨一直从已时下到午时。雨停了,太阳正当顶,被一片厚厚的云托起,太阳光衍射到四面八方。天上仍飘浮着厚薄不一的云层。这时候,一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天象奇观出现了。灰暗的天空竟然同时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出现了四道彩虹,虽然彩虹亮丽情况不一样,但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却都分明得很。诸冯一带都知道一句谚语:“东虹日头,西虹雨,南虹北虹恶鬼哭”,意思是说东边天空出现彩虹是晴天;西边天空出现彩虹天就要下雨;倘若彩虹在南边或者北边的天空同时出现,那一定是大灾难天气,要么天塌,要么地震,要么人祸,鬼哭狼嚎。在不同的时辰不同的季节出现不同方向的彩虹,这对姚圩人来说司空见惯,不足为怪,可是天上同时在四个方向出现彩虹,而且四道彩虹就象四根轿杆把个太阳活生生的抬起,这对姚圩人说来可谓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更为奇怪的是,四道彩虹搭起的彩桥,恰好把姚圩这个圩落圈在正中。看见这个情况,整个姚圩都沸腾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叫着嚷着跑到圩落外河沿的空坪上看稀奇,鸡啊、猪啊、狗啊也跟着狂燥。唯有握登腆着个圆鼓一般的大肚子出不得门。算起来握登肚里的孩子都已经十四个月了,可还没下地,握登算是体验够了咸酸苦辣。先时妊娠反应利害,常常呕吐得天昏地暗。后来是小家伙太不安分,天天在肚子里拳打脚踢,使人觉得肠子肚子被人揪揉。再后来就是饿得难受,一天吃过了十顿都感觉饥肠辘辘。没了粮食,握登腆着肚子到处去寻,没了柴草,还是握登腆着肚子到河沿捡干树枝。眼看着产期临近,握登多了个心眼,蓄足了足够坐完月子的粮食蔬菜和柴草。今天差不多下了整天的雨,握登就在床上躺着。妫弦陪坐在床沿闲聊。当外面闹哄哄吵着嚷着看彩虹的时候,握登却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妫弦也趁机出了门,到了圩落外河沿空坪上。他眼睛不怎么好,看天上的东西很模糊,但是耳朵很灵。他侧耳倾听着人们对天现四虹的描述,倾听着人们对于天象奇观的议论。


    圩里的人们不断地向骆伯咨询一些疑问。骆伯有时候一问就答,有时候与身旁的巫师巫与嘀咕一阵以后再回答。骆伯与巫师的话无论对与错人们都信服。骆伯说:天现四虹在五千年前曾经出现过,但是四虹不是同一时候出现的。那天早上辰时出现了东虹,约莫过了一个半时候也即是午时头出现了南虹,大概下午未时时分出现了北虹,到戍时头出现了西虹。就在那一天,三皇之一的伏羲出生了。伏羲借鉴蜘蛛而造网渔猎,发明了结绳记事,制琴瑟、制歌曲、作八卦、制铜币、造干戈、作历算、定婚姻、驯服牛马,发明医药。伏羲出世以后,人类的祖先就告别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步入了原始文明,伏羲被称作人皇,后人对他尊崇备至。而象今天这样四道彩虹在同一时辰同时出现在东南西北四方天,自从盘古开天地还从来没有见到过。但是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个亘古未有过的吉兆,预示着又有一个更伟大的圣人降临人间,造福万民。


    约莫半个时辰,四道彩虹不见了,人们陆续散去。也恰在这个时候,睡在床上的握登迷蒙中又看见了凤凰,不是一只,而是一群,遮天蔽日,只只头冠高矗,尾羽长拖,五彩生辉,绕着床边翩然起舞,悠悠而歌。握登一阵兴奋,隐约中听得一声婴儿啼哭,一个男孩落了地。那男孩面色黝黑,头大而圆,脑球突出,眉骨高耸,双耳肥厚,鼻高嘴大,又特别是那眼珠子,特别地大,特别地黑,倘若凑近些对着孩子的眼睛看,这孩子的眼睛里就有你两个影子。孩子的眼睛是重瞳。握登与妫弦商量着给儿子取名,两人都想到了梦里的凤凰,但又觉得梦见凤凰究竟是福是祸难以把握,一时决定不下。第二天,握登醒来的时候辰时已过。八月中旬的天气还十分燥热。握登的床正对着窗。上古时候的房子十分简陋,在用石头泥土堆砌起的墙上开一个洞就叫做窗,既没有窗框,也没有遮档。握登十月怀胎,如牛负重,一旦分娩,顿然觉得轻松得可以腾云驾雾。她不由得欠起身子,一缕阳光自窗外射入,扑入眼帘的是房外一地生长得十分茂密的蕣草和一株木槿。那蕣草叶蔓匍匐在地上,越申越长,有的爬上了篱笆,有的缠上了石墙,蔓上遍开细碎的花。那木槿更是惹人,株高六尺,枝叶扶疏,满树红花耀眼。上古时候,东夷人把蕣草奉为孝草,把木槿奉为丽木。木槿也叫舜,舜跟蕣同音。握登不觉脱口而出:“舜!舜!”妫弦也不由自主地跟着连声叫“舜”。夫妻俩一合计,蕣草意味着“孝”,舜华象征红火,于是就把儿子取名叫舜。又因为舜眼睛大而黑,眼中有两个瞳仁,因此又叫重华。舜生在姚圩,就姓了姚,叫姚重华。也因为舜是有虞之后,亦称虞舜。


    转眼虞舜百天了。姚圩人把小孩百天叫满百工,这天是要庆祝的,意思是祝这孩子从此平安幸福,长命百岁。这天,乡亲们都来看望贺喜,握登应接不暇。秦伯与妫弦是近邻,且都是从同一地方搬迁来到姚圩的,两家过从甚密。秦伯、秦伯母来了见乡邻们都在端视小重华的双瞳,就站在一旁。突然,床边墙角一快若大的砖石直掉下来,砸向小重华,看见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却见小重华脑袋一动,那石头竟然径直落在旁边一口陶缸上,“咣啷″一声,大而厚实的陶缸被砸得粉碎,满屋子的人吓出了冷汗,小重华却“格格″地笑出了声。握登听到响声、问道:“怎么啦?″众人说:“墙头掉下一块砖头,把陶缸砸了。”握登走出来,看见正放在小重华床头的陶缸碎满一地,惊骇不已。小重华却仍然咧嘴笑着。秦伯平静地对握登说道:“这小家伙将来的福分大得很,要好好培养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15: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风雨少年



    握登怀孕之时看见彩虹有了感应,后又梦见凤凰,舜出生之日出现四虹齐现的天象奇观,同时握登又梦见群凤毕至,这究竟是福是祸,难以说得清楚。圩头和巫师都说梦见凤凰是吉兆,天现四虹预示着圣人降世,可是舜的出生似乎并没有给带来什么福音。倒是有人说,舜有重瞳,这是多占了人家的瞳仁,会给家人带来灾难的。


    舜聪明绝顶,生下地只半岁就能走路,八个月开始讲话,二岁就能按握登的吩咐替大人传东递西了。三岁的时候,就能学着父亲用树叶草片或者竹哨学鸡鸣鸟叫,哪是斑鸠哪是八哥哪是画眉哪是夜莺,舜凭叫鸣声就能分辨得清清楚楚。三岁多一点,舜开始跟着父亲学弹琴。妫弦把全部的父爱都倾注在教儿子弹琴上,舜呢,天资聪明,很有音乐天分,三遍四遍下来就记住了。四岁才多一点的时候,竟然就能够把五根琴弦拔弄得得心应手,能把简易的乐曲弹奏得节奏分明,有板有眼了。每每这时,握登就高兴得象喝了蜂蜜,眉毛眼睛笑成一堆,连连地夸奖:“舜儿乖哩!舜儿乖哩!”


    这是一个冬天,舜的母亲握登在编织草鞋,舜在一旁摆弄着父亲的五弦琴玩。有虞族的头人伯虞和几个年轻人把外出参加打猎的妫弦扶进了屋。却原来妫弦长于观看天象,根据天象变化,能判断风、霜、雨、雪、晴。长年累月盯着天看,眼睛就慢慢变坏了,今天围猎的时候,强烈的雪光刺击,眼睛竟然就看不见了。伯虞派人请来了巫师。巫师问明了情况后说:你这眼睛很难治。要治就必须用“空青”。“空青”是一种极为珍贵,极为稀少的石头,石头中空,里面含有琼浆,患有眼疾抹上此石之中的琼浆即好。只是这是一种很难找的奇药,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偶遇。妫弦捶胸顿足说:我什么时候得罪了神灵啊!没有了眼睛,看不成天象,什么事都做不成了,不是就成了一个废人了吗?


    妫弦的眼睛瞎了,此后,虽然偶尔有人会请他外出弹唱,能得到些许粮食,但是杯水车薪,一家的生计就指望着握登一人撑持。上古时候,生产工具仍然简陋,生产水平仍然不高,生产力自然低下,凭一个妇道人家能把一瞎一幼的三口之家维持到什么程度呢?常常是家无隔夜粮,凉水充饥肠。这一切,妫弦虽然看不到,但是心里却明白得很。明白了自然就揪心,既心疼同床共枕的握登如牛负重,又可怜年幼无知的舜少了好多的父爱和母爱,又痛恨自己太不争气。他整天地长吁短叹。常言“树怕剥皮,人怕揪心”,年纪三十来岁的妫弦竟然就苍老得如同老叟。开始时,只有人背地里称他瞽叟,慢慢地,瞽叟的称谓就取代了妫弦。从此以后,瞽叟就只有用背篓背着琴外出弹奏,弄些粮食杂物养家糊口.小小年纪的虞舜也就成了父亲的马仔――用一根棍子牵着瞽叟跑江湖.


    不知不觉地,舜的父亲瞽叟成了一个专职乐师,无论是红白喜事或是祭祀活动,瞽叟都去演奏,使跟着父亲的舜比同年孩子见了更多的世面,在五弦琴的演奏方面,也学了不少东西。


    过了五月初五以后,天就一直没下过雨。天空中挂着的那个太阳活生生就是一个火球,烤焦了庄稼,烤焦了泥巴,也烤焦了人的心。到八月初八。三个多月没有下雨了,庄稼颗粒无收,家里喂养着的禽畜也被饿死得精光。握登打算到雷泽去弄些小鱼、小虾、螺、蚌以及鸭舌草回家充饥。一大早就起了床,把儿子托附给瞽叟后就出了门。到正午边,握登却被两个同村人抬了回来。握登昏迷不醒,双目紧闭,面庞惨白,浑身全是烂泥巴。瞽叟忙托人叫来了巫师。巫师披散着长发手里舞动着石刀石斧,带着面具跳着驱鬼疫的傩舞。做神做鬼好一阵子后,用陶钵盛了些凉水边口里念念有词边手指指划划,忽地含口水喷向握登,又把剩余的水慢慢灌进握登嘴里。握登还真的醒过来了,脸色仍然煞白,眼泪迷目,有气无力地叫着舜。一直守在母亲身边的舜一直号啕着,声音已经嘶哑。握登用手轻轻地拢着舜,没有力气多说话。握登一直在床上躺了三天三晚。八月十二早晨,握登眼睛睁着,双手握成了拳,呼吸却没有了。握登死了,死在舜刚满五岁的时候。人们说握登的眼睛不闭手握着拳是因为没有把舜抚养成人放心不下,不忍心撒手人寰。


    对于瞽叟来说中年丧妻,对于舜来说幼年丧母,人生最为悲苦的事落在父子身上。眼泪都已经哭干,声音都已经哭哑。瞽叟呆呆地靠墙坐着,舜头枕在父亲的腿上坐着,父子俩都想着握登近几天说的话。握登再三叮嘱说舜聪明听话,长大了一定有出息,要瞽叟想方设法也要把舜养大成人。她体验瞽叟眼瞎难以自理,叮嘱为舜找一个德性好的后娘,好照顾一老一少的生活。又教导舜说娘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不能在身旁照顾他了,要舜学乖些,听大人的话,要是有了后娘,要听后娘的话,凡事学会忍耐。还说有后娘就会有后爷,爷眼瞎,为讨后娘高兴,兴许会偏袒后娘,如果爷骂就任他骂,如果爷用小棍子打,能受就受,如果用大的棍棒打,受不了时就躲避开,莫还口,莫记恨。爷眼瞎,单独撑一个家难,要理解爷,孝顺爷。舜想着娘的嘱咐,泪珠儿巴哒巴哒滴落,滴落在娘给他挂在胸前的一块绿玉上。这块玉是娘死前给舜的,玉上刻着一条云龙和两只美丽的凤凰。娘说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先生硬要送给的,说这玉挂在小孩子脖颈上就可以保佑小孩子一生平安。玉用粗绳栓着,娘临终时小心的给舜挂在颈项上,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丢了,它会保佑你长大成人的。


    后来,有人撮合,瞽叟娶了壬女。


    壬女脾气暴躁,性格刁蛮,嫉妒心特强,好跟人争强斗胜,正是由于她做事太任性,人们才忘记了她的真实名字,只叫她做壬女。


    说来这壬女与瞽叟有些缘份。姚圩在雷泽西,壬女在雷泽东边叫泽台的村里。壬女在长大成人后,跟几个姑娘结伴去赶大圩,在大圩上听过弹琴,印象中的有弦身体中等,五官周正,笑相和蔼,五弦琴弹奏得令人如醉如痴。她特别喜欢他弹琴的样子。


    那时候,女人到十五六岁时就都找了婆家,可壬女快三十了还没人敢娶。男方都怕她脾性大。虞弦成了瞎子,没有什么挑剔的。早就耐不住寂寞的壬女看来,眼瞎了性格才好,免得天天吵架,再说,他琴弹得那么好还愁弄不到吃的?


    壬女一到瞽叟家,就对瞽叟说:我到你家可不是来为别个抚养孩子的,舜再小也得干活,莫懒惯了难得管教。这以后,舜就没有过一天好日子。吃饭时吃得快一点,壬女骂舜象饿鬼投胎;吃得慢了又骂他要死不活,生成一副贱象。嫁过门的第二天就拿一个箢箕要舜去打猪菜。瞽叟说“五岁的小孩怎么认得猪菜呢?”壬女冲瞽叟道“你去,你去!你认得猪菜就你去?总不能让猪饿死了!”晚上睡觉舜就更惨了。握登在世时,舜跟爷娘睡一床,怕他吓着怕他冻着搂着他睡,舜紧紧地依偎着娘做美梦。可壬女呢,把睡在屋角的小黑狗赶走铺些草就当舜的床。瞽叟不忍心,壬女说:“这屋就一个巴掌大,有本事你就建个殿堂”。有一次,舜到妫水河边放牛,牛贪吃河里的丝草走进了河心,死赶不上岸,舜急得大哭。家虽在河边,离湖也不远,但舜不象别的孩子一样会游泳。爷眼瞎,不能够教他游泳;娘溺爱,怕他被水淹着,不许他到河边湖边玩水。眼看着天快黑了,舜一急就哭嚎着下了河,水一淹过肚脐就憋得慌,一慌就滑进了河心。被人救上岸后已经鼻息微弱,伏在牛背上吐出了不少水才醒过来。可是壬女也硬说是舜贪玩好耍造成的。


    舜五岁的时候,壬女也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孩子有一个大得出奇的鼻子,壬女想起曾见过几个象队运货经过泽台的情景。壬女挤在人群中见识过那庞然大物:高大的身躯,粗壮无比的腿,特别是那长而大的鼻子,力气却大得很,一甩动起来,竟然能够把一个人轻而易举的就甩到背上。别人告诉壬女那庞然大物叫象,想起儿子那大大的鼻子,于是就随口把儿子叫象,叫着叫着就叫顺了口,象就成了儿子的名字。


    壬女给舜生下个小弟弟后,舜就亚根儿成了多余的人,动不动就挨打遭骂。弄点什么好东西,壬女先喂弟弟,弟弟吃饱喝足后,就壬女吃,等轮到舜时只能吃些残羹剩汤。壬女还经常挑唆瞽叟与舜的关系,说舜是个丧门星,败家子,克瞎了爷老子的眼睛,克死了亲娘,将来不晓得还会克死哪一个!久而久之,瞽叟也觉得有道理,在对舜的感情方面就少了亲情,也常常为一点小事跟着壬女骂舜,有两次还动了木棒打。舜没有忘记娘的话,挨打受骂的时候该忍的忍,该挨的挨,该躲的躲。有一次舜饭后刷碗钵,不小心摔碎一只陶钵,被打了还不算,还被赶出了家门。六、七岁的小孩子,夜晚躲在人家屋檐下睡觉,饿得受不了时,就摘榆叶和木槿花充饥。想起娘生前的百般慈爱,舜就跑到娘的坟边哭泣。给娘磕头,为娘的坟头拨草,深情地抚摸着娘临死时叮嘱种下的木槿树。舜被壬女从他娘坟边找回家,又是一顿臭骂。壬女骂舜存心打家里的破锣出她的丑,说什么你娘那么好你就趁早死了跟她去。直到骂累了才住口。舜八岁的时候,壬女又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叫婐手。


    舜在打打骂骂中长大,成了后娘不可缺少的帮手:带弟弟妹妹,放牛,打猪菜,煮饭,刷锅,洗碗,拔草,能干的活都干,不能干的也要学着干。早起给爷和后娘倒洗脸水,睡觉前给倒洗脚水,把父亲和壬女伺候得周周到到。尽管如此,还是经常挨打受骂,但是,舜记住娘临终时的嘱咐: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弟弟象自小就骄淫傲慢,一时要舜趴在地上让他当马骑,一时又吵闹着要舜捉蚂蚱,一时又逼着舜上树给捉鸟。只要逗得弟弟高兴,舜百依百顺。与舜一块玩的小伙伴看不惯象的骄淫,都跑过来骂象是坏东西,吵嚷着要教训教训象,舜就求小伙伴们原谅象年纪小不谙世事。有一次,象跟着舜去放牛,看别的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象也要骑牛。别的孩子大,象只有五岁多,舜怕他摔了,不让他骑牛玩,象就满地打滚。舜只好把象扶上牛背,然后自己也上了牛背,坐在象后面,用手拢着象。象不依,哭着闹着,舜只好下了牛背身子挨着牛扶着象,象还是不依,扬起手里赶牛的竹鞭抽打舜。牛以为要挨打,一惊吓撒腿就跑,把象摔下了牛背。象跌落在软酥酥的草坪上,但还是被碰出了鼻血。象不许舜擦掉血,而且还顺势把鼻血揩得满头满脸都是,哭喊着跑回家里告状。舜叫小伙伴看管着牛自己跟着象回家解释,壬女哪里肯听,说存心想摔死了象留下自己做种,说舜这丧门星不搞散了一家人不会甘心,把个瞽叟挑拔得怒火中烧,把舜按倒在地用马杆没头没脑地死命打。象却在一旁数着一、二、三……。


    舜十二岁了。春天到了,壬女把舜和象叫到身边说:“舜,你带象到山上的地里去种豆子,各人种一块地,种好后在棚子里守着,不要让撬天猪给偷吃了豆子。豆子不长出来就不许回家”。壬女说完把一模一样的两个陶罐装着的两份豆子种分别塞到舜与象的手中。


    舜带着干粮、种豆工具,与象去种豆子。路上,舜要大便,要象看住干粮、豆种和工具。象鼻子灵,嗅着舜的豆种有香味,就拿几颗放进嘴里嚼,好吃得很。又尝自己的豆子种,一股子生味。象来了气,骂亲娘两样心,好豆种给了哥哥,就把两份豆种掉了包。舜方便完,象跟在舜后面走,故意拉下好远,边走边偷吃豆子种。


    两人分别将豆子种下了。


    壬女喜滋滋地在家打如意算盘。原来她交给舜的一份豆子种是经过火炒的,种子不能发芽,是生不出来的。这样,要不了四、五天象就可以回家,舜怕是再也不好意思回家了。壬女好高兴,自夸自脑子灵活主意多,神不知鬼不觉地就把舜赶出了门。


    五天过去了,象没回家。十天过去了,象仍然没回家。象是壬女的心肝宝贝,她按捺不住了,便上山去找。舜种的豆子已经长出了半尺高,可象种的豆子还不见影子。壬女把象叫到一边问原由,象说了偷换豆子种的事,壬女叫苦不迭。


    壬女和瞽叟的偏袒,骄淫傲慢的象,终于惹出了大祸。


    外圩请妫弦去弹唱,壬女叫舜陪着去了。虽然象满了七岁,但壬女舍不得象去放牛,就自己亲自去放。象和婐手跟着亲娘去玩耍。可第三天壬女忽地病倒了,头重脚轻起不得床,还直沤吐,只得叫象把牛牵出去吃草。叮嘱象要把牛管好。可是,象哪里会有耐心放牛呢?他让牛吃着草,自己去捉蝉,捉了蝉后又爬树抓鸟。后来,草丛里蹦出只野兔,他就去追野兔。一追就不知道到了哪去了。等象回来,牛跑到公地里糟踏了一大片豆苗,那牛已被管公地的带到圩里找骆伯去了。这时候,舜引着瞽叟回到了姚圩家里。壬女还不知道自家的牛毁庄稼的事,吩咐舜马上去替换象,舜就急急地去了。舜刚一走,受骆伯委派的圩里理事伯虞的就到了,通知“请荆”。瞽叟问清了情况,惊得目瞪口呆。瞽叟是知哓“请荆”的厉害的。所谓“请荆”,就是圩里的人犯了规,自己把自己绑了到刑棚听罚。这种办事方法从三皇传到唐尧已经沿用了几千年。三皇时代是氏族社会阶段,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是公有制,公天下,公有的财产是绝对不可以侵犯的。谁侵犯公有财产都要受到严厉的惩罚,重的判五刑,即是刺字、割鼻、断足、阉割、杀头,轻的罚棒杖或者鞭笞。到了尧帝时代,出现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公私并存的状态,譬如姚圩就规定了,出猎必须全圩组织,猎物或分或留由公家支配;种植也有不少公土地,收了粮食由公家支配。公有财产受到侵犯必受惩罚这条规矩始终没有改变。诸冯就曾有人因偷盗公有的粮食种子“请荆”后被割了鼻子的,断了足的。瞽叟家的牛毁的是公田里的庄稼,考虑到放牛的是小孩,骆伯与理事人伯虞一商量,决定由其父母顶罪受罚。并且立即通知了全圩人到刑棚看“请荆”,受教育。


    瞽叟把自己绑得结结实实,他是不会让壬女去“请荆”的,壬女纵使没有病也不会愿意去。当他摸到刑棚的时候,圩上已是人声嘈杂。刑棚里六个人,骆伯坐在桌前,两旁四个壮汉,巫师左手端个陶钵,右手拿条竹枝。瞽叟眼睛未瞎以前见识过“请荆”场面,他知道“请荆”的过程:首先负罪人请求惩罚,然后骆伯宣布是行五刑还是棒杖鞭笞,然后是处罚,最后由巫师用竹枝醮水洒在“请荆”人身上并且口里念念有词,这叫“洗孽”,意思是从此以后“请荆”人改过自新。


    瞽叟诚惶诚恐地跪在刑棚前,对将受到什么样的惩罚他心里无数,他并不知晓自家的牛到底作了多少孽,但是对壬女凶悍阴毒人缘不好是心里有数的。还算好,当瞽叟虔诚地承认教子无方请受荆杖后,骆伯宣布对他的惩罚采用鞭笞。


    四个理事壮汉秉公执法,把瞽叟脱光上衣后俯放在一长条案几上,然后高高地举起生牛皮做成的鞭子。几鞭子落下,瞽叟就已经皮开肉绽。这时候,一个双手被绑着的少年拼力挤开人堆,奔向刑棚,五体投地地跪在里正面前。骆伯见少年是舜,看那副样子,心想必有缘由,就叫理事壮汉暂停鞭笞,问舜为什么?舜抬起头来慷慨陈词:“牛是我放的,我爷前一天到垣曲去弹琴,今天刚刚回来,什么也不知道。我没有管好牛,受惩罚的应该是我。爷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经不起惩罚”。骆伯详细地询问了情况。因为舜已经从象那里知晓了事情的原尾,就把象捉蝉抓鸟追野兔造成牛毁公田里庄稼的事件全揽到自己身上。舜把过程陈述得有根有据,请求惩罚的言辞诚恳感人。骆伯知舜素来是个十分听话非常孝顺的孩子,决定稍肆惩戒完事,就把理事壮汉叫到身边叮嘱抽舜十鞭子,并嘱咐不要抽得太重。


    后来,姚圩诸冯一带的人知道了舜代象受过替父分忧的真实情况,众口一词夸赞舜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义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15: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响岭医歌


    舜在后娘的打打骂骂中长大。结识了一个大巫师。


    大巫师叫巫盐,在帝尧身边做事,常外出游走,到姚圩来过好几回。舜从懂事的时候开始,就十分崇拜大巫师。他打心眼里佩服大巫师天上人间、天文地武、占卜算卦、看病抓药什么都懂。


    舜的弟弟象因为不听话,硬要上树捉鸟,摔伤了腿,哼哼唧唧地叫着。屋子里挤满了人,大家都不做声,在默默地看着大巫师给象疗伤。只见大巫师突如其来地在象的额上拍了一巴掌,趁象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的片刻,在他的脚髋骨处用力一拉一拧,象大叫一声,抽泣了两声就不哭了。大巫师又弄了些用小木臼捣好的草药给糊上。


    大巫师听舜的后母壬女嘴里不断地骂舜没有带好象,心里就很有些愤愤不平,就把舜拉到一边,说:“重华,你愿意做我的徒弟吗?”


    舜点头说:“愿意。”


    大巫师说:“重华,你跟我到幕土家去看看好吗?”


    舜就跟着大巫师到了幕土家。虞土的女人用手捂着肚子哭着说:“大巫师,快救救我们······”大巫师一边叫舜帮着给幕土一家三口喂药,一边给舜讲解着,说幕土一家是吃了从响岭采来的野菜,野菜上被毒蝎子吐了毒,必须先用药使他们把它吐出来,然后再施用药解毒。大巫师还详细地给舜看了带在身边的催呕药和解毒药,教他这药如何采得,如何加工。


    一天,姚墟有虞氏的前辈虞伯找到瞽叟,说打算要舜跟几个年轻人一块带了皮毛、山货等东西跟到外面的集市上去交易,换回些盐和粮食;说大巫师要去南边办事,顺道可以送他们一段路。瞽叟倒是没意见,后母壬女由于对舜能做大巫师的徒弟心里忌妒,就说了一箩话,说他走了,他阿爹的眼睛不好,我一个人怎么办?虞伯好说歹说才说通。


    大巫师领着舜等几个年轻人在山路上艰难地跋涉,当看到路边的药材的时候,就把药材的名字和作用等告诉舜,然后再小小心心地把药材挖出来。舜认真地听着,看着,把一切都记在心砍里。


    两天后,大巫师与舜等几个分了手。临别时,大巫师把一把青铜剑送给舜。


    舜接过剑一看,那剑青光熠熠,很沉很重,就有些爱不惜手。但一想,君子不夺人所爱,于是把剑还给巫盐,说道:“师傅,你成天走南闯北的,需要有把剑防身。”


    巫盐说道:“重华,这剑师傅送给你你就拿着。给你不是用来杀戮的,就算做个纪念吧。


    烈日似火。舜与石头、秋草、黄土十分疲惫地走着。秋草脚步越来越沉重,越来越艰难,精神也显得恍惚。舜拿出装水的竹扳筒给秋草,秋草喝了两口水却吐了。舜摸摸秋草的额头,又拿了拿脉,发觉秋草在发烧,知道是中了暑,就在路旁边的山坡上找了几味药,放在口里嚼碎了糊在秋草额上。然后背着晕晕糊糊的秋草在山路上走着,远远地发现了一个村寨,就直奔寨子而去。


    寨子里先射出一支响箭,接着就从有着錾壕和木栏栅的寨子里出来一队人,有十几个,个赤膊长发,头上一顶小帽,帽上插根不太长的锦鸡毛。就知道这些人既不是华夏族,也不是东夷族。这些人站得远远的,眼睛死死地盯着舜背上背着的秋草。突然,领头的发现了舜腰间配着的青铜剑,就比划着要舜拿过来。舜明白了他的意思,就叫石头取出大巫师送给他的青铜剑交给领头的,领头的叫一个人将剑送进寨里。一会儿,回去的人复出来,向领头的示意将舜一行领进了寨里。


    舜背着秋草进入寨子木栏栅的时侯,看见了大巫师巫盐,舜的眼泪“唰”地掉了下来。原来大巫师也刚到这里。大巫师叫舜将秋草放在一个竹木搭建起来的用以议事的房子里,给秋草化了碗水喝下,秋草就醒了。秋草一见大巫师坐在一旁,就想挣扎着爬起来,被大巫师制止了。


    舜不好意思地说:“师父,我······”


    大巫师似乎完全知道舜想说什么,他打断了舜,说道:“重华,你知道最宝贵的东西是人的生命,但是,你并不知道我送给你的那把宝剑的宝贵之处究竟在哪里。今天我就给你讲讲好吗?”


    舜点头说好,就跟石头、陶土、秋草把眼睛睁得圆圆的,认真地听大巫师讲宝剑的故事。


    大巫师抬起头,目光注视着远方,讲起了一个远古的故事:“在距今二三千年前的三皇时代,人类诞生了一个很有本事的人,他姓姜,名轨,人称神农氏,他就是三皇之一的炎帝。是他发现了五谷,发明了耒耜,教会了人们耕作种植。因此,炎帝既是农业的始祖,是农神。同时,炎帝又是医神,为了赶走瘟疫,他的足迹踏遍了南、北、东、西,尝遍了百草,发明了医药。一些部落知道了炎帝的功绩,都愿意归顺到炎帝的门下,于是炎帝族日益壮大。炎帝家族传承了八代以后,就渐渐地衰败了。这时候,居住在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的黄帝族强盛起来。黄帝姓姬,人称轩辕氏。到炎帝第八代时,战乱不断,轩辕氏在涿鹿附近的阪泉与炎帝家族大战了三场,打败了炎帝家族,取代神农氏做了天子,因为以土德王,称作黄帝。炎帝家族被黄帝打败以后,率领残部退避到了南方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个九黎族首领叫蚩尤,与炎帝关系很好,这人生得剽悍,性格刚烈,见炎帝受了欺侮,很不服气,就联络了九九八十一个大小部落首领起来造反,用青铜打造了八十一把宝剑作为信物,向黄帝发起进攻。后来,还是在涿鹿,黄帝打败了蚩尤,并且杀死了蚩尤。蚩尤部属中的一部分人,逃到了南方的崇山峻岭中。”


    舜听得入了迷,这时见大巫师停止了讲述,问道:“这样说来,师父的宝剑是当年蚩尤铸造的八十一把宝剑中的一把了。”


    大巫师说:“不,蚩尤拢共铸造了八十二把剑,其中的一把比另外八十一把长而大,蚩尤自己用,因此叫蚩尤剑,也就是我给你的这把。那次战事以后,黄帝族与炎帝族认清了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与祸害,都不愿意再争斗下去,就逐渐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更为强大的炎黄族。”


    舜眨巴着眼睛穷根究底问:“宝剑的宝贵之处究竟在哪里呢?”


    大巫师说:“虽然蚩尤打了败战,但是蚩尤的勇敢顽强刚正不阿还是人们所佩服的。又特别是南蛮集团以及三苗人,他们始终把蚩尤看成是英雄,把蚩尤当成战神来崇拜。当时蚩尤铸的剑至今虽然大多流散不见了,但是,南方各部落民族见了这把蚩尤剑,都会很崇敬的,他们会把持有这剑的人待为上宾的。”


    舜恍然大悟。大巫师说:“当时送这把剑给你,一来是想在你将来走南闯北之时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起到保护作用,二来要你以蚩尤为鉴,凡事以民族团结和和睦为重,不做草蛮英雄。希望有朝一日你能用这把剑凝聚起民族情感,促进团结与和谐。好了,现在你知道了剑的来历和含义,我也就放心了。我还得四处走走,就此别过。”


    舜听大巫师这样说,就请求说:“师父为朝庭做事,自然要以天下苍生为念。只是这次一别,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就请师父再教给我一些医药知识行吗?”


    这时候天已经黑了下来。大巫师巫盐叫人点着了火把,在火把晃荡的灯光下,讲解着医理药理,讲解着草药知识。


    夜已经很深了,秋草由于身体不舒服,早就先睡了,石头与陶土也抗不住白天跋山涉水的疲劳,这时也进入了梦乡,惟有舜仍然精神抖擞津津有味地听着,连眼睛都没有眨一眨。


    大巫师最后感叹地说:“人生在世,痛苦无以穷尽,欢乐常常十分短暂。我们无论是做巫师也好,做医生也好,目的就是一个,减少或者解除人们的痛苦。人要做到这样并不容易,要想做到像我们先祖神农那样,为了为世人谋求好处,为了解决世人的痛苦,不惜舍弃自己的性命而去勇尝百草那那就更难!要做到像当今的天子帝尧一样,为治理洪水而布衣粗食,与民同苦同忧也很难!神农之所以能够世世代代受到敬仰,就是因为他的献身精神。帝尧之所以被人拥载,就是他的仁德圣明。重华,我给你讲的这些道理你明白吗?”


    舜点头说:“我一定永远记住师父的话。”


    第二天一大早,大巫师不辞而别。


    吃过早饭后,舜正在用石臼加工师父留下的药材,一个中年男人躲躲闪闪地来了,东张西望后问舜大巫师在哪里。舜告诉说走了。中年男人就哭了起来。舜问怎么回事?中年男人说独生女儿果子得了瘟疫,倘使让头人知道了就会被抛到寨子外面野岭上让她等死,死了后还会烧掉;说现在得不到大巫师治疗就死定了。


      舜说道:“大巫师如今已经走了,我是他徒弟,要不就带我去看看好吗?”


      中年男子看虞舜太年轻,狐疑地摇了摇头:“你,行吗?”


      舜也没多大把握,但既然碰上了,又不忍心不管,说道:“死马当成活马医吧。”


      中年男子想想也对,就点头同意了。


    舜带着秋草到了中年男子家里,看见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子躺在地板上,嘴唇干烈,脸色惨白得如同死人,连忙给拿了拿脉,摸了摸额头,看了看舌胎,还认真地观看了呕吐物和大便,就叫先给果子喂了些水,又找出几个大葱头捣碎,找了小许食盐用陶锅炒了炒,把捣碎的大葱头和炒过的盐放进一个陶碗里,倒进些烧开的水后用另一个陶碗盖住,闷了一会就喂果子吃了。好一会后,果子长长地出了口气,叫了一声“哎哟”。


    大家正在高兴,却听见外面人声鼎沸,有人大声叫喊说:“辛老二,快把你那中了疫鬼的女儿交出来抛到象山上去,不然就把你的房子放火烧了!”


    叫辛老二的中年男子跟他婆娘俩吓得大气都不敢出。舜走出门外,见酋长已经领着人将房子团团围住,就跟酋长说果子得的疫病他可以治好。酋长说:“重华老弟,不是我不相信你,倘若治不好,疫鬼跑到了别个身上,叫我这个酋长还怎么当?”说完就再不听分辩,叫人进屋抬了果子送上了远离寨子的响岭。


    舜带着秋草、石头、黄土跟到了响岭,任人怎么劝都不再回寨子。头人却不开大巫师和宝剑的情面,就叫人给送了吃食,还送了些陶碗陶罐之类生活用品。


    其实舜对能否治好果子的病并没得把握,看着一个大活人不经任何抢救就死掉他于心不忍。这时候,舜怕果子把病传染给石头他们,就叫他们去弄些草、藤条和树枝,自己负责守着果子。等石头他们把东西弄来,舜又叫他们在几棵树之间搭起了棚子,然后把树枝盖在棚子上,把草铺垫在地上当床。


    为了时刻观察小女子的病情,舜要亲自陪伴着,秋草不让,要跟舜一块陪,说“你不怕染上疫鬼我也不怕!”舜说“如果都得了病怎么办?”秋草说“要死我跟你死在一起!”舜跟秋草耳鬓廝磨一起长大,自然知道秋草的倔劲,好说歹说见秋草不听,就只好由着她的性子。石头跟陶土也不愿意再回寨子去,于是就都留了下来。


    舜每天都上山采药,采了药就用陶罐泡了喂小女子,这样一晃就在响山上过了十几个昼夜。这天,果子忽然有气无力说了话:“我有些饿了。”舜跟秋草听见果子说话,知道果子已经脱离了危险期,说不出心里有多高兴。舜叫石头拿过来几天里掏得的鸟蛋煮了,叫秋草喂给她吃。一直看见果子把鸟蛋吃完,才放心地带了黄土上山采药。


    舜跟黄土爬上山顶,又下到反背的山腰。忽然,黄土惊叫起来:“重华快看,前面有怪物,好大好大。”舜顺着黄土所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见了几个怪物,身体像一堵墙,长长的鼻子煞像一株一端大一端小的棕榈树,两个雪白光亮的獠牙硬梆梆朝天翘起,耳朵就像两把硕大的扑扇。兴许是发现了舜他们,怪物巨大的鼻子立了起来,“吭哧吭哧”地发出巨大的响声,耳朵也“叭哒叭哒”地搧动着。舜也不知道怪物是什么,不敢久留,就与黄土返回原路寻了些草药。


    当舜回到果子身边的时候,恰好果子的父母亲也到了。果子的父母一见到舜就跪下不停地给舜磕响头,口里“救命恩人”地叫过不停。舜扶起他们,把刚才跟黄土看见的情况说了。果子的父亲辛老二听后很兴奋地说:“你们看见的庞然大物叫象。这山里的象住在这岭上一个很大的岩洞里,那岩洞也怪,一下大雨时就会发出居大的响声,所以人们就把这岭叫响岭。象虽然厐大,但是很温顺,吃草不吃肉的。象出现了是个好兆头,说明吉祥如意,我女儿的病就会好起来了。”


      舜心里立马想起了弟弟象,心想弟弟叫象,为什么那么不温顺呢?


    又过了几天,小女子的病好了,头人允许辛老二把女儿接回了寨子里。全寨的人都被舜小小年纪为了救人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感动了,就有人主张辛老二把女儿果子许配给舜,舜委婉谢绝。


    这时候,寨子里又发现了新的病人,可是舜等出来日久,再不回家怕家里人担心。舜就叫头人在寨子里选出十几个男女,带着他们接连上了两天响岭。舜教他们认识苍术、厚朴、黄连、黄姜等中草药,教他们怎样挖,怎么加工,晚上回到寨里又手把手地教他们怎样煮,并且详细地告诉了治疗和预防的方法。然后才挑着毛皮山货走向集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15: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舜陶河滨



    舜十五岁时,象和婐手也随着岁月的更替在长大。姚圩这一五口之家,已经明显地感到生活的压力。虽然壬女可以编织些筐子、箢箕之类换些粮食,虽然舜可以帮做一些农活和家务,但是一年难有几个圩落上门请瞽叟弹唱。再加上象又贪焚骄气,餐餐闹吃细粮食,吃鱼肉,婐手年幼,还需要人照看,壬女不得不改变维持生计的思路,敦促瞽叟由在家等人上门请弹唱改为送唱上门。瞽叟虽然眼瞎,但有心计,就把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练石补天,神农勇尝百草,共工怒触不周山,黄帝大战蚩尤等等编成词儿习练,还编排了些曲儿,什么“春祭”、“天问”等等。熟悉以后就由舜引路外出弹唱,竟然十分地受欢迎。每到一地,演唱完了,酋长或里正就赏给些粟、菽、稷甚至麻布、肉干。找准这条路,瞽叟有了用武之地,壬女少了生活压力,舜则乐得少了象和婐手的纠缠,少了壬女的喋喋不休。这样一来算是各得其所,皆大欢喜。开始的时候舜尝试着弹奏些简单曲谱,一曲下来竟然能得到一片赞叹,慢慢地,舜指法娴熟些的时候,瞽叟就干脆由舜管弹奏他自己只管说唱。父子二人配合得体,弹唱效果也更好了。


    瞽叟虽然有音乐天赋,但是终归是没有跟过师傅,对乐理并不懂得多少,弹奏的曲谱套数不多,舜就有些不满足。爷俩在一起的时候,舜问这问那,常常弄得瞽叟很尴尬。瞽叟也悟到了舜的心思,决定带舜到龙泽去寻访自己学琴之初见识过的一个叫纪后的琴师。于是由舜领着边行边问。瞽叟少年时到过龙泽,是跟人乘竹伐子去的,这次走山路,路生,走了差不三天才到叫龙泽的大圩落。


    老远就听见有琴声传来,虞舜凝神细听,越听越舒展。尽管父亲懂音乐,会弹奏,但是总觉得父亲的琴音之中缺少了点什么,现在听这琴音,听着听着就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时而令人悲,时而令人喜,悲时想诉想哭,喜时想歌想舞,悲喜交夹之中,就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舜还是第一次感到音乐竟有如此大的魅力,他牵着父亲循着琴音寻找,到了一座草屋,伸头往门缝里一瞧,就见是一个白发老翁坐在院子里弹琴。舜就与父亲静静地坐在院落外门槛上听琴。


    老翁发现门口有人,便立即停止弹唱,起身走到门边将门打开,十分礼貌地说道:“二位客人可到院里用茶。”,
        舜连忙站起身,向老人施礼道:“对不起,打扰先生弹唱了。”


    老翁发现舜背上背着一把琴,问舜道:“你们从那里来?来这里干什么?”


    瞽叟说道:“我叫妫弦,年轻时候曾经在这个地方听过一个叫纪后的琴师弹琴,这次带儿子来,是送我儿子重华来向纪先生学琴的。”


    老翁听后一笑,问道:“想这孩子就是重华了。我就是纪后, 琴弹得不好,令你见笑了,进屋来吧!”


    舜牵引父亲进了院子,老翁又将父子俩让进屋里。舜见屋内书简满架,就知老翁是个高贤。便说道:“刚才我听纪先生弹琴,简直醉了。”


    纪后十分谦虚地说:“过奖了,老夫莫过是自娱自乐而已。”


    舜说道:“我父亲会一点五弦琴,我从小受感染,也爱琴,可我不懂音律,不知纪先生肯不肯收我这个徒弟?”


    纪后说:“你找到我这儿来,多少证明你也会听琴。琴者,禁也,只有心性高雅之人,才能够成为一个好的琴师。”


    舜说道:“小时候读书,听我老师也说过‘琴者,禁也’这话。先生是抚琴高手,德艺双馨,重华想拜先生为师学习琴法,”


    纪后听舜说念过书,就问:“你老师是谁?”


    舜答道:“我老师叫务成昭。”


    纪后很惊奇:“你是务成昭的弟子?”


    舜说:“是的,在他手里读过五年书。纪先生认识我的


    老师?”


    纪后摇摇头说:“听说过,但不认识。”


    纪后年岁高了,已有几年没有外出弹琴,就带了几个徒


    弟在家里教琴。舜登门求教,纪后见其天资聪明,心里早就喜欢上了舜,但还得看看舜的基础,叫舜弹了几曲后,就答应收舜为徒。鉴于实际情况,觉得不宜将舜当做关门弟子


    就出主意要瞽叟在龙泽住一段时间,对外的弹唱可以照旧进行,一来解决食宿费用,二来可以积累些粮食带回家里,早晚或者闲时就让舜学琴。


    当下,舜向纪后行了拜师大礼。纪后起身到壁柜中,取出一圈书简来交给舜说:“先好好看看书简,不懂的地方就问我。”
         打开一看,书简是部琴书,里面画着许多琴的式样,各处部位都注明了名称,加了详细注解,书简后面附有很多


    曲谱。舜不识谱,纪后当下就教会了舜识谱方法。


    按照纪后的办法,爷俩每天外出弹唱回来,舜就上纪后处学琴。


    纪后琴弹得好,而且深通乐理,还会制作乐器。纪后跟舜说:我们的先祖很早很早以前就开始了习练乐律。无论是被称为人皇的伏羲,还是神龙氏炎帝,还是轩辕黄帝,都对音乐有特别的感悟和喜好。伏羲“听八风而授民,举六佐以自策”,常常亲自一边弹拔琴瑟一边歌唱,还叫一些身边的人以箫、管伴和,每次音乐起处,百鸟和鸣。神农氏炎帝“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削桐为琴,练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轩辕皇帝则命令乐师伶伦创制“六律”、“六吕”。轩辕黄帝以后的近祖颛顼帝“召朱襄后裔善音律者夷生,会八风之音,为圭水之曲。合钟鼓,作基英之乐,鸟兽万物,莫不应合”。纵观历史,上下数千年,音乐源远流长。


    舜对纪后这番话,有些听得懂,有些听不懂,但已经悟得了一个道理:人类的先祖无论是伏羲、神农或是黄帝、颛顼,没有一个不喜爱音律的。都擅长于用音乐谐合人与人,人与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纪后又详细地向舜说了五弦琴的制作过程。纪后说,五弦琴和音乐的发明都源于劳动。当年炎帝部落为发展农业,曾经大面积开垦荒地,荆棘劈斩完了,只剩了一棵高大挺拔的梧桐。炎帝叫人找来麻绳,先在梧桐树上拴一根绳子,用五个人拉,梧桐纹丝不动;炎帝就叫拴两根绳子用十个人去拉,梧桐仍然纹丝不动;当拴到五根绳子用二十五人拉时,梧桐仍然只微动而不倒。炎帝发现了弊端,原来二十五个人用力不协调。炎帝就叫邢天去指挥。邢天急中生智,就用宫、商、角、徵、羽作口令,每哼一个音,就用一次力。第一遍哼过,五根绳子被绷得紧紧的,颤抖着发出悦耳的弦音;第二遍哼过,梧桐树开始抖动,出现和谐的共鸣;等到哼过三遍以后,梧桐树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随着轰鸣停止,绳断了,梧桐倒了,树干齐崭崭地折断,里面是一个空洞,长三尺六寸五分,恰好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吻合,炎帝认为这是天意,就将中空的桐木精心加工,齐边刮削、打磨,制作出了琴身。再用五根精制的丝用黄蜡抹过作了琴弦,然后再组装好,并按照“宫、商、角、徵、羽”调试好五音。炎帝又叫邢天作“扶犁之乐,制丰年之咏”。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炎帝亲自操琴演奏《下谋》之乐,唱起《丰年之咏》,于是百鸟和鸣,白鹿击蹄,人们都和着粗犷奔放的旋律,踏着有力的脚跳起了舞。


    舜听了纪后的一番话论,茅塞顿开,知道了音乐源于生产生活的道理,也悟到音乐的教化力的神奇,他下决心要把五弦琴习练到出神入化程度。


    不知不觉在龙泽呆了数月。舜天资聪明,加上基础较好,通过纪后点拔,舜懂得了很多音律乐理知识,弹琴的技巧提高了不少。出外时日久了,瞽叟与舜商量着该回姚圩了,于是舜别过师傅纪后,背上弹唱换得的粟与稷,用马杆牵引着背着琴的瞽叟,踏上回姚圩之路。


    正是春夏之交,沿途鸟语花香,父子俩心情特别舒畅。舜心里温习着纪后师父的教诲,构想着制作神龙琴的方法。他打算回去后自己动手制作一把琴,往后再外出弹唱,就可以与爷或分或合变些花样吸引更多的听众。正沉思间,身后一声响亮,舜牵引瞽叟的马杆不翼而飞。回头看时,父亲已滑出小道,仰面跌落坡下。舜慌忙梭下坡扶起父亲,连问摔伤没有?瞽叟在舜的搀扶下慢慢站起,伸伸腿,弯弯腰,甩甩胳膊,腰有些隐隐作疼,他怕舜急心,只说没事。舜小心翼翼地把父亲扶上小道。瞽叟忽地记起了背在背后的五弦琴,手弯到背后一摸索失声大叫:“琴呢?琴呢?”舜一惊乍,忙拿眼睛往坡下搜索。五弦琴还在坡下,他急忙再次梭下坡。“爷,琴头摔碎了”。舜几乎用哭腔告诉父亲。瞽叟急不可耐地叫“快拿过来看看”,舜爬上坡,双手将琴递给父亲。瞽叟双手哆嗦着,颤颤地抚摸着断了的琴弦,泪水从失明的眼里流了出来。喃喃地说:“老天要绝我,要打我的饭碗啊!”舜见不得爷那悲怆的样子,眼泪也在眼眶里打着滚,安慰说:“爷,回去我们再造一个”。瞽叟说:“容易吗?这是我眼睛好的时候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做好的啊!”舜心里啄磨,爷曾经造过琴,虫古师父又讲过造琴的方法,自己为什么就不能造出一把更好的琴来呢?于是安慰父亲道:“碎是碎了,天不早了,回家再说吧!”瞽叟不再说什么,父子俩商定先不把琴摔破之事告诉壬女。瞽叟牵着马杆,强忍腰疼,跟着舜忐忐忑忑重新上路。


    回到家时天已经黑了。走了几十里山路,瞽叟的腰疼痛难忍,回到家倒头便睡。壬女听说瞽叟闪了腰,将舜骂得体无完肤,说什么老大不小了,爷老子都领不好,把爷老子眼睛克瞎了还嫌不够,还想克掉他的老命;说瞽叟不如跌死好些,跌死了少个负担。摔坏了琴,瞽叟本就心情不好,壬女火上拨油,不由得又凭添了几分忧伤,在床上一躺就是半个月。这天,附近有人来请弹唱,瞽叟只好告诉壬女琴摔坏了。送上门的粮食飞了,想起家里的粮食又已经所剩无几,壬女心里无明火不觉添了三分。恰恰这时候,舜手里抱着破琴进了屋。打自从龙泽归来,舜无时无刻不在琢磨如何制作出一架琴来。下午放牛,他偷偷把琴带到放牛坪,按照纪后老师介绍的制琴方法,对照着爷制的琴琢磨如何从选材、造型、长短、大小等方面改进,造出一把好琴来以解爷之忧。此时,舜怀抱着破琴本想回家依旧藏好,没想到正与怒容满面的壬女面对。壬女瞧见舜,瞧见舜手里抱着的破琴,怒火中烧,一把从正处于惊愕中的舜手里夺过琴来重重地摔在地上。“呼啦”一声,琴碎成了数瓣。壬女凶相毕露,又接二连三用脚狠劲地跺,边跺边骂。脚脚都似乎跺在瞽叟与舜的心上。瞽叟从床上溜下地,摸索着一把拉住壬女,口里叫着“唉哟,我的娘哪,我求求你别这样,别这样!”舜则呆了、傻了。琴碎了,爷眼睛看不见,连个比照的模子都没有,琴还怎么制呢!壬女狠狠地推开瞽叟,又用脚把碎片扫得满地都是,边骂着边进了里房。舜悲愤痛惜,强忍泪水,弯腰拾捡碎片,没发觉刚才后母夺琴时衣绊被扯落,娘留给的那块粗玉在他胸前甩动他也全然不知晓。躲在一旁看热闹的象,突地跑过来,一把抢落了挂在舜胸前的粗玉转身就跑。这块粗玉是娘临终留下的,舜视为性命般珍惜,平时从来就不示于人前,现在被象抢了,舜完全失却了理智,箭一般追上几步夺玉。象死命不给,舜就用蛮力夺。象“嗷嗷”尖喊,倒在地下打滚,哭着叫着:“哥哥打死人啦!哥哥打死人啦!”壬女从里间出来,从象手里拿过玉,口里说着:“什么臭东西呢,婊子给的呢。”壬女把玉甩在地上就欲用脚跺。舜可以忍辱负重,但是绝对容忍不得母亲握登的形象受到亵渎。顿然,舜如同角斗红了眼的牛犊般扑向前,把壬女四脚八岔推倒在地。壬女后脑勺重重地撞在墙上即刻起了大包。舜转身拾起自己的粗玉。壬女骂着:“你这白眼狼崽,王八羔子,老娘喂大了你,你竟敢打老娘”。边骂边弹起身,顺手摸过倚在墙边的一根大棒。舜见势撒腿跑出了门。壬女追出门,高声骂着,早不见了舜的影子。壬女屋前屋后屋里屋外寻找,边找边骂。左邻右舍的人探出头看看,又缩了回去,人们素知壬女厉害,虽然同情舜,但是不敢捅马蜂窝。


    舜深知撞了大祸,径直跑到娘的坟边,给娘下过跪,磕过头,便嘤嘤地哭泣。哭了好一阵子,就给娘的坟头拨草。天已经黑了很久,家是绝对不敢再回了,就窝在娘坟边,把拨落的草盖在身上睡觉。舜已经打定了主意去陶台。他曾经跟爷到过陶台的,这是个有名的古圩,在黄河河滨,盛产陶器出名。姚圩的陶叔就在陶台制陶。上次随爷到陶台,陶叔曾趁空带舜到制陶和烧窑的地方看过的。陶叔还开过玩笑叫舜跟他学徒算了。舜想着想着就睡着了。醒来时天已亮了。舜偷偷地溜回到陶叔家敲门,把要去陶台找陶叔的话告诉了陶叔的娘,并托姚奶奶传信告诉爷,免得爷急心。


    舜这年才十六岁。十六岁的舜从太阳出山走到太阳落岭,整整走了一天才到陶台。他找到了陶叔。后来通过陶叔介绍并担保,舜最初时被安置在一个窑上作杂务。


    按窑上规矩,掌管一座窑的头叫窑师,负责制作的叫模匠,模匠再下就是杂务。杂务算最低层,专干重活脏活琐碎活。专门负责看火候的叫司炉,另配有两个烧火的火工,白天黑夜轮流着烧窑。


    舜先时帮砍柴薪,跟着另几个窑的杂务,走进林木葳蕤的樵林,把树枝劈削下来,挑到窑附近晒干、码垛、备用。这一干就是半年多。每天上山、砍柴、回窑,周而复始,十分单调。陶叔不知从哪里给弄了一个叫做陶哨的乐器给舜。那陶哨椭园形,侧有五个小孔。舜开始吹不响,久而久之就吹响了,觉得声音很好听,就慢慢摸索吹法,开始的时候吹得不成腔,不成调,几天以后就吹得非常悦耳,过了一段时间竟然能够吹奏复杂的曲调了。一天晚饭后,舜独自爬上陶台古圩后的一座小山吹陶哨玩。悠扬悦耳的哨声引来了一个叫虞邱的窑师。虞邱有个特长,很擅长用陶泥捏制小物件,一团陶泥在手,三下两下就可以捏出一头牛,黄牛是黄牛,水牛是水牛,大牛是大牛,小牛是小牛,神态各异。也捏些陶哨、陶鼓、陶钹、男男女女的小泥人,小马、小狗、小猫……无论什么都拿捏得活灵活现烧制出来后的小动物活灵活现,陶哨、陶笛音调好听,音阶准确。陶台古圩的圩头便特地为虞邱开个小窑,专门烧小品。陶台烧制陶缸、陶罐、陶钵、陶碗一类的窑数十口,烧制小品的窑唯有虞邱掌管的一口。这样,虞邱就成了一个特殊人材,很受尊重。方才听到舜吹的陶哨声不但古朴浑厚悠扬动听,而且是从未听过的新曲,


    虞邱循声找到沉醉在陶哨声中的舜,通过攀谈后知道了舜的来历,就要舜吹一曲给他听。舜就吹奏了一曲。虞邱询问是什么曲子?舜告知这是颂扬轩辕皇帝的《云门大卷》。虞邱问为什么叫《云门大卷》?舜告诉说:黄帝初受命的时候有象征祥瑞的彩色景云预兆,所以黄帝就以云任命官员,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所以颂扬黄帝的这个曲谱就叫《云门大卷》。虞邱很惊讶。古曲是纪后老师作为范曲教给舜的,本来用五弦琴弹奏,却被舜作为了习练陶哨的曲子。虞邱听完吹奏,目瞪口呆老半天。他做梦都没有想到在陶台还藏匿着这样一个能通今晓古的少年郎。于是说:“从明天起,你就别打柴了,到我窑上跟我干吧。”


    舜到了虞邱窑上。开始,他只是做质量把关的事。即是一件一件的小品地检查,看东西经过炉里高温烧后变形没变刑,陶哨吹得响吹不响,颜色好、形状好、音色正的就算合格。小件用小窑烧制。所谓小窑,是相对大窑而言。大窑烧大件,窑高一丈余,十余人方能合围,其中大窑中的龙窑,不但大,而且长,一头低,一头高,火从低处起,热力往高处传。小窑规模就小多了。窑高莫过三四尺,两人可以合围,装窑烧窑并不须多用人,一、二个就够。一窑货出来检查质量是尽管舜做得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但也无须多少时间,闲下来时舜就帮助做些合泥、踩泥、砸饼、弄坯之类的活,慢慢就学着捏制、装窑、看火。第一次学看火,小品出窑后成品莫过四成,舜很不好意思。虞邱告诉说,是火候不到。从窑门观看陶坯底层的变化,倘使陶坯一红就堵火太早,底层陶坯从发红到堵窑还须烧半天。按照虞邱告诉的办法,舜试烧了第二窑。这次他加大了火力,时间也烧得长一些,可是一出窑,废的仍然很多,而且炸裂了不少。虞邱告诉说,开始上火不要太猛,猛了陶坯非炸不可。同时出窑时要慢慢地打开窑门,先上后下,窑门敞开太快也容易炸。舜把虞邱的教诲谨记在心里,用在烧制中,每一出窑,他都把上、中、下层面烧出来的陶件打破数件仔细观察,看火力到功不到功,过火没过火,发现陶件表面颜色与中心不一样时,就分析原因,分析来分析去,就发觉仅仅表面火力到功还不行,这并不就意味着烧透了,于是在烧下一窑的时候就修正烧火时间,设法不出现这种现象。他冥思苦想,千方百计地寻找少出陶器废品,使烧件结实耐用的方法,下决心要做出质量上纯的陶器。


    舜在小窑上一干就是两年多,不知不觉已经快十八岁了。虞邱为人厚道,正直公允,心里一直很喜欢舜的聪明勤快谦恭上进好动脑子。眼看着舜跟了自己两年,虞邱不允许自己因为喜欢而误了舜的前程,他到处夸舜是个好料子,最终把舜推荐到了大窑当模匠。舜用半年的时间学会了大件陶器的盘筑制坯。又用半年的时间学会了使用转车。所谓盘筑制坯就是用泥条从底到壁再到口盘成各种陶器粗坯子,然后用泥桨胶合好,再过细整形成全器。所谓转车是一个圆形平台,台面置于轴上,一个车把连接着轴,用左手将轴在竖直面上一转动,平台就转动。工作时,在平台和轴上装陶摸,陶模里砸满泥巴,然后随台面绕轴旋转,再用削刀把泥胚胎体削制成薄薄的、各式各样的陶件。学会了盘筑和转车,就有了资格做司炉。


    烧制陶器是一个劳动强度很大的过程。大窑制一窑货,光制作泥件就需要两个多月,装窑五天,烧火三天三晚,再算上合泥、踩泥、弄柴等等工日,出一窑陶器真是很不容易。装窑烧窑是一窑陶器成败的关键。因此,陶台人把窑看得十分神圣,每年都要举行祭窑仪式。祭祀那天绝对不准杀生,不准说“破”、“碎”、“垮”、“塌”一类字眼,以免坏了彩头。祀礼上备了“三牲”,童男、舞女、乐队,庄重非常。倘若有了谁在祭窑当天犯了忌讳,处理是非常严的,轻则遭棒杖,重则沉河杀头。另外,对装窑的过程和烧制的方法和程序也十分严格,先祖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办法被奉为唯一,是绝对不许违背或者更改的,谁违背或者更改,造成出窑不顺,就要受到鞭笞,棒杖甚至取头祭窑。


    舜当上大窑司炉后很快就把祖传的装窑、烧窑、出窑章法规矩烂熟于心。但是,好动脑子的舜心里有好多好多的问题:为什么一年四季变更夏季热死人冬来冷死人,自然温差那么大,而烧火的时间长短总是三天三晚一成不变呢?为什么烧成的陶器总有那么多裂的、破的、变了形的呢,为什么每出一窑,废品都那么多,然而尽管废品成堆,个个窑师却都习以为常呢?有不有办法既缩短烧火时间节约柴薪又提高陶器合格率呢?有不有办法能使烧出的陶器既结实又美观呢?舜逢人就求教,暗暗地思索琢磨,偷偷做各种试验。当摸索出经验后,就叫虞邱先在小窑试烧。虞邱按舜的办法烧制出的小品陶器废品少了,漂亮美观多了。可是舜在大窑试验时却撞了大祸,烧出了一窑废品。圩头与窑头兴师问罪,将舜捆绑结实,吊在刑棚,召集陶台全圩人看棒杖示众。


    当虞邱得到消息的时候,他绝不相信舜琢磨出的方法会出废品,心想必有缘由,就急急地赶到刑棚打听。窑头说舜擅自改动烧窑方法,在窑上开了孔,而且不按祖传办法先封了窑顶再烧火,而是烧了半天火才封窑顶,这就使窑破了气。并且告诉虞邱这违规的事在火烧了一天后就被另一掌作厉止发觉了。厉止虽然偷偷把孔阻死了,可已经晚了。虞邱又问了一些情况,心里明白了事情的症结所在,就向圩头跟窑头求情,说了舜很多好处。最后求圩头让舜再烧一窑试试,倘再出废品,愿意跟舜一起共同承受更厉害的惩罚。虞邱为人正直,资格很老,平时在圩头心里就有位置。圩头就给了一个人情,大声而严肃地向众人宣布:“倘舜再出废品,将与他的师傅虞邱一块受五刑责罚。”


    舜开始并不知晓开的孔被厉止阻死的情况。这次舜再不敢掉以轻心,舜申明,除了他的师傅,除了要两人帮烧火,其它什么人也不准上窑干扰。圩头许诺。舜亲自装窑,为了使一些特薄的陶件不至于被压变了刑,他别出心裁地把一些特薄的陶件用陶泥做成的厚薄适当的匣子装好封死再上窑。装好后,又上窑顶仔仔细细检查了烟囱,同样地在窑后侧把自己曾经钻开,后又被厉止封死的左右两个孔打开。这一次,舜特别地加搓了两根半尺多长的泥条,把两根泥条先装进陶管再插进孔里。起先,窑仍然没有封顶。做好了一切以后,舜才点了火。舜亲自烧火,开始火烧不很大,烧了约两个时辰,窑顶冒出的烟没有了湿气,舜才叫帮手上大火,自己在一旁观察。大火一上,敞开的窑顶先时冒出红色火舌。烧了约四个时辰,窑顶的红色火舌。开始夹杂有了绿焰,舜即上窑把窑顶封了,把两个插泥条的孔也用稀泥抹了缝。当烧到两天两夜后,舜从窑门往里看,底层的陶件红通通了。他立马爬上窑,分别把泥条从左右侧壁取出观察,发现右侧壁的泥条红得还差些火候,就又烧了两个时辰。舜再上窑顶取出左右侧壁泥条查看,这时泥条均已红得耀眼,舜即叫两个帮手协同封了窑口和烟囱。


    一天一夜以后,舜先把烟囱打开散热,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再打开侧面两个孔,又过了一段时间才打开窑顶和窑口,并且口子先时开得很小,再慢慢开大。


    第二天天亮,要出窑了。天一大早,圩头早早地就到了。俄刻,窑边就围满了人,窑师、模匠、司炉来了不少,都知道舜这窑陶器烧得成功与否非同小可,事关两个人的名声和安危。来的人都怀着各种心态,关心舜与虞邱的希望成功,平时与二人有些不快或心胸狭隘、有忌妒心理的希望出点忿子。圩头与窑头则静静地等待着结果再作结论。窑头先派了两人负责出窑,又选派了一个窑师检查质量。出窑的每把一件陶器递到负责检查的窑师手里,窑师都一一仔细看过,同时用手里的小石子轻轻叩几下。听那声音很清脆。再看那陶器外表光鲜亮丽,窑师忍不住连声赞叹:“好成色!好品相!”圩头看那陶器件件锃明瓦亮,用手指弹之铮铮有声,心里也暗自称奇。一窑陶器全部出窑后,竟然只碎裂了十来件,而且其中不乏出窑时失手碰破的。再看那破碎的陶器片,表里成色相同,结实程度远远胜过旧办法烧制的陶器。最后,出窑的把几个匣子弄出来了,全场的人表情漠然,都不知晓舜耍的是什么把戏。当舜亲自动手把匣子接口处小小心心凿开开后,人们愕然了,匣里封着的薄薄的酒樽祭器一类平时极容易压碎弄扁的陶件,一件件完好无损,锃黑发亮,窑四周人们欢呼声雷动。圩头和窑头惊愕得嘴巴张开老大。有几个平日很有些拿大的窑师朝舜伸出大母指夸赞:“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哟!”虞邱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舜挣出欢呼的人群,跑向虞邱,司徒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舜烧陶“器不苦窳”的名声广为传播。舜独创的的烧陶方法广为流传。十八岁的舜被制陶人尊崇之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15: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象耕鸟耘



    花开花落,岁月更替,一眨眼之间时间又过去了两年。算来舜在陶台已经干过了五年。舜身在陶台,却无时无刻不挂记着姚圩的家,虽然说他是被后母壬女逐出,似乎无家可归,但舜并不记恨。舜心里明白,父亲由于眼瞎,一家的生计不得不依靠后母,后母脾气火暴,心胸狭隘,忌妒心强,父亲不是不知道,因为要靠后母操持一家,性情上的事也只有由着她些,有时甚至不得以而偏袒着她。对后母呢,舜感谅她扶侍爷,招呼弟妹也不容易。至于象,终究是弟弟,他骄淫傲慢是他不是,自己是他哥,是哥让得弟,能与他计较什么呢?舜表达这种情绪的方法,就是把烧陶得到的粮食麻布除留下自己用的之外,全部通过陶叔搭给家里,也从陶叔处不断地得到姚圩的情况和家里的情况。


    舜满了十八岁以后,“烧陶不窳”的名气越来越大。舜烧出的陶器最被人喜爱,于是以烧陶为业的外圩里都争着请舜去指导改进烧制方法,舜成了大忙人,成了烧陶人崇拜的偶象。一天,舜刚从邻圩回到陶台,就听陶叔说他的后母壬女病了,说爷也十分想念他,想要他回姚圩看看。其实舜也十分想家,早就想回家看看,只是碍着后母壬女,想回又怕回去再遭难堪而没有回。现听说后母病了,舜想到爷自从琴毁了以后再不能外出弹唱挣粮食,弟弟象虽然也长大了,但是仍然因为后母的宠爱而骄横奢贪,好吃懒做,几年来,家里的生计都全靠后母的劳作和自己搭回的粮食维持,现在后母病了,爷一定十分焦心,舜决定回姚圩一趟。


    临行前,舜又想到了父亲的目疾。为了给父亲治眼病,舜逢懂医术的就求教,试了好多药,就是无效。这几年在陶圩,听好多人说起空青。虞邱师傅就曾告诉他说:“空青是治目疾的特效药,有没有试过?”舜说:“没有,不知空青哪里有?”虞邱说:“听说梁州就有。产铜的地方才有空青。”虞邱告诉他说:空青外形像个蛋,外部像铜浆凝聚成,内部是空的,里面有浆水,浆水酸甜,是治眼病最有效的药。因为眼病都是由肝胆二经引起的,所以患眼病的人肝火特别旺,易于发怒。空青的浆清火明目,有益于肝胆两经,所以能治目疾。舜把虞邱师傅的话揣在了心里,这次回姚圩前就先到了梁州一趟,可采铜的师傅告诉说:“空青是稀物,很难采到的。”舜没有得到空青,但也不是毫无收获,舜得见了采铜、炼铜的过程,知道黄铜跟锡合炼,就能得到青铜,青铜很硬,可以制兵器农具。


    从梁州回到陶台后,舜晓行夜宿赶回了姚圩,迫不及待地回到了那间儿少时候生活了十五年的泥垒石砌的旧房。这时候,舜听到了屋里的谈话。  


    “唉——这碗里粥还叫粥吗?捞不起三粒米,干脆叫米汤得拉!”瞽叟说。


    “你个死瞎子,饿不死你就算你有福,自己做不来,还屎少屁多。”后母的声音,有些中气不足,但是仍然尖刻。


    “连我哥都不要你了呢,你还话多!”象说。


    “唉——”瞽叟又长叹了一口气,“也不知道前辈子作了什么孽哟。”


    “你叹什么气?你那孽子自顾在外面逍遥,都把你这无用的老子抛到九霄云外了。你还想他回来么?你作梦去吧!你嫌我们母子俩对你不好么?谁好你就跟谁去。”


    屋子里沉寂了。一会儿,却从屋里传出了凄凉、悲惨、哀怨、痛憷的歌唱声,舜听着听着不觉潸然泪下。


    屋里又出了后母有气无力的声音:“瞎子你别唱了!你唱得那样可怜兮兮,是怨我们母子虐待了你是吧?”


    “你再唱我就把你赶出去!”象恶狠狠地说。   


    舜再也忍不住,推开门进了屋。舜眼睛往饭桌上一瞄,就瞄见了象手里捧着的是干饭、后母面前是半干半湿的粥饭,而放在桌上的一只碗里的清汤寡水似的粥,那显然是父亲的。舜什么都明白了,只是佯装不知,嘴里亲切地叫着“爷”,叫着“娘”。舜把自己亲手精心制作的陶制小礼物分给了象和婐手。送给象一块用绳子拴着的漂亮玉石,送给婐手一对玉镯子,随后把一迭精细的麻布和妇人用的饰品送到壬女手中,说这么多年没有孝顺娘,请娘多宽谅。送给爷的礼物是舜耗费了不知多少业余时间精心制作成的一把五弦琴。琴身所用的桐木是舜上山砍窑柴时备下的,选用的是巨大桐树的中段,在水里泡过了七七四十九天后风干,抽得出空时精心地削雕成琴身。琴弦是舜用蚕丝精心搓纺而成。瞽叟接过五弦琴,哆嗦着手,细细抚摸着。凭触觉感觉这琴身比他曾经用过的那把长且粗,但做工细腻,口里说着:“这能弹吗?”舜忙说:“能弹,好听得很呢。”说完从父亲手里拿过琴摆放好,先弹了一曲爷最爱弹奏的“春祭”,又弹了一曲“天问”,那琴音清爽中和圆润,悠扬婉转,引来了姚圩好多人。姚圩人好多年没听到琴声了,这时听到,都以为是瞽叟在弹,走拢了,才知道是舜回到了姚圩,琴音是出自舜之手。攀谈间得知舜是因听说后母壬女病了而归,都交口称赞舜是天底下难得的孝子


    后母的病时好时坏。舜为后母四处求医,精心煎药,壬女的病没见好转,舜一时是回不了陶台了,但是随着象跟婐手的长大,家里原来的房屋已经不够用了,长大成人的舜已经住不下来了。舜跟爷商量择地另建草房安身,瞽叟同意,壬女自然不便说什么。舜经过再三考虑,把建房地点选择在妫水转弯的地方的一个高坡上。舜决定在妫水建房是因为这地方离姚圩、离雷泽、离握登的坟地以及一处叫历山的地方都不算很远。离姚圩不算远,便于照应爷、娘和弟弟妹妹;离雷泽不算远,便于打鱼捞虾给爷娘补充营养;离亲娘握登的坟地不算远,便于祭祀亡灵时常回温娘的教诲;离历山不算远则是舜想到了到历山垦荒栽种稷、菽、豆。


    舜要建房,舜儿时的朋友黄土、石头、秋草等都主动帮忙。几天时间,两间茅屋就盖好了。舜想到妫汭离原来的屋虽然不算远,但是对爷娘的照顾总不如住在一起时方便,就又在爷娘住的屋边掘了一口井,修了一口仓库以方便爷娘生活。一切安排妥当以后,舜辞别了父亲瞽叟与后母壬女,搬到了妫汭的茅屋里。


    舜一如既往地给后母壬女请医求药,也常常亲自爬山越岭找药挖药。壬女的病有了转机,一天好似一天。舜又隔三差五地到雷泽捕鱼捉虾给壬女补养身子。


    壬女的病终于好了,瞽叟脸上也有了笑容,时不时地拿出舜为他制作的五弦琴拔弄,年纪轻时的风光以及带舜外出弹唱时的愉悦又回到了记忆里。


    不觉已是深秋季节。算来舜已经离开陶台两个多月了。思想爷年岁日渐高了,舜不打算再远离姚圩,他决定到历山垦荒,种植稷、黍、豆。这一日,舜在长满灌木和茅草的荒路上摸索着,手里的棍子不断地拨打着茅草。好不容易到了历山。登上历山之巅,放眼四望,远处大山延绵,有如屏障。脚下的历山孤立峻上,亭亭杰峙,满山乱草铺地,荆棘丛生,灌木杂陈,。环顾四周,依稀可见红的、黄的酸枣挂在酸枣树枝头。杜梨、山楂亦被累累果子压得枝条下垂。历山南隅几株苍松巍然矗立在半山腰,虬曲的劲枝上复盖着苍翠的松针。秋阳如金,照耀着已被秋风染得红黄斑驳的杂木。眼前的历山多彩多姿。历山东南面地势平缓,延至远方,与同样荒草杂陈灌木丛生的一片无边无际的平地连接。舜决定选择东南面垦植。舜花了几天时间,圈定范围,砍出界沟,再用大巫师送给的煫石点燃茅草。把灌木、荆棘、乱草烧畲贻净。


    夜深了,舜坐在篝火边,烤食着白天烧荒时猎获的野兔子。远处野狼的嚎叫在夜深的旷野特别地令人心惊肉跳,但是舜不怕,倒不是因为随身携带着的蚩尤剑壮胆,而是他知道狼怕火,烈焰腾腾的篝火会使日长夜出的狼们望而生畏。


    舜开始垦荒。


    虽说早在黄帝时期就知道了炼石为铜的方法,可到了唐尧时期,生产工具仍然十分落后,耕作基本上还是刀耕火种,开垦生荒十分艰辛,刨出一个树蔸往往就要半天。舜双手打满了血泡,但他起早摸黑,一天也不停歇,渴了喝几口山泉,饿了摘野果子充饥。为了早日完成预定的垦植面积,他索性住到了历山上面积不大、潮湿阴暗的天然石洞里。


    有一天,舜俯首弯腰地垦荒,忽然听见了“扑哧、扑哧”的鼻息声,声音大而粗,抬头看时,只见一个宠然大物从对面的山上一步一步走向历山。走近了时,舜认出了那是一只大象。大象一直走到舜垦荒的地方,灵性十足地朝舜扬了几下鼻子,然后用鼻子卷起了一块巨大而尖利的石块,一下一下用力地刨地。象力大无穷,遇到树蔸用腿劲一踢踏,树蔸就连根翻出。一个时辰不到象就刨出了一大片地。舜先时惊异万分,见大象毫无恶意,也就自顾垦地。到日落时分,象兀自走了。


    第二天,太阳刚踱出远山,大象又到了历山,不是一只,而是两只,昨日般用鼻子卷了石头刨地。这一日,舜跟象有了交流。舜给象准备了些食物,象美美地享受着,时不时地向舜眨巴眨巴眼睛,扬扬耳朵或者打一个响鼻,似有交流之意,感激之情。舜见大象很通人性,就想起了黄帝的象车。黄帝能够用象驾车代步,自己能否训象耕作呢?生荒地,树根草根把泥巴盘缠得结结实实,牛是耕不动的,只能用人力一下一下地刨,大象力气大,倘若能象牛一样耕地,生荒就不愁垦不动了。有了这种想法,舜就没法跟大象建立感情,除了喂大象食物,还给大象搔痒洗澡。慢慢象归巢时似乎有了依依不舍,舜就把象带到自己的住处,用草给象铺垫了一个厚厚的窝。


    往后的日子,舜开始训练大象耕地。他把特制的大犁套在大象身上,大象不习惯,步子迈不直,舜耐心十足地慢慢调教。大象终于学会了耕地。大象力大无穷,往往一用力不是犁头断了,就是犁辕犁架断了,舜就把犁辕犁架采用十分结实的木料,而且加粗加大了,犁头也加大了,而且由原来的一个变成了两个,后来又变成了三个,地就耕得深又快,半天下就耕完了一大片。这时候,舜就让大象歇着,自己去拾捡树兜草根。


    大象帮舜耕地的事传遍了姚圩、雷泽附近的村庄,就有人到历山探看,不但看见了大象耕地的场面,还看了几只叽叽渣渣在耕过的地里找虫子的小鸟,回去一传播,就变成了舜垦荒历山象帮耕鸟帮耘,并且得出结论说舜决不是凡人,将来必定大福大贵。于是就引来了成群结队看希罕的人。舜反复向人们解释,说自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大象耕地是耐心训练调教出来的;鸟啄食莠草和虫子是鸟要生存。舜趁机动员人们上历山垦荒,说这地方土质好,肯定会有好收成。


    这天,天气很好。舜正在耕地,忽听见有人叫:“重华,我看你来啦!″听到这熟悉而亲切的声音,舜不禁心头一热,一看,是秦伯的儿子秦不虚,忙放下手里的木犁,跑上田埂,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滚拢一堆,好一阵亲热后,两人在地边坐下来。


    舜说:“不虚,我心里好感谢你父亲。没有他,我这辈子想念书识字那是做梦。”


    秦不虚说:“重华兄弟,我父亲说邻里之间应该互相关照的。我父亲还说你将来会比我、东不訾、伯阳、雒陶几个都有出息,要我好好向你学习。”


    舜说道:“那是秦伯鼓励我上进。”


    秦不虚说道:“自从你去了黄河之滨,我们就没见过面。听说你回来了,到了历山恳荒,我好高兴,终于有机会和你见面了。”


    舜说道:“打自停学以后,我好想你和不訾、雒陶、方回啊!可是我父亲和母亲……不能出门来看你们。他们三个都好吗?”


    秦不虚说:“伯阳到南方去了,说是投奔亲戚,雒陶已经去学制陶了,不訾也出外谋生去了。″


    舜说道:“转眼都大了,是挑生活担子的时候了。”


    秦不虚说道:“你离开学校后,务成昭老师经常给我们说起你。”


    舜说道:“务成老师学问太了得,天文、地理、历史、人文无所不知、无所不通,真是一位高人。”


    秦不虚道:“我们真是遇见了一位好老师。也不知道他现在去了哪里?”


    舜说道:”一人独处,无牵无挂。来得突然,去得奇怪,令人匪夷所思。师恩难忘,找他不到,无法报答,惭愧啊。”


    秦不虚道:“我父亲说,务成昭老师到姚墟讲学,好像是专为你而来,是来点化你的。照这样说,我们都是托你的福,才和务成昭先生有了这一段师生之缘。”


    舜说道:“不虚别这么说,全靠秦伯给我机会我才认识务成昭老师哩。要不是我的原因,务成昭老师设或还不会走,你们就可以多向老师学些东西了!唉,是我耽误了你们,我赔罪都来不及。”


    秦不虚说:“不,务成昭老师临走时说了,他跟你就只有五年的缘分。”


    当天,秦不虚在历山歇宿,两人又是一夜长谈。


    不久,黄土、秋草、石头以及儿时认识的伙伴、华夏族的大山和林满都带着工具来到了历山。他们一边种植管理恳复的熟土中的庄稼,一边继续开垦着荒地。


    这天,舜跟伙伴们去打猎,他们射中了一头野驴。负了伤的野驴带着箭跑过了山头,舜跟伙伴们死命地追击。野驴跑得很快,跑过了几个山头。等舜他们出现的时候,野驴已经被从另一个山头过来的几个人捕捉住了,正在用藤条绑了准备抬走。


    林满老远就大声喊开了:“你们把野驴放下,那是我们射中的猎物!”


    正准备抬走野驴的人们放下猎物,警惕地拔出了手里铜刀、石矛、竹弓。


    舜一眼就数清了他们共有八个人,年纪最大的四十好几,最轻的不到二十。舜说:“


    我名叫舜,又叫重华,我们都是东夷族,跟华夏族人,在历山垦荒种地。今天出来打猎,不知我们的行为有不有冲撞你们?”


    见舜说话语气亲切,态度谦和,八个人就把手里的武器收敛了。场面上剑拔弩张的气氛化解了。八个人中一个年纪最大站了出来,说:“我们都是前朝高阳氏的后代。我叫苍舒,他叫隤皑,他叫梼戭,他叫大临,他叫尨降,这是庭坚、仲容、叔达。”


    舜想起了大巫师巫盐曾经给他说起过的“八恺”与“八元”,兴奋地说道:“我知道了,你们就是办事讲求仁义、诚信、人称‘八恺’的兄弟们了。”


    “过奖了。我们正是。”苍舒说。


    “久仰久仰!”舜说,“不想在这里会遇见你们。几位肯放驾到我们历山看看吗?”


    苍舒说:“我们原来的住地水患严重,这次出来,就是为了寻找新的家园。”


    舜高兴地说:“历山是个好地方,我们已经开了很多地,你们如不嫌弃,就把族人迁来跟我们一起住吧。”


    说话之间已经翻过了山头,到了舜们在岩洞外空坪上新搭建起的住房。舜安排黄土和大山点起篝火,叫石头与林满去弄些柴,林满不去,对舜把这些人请到历山并说让地给他们心里想不通。舜看出了林满的不高兴,碍于客人在,暂时不好说什么。


    篝火烧起来了,十几个人围坐一圈把野驴肉烤得喷香,边兴致勃勃地吃着,边天南地北地谈笑。


    苍舒说:“今天要不是遇见你们,我们怕又会露宿了。”


    舜再次诚恳地说:“你们先在这里考查几天,如果认为可以的话就把族人迁来如何?”


    梼戭说:“还以为你们先来这里,不会同意我们迁来哩!”


    隤皑说:“如此我们岂不受之有愧。”


    舜说:“自然万物都是上天赐给的,有什么先到后到之分呢?这地方土地肥沃,地连阡陌,看得起舜,愿意与舜为邻的我都欢迎迁来。人多胆子大,聚在一起可以互帮互助。”


    苍舒说:“重华兄弟,你人年轻,我们早就听说了你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子,现在看来你还是一个待人真诚厚道,德高仁重、顶天立地的君子,我们服了你!”


    这时候,一阵抑郁忿懑的陶哨声从山上传来,舜才发现平时颇爱凑热闹的林满离了群,他对秋草耳语了几句,秋草顺着陶哨声找林满去了。





    苍舒等在历山住了几日,对舜的为人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就准备回去迁族人。这天傍晚,舜等几人正准备举行告别晚宴,却发生了一件事。来了数十号人,老少男女都有,为头的骑着头硕大的象,其它人也有骑着水牛黄牛黑牛的,也有步行的,好些人头上都带着牛角,说话口音很重。仓舒说根据他们的口音可以断定是蛮夷人。这伙人既不问话,也不答白,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嗷嗷”地叫着冲向舜们的住处。舜等几人与“八恺”见来者不善,都拔刀在手,弓箭上弦。林满“吱”地射出一支响箭,正射中骑在大象上的头人的帽冠,响箭深插进帽冠中。那头人稍一迟疑,随之手一挥,又领着人掩杀过来。舜见状就指挥反击,告诫都用箭射,但是不许伤着人。林满、大山、石头、秋草,都是一等一的猎手,“八恺”兄弟更是技不弱人,刹那间箭如雨样,射得蛮夷人停止了前进。这时候,林满一箭射出,不偏不倚,正射中了大象的一只眼睛,梼戭的一只箭射穿了走在大象左边的一头水牛的一只耳朵。大象疼得怪叫着在原地打圈圈,水牛则疼得使劲蹦达,把骑在它背上的一个中年女人摔在了地下。水牛与大象都掉转身往回跑,蛮夷人的队伍大乱,谁也顾不得去扶摔在地上的女人,都鬼样怪叫着跟着往回跑。一直跑过了广袤的平地,到了很远的对面山上,见并没人追赶,才停顿下来。


    摔在地上的女人尝试了几次都爬不起来。舜带着秋草走到他身边一看,那女人的左腿已经摔骨折了。舜叫秋草把女人背到屋棚里,细心地检查了一番后,给上好了药和夹板。


    夜来,历山旷野里两处篝火遥遥相望,那熊熊的火焰都狠命地向上蹦窜,令人感受到围坐在篝火边的人心的焦燥与愤怒。


    舜心潮难平,站起身来,眼望着对面山上的篝火和隐约可见的人影。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些蛮夷人的为什么会一见面就气势汹汹地发起进攻,宛如有天大的仇隙般。舜问过了摔折腿的女人,那女人怀着极大的敌意,宛如不懂他的话般,一问三摇头。舜来到这世界上二十多年了,从来就没有得罪过什么人,他突然就产生了要弄清究竟的想法,就对大家说:“我要过他们那边一趟,去跟他们讲和。”


    众人都吃了一惊。黄土惊诧地说:“重华,难道你疯了吗?我们刚打败了他们,要讲和也是他们来找我们,岂有倒行逆施的道理!”


    舜说:“我们今天虽说是打败了他们,可并没有降服他们。他们如果以后经常来骚扰,我们就没有安然日子可过了。不如趁机去讲和,今后和睦相处,各过各的日子各种各的地岂不是好。”


    林满说:“看样子他们是为我们的土地和粮食而来,你去讲和岂不是自投罗网?”


    舜说:“如果他们真是为了土地和粮食而来,我们就给他们一些土地和粮食,历山土地多得很,以后再烧些荒开垦些土地就是了。”


    苍舒很理解虞舜与人为善之心,见舜讲和的决心已经下定,就说:“重华兄弟,要去的话,是否需要多带几个兄弟?”


    舜说:“若带了人倒反显得我们心不诚了。我一人去就行了,秋草你要照顾好那个女人。”


    舜走了以后,苍舒招呼大家聚在一起做了安排布置,除留下秋草照顾那三苗女人外,所有的人都悄悄地尾随在舜后面,在不知不觉中成扇形包围了蛮夷人。


    在离蛮夷人的营地不远处,从灌木丛里冲出来两个武士捉住舜将舜绑了押到蛮夷人营地。


    蛮夷人头人歪着头,斜着眼,用手指头擤着鼻孔眼,鼻音很重地说道:“哈哈,你们捉了我蛮马的婆娘老子就捉住了你,扯平了。”


    舜说:“我可是自个来的,我来讲和。”


    “什么叫讲和?”


    “你们来这里不是为了得到土地和粮食吗?我们给你些土地和粮食就是了。”


    “如此说来你们是投降了?那好,你们就把所有的粮食都给我留下,然后滚到其它地方去。”


    “果然是匹蛮马,蛮——蛮不讲理!”


    蛮马说道:“你小子说什么?你再给老子说一遍看。”


    “我来讲和。讲和的目的就是和谐相处,相安无事,大家都过好日子,前提是互帮互让,互不侵犯。”


    “老子懒得跟你讲和!”


    “想想看,如果我们硬要争斗,也不一定谁斗过了谁。难道蛮马头人就喜欢过提心吊胆的日子吗?就愿意看着自己的族人做了战争的冤死鬼吗?”


    “你别多说了!”蛮马举着手里的剑朝着舜厉声吼叫,“你再说我立刻就杀……”


    蛮马话没说完,一支箭从暗处直射过来,正中蛮马的命门。蛮马眼睛一翻白,“扑通”一声倒地一命呜呼。黑暗中杀声四起,蛮夷人还没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就一个个做了俘虏。林满解开了捆绑舜的牛筋索。舜一见是林满、苍舒他们,心里有些不高兴,直怪怨他们不该来,怪他们下手太狠,不该要人家的命。怪过了怨过了又安慰蛮夷人,说蛮马蛮不讲理,欺人太甚,咎由自取,说这事与其它人没有关系,无论是谁如果愿意留下就给他粮食给他地种,如果不愿意留下也可以自由自在地走。


    蛮夷人中有些愿意留下,有些不愿意留下,舜听其自便。愿意留的既得到了粮食,又得到了地;不愿意留的舜也送了粮食毛皮后让他们上了路。


    在舜的精心治疗下,蛮马的婆娘腿好了。听说蛮马死了,开始时寻死觅活,后来听说了蛮马之死的原因,似乎也说不出舜他们错在哪里。再想起被捉后舜的人都对他以礼相待,心里就很感激舜,自觉自愿地留了下来,并且把随身带着的南方水稻种子送给了舜,并且告诉了栽种水稻的方法。从此历山有了水田。


    又过了些日子,“八恺”也举族迁到了历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17: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   雷泽捕鱼



    舜有了出息,瞽叟自然很高兴,壬女和象却不以为然。虽然壬女心里也感激舜为她求医煎药治好了病,但是天生的心胸狭隘和忌妒,使她总觉得象应该比舜聪明而有福气。


    转眼几个春秋。舜与伙伴们在垦过来的地里种上庄稼,精心料理,除草中耕,将草皮烧成灰当肥料,庄稼长势喜人,秋来收获稷、黍、豆、菽堆成小山。除了留下够自己吃的粮食之外,舜将自己分得的粮食中的一部分送到爷娘的仓库中,一部分送给圩里作公粮,一部分送给人多劳少生活艰困的人家。舜说服了一些生活艰困的人家跟他上历山垦荒种粮,帮助这些人家搭棚盖房,把垦出的熟地先划一些给他们耕种,自己再重新烧畲开垦生荒地。这以后,每年都有新人家搬上历山与舜为邻。舜一如既往,送粮食,分土地给新来的人家。最先搬上历山的人家开出了一些新地,就学着舜的样子出让田畔给后来的人家。舜一如既往地勤耕苦作,帮人耕地,教给下种和管理的方法,把粮食分给歉收人家。由于舜的倡导和示范,历山人互帮互助,和睦相处,一片生机。上历山开荒种地的人越来越多,到舜二十五岁的时候,历山上已经有好些人家,开垦出了好大一片地,除了种稷、麦、黍、菽、舜在历山打了好多井,把靠山脚的一些地都改造成了水田,按照三苗女巫师传授的方法种上水稻。经过摸索,发现井水灌田水稻分蘖不好,发兜太慢,就又动员历山上的人家齐心合力地挖渠开沟,引沩水之水灌田,水.稻年年长势良好。


    舜苦心经营着历山,寒来暑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农闲时节,舜也常到雷泽捕鱼。这雷泽源出雷首山,南流入黄河,流水平静和缓,多湾。雷泽湖岸边,芦苇成带,泽底水草丰茂,游鱼成群结队,尽情追逐嬉戏。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了一个天然的渔场,幕名到雷泽捕鱼人众多,但以姚圩、泽台人最多。姚圩在雷泽西边,泽台在雷泽东边,都距雷泽莫过几里路。日深月久,姚圩人和泽台人都形成了各自的渔场。泽台人喜欢在靠近姚圩的西边湖区捕鱼,西边湖区就成了泽台人的渔场;姚圩人却在靠近泽台的东边湖区捕鱼,东边湖区就成了姚圩人的渔场。追究起来,最先下湖捕鱼的是泽台人。泽台人觉得西边湖水浅,湖底平坦,水流平缓,下网容易,于是一下湖就自发地在西边湖汇集。当姚圩人开始下雷泽捕鱼时,湖的南边,北边都已经有了外地的捕鱼人,为了减少纠纷,姚圩人就选择了东边湖区。东边湖区是个水湾子,湖水深,下网难,一天下来,姚圩人捕的鱼就不如泽台人捕的鱼多。可是,自从舜进入了渔场,情况就发生了逆转。舜不象其它捕鱼人一样每日里只知道简单重复地机械操作。舜爱动脑子,他心想,东边湖区是个水湾子,应该是便于鱼儿停留产仔的地方,大鱼小鱼都理应多,鱼捕得少的原因一定是捕捉方法有问题。于是舜就设法改进捕鱼网子和捕捉方法,网下得深了捕的鱼果然就多了,舜除了留下自食的和给爷娘的之外,把多余的悉数分给捕捉得少的人家,还亲自帮助改进捕鱼工具,手把手地教给捕捉方法,姚圩人捕的鱼就多了。就有了泽台人到姚圩人捕鱼的东边湖区下网,日子一长泽台人对姚圩人捕鱼工具和下网方法耳濡目染,捕的鱼比在西边湖区渔场时多多了。于是,泽台人到东边湖区捕鱼的人就越来越多,姚圩人就有了危机感,有了泽台人欲赶鸟夺窝的紧迫。就有人暗地商量着驱逐泽台人。舜知道了就说服姚圩人,舜说雷泽本就是公湖,在什么地方捕鱼都可以,劝导姚圩人要忍让。姚圩人还是觉得泽台人太过份。当陶台几个朋友邀舜外出到常阳和负夏贩陶的时候,姚圩人与泽台人终于产生了纠纷。姚圩人打伤了一个泽台人。泽台的泽头四十多岁,壮年气盛,就把泽台人组织起来,每日里到雷泽东边守卫,不准姚圩人再到东边湖区捕鱼。一发现姚圩人出湖捕鱼就派出竹木伐子追逐。并且放出风声,要姚圩八十多岁的圩头骆伯到泽台“请荆”,否则将血洗姚圩。骆伯一气一急就病倒了。舜贩陶回来听说了这件事立马找到骆伯商量解决的办法,统一了意见后,就只身前往泽台。


    泽台人素知舜是个讲究仁义的诚信的孝子,没有阻止舜上岸,只围着吵吵嚷嚷地责骂姚圩人的不是。


    舜拱手道歉,承认姚圩人打人是错误的。舜当即把带给被打伤人的药物、粮食、鱼干奉上。然后对泽台的泽头说:“我圩圩头骆伯本当亲自来赔罪的,无奈重病在身,起床不得,特托附我代理,还请多多谅解”。


    泽台里正质疑,问:“素知你是孝子,但在这种大事上,你能算数吗?”


    舜说:“邻圩邻里,不讲诚信,怎好相处?怎好生存?再说我还算是泽台的外甥呢,我必定公道,请放心。”略停片刻舜又说:“我圩骆伯说了,我圩的渔场离泽台近,为方便泽台叔伯兄弟们捕鱼,我圩愿意以我圩的渔场换取泽台的渔场,不知道大家同意不同意?”


    泽台人心里明白那西边湖渔场近年来积淤加厚,已经没有多少鱼可捕,在心里都笑姚圩人犯傻。泽台的泽正却明白这一定是舜从中调停,但并不说出,只说道:“这话当真么?”


    舜说:“决不反悔。换了渔场以后各为生计,互不干扰。明天就交接如何?”


    泽台人自然高兴,双方商定了交换时间。


    舜返回姚圩向骆伯报告。许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原故,骆伯竟然从床上爬了起来,与舜进一步商妥了平息本圩人情绪的办法后鸡已经打了鸣。


    第二天,骆伯把全圩靠渔场谋生的人都集中起来,宣布说:决定把姚圩的渔场与泽台的渔场互换。换了以后,姚圩人捕鱼收入会减少,弥补损失的办法。第一,舜自愿把多年来在历山开垦出的土地全部奉献给圩里,愿意种坡地的,每户六亩;第二,舜将带领一些人把泽台人原来的渔场围圈起来,填泥造田后,分给愿意种水稻的。舜负责传授种植技术。第三,仍然愿意以渔为业的,舜负责率领另辟渔场。


    圩头骆伯的话音一落,全场一片欢呼声。在感谢舜的同时,又都为舜担心。虞伯说道:“重华啊,你把多年来苦心开恳出来的土地都给了大家,你自己怎么办?”


    秦伯说道:“留下来一些吧,免得你后父母有意见。”


    舜似乎早已料到人们的心里所想,说道:“舜自小丧母,多年来全靠乡里乡亲对自己和家人关照,为圩里人做点什么是早有的愿望。”又说:“舜受苦出生,不怕吃苦,没有了地舜还有手艺,还可以制陶、贩陶,做农用工具,或者做家用器皿。再说,我还可以重新开垦荒地嘛。就请乡亲们别为我担心,舜长大了,儿少时没被饿死,现在更饿不死了。”


    舜话刚停,骆伯提出了一个未与舜商量的问题,骆伯说道:“我已经过了八十岁了,年纪大了,年老体衰,我想让重华接替我的位子,不知道乡亲们的意见怎样?”


    众人的心很复杂。骆伯做圩头多年,德高望重,办事认真,众人信得过,不希望骆伯抛下圩里的事不管而完全歇着,但又都相信舜拥护舜,听骆伯这样说,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舜却说道:“我还有很多事要干,想趁着年轻,多学些本领,干些力气活,但是我愿意做些帮扶骆伯的事,比如说跑腿代力什么的。”


    大家就都同意舜提出的两全齐美的办法。


    舜把历山的坡地全部奉献给圩里之后,又一一完成了围湖造田,另辟渔场等许诺。一年以后,舜到了寿丘制作什器,间或也贩陶负夏。每到一处经营一事都口碑极佳。后来又回到姚圩历山。


    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的高风亮节广为流传,众口皆碑,就成了后来司马迁修《史记》撰写五帝本纪的重要依据。就有了“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昔窳”的论说。《史记.苏秦列传》亦载:“尧无三夫之分,舜无咫尺之地”,也肯定了舜出让历山全部土地的事实。舜无形之中成了人们所追崇的人伦楷模,他的所作所为,化为了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原来四海飘泊行踪难定的一些人,都选择舜居住的地方搭棚而居;原来已经在别的地方建有房子的一些人,也都慕名举家迁徙,到舜居住的地方重建家园。这种时候,舜总是帮助出主意,出力气,也组织人帮忙,使新建家园的人家尽快安居乐业。于是,舜居住的地方,一年功夫就成了一个小村落,二年功夫就成了一个小圩镇,三年功夫就跟都市差不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17: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   四岳荐贤



    上古时代,山西省之南地属豫州,北部属冀州。冀州以北,即后来的蒙古地区,还是一片漫无边际的翰海,也称北海。冀豫西面是雍州,雍州往西、终南山以北,就是古老的山海。从梁山冲出的山水,滔滔不绝地流入山海。山海西面就是西海,山海东面有大泽,大泽水深莫测。那时候,黄河称为大河,长江称为大江。当时中国的北部、西部尚是一片湖泊和汪洋大海,地势比较低洼。而那时被称为东海的,也即是当今的东海、黄海、渤海。那时候的中国大陆只有冀、豫、兖、青、徐、扬、荆、梁、雍这九州,九州之外,即为四海,其水域面积约为九州面积的四到五倍,四海之外,就是八荒。


    唐尧时代,宇宙发生了一次大变化,地球遭遇了一次大劫难,地壳进行了一次大变动。洪水肆虐,火山喷发,山崩地裂,形成了新的高原,新的山脉。那西海、山海的海水,被新出现的高原与山脉阻隔,别无出路,都流进了大泽,而大泽的水又因贺兰山、阴山的升起,不能流入瀚海,只能经孟门山后从吕梁山分南北两面冲发而下,滔滔不绝,淹没万顷良田,冲毁无数房屋,伤害亿万人畜。正如《尚书。尧典》所记载的: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


    唐尧虽说以其仁德治天下,民望很高,但面对这“洪水横流、泛滥天下、草木暘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交于中国,”的状况,也只能是愁肠百结,望洋兴叹。


    暴雨连绵不断,到处一片汪洋,直接威慑着帝都平阳,帝尧为天下万民担忧,为尽快平治大洪水而处心积虑。帝尧召集京都众臣和各方长老,在仁信殿里研究治水大计。


    帝尧说:“谁能顺应天时,顺利完成治水事业呢?”


    驩兜说:“共工家世世代代为水正工正,当今共工氏孔壬遍揽事务而且很有成效,可以担此重任。他已经在黄河中游集结了本族民众,预备好了土石木料,只等命令,即可动工。”


    共工氏是被黄帝打败的炎帝的后裔,虽说在黄帝家族王天下后得以幸存,但是一直对新王朝不肯驯服。身为诸侯,而常怀不臣之心,诡窥天下,侵陵诸侯,后来跟帝尧的先祖颛顼、帝喾争夺霸业。共工争帝不得,从而怒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以至日月星辰移位,地不满东南,水潦尘埃归。


    帝尧素知驩兜与共工氏“更相为举”,心里很不满意,说道:“我听说共工这个人只会说漂亮话,实则阳奉阴违,淫辟穷奇,貌似恭谨,但却违背天常,怠慢天神,用之治水不可!”


    驩兜力荐说:“昔共工为伏羲臣,至炎帝、至颛顼、帝喾,皆有水阵。所居水处十之七,陆处十之三,历今代不绝人,皆因治水有功。纵观诸氏族,唯有共工氏治水有方,当可举用。”众人都惧怕驩兜专横,都不做声。


    帝尧想来想去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人选,就说:“既然这样,就试之以观其功。”


    共工总揽了全天下的防洪防汛工程。传到桀骜不逊的孔壬理事的时候,孔壬顶风作浪,虞于堪乐,淫失其身,壅防百川,墮高堙庳,以害天下,振滔洪水,以蒲空桑,中原成了泽国,连靠近海边的太阳红得最早的空桑也被洪水淹没了。


    帝尧震怒了,召共工降罪,说道:“你堕高堙庳,壅防百川,违背天常。从古以来的圣王,不毁堕高山使其低,不使低洼地垒土以增高,不堵塞河流使其不畅通,不随意泄放泽水。可你治水逆道而行,果然淫辟穷奇!”


    共工能言善辩,反驳帝尧:“河水泛滥,横溢支流,皆因积石堵塞河道,水流不畅。欲清理河道,须先截流,则水势更高,塞而复流水势更虐;泥石流来源与壶口与龙门山,由其狭窄阻遏造成,欲根除必得先凿龙门山。但是,龙门石坚,非短时可以凿成。今洪水横流,包围山陵,黎民聚山陵而局,水又漫涨冲击,黎民危在旦夕,要就此急,就须在山陵、丘、坝、塬黎民所居之地筑围垒寨,和泥夯土垒石为墙垣以隔绝洪水,不料石崩堤塌,乱石积河,河水复又倒灌,洪水如猛兽,始料不及啊!”


    驩兜在一旁说:“共工说得很有道理。”


    帝尧不以为然,说道:“听起来你说的头头是道,实际上是侮辱、怠慢了天道,以至酿成大祸。”


    帝尧罢黜了共工。复召四岳、大司农弃、大司徒契以及皋陶、大巫师等近臣商议,寻求治水之人。


    帝尧说:“四岳啊,共工治水不力,现在滚滚洪水正在造成祸害,滔天的洪水包围了山岭,冲上了高岗,民众都在愁肠百结,长声叹息,还有谁能够治理洪水呢?”


    驩兜就力推鲧说:“崇伯鲧可以胜任此任。”


    帝尧说:“鲧这个人很任性,很骄横,常常不听从命令,还毁坏族人的利益,不可以担得起这个担子。”


    四岳说:“现在的情况是,还找不到比鲧更合适的治水人选,就让他试试吧,然后再任命就是!”


    帝尧就说:“伯鲧,去干吧,一定要谨慎啊!”


    共工掘高土以填低洼,坼东墙以补西墙,以至百川横流,手忙脚乱,最后黔驴技穷。鲧的拿手好戏是筑城,这位建筑上的专家的看家本事用错了地方,于是对共工的故伎重演,好不容易筑起高堤,洪水一到又毁于一旦,于是再筑,加厚加高,年复一年,有的已经达到九仞。如城廓般的堤防时筑时毁,苍茫的唐尧古国大地,滔滔洪水,到处肆虐泛滥,无所止息。


    鲧依然固我地采用他的筑堤之法。鲧的儿子禹自小跟在父亲身边,小小年纪,绝顶聪明,见父亲辛辛苦苦筑的堤城毁于一旦,就劝父亲采用改堵为疏,以疏为主,堵疏结合的方法治水。禹当父亲说:“我跟同伴们在小沟里玩,只要用土把沟水塞死了,那水就会往四面乱溢,如果把堵水的呢胚撤除,再把下游的土团、石头、垃圾一类东西疏除,水就会畅通。这不是跟治水一个道理吗?”鲧哪里听得进去,说道:“小孩子家别管大人的事。”


    眼见得鲧治水八年,水患非但没有根除,堤崩坝垮时节,给下游老百姓带来的灾难更是变本加厉,帝尧心急如焚,于是召集百官议事。


    帝尧说:“鲧治水已经八年,但是未见任何成效,此人还能用吗?”


    皋陶说:“伯鲧曾经挖掘濮阳帝丘、馆陶及高唐尧丘的土方填堙洪水,事先不待帝命。”


    帝尧说:“鲧果然是负命毁族,不可再用!”


    四岳说:“洪水滔天,情势危机,鲧筑城设堤,不使洪水乱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鲧之功大于过,尚可以用。”


    帝尧觉得自己老了,就对四岳说:“我在位数十年,如今水患经年,不得平治,足见我德行浅薄,老天不愿垂怜。现今我已经老了,自感精力不济,再居帝位,恐怡误苍生犹甚。四岳,你为人谦恭,行事谨慎,颇得众望。是否有人愿意代替我践帝位管理国家大事?”


    四岳说:“我无德无能,如若行天子事,会辱没了天子帝位,愧对天下万民。”


    尧问道:“那么,在侯伯贵胄或是民间,有不有合适的人选呢?”


    放齐一脸奸笑,站了出来:“我等本想劝帝退位,又恐伤害帝的自尊。帝今自己提出,真是再好不过!都说帝仁德如天,看来此话不假。帝子丹朱聪明能干,可以让他继位。”


    放齐话一落音,驩兜立马说:“帝子丹朱理应继承帝位。”


    帝尧说:“丹朱不成才,虚伪狂妄,狡詐善变。言语荒谬,又好争论,跟鲧治水,人皆吃苦耐劳,鼎力治洪,他倒好,倒玩起旱地行舟的把戏来了。身为帝子,如此荒诞,怎可君临天下!”


    驩兜见帝尧如此说,就说道:“孔壬行吗?”


    帝尧:“孔壬巧言令色,治水玩忽职守,哪有为帝之德。”


    孔壬气鼓鼓说:“帝可说我治水不够勤奋,用了伯鲧治水,伯鲧呕心沥血,吃苦在前,双手布满了茧子,可是水就治好了吗?”


    帝尧说:“鲧忠于职守,但却异常刚愎自用。”


    孔壬说:“帝自诩仁德如天,可是帝子丹朱却在治水工地饮酒作乐,旱地行舟。帝连儿子都教育不好,以何指责人长人短?”


    皋陶看共工氏孔壬气焰嚣张,说道:“知子莫若父,故尔帝不同意丹朱继位。帝英明如此,还有甚值得你孔壬这等小人横加指责?”


    弃与契同声说:“对呀,对呀!”


    孔壬一时无言以对。驩兜站了出来,大声说道:“丹朱之事是帝之家事,我不想多评。可我三苗已经退到了高山密林,华夏族部落还不断侵吞我三苗土地,使我部族难以安身立命。帝言语之中还对我三苗族屡加指责,如此不公,叫我三苗部族如何臣服?”


    篯铿怒火中烧,将手里蛇矛在地上用力一蹬,厉声说道:“你驩兜乃出身三苗,当年屡屡挑起争端,帝收纳于你,对你的劣行并没降罪,反而封你为侯伯,请问歧视哪有?三苗时而滋扰我土,身为帝臣,你熟视无睹也罢了,还要信口雌黄,你到底居心何在?”


    四岳也忍无可忍了,愤然说道:“驩兜,帝封你为侯伯,是要通过你缓解南、北民族矛盾,这你明明知道,可你竟然颠倒黑白,是有意要再次挑起我北方华夏民族集团与南方苗蛮民族集团的对立么?”


    仁信殿里一片叽叽咕咕声。


    伯鲧站了出来,大声说道:“伯鲧想问帝一声,当初用我治水之时说好了条件的,人力、物力由我征调,可如今治水物资供应不上,粮食供应不上,既要马跑,又要马不吃草,这做得到吗?”


    帝尧为了治水,已经举全国之力,自己节衣缩食,黎民忍饥挨饿凑拼粮食,如今资金匮乏,本就心急如焚。关于解决的办法已经跟鲧商量过了,这时候又提将出来,实在不合时宜。心浮气躁之时就大声喝斥说道:“我要众臣推荐继位人选,大家却东扯西拉起来,今天权且到这里吧。”


    议论之声争吵之声方才停止下来。





    入夜,帝尧想起白天放齐、共工、驩兜、鲧四人的发难,心里很不是滋味,就把四岳、弃、契、皋陶、大巫师巫盐等几个近臣传到后厅。帝尧神情显得十分疲惫,盘腿坐着。地席上几个近臣半围着帝尧。篯铿持蛇矛站在一边。


    “都说放齐、孔壬、驩兜、伯鲧是四凶,今天看来果然如是。”帝尧愤懑地说。


    四岳说:“帝也不必过于忧心。四人虽嚣张,怕也难成气候。”


    帝尧长叹一声说:“我倒并不担心他们四个觊觎帝位,而是害怕天灾未了,又添人祸。天底下大事千千万,又有什么比得上和睦二字重要呢。和天时则风调雨顺,和地利则五谷丰登,和人意则国泰民安。看来我是什么都没和住啊!惭愧,惭愧,老了,老了,该找个人来分担重负了。”


    弃说:“帝,您是唯一能够凝结各部族情感、唯一能率领民族走出灾难困境的人。”


    契说:“帝万万不可以自弃。”


    巫盐说:“帝啊,你用仁德浇灌而成的大树已经黛色参天,四凶莫过是大树侧枝上的寄生苔藓而已,不能形成气候的。”


    皋陶说:“帝啊,您要坚定信心。我等对天盟誓,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之下,我等都会是你手里锐利无比的斧钺刀矛,至死维护陶唐古国的尊严!”


    帝尧仍然忧心忡忡地说:“有众位贤臣辅佐,我固然放心。然而,我已经老了也是事实。这多年来,四岳和天官都能听从我的命令,我还是把地位让给你们吧。”


    东天官羲仲说:““我们德行鄙陋,不堪登上帝位。”


    南天官羲叔说:“做一方诸侯之长尚有负帝望啊。”


    西天官和仲说:“天文历法尚未管好,哪是做帝之料。”


    北天官和叔说:“我们还是做好及时掌握天象变化的工作,以使帝顺应天象的变化,对举措及时调整和补救吧。”


    帝尧说:“那么你们就推举高人啊!纵使出身微贱也行。”


    四岳羲仲说:“听说民间有一个单身汉叫虞舜,是盲者之子,其父很糊涂,其后母谈吐做事很荒谬,其弟傲慢无理,然而虞舜能够跟他们和睦相处,并且以孝行美德感化他们,使他们不至于作奸犯科。”


    南天官、西天官、北天官齐声说:“是哩,是哩,我们也都听说过的。”


    大巫师巫盐脸上掠过一丝微笑,想到与虞舜那层特别关系,此刻就不便多说什么,内心里也认为虞舜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


    帝尧脸上现出了笑容:“耳听是虚,就让我们一起,对虞舜好好地调查调查再说吧。要注意把视野放得开些,看是否有更优秀的人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6 13:28 , Processed in 0.14152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