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姚波

历史小说:《千古帝舜》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1
  • 签到天数: 295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8 17: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七章   情系九嶷








    舜帝一行离了虞山,几经辗转,重新乘船,溯箫水而上,抵达有庳。


    有庳潇水旁过,水两旁高山矗立,满山茅草灌木,极少有树,沿河狭长如同狗舌般的山脚,有些许贫瘠的可耕坡地。偶尔可见吊脚木棚寥寥,炊烟稀稀落落。舜帝心里不由得涌生出一阵酸楚,责怨自己当初把象封在这种荒无人烟的蛮荒之地有些心狠。


    船到有庳,就有象的副手巴山前来迎接。一路上,舜帝询问象弟的染病情况、治疗情况、家庭的情况,询问有庳的民心向背。


    进入侯城鼻圩,见鼻圩到处挂满了白幛白幡,好生奇怪,问巴山:“有庳侯谢世都好几年了,还到处白幛白幡,这是为何?”


    巴山告诉说:“侯伯象以帝为楷模,体恤民众,关爱山民,死后老百姓都十分思念。小祥祭大祥祭时,老百姓都自发参加哀悼,前不久,有庳侯三周年忌日,覃祭之时,封地内百姓自发戴孝,故而境内白幛白幡尚存。”


    舜帝听说象弟得到当地老百姓如此爱戴,一颗悲伤的心稍稍得到一些慰籍。


    到了象的宅第,象的长子妫貘带领家人在门口跪迎圣驾。舜帝叫大家起来,就径直走到神龛,对着象弟的神位上香祭奠,鞠躬行礼,放声恸哭。舜帝一边祭,一边哭,一边诉,诉说着父亲临死前的遗嘱,诉说着象弟幼时的顽劣大时的骄奢后来的变化来有庳后的艰辛,诉说着兄弟之谊手足情长,越诉越是伤心。当说到一家六口母亲早逝后母与父亲相继归西象弟这一走就只剩下他与妹妹俩个时,不由悲痛欲绝,哭得天昏地暗。商均、象的夫人和儿孙们也都一齐大哭。随行人员无不垂泪。


    巴山、商均、彘、象的长子妫貘都力劝舜帝节哀。


    舜帝在有庳呆了几天,全面地考察了象在有庳多年的表现。


    舜帝把象封在有庳时,象尚且单身。由于从小顽冥不化、傲慢骄狂、目无尊长,侮嫂辱妹、臭名昭著,妫汭历山姚圩竟然就没有一个人愿意给象做大媒。是舜亲自出面,为象选择了一位良家女子许给象为妻,象才得以成家,带了妻子到有庳赴任。帝兄的宽厚使象心灵上深受震动,到有庳后,就决心痛改前非,以帝兄为榜样,严格按照帝兄的教诲和安排做人行事,狠改傲奢之气,厚待副手,只管做侯收税,政事让副手多管,体恤百姓,积德行善,因此上,与副手的关系很要好,在老百姓中口碑也很好。象在有庳遵规守矩,公事之余,则守在宅第,与贤妻为伴,教子育女,几个儿女虽不算出类拔萃,但还个个知孝达礼。舜见这些侄儿侄女大不同于其父年轻时候,甚为高兴。


    舜帝决定让象的长子妫貘继承父位作有庳侯。就把侄儿叫到身边说道:“妫貘贤侄,你父亲到有庳后,外靠辅臣谋划,内靠你母亲持家,把有庳治理得和谐安定,把一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你接任有庳侯位置以后,一定要像你父亲一样,谨记我有虞氏家风,外用贤臣,内和家室,友好邻里,谐和社会。万万不可强奸人心民意。”


    妫貘诺诺连声。


    舜帝又叫来巴山,勉励叮嘱一番。然后要巴山带路,到了半山之上众人自发为象修建的象祠。舜帝燃起香火,躬身朝神堂跪拜,祈祝象灵魂安得适所,祈求象庇佑有庳黎民安居,人财兴旺,永享太平。


    舜帝告辞弟嫂和众侄,告别巴山,登小舟离了有庳,溯潇水而行,四日后就到达了苍梧之野九嶷山。


    远远就见九嶷山众山林立,山重水复,峰峰连锁,非同凡响。迈进九嶷山山门后,又见土肥草茂,清流蜿蜒,山花烂漫,美不胜收,舜帝赞不绝口。


    突然间,不远处山窝里,一阵山歌声传来:


    山高高来水弯弯,


    熏风吹醒九嶷山。


    烧荒作肥砍坡土,


    收了豆子收高梁。


    亮朗粗犷的歌声使舜帝无比亢奋,一行人循歌声而进。近了时节,只见山窝里一片茂密的竹林掩映着一个小村寨。寨前坪地上,男女老少在单调的木叶声和竹梆敲击声中欢笑歌舞。见肩挑手提的一队外地打扮的陌生人到来,歌声笑声戛然而止,一个个流露出惊诧、警惕的目光,有人已经就近把木墩子、石头或竹棍操在了手里。


    舜帝笑容可掬,拱手言道:“尊敬的各位父老乡亲,我们是从大老远的中原黄河而来的。是苍梧九嶷山的青山绿水吸引了我们,是你们的优美歌声和爽朗笑语吸引了我们,是你们勤劳而善良的名声吸引了我们。”


    人群中一老者见说话人须髯皆白,貌慈目善,很有礼貌,话讲得十分亲切,也朝舜帝打了一个拱手,朗声言道:“欢迎远方的客人来到九嶷山鲁观寨。”


    话落音,几个男女青年手提竹箪,从一个偌大的陶泥酒瓮中舀满酒双手捧到客人面前。老者又说道:“就请客人们喝口九嶷山的瓜箪酒解解渴,去去暑,消消疲劳避避邪吧!”


    舜帝接过竹箪,痛快地喝完了老者说的瓜箪酒。那酒清淡醇香,甜中略略带酸,十分爽口。舜帝抹抹嘴巴,然后向主人深深鞠躬,表示谢意。


    一行人也都一个一个从姑娘们手里接过瓜箪酒喝了。


    老者高兴异常,忙叫青年男女搬来石墩子木凳子让坐。山寨的人们把舜帝围在中心,七嘴八舌地问一些问题。


    “黄河是什么样子?水一年四季都是黄的吧?”


    “从中原到我们九嶷山天远地远的,你们是怎么走过来的呢?”


    “你们看见过舜帝吗?真想看看舜帝是什么样子。”


    舜帝耐心地给九嶷山人讲黄河,讲中原的风土人情,讲数十年的水患之苦,讲治水的成果,讲和谐美好的生活。舜帝告诉人们,打自帝尧晚期,国家就开始治水,一直到虞舜践帝位以后,大的水患才剪出。从此以后,水系都疏通了,百川可以汇集到黄河长江后东流入海。舜帝说他们这次从中原的蒲坂来到五岭,来到苍梧九嶷山,就是乘船走水路为主辅以步行过来的。


    舜帝说道:“你们刚才有人问到舜帝。我可以告诉你们,我们这次来这里的人都是见过舜帝的。”


    “那舜帝是什么样子呢?”人们关切的问。


    “你们希望舜帝是什么样子呢?”舜帝反问。


    一个年长的老者说道:“我们也想不出舜帝是什么样子。大家都那么传说着,说舜帝有大树那么高大,生得很黑,面阔鼻高嘴大耳厚,眉骨突出,眼睛里有四个瞳子,能够看清妖魔鬼怪。还传说舜帝懂天懂地懂兽语鸟语,能够跟鬼神鸟兽对话,不论走到哪里,地上都有神兽驺虞跟着,天上有凤凰跟着。”


    舜帝听说后哈哈大笑起来,说道:“舜帝其实很普通,普通得就跟我,跟你们大家一样。”


    “那怎么会呢?”多个人质疑。


    舜帝还不完全明了九嶷山的风土人情,过早暴露身份怕惹来麻烦,因此仍然平静地说:“我会在九嶷山住一段时间,以后再慢慢地给大家说舜帝的故事好吗?”


    老者说道:“好咧好咧。”说完后吼声号子,歌声重新响了起来:


    客人到,


    客人带来一路笑。


    瓜箪米酒清清甜,


    火煨红薯喷喷香,


    有事慢商量······


    倏然间,木叶吹响,竹梆敲起,口哨声声,姑娘小伙兴致勃勃地跳起了竹杆舞,歌音舞影,一片欢腾,坪子成了欢乐的海。


    舜帝完全被感染了。心想这苍梧九嶷山南疆之地的人非但不像传说中那么刁蛮,而且恰恰相反,民风醇厚,秉性纯朴,热情好客,勤劳勇敢。舜帝心里一高兴,拨响了心爱的五弦琴,几个乐工也操起乐器伴奏,歌声、乐声、笑声、竹梆声久久地回荡在山谷里。





    不知不觉中,舜帝到九嶷山已经住了不少日子了。


    打自亲自定下巡狩之制,数十年重复不变。舜帝勤于民事,巡狩之时,几乎无处不到。名山大川中,泰山、华山、恒山、嵩山、衡山、更是每巡必至;昆仑山、峨嵋山、五夷山、五台山、鸡公山、乃至君山、德山、韶山崀山、舜皇山等等,都留下了舜帝的足迹,或为祭祀,或为诸侯聚会,或为慕名而游,或为巡视时路过,或为考查民情,平息事端。对泰山、华山之险,恒山、嵩山、昆仑山之奇,衡山、峨嵋山、五夷山、五台山。鸡公山、崀山、舜皇山之秀,君山、德山、韶山之灵气,舜帝无不赞誉有加,但是情之深,意之切,赞之甚却都比不上九嶷山。


    九嶷山方圆百里,莽莽群山,群峰拔地而起,层峦迭翠,连绵起伏,山势雄浑,虎踞龙盘,南临百粤,北压衡岳,雄控荆湘,山峰峻极于天,怪石嶙峋。辽远的五岭山脉中的万千峰峦,有如千帆竞发,奔腾而来,无一不朝向九嶷山中的一个巍然矗立的山峰,营构起“万里江山朝九嶷”的气势。山与山之间,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山谷,山谷里溪水纵横,碧涧流泉,平湖飞瀑,水碧如蓝,山随水转,水峙山流,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在山底、山腰或者山岗山脊绿荫丛里,掩遮着一个一个溶洞,数十个溶洞构成形状不同,风格各异,各具特色的数十个地下宫殿。那挺拔于九嶷山里的古木、苍松、翠柏、红枫和梧桐林,那丛生于石隙间品种繁多的方竹、楠竹、毛竹、苦竹、金竹、紫竹、黄竹、罗汉竹、观音竹、凤尾竹,那满山满岭缤纷的杜鹃、烂漫的山花,那紫雾缭绕的山岫,那山顶茫茫涌动的云海,那栖息于梧桐树上的凤凰和朝拜凤凰的百鸟,那游动于水间、会发出孩童般叫声的娃娃鱼,那嬉戏于溪畔、调跃于树枝间的金丝猴,那出没无常的猴面鹰,以及那依山而筑的吊脚楼,古朴淳厚的民风,能歌善舞的人民,醇美溢香的“瓜箪酒”,回味无穷的山珍野味,无一不使舜帝流连,从而大发相识恨晚的感叹。


    当舜帝登上九嶷山的最高的山峰三分石时,放眼四望,极目楚天,方圆千里,峰立峦叠,浩渺苍茫,一望无际,不由感慨万千:啊啊,不到九嶷山,不知天外天啊!他为因疆域限制以偏概全而界定五岳的自己而遗憾,而嗟叹:错把衡山当南岳啊!


    舜帝已经决定今生今世不再离开苍梧九嶷山,因此,就把随从和乐人都分散在了九嶷山的村村寨寨。


    舜帝寄情于苍梧九嶷山的一草一木,以普通人的身份出现在各个场合。在进入九嶷山必经之处的凉伞坳,他亲手种下五棵松树,供过往行人歇息时避日躲雨。发于畎亩之中他把耕于历山之时的农作经验传授给九嶷山人,教给农人如何把握四时节气,如何优选种子,如何勤耕细作,如何收获和收藏粮食,以至如何用网捕鱼,如何提高陶器质量,如何演奏乐器。也传授父义、母慈、兄义、弟恭、子孝的做人道理。


    九嶷山上有个地方叫青山坳,青山坳满山满岭是茶树。山民们却象洞庭湖中君山人一样,只懂得摘下茶叶晒干后用陶罐熬水喝。山民人数少,茶叶用不完,就把茶树砍了当柴薪。舜帝得知了这个消息,趁天气晴和,穿双草鞋戴顶竹笠柱根拐杖步行两天才到了青山坳。


    正是谷雨季节,满山满岭含翠欲滴,茶树很多,但并未成片,夹杂在烂漫的山花刺丛和茅草之中。可见星星点点的采茶人。


    舜帝走进寨子,一个少女在屋门口的篾垫子上晒茶叶。舜帝问道:“小姑娘,你晒这东西是茶叶吧?”


    少女抬头见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站在面前。老人鬓发皆白,白眉寸长,胡须如银,人虽上了岁数,声音却洪亮如钟,尤其是那双黑而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就问道:“你老人家认得茶叶?莫不是到我们寨子里来要茶叶的吧?”


    “我是过路的,天热口渴,不知能不能向姑娘讨口茶喝?”舜帝笑咪咪地说道。


    “要得,要得。”少女边说边把老人请进吊脚楼里。她从灶堂的陶罐里倒了一竹筒茶端给老人。


    舜帝先抿一口茶,缓缓下咽,细细品味。再抿一口,又缓缓下咽,细细品味。然后咕嘟,咕嘟一气喝光剩余的茶。


    “还要吗?”少女问。


    “够了,够了。小姑娘,谢谢你哟。”舜帝说。


    少女十分高兴,又问道:“我们青山坳的茶味道好么?”


    “茶树长在高山陡岭中,茶是高山云雾茶,原料好得很,只是制作茶叶的方法不对。光用太阳晒出的茶叶熬出的茶酽而涩,刺嗓子。小姑娘,你说是不是?”


    “对哩,对哩。你老人家真会品茶。”


    舜帝点点头,说:“我跟人家学过制茶的。我来教你制茶好么?”


    “那太好了!”


    “但是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舜帝神秘兮兮靠近少女耳朵说:“我只教你一人,你得答应我不许传给别人。”


    少女收敛了笑容,翘起嘴巴瞪着眼,十分干脆地说:“那我不学了。”


    “为什么?”


    “别人家里喝涩茶,光我家喝香茶甜茶,我算什么东西呢?爷爷常说,个人独占沤肚肠,大家同享满口香哩。”


    舜帝嗬嗬大笑。笑毕问:“姑娘叫什么名字?”


    “我姓古,叫古花。”


    “这名字太好了,花好,花香,姑娘的心象花一样美!”舜帝夸奖少女。舜帝只是跟少女开玩笑而已,少女的回答使他更了解了九嶷山人的古道热肠。他说道:“那我就答应你教会全村人制茶吧。”


    舜帝在青山坳寨子里住了下来。


    青山坳人是盘瓠子弟,是由于人数少气力弱常受人欺侮才住在九嶷山深处,与外面几近人烟隔绝,他们并不知道舜帝的身份。


    舜帝告诉寨里人说:“炎帝神农尝百草以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从神农发现鲜茶叶可以解毒到后来,人们发现把茶叶熬水喝,可以安心益气、止喝消食、明目益思、除烦去腻、轻身换骨,这中间经过了数百年。”


    舜帝告诉寨里人说:“黄帝时代,中原和东夷以及长江沿岸,人们就懂得了制茶。帝尧后期,就有诸侯把精制的茶上贡朝廷。”


    舜帝又告诉寨里人说:“苍梧山的茶属于高山云雾茶,制作得法,可以制出贡茶来。茶叶以谷雨时候采摘的嫩芽为上品,嫩芽以下的新叶次之,采摘的时候必须分开。”


    舜帝教寨里人采用赔炒法制茶,他把采回的鲜茶业放进大陶缸里,陶缸下面升起小火,然后慢慢翻炒,不断揉搓,待茶业都卷缩了时,再在阴处风干存放。


    青山坳人跟舜帝学会了采茶、焙炒、搓揉、风干、保存以及泡茶等一整套方法。舜帝告诉大家,茶叶除去自家吃,多余的可以拿出山外去交换吃的穿的用的。


    舜帝要离开青山坳了,任青山坳人怎么留也留不住,少女古花更是舍不得,心想着送点东西给老人,又不知道送点什么好,就去问舜帝:“老爷爷,你要走了,不知你喜欢我送点什么东西给你作纪念哩。”


    舜帝爽快地回答:“你用芒草打的草鞋很结实,就打双草鞋送给我吧。”


    古花就量好了舜帝的脚,花了半天时间打好了一双草鞋送给了舜帝。


    全寨人都拿着瑶山特产来送舜帝,东家拿来了腊野猪肉、腊麂子肉,西家拿来了蕨根粑。干龙角,自然少不了茶叶。舜帝只把细的茶叶装了一小竹筒,粗的茶叶装了一小竹筒,说是带出去给大家品尝,为青山坳人亮亮牌子。再就是拿了几个煨红薯在路上充饥。其它什么也不要。


    舜帝离了青山坳。好久好久后,青山坳人才知道了教他们制茶的那老人原来是南巡来到九嶷山的舜帝,于是,就把青山坳产的上等好茶叫做舜皇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1
  • 签到天数: 295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8 17: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八章   访何封侯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之中,舜帝来到南方苍梧山就有好长时间了。每天里勤于民事,在五岭,在苍梧,实践着自己的诺言和报负,忙忙禄禄,东奔西走,对朝事总算是彻底超脱了。这地方离开中原京都确实太远,虽然间或之间禹也想方设法给传递一些朝事,但是,舜帝不改当初决心离开蒲坂南下南疆时的初衷,既然已经把有虞国交给了禹,就让禹放手治理去,用不着多操心!倒是把娥皇、女英放在洞庭湖君山,舜帝时常牵肠挂肚。多年夫妻恩爱,乍一久别,白天忙起来时忘了一切,每每夜深人静,就会囿于无休无止的绵绵思念之中。他叫商均去君山探望,叮嘱商均向二位母亲报告九嶷山的情况,不许说其间的咸酸苦辣,只许告知身体康泰,只许告知成功的甘甜,只许告知与当地山民融为一体的幸福,只许告知诺言与抱负逐步得以实现的喜悦。同时叮嘱商均一定要千方百计阻止住二位母亲来苍梧,来九嶷山。苍梧九嶷山天荒地老,出门是山,生活委实太艰苦了些。商均在君山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就重新回到了九嶷山。当舜帝听说娥皇、女英已经完全适应了洞庭湖的生活、已经打心眼里爱上了君山的美丽后,舜帝长长吁了口气。


    帝尧在位时期,曾多次跟舜说起过箕山访许由的事,也多次提起过许由的老师啮缺。对于许由,舜帝后来见过一次,有幸结缘;对于啮缺、连帝尧都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只知道他隐居在南方苍梧山中很久了。那时帝尧对舜说:许由、啮缺都是人中杰才。大凡高人,性格大多耿直怪异,怀济世之才而不愿显山露水。倘有机会,可交之为友,取其所长,听其所谋。


    舜帝在桂林虞山时,乍看到“舜泽潭”三字是许由命名题壁时,就曾在脑海里想过:此许由莫不是与自己曾经结缘的许由?可又自己否决了,听说打自帝尧访许由后许由遭到巢父奚落,从此就行为收敛了,不会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心里就估想这许由跟那许由莫过是同名巧合而已。


    对于啮缺,打自舜帝到得苍梧,就一直在打听,却如石沉大海,没有一个人能够知道啮缺是谁。倒是打听到了在虞山时听游客说起过的给“韶音洞”命名的何真元。苍梧人都知道何真元是尧时人,但说不请原籍哪里;都知道他勤俭善良,乐于助人,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经常从近山远山中采得各种药村,洗晒切捣,加工备用;都知道他会生炉炼丹,在离住处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石室就是他的炼丹之处;都知道何真元制药丸非常讲究,必用清纯洁净泉水不可,因此特地在岩洞和住地周围精选地址打了九口泉井。这九口泉井的水味有甜有苦,有咸有涩,五味俱全。用九井之水按比例兑好制成的药丸格外灵验,可说是药到病除。


    舜帝还听说了何真元悬壶济世,不分贫富贵贱,谁家有病,一视同仁,有求必应。至于药资,从来不论,救了人疗了伤再说,有则给,无则不给,凭你良心和家境给或不给,给多或者给少,不要紧的。他清心寡欲,得了药资不是用来架桥铺路,就是用来扶贫济困。


    这一天正是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舜帝决定走访口碑颇佳的何真元。特地乔装一番,沿着山民指给的山道到了一处叫九嶷峒的地方。


    好个九嶷峒,田畴千亩,渠沟纵横,四面高山为屏,黛色逶迤,高山脚下有矮岭依偎,矮岭蕴绿笼翠。零星几处房舍,虽是茅草或者杉树皮作瓦,但是竹篁掩映中,鸡鸣犬吠相闻,疑为人间仙境。


    千亩田畴中有座半球形石头山丘。山不高,不大,但却古木森森,怪石嶙峋,全山树与石结合别致,不是石抱树,就是树抱石。烟笼雾绕之中,隐约见一岩洞,洞旁不远处几间木屋。


    舜帝问一在地头农作的农人,农人说木屋就是何真元的居室,岩洞是炼丹的石室。


    这时节,何真元正在屋里打盹。他一早起就在石室里炼丹,一炼就是老半天,不觉有些睏了,就坐在一石凳子上闭目养神。隐隐听得一阵美妙音乐飘飘缈缈自天际传来,就完全陶醉了,贪婪地沉溺于乐音交织起的美妙氛围中。忽然间,见一白须黄衫仙风道骨的老者出现在面前。老者说:“你不是只听说过《箫韶》就题了“韶音洞”吗?你现在听到的这音乐就是《箫韶》,只有与神仙有缘的人才懂得个中真谛。”老者又说:“你人品高尚,不作恶,不作孽,不贪不占,积德行善,必得好报。待到时机成熟就会拔宅升天。”说完,白须黄袍老者就不见了。何真元口里叫着“长老留步”,就醒了。


    恰在这时,舜帝就在院外轻叩柴扉。何真元叫一小童开门。舜帝进得小院,小童将他引进木屋,就见一鹤发童颜老叟坐在案几边。舜帝见身旁竹几上放着一件器皿。一眼就认出是当年他在陶台亲自做坯亲自烧制的凤翥龙腾酒樽。同款式的只有两尊,樽底刻有舜华图案。正准备讨来仔细观看验证,已经打量了舜帝良久的何真元开了腔:


    “舜帝不远万里南巡,草民敬仰之极。”


    素未谋面,何真元突发此言,舜帝十分惊诧。便问:“前辈怎知晚辈是虞舜?”


    “帝勤民事,苦忧人,声名如雷贯耳。而今广施苍梧,山民受惠,蛮夷诚伏。老朽未见其人,但知其行,由行及貌矣!帝光临寒舍,蓬筚生辉呀。”


    何真元吩咐童子看座。待舜帝坐下,何真元发现舜帝面容憔悴,气色不佳,便为其把脉,脉玄而沉,知舜帝积劳成疾,忙叫童子取屋后九井之圣洁泉水煮药。


    舜帝趁机拿过竹几上酒樽翻转樽底一看,果然有一刻痕不深的舜华,忙问何真元是怎么得到陶樽的。何真元说是老师王倪所送,陶樽原来是两只,老师自己留了一只。


    “先生莫不是啮缺先生?”舜帝曾听帝尧说起过王倪和他的学生啮缺,听说啮缺才高八斗,却性格狐僻,寡言少语。与这何真元似乎又挂不上号,故而仍在揣测。


    何真元是个内向之人,来九嶷山隐居,从没有向任何人暴露过身份,人们只尊敬地称呼他何老先生或者何老,没有半个人知道他来自哪里为何而来。见了舜帝,却如同前生就相识一般,竟然恨不得竹筒倒豆子把一切说过清楚明白。


    “草民正是啮缺,”何真元意外爽快地回答,“虽多年长住苍梧,对尧天舜日倒是赞同得很,无奈年事高了,难以报效尧舜,想来常常内疚。许由来苍梧九嶷后,经常来蔽舍,我曾多次劝诫出山辅佐尧舜,为民立极,可他又志在清山绿水。满腹才华,硬沤了粪,可惜啊!可惜啊!”


    听啮缺言语之中颇有忧国忧民之心,舜帝十分欣慰。又听啮缺提到许由,忙问起许由行踪。啮缺告诉说许由就隐居在九嶷山的由村。舜帝听说后,先是感到意外,接着是高兴不已,脑海里刹时浮现出了当年巧遇许由的情景。





    那时,虞舜二十八岁。


    在历山垦荒日久, 秋收完后,空闲下来,就想起家来。想起了早早过世的母亲,想起了眼瞎的父亲,想起了妹妹婐手,也想起了后母和象。看到慕他之名择他为邻而迁到历山的人家家家妻贤子孝、兄弟情深、和睦安乐,想到自己被迫少小离家,而今有家不能回、有父不能敬、孤雁独飞,不禁仰天长叹,伤感不已,放声大哭。隤、皑、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八兄弟劝他说:“仲华兄弟,就回去看望一下父母。到明年开春,回来就是!”
        冬初。他便收拾行李回家看望。可后母跟象挑唆父亲不许他进家门。


    他哭别父母,去探望秦伯。哪知秦伯三个月前就已经去世,不免又是一阵悲伤。


    虞舜与秦不虚互道别情后, 不虚问舜道:“你父母不让你在家住,你打算怎么办?”
        舜说:“眼下农闲季节,回历山也无事可做。我想往西边走一趟,贩些货,做做生意,且待来年开春,再回历山耕作。”
        秦不虚说:“重华,做为人子,你已经尽到了孝心,问心无愧了,就放心出去走走吧。”


    虞舜告辞了秦不虚,向西北而行。走到冀州顿邱停顿了几天后,又往狄山,路经帝喾陵墓,就瞻仰悼祭了一番。心里想,当年帝喾即天子位后,选定嵩山北面的毫邑作为帝都,毫邑必定地灵人杰,就决定到毫邑去做做生意。一路上,他随地购货销货,以诚待人,薄利多销,生意做得特好。
        那天,虞舜到达嵩山南面一个叫负黍亭的地方。这里村落绸密,人口众多,物茂粮丰,虞舜甚为赞赏。兴趣盎然之中,就到处游览,观赏风景名胜,了解风土人情。不觉走到了箕山脚下,只见一个人迎面而来,低头行走,行色匆匆,一不小心,被石头绊了一跤,跌倒在地,爬不起来。虞舜立即跑上前去,把那人扶起,搀扶他到一块大石头上坐下,一看,脚脖子肿了起来,虞舜懂医术,就帮其按摩。关切地问道:“先生尊姓?摔伤没有?”


    那人见舜帝问,就说道:“山野无名小卒一个而已,从来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无名无姓,你就叫我老头可也。”


    虞舜听了很奇怪。问道:“先生家住哪里?”


    那人懒懒地抬了抬眼,反问道:“小伙子不是本地人吧?”


    虞舜说道:“我是诸冯姚圩人,现在妫汭历山种地。”


    那人打量着他:“听说历山都成了都邑了,你可知道一个叫姚重华的青年人?”


    虞舜回答:“我就是姚重华,也叫虞舜。”


    那人一愣,说道:“原来你就是虞舜!都君虞舜。”


    舜听他说话的语气好现对他很熟悉,想来想去想不清为什么。


    那人又说道:“孝子虞舜,青年都君,闻名四野,后生可畏。久仰了!我叫许由,羞于面世见人的许由。”


    舜曾听师傅巫盐、老师务成昭及很多年长者都说起过许由,立即拜倒在地。礼毕起身说道:“重华早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尊面,三生有幸。”


    许由说道:“不敢当,不敢当。彼此彼此。”


    虞舜说道:“先生家住何处?我送先生回去吧。”
    许由想了想说:“那就送我到箕山吧,烦劳了。”


    虞舜说:“重华能为先生做点什么,求之不得哩。”


    虞舜扶着许由走一段,歇一会,亦步亦趋,好不容易才到了箕山许由家中。虞舜说道:“重华少年时候师从务成昭老先生时,就听老师说起过许先生站必求方正,坐决不歪斜,宁食野菜野果,不食嗟来之食的君子之风。后来又听多人说起过先生的博才多学。若得拜先生为师,平生无憾矣!”


    许由说道:“老朽不才,徒有虚名而已。务成昭老先生德能强我十倍百倍,哪敢高人面前逞高。倘愿意,就做个忘年之交吧。若有空,可多来家看看我。”


    虞舜好说歹说,许由只答应做忘年交。虞舜只得答应做忘年交,他决定留在毫邑做一段时间生意,于是在离箕山不远的负黍亭住了下来,明里说是做生意,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往箕山许由家跑,听许由讲天南地北,讲家国大事,讲帝尧无为而治之术的成果,讲帝尧受洪水之患、民不聊生的困扰。虞舜大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从许由口中,虞舜还知道了许由的师傅啮缺,啮缺的师傅王倪。也就在听许由论道的这段时间里,虞舜认识了北人王择。


    转瞬冬去春来,虞舜告辞了许由,重新回了历山。


    后来,虞舜被尧启用,听帝尧说过许由不愿做九州之长而到了南方隐居,但是再也没有见过许由。


        数十年过去,许由竟然还健在人间,而且就在九嶷山,这是舜帝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尽管知道许由的老师啮缺、啮缺的老师王倪都是传说中得仙传、乘云气、御飞龙、飘四海、吸风饮露的奇人。


    舜帝表达了想见许由的心愿。啮缺留舜帝用过中餐,便叫小童引舜帝前往由村。


    所谓由村,实则只三五户人家,许由始住,后裔繁衍,就成了村。只见山旮旯里,几间草舍木房,几管竹篁摇翠,数株木芙蓉怒放,门前小桥流水。当年帝尧访贤,打算禅让许由,出任九州之长,许由不愿危难之中受命,被巢父羞辱一番,便离了箕山,沿着老师啮缺足迹。隐居到了苍梧九嶷山中这个地方。


    舜帝看见许由,心中十分高兴,忙向前施礼。说道:“箕山一别,眨眼间数十年未见,先生一向可好?”


    许由欣服舜帝是天下第一孝子,天下第一君子,一直对舜帝的德治十分关注,故而有在桂林瞻仰虞山时心血来潮题下了“舜皇泽”三字之举。早听说舜帝来了苍梧九嶷,却不想因为与之见面而打破了生活的恬静。这时见舜帝登门,忙忙起身让坐。


    舜帝说:“早听说前辈由箕山迁居南方,来南岭苍梧后我也曾四处打听,可却因南方太辽阔,踏破铁鞋无有觅处。若不是啮缺前辈垂爱告知,怕只会落得终生遗憾了。”


    许由笑道:“舜帝别来无恙。切不要说成是为我而来苍梧九嶷山的哟!”


    舜帝也笑道:“我是来巡狩。没料想来了以后就跟啮缺先生、跟你一样迷恋上了这个地方。我留恋九嶷山土肥水美,风光秀丽,欣慰南疆黎民并不像先前听说的那样刁蛮,但也遗憾水患未息、黎民生活艰困。于是便四处走走,将那些恳荒烧畲、耕田种地、栽桑制茶、纺纱织麻、导流治水一类事体教给百姓,莫过想让他们生活变得好一点而已。”


    其实,舜帝南巡来到苍梧山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的情况,许由早有耳闻,内心十分佩服舜帝德昭日月,同时也暗自忏悔自己渺小。今天得见舜帝,方才又听了一席言谈,惭愧得无地自容。好长时间沉默不语。


    舜帝早看出了许由的心事,乘机劝导,说:“前辈是饱学之士,期望你能把本事拿出来,为后代造福。”


    许由低头不语。


    又寒暄了一阵后,舜帝便辞别许由,随小童重新回到何真元住处。


    七月初七,三伏酷暑,烈日当空,炎热难耐。舜帝走得满头大汗,走到何真元住处的时候,竟然就昏厥过去。何真元把舜帝抱回家里,安顿在自己睡的床上,刮痧拔火罐,熬药喂药,悉心照料。


    夜很深了,舜帝还未醒来。何真元累了,就伏在舜帝身边打盹。隐隐约约之中,长相奇异的黄衣人又来了,右手拿把扑扇,左手托一颗明珠,光辉四射。黄衣人把手里的扑扇轻轻一扬,何真元随之飘飘而起,跟着黄衣人,一连过了瑞云、日光、星月、仙桥、翠境、灵台、宝阁、天坛、万寿九个洞,这时只见白云缭绕,仙风悠悠,银河曲桥,金山珠树,奇花异木,琼楼玉宇。何真元十分惊讶,问道:“这是什么地方?”黄衣人道:“你且莫多问,可一一仔细观看,以洗清混浊”。何真元仔细看过了,正要深入深处,恰这时,引他来这里的黄衣人将扑扇在他后背一拍,何真元只觉得从高处向下跌落,旋即就醒了。


    何真元把前后两次作的梦联想起来,觉得好生奇怪,一时又不解梦境,就只好让它去了。


    舜帝勤于民事,操劳过度,直到第二天才醒来。何真元与舜帝谈得很是投机。当舜帝重新看见摆放在竹几上擦拭得油光铮亮的凤翥龙腾酒樽的时候,情绪十分激动,仿佛进一步看清了何真元的至诚至信至忠至慧。他不再犹豫,把随身背着的麻布包袱打开,说道:“这是西王母用昆仑山的宝玉精心制成献给朝廷的乐器,名叫玉琯,共十二支,乃是国家至宝。除演奏韶乐的时候交乐手一用,平日由我亲自带在身边,无论白日夜晚概不离身。我已年届百岁,随时都可能出现险情,知你是可靠之人,今将玉琯托附于你,切望代为妥善保存,毋落孽祟之人手里。”何真元半点没有推辞,就把玉琯接了,当下便带舜帝将玉琯藏在炼丹的石室深处一个十分隐蔽的石隙之中,说道:“玉琯藏在这里,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必然无恙。”


    舜帝点头称是。


    舜帝在何真元家养病一个来月。通过与何真元的接触与交谈,深感其贤达智慧,德高医馨,虚怀若谷,谦恭慈善,修为高尚,决定破格封何真元为侯。何真元推辞。舜帝说明此举意在告诫人们:封侯不一定要当官,德艺双馨即是王侯,以启导后人学贤从善。舜帝叫何真元备下竹简,以立字为据。何真元却拿出了一块已经磨得铮亮的龟甲板,舜帝在龟甲板上刻上了封何真元为何侯的凭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1
  • 签到天数: 295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8 17: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3-11-28 17:49 编辑

    第三十九章   歌咏南风








    舜帝刚离了何侯真元家,迎面就遇上了三个找他告御状的。舜帝接过状子看时,状子告的是唐新与虞礼。


    状子说,地处南岭深处的临武土地贫瘠,老百姓很穷。后来发现了一座藏银山,一条流金河。居住在这里的山民们,耕种渔猎之外,就到藏银山挖些银沙,到流金河淘些金沙,然后拿到山外冶炼金银的地方,或换葛布陶罐,或换些粮食,生活也渐渐地有了些盼头。久而久之,藏银山就挖出了一个很深的洞,人们叫它银子岩;流金河人们常爱洗金的地方出现了一个深潭,人们叫它金沙潭。


    状子说,唐新与虞礼到南岭临武后,张贴出了禁采告文。告文说是为了增强国库,打制武器,以抵御来自北狄西戎之外的侵侮,国家需要淘金采银。因此,淘金采银之事今后一律官办。尔后,唐新就设衙藏银山,虞礼就坐镇金沙潭。


    状子说,开始的时候,山民们见有官来管理挖银采金的事,又听说是为了国家,大家都高兴,纷纷出谋献策。后来,见两个官逼迫山民们止耕种,弃渔业,也不论农闲农忙,也不管山民们愿意不愿意,把人像赶牲口一样强行地赶进洞里或河里挖银采金。还在山外强行弄来不少人。山民们就起了疑心,就暗暗注意唐新虞礼两人的行踪。就发觉了两人中饱私囊的行为。


    舜帝看完了状子后心里在思考。向几位告状的了解情况。问道:“你们所说的藏银山流金河离这里有多远?”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说道:“也不知有多远,我们从那过来,起早贪黑的,走了八天路。”


    舜帝问道:“可以乘船吗?”


    一个年长的老者说道:“乘船要绕很远的道。我们操近道,走的是山路。”


    舜帝问道:“是谁要你们来找我的?你们怎么知道我来了苍梧山呢?”


    一个年轻的汉子道:“帝南巡来苍梧山、长住在九嶷的消息,我们那里早就晓得了。方圆数百里的人都晓得,都很高兴的。”


    中年男子说道:“舜帝只为苍生不为身的故事,我们早就听说过,一致认为只有找到你,才能解决好问题。”


    老者道:“我们见唐新、虞礼把碎银散金熔成了一砣一砣,就猜想他们是怕你去视察发现他们的贪污行为。熔成砣是为了便于藏匿,好逃过你的眼睛。”


    中年道:“大家偷偷聚集拢来商量,找了一个博学多才的隐士,写了这张状子,然后联合署了名。我们三个就代表大家来九嶷山找你告御状了。”


    年轻的道:“我们想澄清一下朝廷里究竟派没派人到我们那里管开矿。”


    舜帝问几个告状的知道不知道唐新和虞礼是谁,都说不知道。就决定亲自跟几个人到现场去了解情况,处理这事。


    商均已经又被舜帝安排去了洞庭湖君山陪伴二位母亲,舜帝就找来了彘,又要彘找拢全体乐队人员。舜帝带着彘和乐队一行人跟着告状的三个人出发,去藏银山、流金河。


    翻了不知道几道山梁,过了不知道多少河流,沿途所见,一片蛮荒,人烟稀少,坡土贫脊,偶遇三两人,也都穿着破烂,面带菜色。


    足足走了十天才到了藏银山与流金河。舜帝叫几个本地人先各自回家,告诉他们不要声张,待他明查暗访弄清情况掌握证据后再说。


    舜帝先在山民中了解情况。山民们所反映的与状子上写的一样。舜帝问山民们知道不知道唐新、虞礼的来历,有人说听说唐新是一个叫猪獾果的人的亲弟弟,虞礼是一个叫有皮国的国王的儿子。舜帝绞尽脑汁也想不起猪獾果是谁,也不知道有皮国在哪里。又找了一些山民,也说不清楚猪獾果与有皮国在哪里,就决定自己亲自去找唐新跟虞礼。以什么身份去找才能得到真实情况呢?公开身份肯定不行,那会什么情况也得不到;以当地老百姓身份也不行,一来说话口音会露破绽,二来倘若唐新虞礼真有什么鬼,就会有戒备心,就不会随便当外人说什么。思来想去,舜帝决定装扮成收取矿砂的商人,于是乔装打扮一番,就去找唐新和虞礼。


    舜帝先到了藏银山。胖都都的唐新正在吃早饭,餐桌上摆满了美食珍馐。舜帝自我介绍:“我是交阯外的南阯国人,专做矿沙生意。”


    唐新警惕地打量:“做矿砂生意找我干吗?”


    舜帝道:“听说你有货要出手,我会给你好价钱。”


    唐新道:“谁说我手里有货?我说过吗?”


    舜帝道:“南岭隶属有虞国,据我所知,有虞国之矿由国家负责开采,用于统一冶炼后打造兵器和农具。眼下国家掌握的矿太少,谁要想中饱私囊那是犯死罪的。跟我南阯国做生意,就万无一失。”


    唐新一双眼睛滴溜溜转动着:“你能有好价钱?”


    舜帝道:“当然。”


    唐新道:“能保证不出问题?”


    舜帝道:“当然。不过,做生意得互相讲信誉。有一事我不明白,不知道能不能问?”


    唐新道:“你问。”


    舜帝道:“听人说你哥是猪獾果,可有此事?”


    唐新道:“是朱驩国,不是猪獾果。”


    舜帝明白了是山民把朱驩国说成了猪獾果。又问道:“你哥是丹朱?”


    唐新点点头:“你听说过丹朱?”


    “我做生意常在有虞国跑,当然知道丹朱。丹朱不是先朝陶唐古国帝尧的儿子吗?”舜帝说道。“没听说他有个叫唐新的弟弟啊?”


    唐新道:“我是他堂弟。我跟堂兄到南边时年纪还很小。堂兄跟我说南岭有金矿银矿,很富裕,就要我到了这里。”


    舜帝心里想,如此说来这唐新就是娥皇、女英的堂弟,商均的堂舅了。舜帝不打算再问唐新父亲是谁,帝尧兄弟很多,设或连帝尧都说不清楚有多少侄儿。就说道:“虞礼也是丹朱的亲戚?”


    “算起来是的。”唐新说,“虞礼的父亲是有庳侯国的国君。他伯父是有虞国的天子虞舜。”


    舜帝听唐新说后吃了一惊,心想自己生于姚圩而姓姚,象弟跟父亲瞽叟姓妫,虞礼怎会是自己的侄儿呢?上次到有庳吊唁象弟,怎么就没有听人说起过呢?但是舜帝没有再问,只对唐新说:“带我去看看矿沙好吗?”


    唐新已经相信了舜帝是收购矿沙的,就带舜帝去看了存放在一个极为隐蔽的山洞中已经熔化好的矿砣。


    舜帝道:“你就先考虑考虑生意如何做,过两天我再来找你好吗?”


    唐新说:“一言为定。”


    舜帝离开藏银山后就直接到了金沙潭。找到了瘦瘦卡卡的虞礼。他直截了当地问虞礼:“你父亲叫妫象,是有庳侯国君是吧?”


    虞礼很诧异:“你怎么知道?”


    舜帝继续问:“你哥叫妫貘?”


    虞礼说:“请问老伯是哪个?”


    舜帝道:“且先别管我是哪个,我问你,你父亲既然姓妫,你哥也姓妫,你为什么姓虞叫虞礼?”


    虞礼说:“我没问。父亲只是告诉我伯父是有虞国天子虞舜。”


    舜帝道:“你怎么到的这里?”


    虞礼道:“是唐新找我的。说这地方山高皇帝远,是个神不知鬼不觉就可以发财的地方。我生在有庳,长在南国,临武隶属有庳,很少的时候我曾经跟随父亲到过这地方,知道这里出产金子银子,就请求父亲让我来了这里。”


    舜帝问道:“你跟唐新弄了不少银矿沙,金矿沙是吗?”


    虞礼警惕起来:“你问这干什么?”


    舜帝说道:“你别管我干什么,只回答我是还是不是就行。”


    虞礼眯着一双小眼睛打量了舜帝很久,心里断定莫过就是一个多管闲事的老头而已,就气冲冲说道:“是又怎样?”


    舜帝煞有介事的说道:“不怎样。我是收购矿沙的商人,想帮你们把这些矿沙销售到国外去。唐新那边放在岩洞里的货我已经看了,能让我看看你这边的货吗?”


    虞礼道:“这边的矿砣也放在那个岩洞里啊。”


    舜帝道:“金矿砣也在那岩洞里?”


    虞礼道:“是啊!”


    舜帝把一切情况都弄落实后,就叫商均跟彘连夜把还在睡梦之中的唐新、虞礼找到住地凉山坳,连夜对两人进行了突审。第二天天一亮,锣声便在山谷中响起,舜帝要当众公开审理淘金采银之案。


    凉山坳的山坡上站满了人。


    舜帝问道:“唐新虞礼,你们都干了些什么?如实招来!”


    唐新虞礼知道了老者是舜帝后,早已经吓破了胆,便当着当着大家的面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一一交代了。


    这时候,赃物也被抬到了审案现场。


    舜帝声色俱厉地说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于是取御笔写下六句判词:


                     唐新贪心,   虞礼无理。


    贪赃枉法,   祸害百姓。


                  处以墨刑,   革面洗心。


    满山坡上的人见舜帝公正廉明,执法如山,大家欢声雷动,在山里激起回音。唐新虞礼吓得浑身发抖。


    舜帝把案子处理完后,索性继续南行,就到了岭南地面。五岭之南虽说地势平缓,坡土比南岭山区也多了些,而且有了些许水田,但是耕作方法落后,农民广种薄收。舜帝就走进农户家里问寒问暖,走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耕作,传授水稻栽培技术。


    辛辛苦苦又是一天。舜帝此刻坐在一大片红色石质的砂砾岩上,抬头望着丹崖碧水烘托着的红日行将跌入山中,不觉就有些伤情。不由就想起了在洞庭湖君山与二妃依依惜别的情景。


    他说:“就回去吧,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娥皇说:“你这一去,夫妻间相隔千山万水,早晚不能照应你了,你要自我保重。”


    女英说:“千里迢迢,路途遥远,总得有个传递信息的方法才好。”


    舜帝想了想说:“我通过韶乐给你们传递信息,你们就静听韶音回荡吧。”


    女英质疑:“能听得见吗?”


    他说:“听得见的。我们心灵相通,会有感应的。”


    娥皇说:“听得见,一定听得见。夫君,要记住了,我姊妹二人时刻都在静候佳音啊!”


    已经好长时间没有演奏韶乐了,是该给远在千里之外的二妃传递仍然安好的信息了。舜帝就要彘把全体乐队人员召来,然后把人员排坐在三十六块形状各异的红石之上演奏起了韶乐。虽然这次演奏少了十二支玉琯,但是音乐仍然美妙。音乐声中,舜帝宛如看见了娥皇、女英笑靥微微,在跟百鸟一起翩然起舞。


    舜帝把演奏《箫韶》的三十六个石头命名为韶石。


    舜帝一行离了丹霞韶石,通过韶关,重新进入南岭。到了萌渚岭的青龙寨,遇上一席雨,雨不大,下的时间也不长,却山洪滚滚。舜帝要查看水情,青龙寨的老百姓都说是孽龙做怪,劝舜帝莫去。舜帝坚持要去,彘要跟着去,舜帝不让,临行的时候把一块红手巾交给彘,说道:“三天后倘若手巾不变色,就说明我平安无事。倘若手巾变了色,就说明我已经遇难。”说完就向村里要了一个向导就出发了。


    三天很快过去了,河里的洪水退了,手巾的颜色没有变化,老百姓说孽龙已经停止了作乱。舜帝回来了,告诉村里人,洪水退了是由于雨停了的缘故,今后只要下雨洪水又会起来,原因是河道已经淤塞。舜帝详细地告诉了村里人河道淤塞的原因、地段、根除的方法,叮嘱村里的头人一定要带领全村人去治理,说过一段时间他还会回来视察


    舜帝告别了青龙寨,溯江而上,到了一个村子,一问,说叫麻风村。村不大,却全村都是形容怪异的人:不是全村多处溃疡,就是残疾;不是皮肤有斑疹和斑块,就是毳毛脱落。连眉毛也没一根;不是大小鱼际肌和骨间肌萎缩成鸡爪子或猿猴手,就是兔眼。再一问,都说村里人生下来时同样健全,舜帝就知道是一种传染病,可他并不知道应该怎样治疗,就只能扼腕叹息,心里又多了一层忧烦。


    郁郁地离了麻风村,就到了南风坳。


    天已经黑了。自从天下洪水为患,舜帝就为天底下的老百姓操劳,没有睡过一夜安身觉。来到南岭,来到苍梧山四年多,没有那一天不是劳心劳力。这时候,舜帝趁着月色,独自到了南风坳口。舜帝觉得很累,就想休息一会,就坐在一个大石头上,可屁股一落地就睡熟了,一觉醒来已经是雄鸡高唱,旭日东升。


    跟随舜帝南巡的随行人员不见了舜帝,就一路追一路问,追下了南风坳,追到了山脚下的良村。于是,良村的人就知道舜帝来了,就与随行人员一起寻找舜帝。找遍了村子后龙山,找遍了田峒,找遍了树山,都没找着。大家就有回过头往南风坳找,终于发现了睡得好香的舜帝。都知道舜帝勤于民事太辛苦了,不忍心打扰,都坐在离舜帝不远处等候,直到舜帝醒来。


    良村人邀请舜帝去村里作客,舜帝去了,旁黑时分重新回到了南风坳的营帐中歇息。


    许是因为天气炎热,奔走劳顿,彘病倒了,发冷发热,发冷时在身上压满了皮、毛、被褥仍然冷得瑟瑟抖,发热时就狠不得剥去一层皮。舜帝只得在南风坳暂停,舜帝不知道彘得的是什么病,他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病,就以为是中了瘴毒,每日里上山为彘采药,可彘的病半点不见好转。舜帝就想找个本地医生,可良村人说这里从来缺医少药,压根儿就没有过能看病的医生。


    本地人中有人见过这种病,说:“这是‘打摆子’,有俗话说‘摆子不过南风坳’,这病是在岭南染上的,会传染人。”


    舜帝心想:难怪这几天良村人都没见来南风坳,是害怕传染上病。问:“有什么土单方?”


    本地人摇摇头。附在舜帝耳边悄声说:“这病没得救的。我们这地方谁染上了这种病,就会被烧掉。”


    舜帝心里涌起一股冷流。他想起了何真元。南风坳离九嶷洞何侯炼丹处太远,崇山峻岭,山路陡峭,彘已经病得骨瘦如柴,走不动了,背和抬会伤筋动骨,病人会受不了,再说了,这病再不能传染给背和抬的人。思来想去就只有派人去九嶷洞请何真元。


    舜帝一方面继续为彘采药熬药,一方面等侯何真元的到来。可是彘没有能够等到何真元的到来,等去请何真元的人返回来告知说何真元外出好长时间了一直未归时,彘已经死了两天了,已经长眠在了苍梧之野的九嶷山。


    彘是夔的儿子,自少喜爱音乐,夔就精心培养。舜帝很喜欢彘,把彘视同亲生儿子。如今,年纪轻轻的彘说死就死了,舜帝身心都受了极大的创伤。舜帝似乎已经意识到自己已经来日不多,他还有很多事没做完,修整了几天后,就化悲痛为力量,又开始理民事。他以南风坳为中心,深入汉家瑶寨,嘘寒问暖,体察民情,不知不觉又是一天。


    夜已深了,想到南岭、苍梧山、苍梧之野的九嶷山里蛮荒的土地、未得治理的水患,想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终日劳累、但是苦不堪言的黎民,想到山民们受到难以治愈的传染病的折磨,想到任劳任怨,知足知乐还讴歌着尧天舜日的善良百姓,舜帝感慨万千。镰月当空,山风悠悠,舜帝心如潮涌,他捧出心爱的五弦琴,抬头望月,手拔琴弦,放声咏唱出沉淀心底日久的《南风歌》:


    南风之薰兮,


    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


    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南方酷暑,易涝易旱,令人苦不堪言。每当南风乍起之时,常常积云飘雨,万物之焦渴即解,万民之燥热即散。所以,南方人在炎热灼人的季节里,热切期盼着温润润、凉爽爽的长养之风——南风。


    舜帝直赋其事,直抒其情,忧国忧民的情怀溢于言表。他咏叹着:南方吹来的清凉的风啊,快快消除我的臣民的忧愁和烦恼;南方吹来的及时风啊,快快增长我的臣民的财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1
  • 签到天数: 295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8 17: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章   三峰鸣条








    打自舜帝让摄政帝禹总师朝事,自己南巡到苍梧山。算起来已经四年了。四年之中,舜帝在九嶷山虽然没有大兴土木建造离宫,却始终驻跸九嶷山,以此为依托,向四方辐射巡视,足迹踏遍了五岭,踏遍了岭北、岭南,踏遍了苍梧九嶷。足迹所到之处,农作方法是进步了,粮食增产了,矿业也有了发展,对麻风、瘴气、虐疾的防治也摸到了一些规律,长在云雾里的茶叶生产再不是完完全全的自生自灭状态,小规模的学校也开办起来了······中原的文明逐渐地渗透到了南疆的每一寸土地。但是,有一件事情却无法使舜帝释怀,那就是水患之害。南方的水患之害虽说没有当年中原那样猛烈,但却总是连绵不断。当年北方洪涝大禹治水之时的所有方案都曾交由舜帝审定,舜帝十分赞赏禹疏通河道,导流入海的方案。打自来到苍梧九嶷山里,已经基本摸清山脉走向和水流的走向,他按照禹治水的办法,亲自制定了九嶷山的治洪方案。


       舜帝带领山民开山凿石引水导流,已经花了不少脑筋和精力,虽说是小打小闹,虽说是没有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也很有些成效。在南方现行条件下,要想像当年陶唐古国时期共工、鲧伯、大禹那样大规模地举全国之力治水,眼下不太现实,惟有的办法是各个击破,长治不懈。


    秋收已经完结,又到了冬季,到了利于南方兴修水利的季节。按照早已经拟定的计划,舜帝到了九嶷山外一个叫屋脊岗的地方考察,这里是今年治水的重点。屋脊岗山很高,山势陡峭,古木森森,站在远远的地方望去,像煞了南方乡村农舍的屋脊。爬上山脊向北鸟瞰,三面朦胧的远山与脚下横亘的山脊,恰好把中间平平整整的田畴、顺着远山脚蜿蜒曲折的河流箍成一圈。东面不远处一山丘之上,可以看见一座高高筑起的石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城只有半截,并未完工。舜帝不解,就决定下山找个本地人问问原因,在山脚遇见了当地的酋长。酋长知道了舜帝已经来到屋脊岗,特地赶来迎接,以尽地主之宜。


    舜帝向酋长问询起水患,问起半截石城。里正向舜帝说起了当地的一个传说。酋长说,在属于九嶷山地域的屋脊岗以北的田畴中,分布着黄龙头、小龙眠、青龙塘、蟠龙井、石龙观、老龙岗、横龙山、蛟龙潭、上龙盘九个村子。九个村子分别被九条孽龙占驻着。东面有黄龙和麻龙,南面有小白龙和青龙,西面有蛟龙和虬龙,北面有石龙和鳝笼。一条老花龙则占驻在田畴中部的一个石丘的洞中。九条龙占驻的村子附近或者有河,或者有沟渠,或者有泉井,一句话,都有供它们戏水的地方,只不过水面都不大。久而久之,九条龙都嫌能活动的水域太少,就聚集一起商量,要把屋脊岗东端河沟汇集后流入潇湘的唯一的口子堵起来,这样,平畴就可以变为大海,变为它们的共同乐园。土地神不愿意让九条龙毁坏良田,涂炭生灵,千方百计地阻止九龙的野心,就到衡山请地藏菩萨劝戒九龙归海。地藏菩萨趁着夜色偷偷地出了衡山到了屋脊岗。他找拢九龙交涉,可是,九条龙横蛮无礼,根本不听劝告。地藏菩萨虽然十分恼怒,但是因为是菩萨心肠,只愿行善,不忍心杀生,就决定连夜神不知鬼不觉地为老百姓就近在山上筑一座城,建起城头寨,做为救生之地,以安置住在田畴中的老百姓。地藏菩萨主意一定,就解下束在腰间的赶山鞭,驾起祥云,到九嶷山驱赶石头来筑城。地藏菩萨念起咒语,挥动赶山鞭,九嶷山的石头刹时变成了羊群。赶山鞭下,羊群一泻千里,眨眼之间就被赶到了离屋脊岗不远的东山上。地藏菩萨又念起咒语,刹那间石头就叠成了一段厚厚的城墙。


    当地藏菩萨把九嶷山第二趟石头赶来把城头建起来的时候,土地神发觉了。在土地神看来,在高山上筑一座城,虽然可以安置生灵,但是,让肥得流油的田畴变成了湖泊,良田没有了,还不等于要了老百姓的命?土地神不忍心让老百姓赖以生存的良田沃土变为汪洋大海,他认定筑城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于是就决定先委婉地阻止地藏菩萨筑城,然后才想积极的办法阻止九龙的孽行。


    地藏菩萨回身去九嶷山赶第三趟石头的时候,土地神摇身变成了周游四方的彭祖,等在地藏菩萨赶石头必经之路上,让幻化成羊群的石头过身之后,土地神迎着地藏菩萨走去。


    地藏菩萨见是一个仙风道骨的老者,有意讨个彩头,就问道:“你老人家可否看见我的羊群过去了?”


    化成彭祖的土地神答道:“我只看见了一些石头在滚动,没有看见什么羊群。”


    法力一经识破,就丧失了作用。方才还在奔跑着的羊群,一下子全变成了一大堆石头,硬邦邦地堆积在不远外的茶山边。地藏菩萨认为是遇见了高人,深深地作了三个揖,转身又奔向九嶷山。他要赶在天亮之前把城筑好,因此必须再去赶一趟石头。土地神这一次跟到了九嶷山下,他“喔喔喔”地学着公鸡啼晓。地藏菩萨以为天亮了,只好偷偷地离开九嶷山,回了衡山。


    酋长说:土地神为了不让自己所管辖的田畴变为海,虽然阻止了地藏菩萨所采用的消极办法,但是并没有想出劝阻九龙不再作孽的办法。因此水患年年依然。


    舜帝边听酋长说事边在思考。


    关于龙,舜帝听说过,巨首长身,有耳有角,有鳞有爪,可以飞腾,可以潜渊,可以通天达地,可以乘骑。但是舜帝却从来没有看见过真正的龙,只知道很多关于龙的传说故事。比如说龙身而人头的雷神,人面蛇身而赤色的烛龙,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的轩辕等等。从一些氏族的图腾也常常可以看到龙,图腾中,龙即是蛇,蛇即是龙,龙蛇一体。当母系氏族解体,父系氏族到来的时候,氏族间攻战、征伐频繁,一些强大的民族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以威镇其它图腾氏族,于是神化自己氏族的图腾,就有了巨首长身,有耳有角,有鳞有爪,能兴云播雨,变化无穷,震为雷,激为电,和为雨,怒为风,乱为雾,凝为霜,散为露的龙的形象。由于龙有如此神力,故而炎帝、尧、太昊、鲧、以及胡、越、氐、羌等氏族都崇拜龙、以龙为图腾。


    酋长说所有的人都相信传说中的故事,都相信水患是孽龙作祟。舜帝没置可否,他要作实地考察。走了一圈后,弄清了情况,传说中的九条龙实际上是九个村子的霸头,从他们的祖辈开始,就把持着村子。每个村子原来都有条小河,而且河河能互通。由于九个村子的头都十分霸道,都想统领其它八村,于是就矛盾不断,争来争去就把互通的河阻断了,各自在村头筑起堤坝,洪水一来,堤坝阻挡,泄流不畅,泛滥成灾。


    舜帝决定采用和缓的疏导办法,劝导各村撤除堤坝,先让河水通畅,从屋脊岗东端的两河口溯潇水湘江后进入洞庭湖,然后顺长江入海。舜帝听说绰号老龙的是九龙之头,就要酋长去把老龙请来。舜帝用十分温和的语气晓以大义,要老龙劝慰其它八龙。老龙答应回去找八龙商量后回话。


    老龙找来了其它八龙,并且把舜帝的话原原本本作了传达。蟠龙井村的虬龙一听,立马怒火中烧,说道:“我们各自逍遥快活,他舜帝凭什么管我们?”青龙塘村的青龙附和道:“难道他是玉皇大帝不成?不听!不听!”蛟龙潭村的蛟龙更是出语狂妄,说道:“他舜帝是龙,我们也是龙,难道我们九条龙,还怕了他一条龙不成?干脆灭了他得啦!”


    正在这时候,舜帝到了。舜帝耐心地剖析九个村子各自为政筑堤塞坝的危害,宣讲了和谐相处的好处,列举了三苗因为不听号令而吃的苦头。舜帝的慈爱和真诚,舜帝不愠不火、不紧不慢、循循善诱、充满关爱的君子之风,深深地打动了九个霸头,纷纷表态:愿意听从舜帝统一指挥,齐心协力根除水患。


    舜帝带领九个村子同时动手,捣毁堤坝,疏通河道,历时四个月,春来发大水时,九个村庄的万亩平畴再不受洪水的淹没,大家安居乐业,齐赞舜帝功德。


    光阴荏苒,转眼间又是仲夏,又到了南方多雨季节。几天几夜的恶风暴雨,九嶷山山洪暴发,山谷中急流一泻而下,九嶷峒,鲁观峒一类田峒倾刻间积水成湖,百姓叫苦不迭。风停雨住之后,舜帝召集山民们商量如何导源制洪,但是无论舜帝怎样动员,山民们就是按兵不动,都说引起水灾的原因是三峰石下孽龙作怪,孽龙不除,治水就是一句空话。对于水患的这种认知,与屋脊岗人当初同出一辙。而今又有山民口口声声说亲眼看见了孽龙作崇,就更加难以激励出山民们治水的热情。


    舜帝崇拜凤,有虞氏以凤凰为图腾。传言说:黄帝具有“龙颜”、“龙形”、“黄龙体”,尧是赤龙之子。舜帝并不相信“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之说,但是,对于一些亲眼得见过的现象却又觉得难以理喻。自然界中的风、云、雷、电、水、火,既有形而又无形,有形时有如龙蛇之体,无形时又象是在显示变化无穷的神力;一年之中,雷电出现时,龙蛇也出洞了,冬季没有雷电,龙蛇也正好冬眠;水灾来时江面掀起的卷卷风有如游龙戏水时龙尾在蜿蜒伸屈,火灾来时风助火势犹似龙身四处腾挪。因此,舜帝也以为龙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有祥龙,善龙、孽龙、恶龙之分,只是有人有缘看见,有人无缘看见而已。而今,九嶷山民若干人都说亲眼得见过孽龙作怪引发水灾,舜帝决心亲自视查,对是否是孽龙作祟讨个说法,以澄清事情真象。


    舜帝腰挂三尺青锋利剑,叫了支持治水方案的酋长石寿,又要说亲眼见过孽龙的川土引路,然后出发上九嶷山寻找孽龙。


    九嶷山纵横数百里,山峰连着山峰,处处古木参天,整天云雾缭绕。舜帝带了石寿、川土翻了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过了一条山沟又一条山沟。当又翻过了一座大山之后,三人到了紫荆河边。紫荆河河面并不宽,河床顺着山谷。河两岸实际上就是山腰。山腰上有绿荫蔽日,也有枯藤老树。暴雨刚罢,这时候的紫荆河水混浊得很,沿河边有一空坪,虽有积水,但却青草茵茵。舜帝的到来,百鸟聚集,不但不惊,反而如同欢迎久别的亲人回归般飞向舜帝,翩然起舞,啁啾嬉戏,使舜帝想起了萧韶九成,凤凰耒仪的热烈场面。他在青草坪上找块石头坐了下来。百鸟先时围绕着舜帝唱着舞着,后来就落在了舜帝的四周的草坪上。几只仙鹤也飞来了,落在了舜帝的手臂和肩膀上。舜帝亲切地抚摸着仙鹤洁白如雪的羽毛。仙鹤亮一亮翅后,身子紧紧地依偎着舜帝,撒娇般把头伸进舜帝的怀里。


    休息了一会儿,舜帝三人与百鸟作别,又翻过一个山脊后,就开始攀登三峰石。


    三峰石是九嶷山的最高峰,三个山峰高高矗立,直指蓝天,摩崖石壁陡峭险峻。远望“峻极于天”的三峰石,那三峰恰似尾卧于地,腰挺于空,昂首欲腾飞霄汉的蛟龙。三个巨峰下起伏重叠的岩石,恰如龙的脊骨。


    舜帝挥动利剑劈荆斩棘。三人亦步亦趋,时而攀沿,时而匍匐爬行,老半天才登上三峰石顶。


    舜帝气喘吁吁,浑身倦乏,极目四望。三峰石下,一片茫茫湖泽,不着边际。时下风已停了,雨已住了,那湖泽却是浊浪排空,波涛翻滚。舜帝定睛细看,隐约中只见湖泽之中数个既像巨蟒,又像巨鳄,又像巨蜥的怪物昂首翘尾,角逐嬉闹,翻波吐雾。怪物掀起的巨浪,冲击得山石发出惊天动地的响声,宛如电闪雷鸣。石寿和川土也看到了,惊呼着:“孽龙!孽龙!”


    舜帝问川土:“那就是你所见过的孽龙吗?”


    川土说:“正是的。”


    舜帝问:“除了孽龙就不会有水灾了是吗?”


    川土说:“是的。”


    舜帝心里想,不把人们心里的“孽龙”除了,治水断难发动起来。因此,尽管心里对那怪物究竟是什么也没有底,他还是决定当着川土的面除掉怪物,以扫出实施治水方略的思想障碍。


    舜帝三人到了湖泽边。石寿与川土在山边砍下香杉十s数根,用篾条绑扎成一个巨形木排。舜帝叫石寿与川土撑伐木排,自己手握青铜利剑腾身上排。石寿与川土用竹蒿把排推离岸边,然后借助原动力,架排如飞,径直冲向怪物。


    怪物在九嶷山中潜伏多年,食有唾手可得的山雉野兔、小鸟、竹鼠,寒来冬眠,炎暑戏水,飞禽走兽以及人类都望而避之。养尊取优之中的怪物自然少了防备心理,舜帝乘木排飘然而来的时候,利剑起处,白光之中,已有数个怪物被腰斩,红血泛散,满湖腥膻气。舜帝感觉有些晕眩,浑身疲软,一个踉跄,几乎跌倒。这时候,剩下的一个怪物似乎方明白了怎么回事,兴许是同类尸体血腥的刺激,这怪物并不逃遁,反而怒目圆瞪,头昂出水面三尺高,乌青的鳞片嘶嘶竖起,虎虎生风,劈波斩浪麻直飚向舜帝。舜帝腾离木排,避开锋芒,复落到木排上,立足未稳之时,那怪物已经转过身来。怪物虽然身长数丈,运动起来却十分敏捷,由于转身而掀起的巨浪,激荡得木排时沉时浮,摇晃不定。舜帝极力镇定,一因年岁终将大了,二来腰斩数个怪物,耗废了许多精力,摇晃的木排把舜帝闪倒在排上。怪物见机而入,倏然逼向舜帝。舜帝急转身子,努力站稳,高高举起利剑。怪物并不示弱,把尾巴甩向舜帝拿剑的右手臂,手臂和剑一霎那间就被缠得结结实实。舜帝的右手动荡不得,就挥起左手狠劲砸向怪物。


    不知什么时候,舜帝与怪物搏斗的地方百鸟云集。轮流着冲向怪物,啄得鳞片满天飞起。怪物似乎也有了同归于尽的打算,面对攻击,毫无惧色,头高高昂起,张开血盆大嘴,嘴里的信子吱吱抖动。舜帝急中生智,把个左拳狠劲塞进怪物的嘴里,一直捅到的咽道。怪物全身剧烈抖动,缠着舜帝右手臂和剑的尾部也松脱了。舜帝趁机用右手挥动利剑,把怪物的头一刀斩落。


    当舜帝将左手从怪物嘴里拉出来的时候,压根儿成了血人,头上、脸上、身上被怪物的血喷得绯红,尤其是左手,已经被怪物尖利如钻的牙齿刮得血肉模糊。


    舜帝筋疲力尽,重重地跌倒在木排上。


    石寿与川土早吓得面如土色,匍匐在木排上不敢动荡。当最后一个怪物被舜帝腰崭之后,剧烈颠簸的木排慢慢恢复了平衡。湖面平静了,怪物喷吐出的刺鼻瘴气和着血腥味久久不散。


    舜帝奄奄一息。在石寿与川土呼天嚎地的呼唤声中微微睁开双眼,定定地望着两人,嘴角泛起一丝微笑。嘴十分吃力地翕张着,终于从嗓子里挤出了声音:“孽龙已……除,治水……治……水。”


    石寿与川土把木排撑到了岸边。舜帝静静地躺在漂浮在水面的木排上,在九嶷山的崇山峻岭之中,仰视着苍天。


    迷迷朦朦之中,遇见了仙风道骨的何真元。


    舜帝道:“何侯怎么会在这里?”


    何侯道:“是我师傅说叫我在此迎候圣帝。”


    舜帝道:“是王倪吗?”


    何侯道:“是王倪。”


    舜帝道:“王倪可是在神农之前就得道的人,距今至少有一千数百年了。你是什么时候拜他为师的?”
        何侯说:“在少昊金天氏时。”
        舜帝吃惊地说:“那你不是有三百多岁了吗?”
        何侯说:“是的。你是得见过的,小人天天修炼,以待飞升。”
        舜帝道:“要飞升,谈何容易!人真能够飞升吗?“


    何侯道:“飞升成仙有两种情况:根底浅薄的凡人要飞升全靠自己苦修苦炼,德劭日月的圣人则只要时机成熟上界就会来迎接他飞升。圣帝是德劭日月之人,上界马上就会有人来迎接。”何侯说罢拿来了竹简和笔毫:“圣帝还有什么话要说就请写下来。”


    舜帝就在竹简上写:“咨,尔禹,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又写上了叫娥皇、女英不要寻找一类话在竹简上。


    何侯打来了热腾腾的仙泉水,拿来了衣服,叫他沐浴更衣。却见禹、皋陶、伯益、娥皇、女英等都来了。他说道:“虞舜要超凡脱世、飞升上天了,你等各自尊重。”


    他在何侯的招呼下沐浴更衣。


    忽然,天空中一阵异香伴着悠扬的音乐从天际传来,彩云缭绕之中,瑶车、玉辇、旌霓、羽盖、天仙款款而来,一个上仙向他拱手说:“圣天子在人间已经功德圆满,吾等奉太乙钧旨,迎接圣天子仙归。”
        他稽首受命,随众仙飘飘而去。


    舜帝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脸上没有痛楚,只有勤民而终死得其所的微笑和治理九嶷山水患之业未竟的遗憾。苍天悲泪,溪泉低泣,万峰垂首!一阵一阵风呼呼地吹过,吹得满山满岭的树条啊竹枝啊灌木条啊以及茅草都呜呜发声,宛若为舜帝驾崩九嶷而悲泣。


    有诗曰:“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有文曰:“太平之世,则风不鸣条。”


    舜帝驾崩九嶷山三峰石下,哀风低泣,万条悲鸣。从此后,三峰石又叫了鸣条峰,也叫舜峰。


    石寿和川土悲恸欲绝。二人把木排撑到岸边,商量着如何安排舜帝。把遗体弄下山,然后厚葬,这固然最好,但是九嶷山山高岭陡,荆棘丛生,下山压根儿就没有路,当初上山之时在没有任何负重的情况下都难如上青天,倘若抬了舜帝遗体,根本就无法下山;纵使勉强搬运,凭二人之力,不要半月,也需十天才下得山,然而,南方的仲夏炎热难挡,要不了两天遗体就会腐烂。思来想去,二人决定把舜帝先暂时掩埋在三峰石,然后回去报信。二人把舜帝的遗体抬到了三峰石下,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异常美丽的岩洞。岩洞里金砖铺地,银幕作帘,玛瑙当桌,宝玉为椅,奇珍异宝,应有尽有,而且凉风习习,沁人心脾。石寿与川土把舜帝的遗体抬进洞里,又把洞口封好,然后在崖壁上刻上了记号。


    百鸟突然哀鸣不断,那叫声撕破长空,空谷传音,异常悲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1
  • 签到天数: 295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8 18: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一章   湘妃竹泪





       


    舜帝到苍梧九嶷日久,娥皇、女英无时无刻不为年事已高的舜帝担忧,日夜盼着舜帝早日归来。可是盼呀盼,从夏盼到冬,从春盼到秋,花开花落,雁来雁往,虽说不时有商均来往于洞庭湖与九嶷山之间报声平安,但是舜帝总也不见回来。这段时间里,虽然有商均在身边,娥皇和女英却老是心烦意乱,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好不容易睡着了,却又梦连着梦。


    这天是白天。娥皇坐在君山上石亭边打盹,迷迷糊糊中听见了渺渺音乐之声,细细听来像是《箫韶》。倏地,音乐之声消失了,眼面前出现一片鲜花,舜帝紧闭着双眼,静静地躺在鲜花丛中。倏地,鲜花又变成了一群鸟儿,鸟儿穿梭般忙着,含来一颗一颗珍珠般的沙子,放在舜帝周围,渐渐,舜帝就被珠沙掩埋了,珠沙愈堆愈高,变成了一座巍巍然的陵山。继而,陵山四周紫雾氤氲,祥云霭霭,紫雾祥云托着舜帝冉冉高升,渐次升至半空,最后就不见了踪影。


    娥皇惊呼着:“夫君——”就醒了。脑海里就被梦境中躺在鲜花丛中的舜帝、鸟儿口含珠沙掩埋舜帝、巍巍的陵山、舜帝升空消逝的场面捣成了一锅浆糊,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就觉得鼻子酸酸地想哭。


    正在这时候,女英闷闷不乐地过来了,有什么话想说的样子,见娥皇眼睛红红的,问道:“姐姐是想夫君了吧?”


    娥皇说:“是的。这段时间老是做恶梦。”


    女英说:“我也老是做梦,昨晚上梦见夫君浑身是血。方才又作梦了。”


    娥皇双眉紧蹙:“方才梦见什么了?”


    女英说:“我在床上小憩,迷迷糊糊中就做起了梦。先时好像听见有音乐声,后来又看见很多花,很多鸟,看见了陵堆,看见了夫君。”


    娥皇心急火燎问道:“你看见夫君怎样了?”


    女英说:“我看见夫君升天了。”


    娥皇说方才也梦见了相同的梦。两人四目相对之间,眼泪“唰”地就下来了,于是抱拢一团,痛哭不已,一把一把的泪珠洒落在石亭边的竹丛上。两人越想越觉得梦兆不祥,决定要商均领路去苍梧九嶷山寻找舜帝。





    石寿与川土并没有能够把舜帝与孽龙搏斗力斩孽龙,负伤身亡的消息及时地告诉山民们。由于舜帝与怪物搏斗的时候二人始终待在木排上,不知不觉中已经中了怪物喷吐的瘴毒,在下山途中,瘴毒发作,二人死在牛头江边。


    山民在牛头江边发现石寿与川土的尸体的消息传遍了九嶷山的村村寨寨。山民们心里都明白舜帝已经遭到了不幸,想到舜帝来到九嶷山为老百姓做了那么多好事,怀念之情化为了滔滔不绝的泪珠。人们下决心要找到舜帝的遗体,为他建造一座气势宏伟的陵墓。


    人们分头四处寻找,找遍了九嶷山里九九八十一个山头,可是谁也没有找到舜帝的遗体。后来听说百鸟已经埋葬了舜帝,于是人们又分头四处寻找舜帝的陵墓。


    一个山民发现了一个山峰,孤峰耸立,坐南朝北,绿草茸茸,四周布满荆竹,密密麻麻。这山民越看越像是舜帝的陵墓,他恭恭敬敬三跪九拜毕,解下红色腰带扎在山脚的荆竹上作记号,然而回去报告消息。


    整个九嶷山山里数十个寨子的山民都得到了消息。大家约定带上祭品到舜帝陵墓举行盛大的祭奠仪式。可是,当人们如期而至的时候,却发现了形似陵墓的山峰不是一座,而是九座,而且每个山峰的山脚荆竹上都扎有一条红色腰带。


    人们走遍了九座一模一样的山峰,分不清究竟哪一座是舜帝的陵墓。只好对九座陵墓都供上祭品,一一拜祭。


    九嶷山出现了九座形似舜帝陵墓的山峰,人们分不请究竟哪一个山峰是舜帝的陵墓,就认为这是“上苍”为了保护舜帝能安眠,不至于受到侵扰而布下的疑阵。


    人们说的“上苍”实际上就是何侯与许由。何侯与许由这样做的目的倒是被人们言中了――为了保护舜帝不受侵扰,于是就在九座相似的山峰脚下荆竹上都系上了红腰带。由于“九峰相似,望而疑之”,从此九嶷山就成了九疑山。何侯与许由还把九峰都命了名,居中的叫做舜源峰,居舜源峰右前方的叫娥皇峰,舜源峰左前方的叫女英峰,舜帝曾经演奏过韶乐的山峰叫箫韶峰,其它五峰分别为桂林峰、杞林峰、石城峰、石楼峰、朱明峰。





    忧虑重重思念切切的娥皇、女英在商均的陪同下,踏上了舜帝南下走过的路,急急忙忙地赶往九嶷山。君山上乡亲们帮二妃弄了一条船,又有乡亲自愿做船老大,所以,二妃走的是水路。他们出洞庭,溯湘江,入潇水,然后弃船登岸步行到九嶷山。这样,就与从九嶷山出发翻山越岭走旱路赶到君山和蒲坂报信的一些乐人失之交臂。


    娥皇、女英在商君的陪同下涉水爬山,忍饥挨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了九嶷山。


    时令已是初冬,九嶷山里桐梧叶黄,枫叶似火,秋草萧索,落叶遍地。


    见到娥皇、女英,九嶷山人高兴之余,更多的却是歉疚和忧愁。舜帝“只为苍生不为身”勤民而死,面对千辛万苦千里寻夫而来的二妃,面对日夜思念重逢、一直陶醉在夫妻久别重逢的喜悦之中的二妃,谁能忍心用不幸的消息来熄灭她们心中那熊熊燃起的希望之火呢?善良的山民们策划着要对二妃严密封琐舜帝驾崩的噩耗,就都统一口径说舜帝进九嶷山深处视察去了。


    九嶷山下燃起九堆篝火欢迎二妃。青年男女们跳起了伞舞,手绢舞,竹杆舞,年长者则跳起了长鼓舞。山民们高声唱着颂扬舜帝的歌谣。


    一夜欢歌笑语,一夜关怀问候。


    天亮后,娥皇和女英急着见舜帝。山民们着了急,一商量,选出了几个年轻姑娘小伙陪同二妃进九嶷山深处寻找舜帝。年长者交代姑娘小伙们,要懂得善意地欺骗,要设法哄着二妃高高兴兴地游九嶷山,然后高高兴兴地离开九嶷山。


    小伙子们开路,二妃居中,姑娘们在后,一行人踏上寻找舜帝的征程。一路上,姑娘小伙们不断地向娥皇、女英介绍着九嶷山峰奇、崖秀、洞幽的秀丽风光,时而领二妃进入山寨里品尝舜帝亲自教会制作的高山云雾舜皇茶,时而领二妃到吊脚楼里品尝深得舜帝赞誉的九嶷山里的糍粑、蕨根粑、兰海酿豆腐、瓜箪酒,时而给二妃介绍着九嶷山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服饰,可就是不具体说明舜帝在哪里。当二妃问起的时候,就搪塞说舜帝还在前面深山里。这样走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寨又一寨。娥皇、女英始终没有见到舜帝。二妃焦心如焚,心里老是被那梦境缠绕,却又生怕应验而不敢问。偏偏商均又染了急症,肚子疼得打滚,刮沙、拔火罐、把公鸡血抹在额头上等急救的土办法都用了,可都不起作用。发病两天多点,商均竟然就一命呜呼了。夫君未见,又老年丧子,娥皇、女英悲痛欲绝。悲恸之余,把商均葬在了九嶷山之阴。


    姑娘小伙们簇拥着娥皇、女英继续沿紫荆河寻找。紫荆河清流如许,叮咚有声,流泉飞瀑,烟笼雾绕之中,一切都如仙如幻。二妃却没有半点心思欣赏山光水色,沉浸在丧子的悲切和见到舜帝的期盼之中。倒是紫荆河两岸山坡上那些虽逢初冬却仍然盛开的杜鹃花,撩动了二妃的情绪。东山坡上的杜鹃花色雪白,如同一张张飘动的白幡和纸钱;西山坡上的杜鹃花一色淡黄,宛若一个个头披麻布跪伏在地的孝子。当二妃问起此地的杜鹃为什么不像君山一样全是红色的时候,一个叫巧巧的姑娘抢着回答:“原先花全是红色的哩。舜帝来到九嶷山巡视的时候经过这里,山里人男女老少都汇聚在这里迎接。唱呀,跳呀,就连那河里的鱼也在水面上雀跃,路边的青松翠竹弯腰鞠躬,百兽起舞,百鸟唱鸣,虽说是初冬,满山满岭的杜鹃却开了,开得红红的,如同一张张笑红了的脸宠。可今年……”说到这里,巧巧忽地记起了山民们的约定,将话打住了。好一会才说:“今年,东山坡上的杜鹃花变成了白色,西山坡上的杜鹃花变成了黄色,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娥皇、女英似乎悟到了什么,再三追问原因,姑娘小伙们你一句我一句争先恐后地说明,可是没有一个理由能够自圆其说。二妃已经感觉到了不祥,更是追问得紧。姑娘小伙们头凑在一堆一商量,觉得老这样隐瞒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只得将舜帝驾崩悲风鸣条百鸟哀泣百花戴孝的实情如实地告诉了二妃。


    娥皇、女英早有预感的噩耗一旦得到证实,已经悬如游丝的希望破灭了,霎那间,天旋地转,晕倒在地。


    天空布满了乌云,山谷里阴霾顿起,远山近树,一下子都变得模糊不清,青松翠竹低垂着头,紫荆河在嘤嘤哭泣。


    娥皇、女英想起了往昔里幸福的时光。


    夫唱夫随,历山伴耕。


    随君巡狩,车马劳累。


    纤纤素手依傍着赫赫声名,相与为谋,同乐同悲。


    秋高雁飞时,春郊花影里,心心相印,不离不弃……


    没料想这一次分离,竟成永别。娥皇、女英的心已经碎了,两人拜天拜地地哭作一团,眼泪湿了裙裾,湿了大地,凄惨悲切的哭声,声声撕肝裂肺,阵阵绞肠揪心。


    娥皇、女英下定决心要找到舜帝的陵墓。二人扯下一块黄色裙裾,扎在头发上,为舜帝戴孝。紫荆河东山坡上的白杜鹃更白,西山坡上的黄杜鹃更黄,山有情,花有意,因为二妃寻夫,九嶷山再度地沉浸在悲伤之中。


    娥皇、女英过了母江过子江,一路哭哭啼啼。高高耸立的三峰石出现在视野中,三峰并峙,巍然挺立。泪眼迷朦中,娥皇、女英感觉三峰石中间高高的石峰变成了舜帝,两旁的石峰恰恰是她们。触景生情,二妃哭声更凄惶,更惨烈,从眼眶里流出的泪水已经成了一滴一滴的血泪。那血泪洒落在竹子上,青竹杆上沾满了滴滴血泪,眨眼间变成了泪竹。二妃抚竹啜泣,手接触滴落在青竹上的血珠,血珠又在青竹杆上变成了手指罗纹印记。二妃哭啊哭,边哭边走,满山青竹血泪斑斑,成了斑竹。


    何侯听说了二妃千里寻夫来到九嶷山的消息时,姑娘小伙们已经陪同二妃进九嶷山深处三天了。当听山民们说起为了不使二妃伤心而打算把二妃哄出九嶷山的情况后,何侯认为那样做会使二妃永久地囿于思念当中,最后抑郁而死。常说长痛不如短痛,他决定把舜帝勤民而终的事迹亲自告诉二妃。于是邀了许由进九嶷山追二妃。


    娥皇、女英的哭声引得何侯跟许由也唏嘘不已。何侯强忍哭声,朝着二妃唱起了山歌:


    九嶷山高不算高,


    我在月宫磨柴刀。


    北斗星上砍茅草,


    太阳里面把火烧。


    豪放高亢的歌声使娥皇女英收住了眼泪,二妃听唱歌人的口气就认定遇见了高人来指点,见唱歌人和旁边站着的人都是道骨仙风,更是确定不疑,急忙迎上前请教舜帝的葬所。何侯刚想说什么,许由抢过了话头。


    “舜帝尸骨已寒,寻找陵墓还有什么必要?妖兽要盗墓,孽龙要毁尸,墓一旦暴露就凶多吉少。再说,这九嶷山山高水长路茫茫,要寻墓就好比大海里捞针。”


    何侯知道许由是想考查二妃对舜帝的情爱,就由着许由把话说完。


    娥皇、女英听许由说完,当即双膝跪地,出言掷地有声:“纵然九死一生,我姐妹二人也要找到夫君的陵墓。”


    何侯早就知道娥皇、女英与舜帝情爱比山高,比水长,比海深。二妃忠贞不二之心不容质疑。何侯把二妃叫到一旁,告诉他们:“我和这位许由已经安排人把舜帝秘密安葬在舜源峰。为了使舜帝安安心心长眠九嶷山,不出现盗墓、毁尸的情况,还在桂林峰、杞林峰、萧韶峰、石城峰、石楼峰、朱明峰等山峰都造下了假坟。”


    又是一个黎明。


    何侯与许由引娥皇、女英到了一个气势非凡的山峰。这山峰在九嶷山之阳,拔地而起,峰石嵯峨,绿树扶苏,四周群山环抱,宛若游龙。


    何侯介绍说:“这地方左麒麟,右白虎,麒麟、白虎守护着一条青龙。这峰就是龙头,舜帝葬处就是龙眼。清晨起来,紫雾缭绕山岫,有如玉带拱陵;傍晚时分又有迎风而舞的荆竹为之扫墓。我与许由把这山峰命名为舜源峰。”


    娥皇、女英目光四处寻找,只见山峰,未见坟堆,问道:“坟堆在哪里呢?”


    何侯说道:“舜帝功德比山高,依山为陵,恰如其分。另垒土堆,反显小见了。”


    许由说道:“以舜源峰为舜帝陵,这陵就是有了人类以来天底下最大的陵,最高的陵,这与舜帝功高盖世德劭日月相比照。”


    何侯又说道:“为了永保舜帝不受惊扰,我们布下疑阵,设置了九座山峰为舜帝陵,九峰相似,望而疑之,散而无定,对外人来说,帝陵难辩,莫能实指,因此,舜帝陵也可称为零陵。”


    娥皇。女英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见到舜源峰就如同见到了舜帝,不由得又想起了夫妻恩爱,共枕同眠的日子,想到如今已经阴阳两隔,凄惶不已,潸然泪下。


    何侯由面向舜源峰而掉转身子,用手指点着距离舜源峰不远的左右两峰告诉二妃说:“我俩把这两个山峰用了二位名讳命名,那为娥皇峰,那为女英峰,不知二妃觉得妥不妥?”


    娥皇。女英说道:“谢谢二位仙翁。”


    祭奠见毕,娥皇、女英提出要把舜帝龙体带回京都蒲坂。何侯劝导说:“舜帝耄耋南巡,来到九嶷山,来了将近五年,不愿返程,最终崩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山中,这说明舜帝与九嶷山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舜帝是绝对不愿意离开九嶷山的啊。”


    许由也说:“帝舜继承尧的事业,先时齐七政,定五典,辟四门,设十二州牧,开疆拓土,最后守望南疆,实现了华夏大一统,实现了终身夙愿。入土为安,二妃就让帝舜在九嶷山安心长眠吧。”


    来到九嶷山数日,娥皇、女英对九嶷山的峰林层峦,碧涧溪流之间蕴含着的深情厚谊也深有感触,对舜帝为什么耄耋之年坚持南巡九嶷山似乎也有了新的感悟。长年厮守中原,总以为中原什么都是一流,如今到了南疆,才知道南国才是情长意绵的世外桃园。看来舜帝以九嶷山作为归宿地的选择用心良苦。


    这样想时,娥皇和女英对九嶷山也有了深深的眷恋,二妃放弃了把舜帝灵柩带回中原的想法,他们重新回到了三峰石,回到了舜帝战孽龙而身亡的地方,双双以身殉情,纵身投入源于三峰石下的激流中。


    三峰石是潇水、岿水、沱水三水分水处。娥皇、女英的玉体随潇水漂流,与湘水交汇后,进入湘江。后被人打捞,厚葬在洞庭湖的君山上。二妃的魂魄却早已留在了九嶷山,归附在了娥皇、女英二座山峰上。娥皇峰丰腴俊美,女英峰端庄娉婷。二峰与舜源峰相隔咫尺,朝夕相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1
  • 签到天数: 295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8 18: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二章   千古朝圣





    舜帝驾崩后,娥皇,女英投江殉情。不久,何侯举家拔宅升天,许由也不知了去向。


    为了使子子孙孙永远记住舜帝对九嶷山人的厚爱,为了表达九嶷山人对舜帝的尊崇,九嶷山人就自发地组织上山伐木取石做砖做瓦,在大阳溪建造了一座舜帝庙。大阳溪位于九嶷山之南,之所以把庙建在这里,是为了便于山外人来九嶷山祭祀。庙里供奉舜帝金身,人们还在庙的寝殿里垒起一个坟堆,坟堆前立了一块石碑,碑上刻着:帝舜有虞氏之陵。前往祭祀者络绎不绝,一年从头到尾,香火不断。


    这天,一个头戴黄冠、身穿旧葛布衣的老者来到大阳溪舜帝庙默默祭祀。老者可算是舜帝驾崩后第一个外地前来祭祀者。老者祭祀完,坐在坟墓前。一群长相奇特的鸟跟随着老者。老者嫌人们垒起的舜帝墓堆太小,就朝坟堆一指,那些鸟就不停地为舜帝坟墓衔沙堆垒,口里吐出的都是一颗颗圆圆的青色沙珠。


    前来祭奠舜帝的人见了,个个为之惊奇,就问老者:“请问先生这叫什么鸟,会这样地通人性?”


    那坐在坟前的老者见他们发问,便说:“这鸟叫凭宵雀。它们是感舜帝之德而来的。”


    人们听了,似信非信。有人又问:“这鸟衔来的沙子为什么都那样圆润?”


    老者说:“凭霄雀是神鸟,嘴里吐出的沙是珠沙,是治病的良药。”那老者说完随手抓起一把沙珠往嘴里一送,大嚼起来。而后扬长而去。


    老者是虞舜最早结识的朋友方回。虞舜被帝尧启用入朝后,方回就和秦不虚、东不訾、等几人隐姓埋名、隐形匿迹,后来虞舜苦苦找了他们数十年也没有能够找到。到如今,秦不虚、东不訾、均已身亡,几个少年好友只剩了他方回和虞舜。方回年少时即遇高人收之为徒,修行数十年年,虽未成仙,但已得道。不久前,听说虞舜也升天而去,方回就立即赶到苍梧九嶷山来凭吊老友。





    当跟随舜帝南下到九嶷山的乐人回到蒲坂报信时,禹和众臣正在谐和殿议事。一听到舜帝驾崩噩耗,禹失声大哭。皋陶、伯益、伯夷、晏龙等几个近臣,个个顿足捶胸,嚎啕大哭。满朝群臣,无不伤悲。听乐人说回蒲坂时曾经到过君山,并没会见帝妃,两个帝妃已经跟随商均去了遥远的苍梧九嶷山寻找舜帝,众臣不觉又多了几分担忧。当下,禹就与四岳、皋陶、伯益、伯夷等商量,定下要伯益、殳戕带人前往苍梧九嶷山一趟,一是代表国家祭祀,二是在九嶷山修建舜帝陵庙,三是把两位帝妃接回蒲坂。禹跟伯益、殳戕对祭祀规模和礼仪都进行了认真研究。朝廷先行派员到衡山,要地方诸侯先置祭碑一块,备足牺牲、纸帛、香火。


    从得知舜帝驾崩之日开始,禹即向各州各诸侯国发丧,举国致哀,悼念和缅怀圣天子的伟德丰功。禹决定向当年舜帝为帝尧守孝一样,为舜帝守孝三年。


    伯益、殳戕选定吉日率祭祀队伍从京师出发,凤旗、龙旗、伞仗开道,音乐和舞蹈艺人一同前往。殳戕做垂的助手多年,对百工都熟悉,特别是建筑很有造诣,他挑选了些能工巧匠一同前往。


    一行人舟楫车舆齐备,水路陆路交替并举,晓行夜宿,走走停停,数月方到九嶷山。九嶷山人告知了舜帝驾崩二妃殉情商均殇逝等一切情况,伯益好一阵唏嘘。询问舜帝陵墓情况,九嶷山人就把从何侯炼丹石室中得到的《何侯竹书》拿给伯益。何真元在竹书中详细地记载了舜帝在苍梧。南岭、九嶷的活动情况、驾崩的时间、地点、原因,陵墓情况。对于陵墓的具体位置,《何侯竹书》记载:“南海之中,有氾天之山,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商均之所葬也。”“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峰,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


    何真元还对三峰石、舜源峰、娥皇峰、女英峰、箫韶峰、桂林峰、杞林峰、石城峰、石楼峰、朱明峰的位置、形态、别名等方面都做了记载。比如三峰石,何侯竹书记载:“又名三分石,离九嶷洞吾炼丹石室约四十里,三峰耸立,高插云天。峰崖缝间,有清泉下泻,如瀑布垂练。峰顶浮云缭绕,南面山中荆竹丛生,三分石下斑竹遍布。斑竹是九嶷山一绝,竹上泪痕螺斑系娥皇、女英寻找舜帝闻帝驾崩血泪染成。舜帝在此斩孽龙,负伤身亡,葬于峰下,故而三峰石亦称舜公石,舜峰。”又比如对舜源峰,何侯竹书记载:“舜源峰为复斗状,雄姿矗立,绿荫覆盖,登临峰顶,极目远眺,莽莽群山,群峰起伏连绵,如千帆竞发,奔腾而来,无不朝向舜源峰,形成‘万里江山朝九嶷’之势。舜源峰为陵山,北端娥皇、女英二峰面向舜源峰左、右而立,与舜源峰遥遥相对,象征二妃与舜帝永远相伴。”


    伯益想到了自己已经完成的著作《山海经》,当下就产生了把《何侯竹书》记录的这些内容补录入《山海经》之中的想法。


    伯益听说当地人已经在大阳溪修有舜庙,就打算国祭放到大阳溪舜庙举行,可是实地一看,舜庙所处位置没有气势,庙的规制太小,且与何真元所记载的舜帝陵情况不符,就决定将国祭放在九嶷山入山口子处举行,待祭祀完结后,再择址另建舜帝陵庙。


    伯益、殳戕实地考察,就在进入九嶷山的咽喉之处定下了山门位置。山门亦即陵园之门,这里距离彭祖村、许由村、何侯石室、舜源峰都不远,两边青山拱卫,一条山道直通九嶷山深处。伯益叫殳戕指挥挖掘了祭坑,用石块叠好了祭台。


    国祭日,已经斋戒三日的伯益、殳戕、荆州牧、衡山侯、有庳侯等沐浴更衣。因为是第一次祭祀,所有参加祭祀的人员都换成丧服。祭坑里驾满松木柴块,柴块上摆着全猪、全牛、全羊做牺牲,插满象征权杖的石钺、石镞、石斧;祭台上摆满时鲜瓜果、五谷杂粮。礼生宣布主祭就位后伯益恭恭敬敬地面向祭台祭坑、面向舜源峰站定,接着陪祭就位,所有陪祭站在主祭之后。


    主祭盥手、敬酒、上香、献祭文。


    伯益把写在黄色帛布上的祭文恭恭敬敬捧在胸前念道:


    有虞国摄政帝大禹文命,满朝群臣百官并全国子民,谨以牺牲鲜果五谷清礼庶馐,掬诚致祭有虞舜帝陵前:


    圣君舜帝,穆穆皇皇。以孝立家,以德治邦。


    耕陶渔贩,施德行善。推行五教,人伦大昌。


    颁刻五刑,慎法惟宽。以民为本,泽被苗蛮。


    天地人和,宇内平晏。百岁南巡,拓土辟疆。


    勤民而终,国祚长绵。举国同祭,八荒共殇。


    苍梧九嶷,幸为帝乡。功德并隆,伏惟尚飨。


    伯益代表有虞国,代表禹宣读祭文毕,接着的仪式是焚帛书,柴祭,献祭乐祭舞。祭乐是舜帝亲自创制的《箫韶》,祭舞是《舜德颂》,分为“箫韶引凤”、“卿云歌颂”、“南风之薰”三章,乐人载歌载舞,虔诚跪祭歌祷。


    祭祀完毕,伯益叫有庳侯安排了人员长住山门,为舜帝守陵,然后率领有关人员进入九嶷山里,实地视察了舜源峰,定下了在何侯炼丹以及拔宅升天的石室附近建造舜帝陵墓,并且安排殳戕和带来的工匠们立马进行测量设计,待后施工。


    殳戕继续留在九嶷山负责舜帝陵墓建造之事,伯益带领乐人等回返中原蒲坂,为修改和丰富《山海经》,顺便对南疆做了些考查。行至洞庭湖君山之时,停留两天,对帝妃娥皇、女英祭祀一番。   


    此后,舜的其它儿女孙辈族人,为舜帝守孝三年,举国百姓为之致哀。禹思想起舜帝之所以老来南巡,其间不乏对自己的宽容忍让、信任关爱,思想起因朝事繁忙而几年中没有到过南国探望,感恩之情与内疚之意在心里交织。


    禹哀伤缅怀之余照常摄政,一切朝政依旧。


    三年守丧毕,禹效法帝舜,带了其子启避到轘辕,后又转到阳城,意欲让位于舜帝子孙族人,伯益、皋陶组织十二州牧和诸侯把禹请回蒲坂,登临大位,继承大统,号令天下。禹即位后,改国号为夏,称为夏后,迁都于安邑。禹属木,以木德王。他将帝舜的儿孙后辈一一册封到各地,从此有虞氏后裔遍布全国,衍演出了虞、姚、妫、王、陈、吴、孙。胡、袁、田、陆、孔等数十个姓氏。故而后来太史公曰:“舜之德可谓至矣,禅位于夏,而后世血食者历三代。及楚灭陈,而田常得政于齐,卒为建国,百世不绝,苗裔兹兹,有土者不乏焉。”


    为了彰显两位帝妃的德行,伯禹又分别赐娥皇、女英以“湘君”、“湘夫人”尊号。


    公元前二千零七十年,夏后即位,感怀先帝的功德,遣派晏龙再到到帝舜升天羽化的九嶷山,协助殳戕监造舜帝陵庙,


    禹把朝内整肃完毕后,就效仿舜帝,实施巡狩之制。首次南巡抵达衡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筑台祭舜。禹在衡山海拔最高的祝融峰筑了一个紫金台,台高九尺,宽三丈。紫金台一筑好,禹就择吉日摆下牺牲瓜果珍馐,上香敬酒,望九嶷山遥祭舜帝,恭敬祈祷曰:


    圣君先帝,建极绥猷。泽被生民,仁周海宇。


    峻德宏勋,比美前古。显谟承烈,垂裕夏禹。兹


    当即位之时,聿修尊崇之礼,虔申昭告。惟冀时


    和岁稔,物阜民安,淳风遍洽寰区,厚德长敷率


    土。尚其歆格,鉴此精诚。


    禹祭祀完后,命衡山侯将祈祷文在岣嵝峰用蝌蚪文勒石留记。


    前后历经六年,九嶷山舜帝庙建成。舜庙在三峰石之北,舜源峰南麓,何侯石室旁边。建筑呈南北向、东西向迭压,长宽愈三百尺。由南往北依次为正殿和寝殿,其中的正殿长百零八尺,宽七十八尺,寝殿长三十尺,宽十二尺,两殿的两侧有厢房。


    每到春秋两季,夏禹必派朝中大臣或地方官吏到九嶷山舜帝陵庙祭祀。


    民间祭祀从次一年四季不断。


                           07.2。1初稿于长沙


                           07.12.1改定于湖南宁远九嶷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1
  • 签到天数: 295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8 18: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寄语



    《千古舜帝》付梓出版了,高兴之余感慨万千。

    打自从一九九二年由重点中学校长调任县文化局长兼任文联主席,就跟九嶷山的旅游开发,与舜帝、舜帝陵结下了不解之缘。伴随着舜帝陵庙的设计、立项、奠基、修复、祭祀,我对舜帝和舜帝的思想、精神、文化情有独钟,研究和写作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先后发表出版了论文、随笔、电视专题片、故事、专著等近百万字。随着九嶷山旅游开发的深入,任文化局长和文联主席期间,就产生了编辑出版一套有关九嶷山和舜帝陵系列丛书的想法,然而多方原因,夙愿一直难了。

    湖南凯达集团公司董事会长乐根成对舜帝的思想、精神、文化亦是情有独钟,有意为发展家乡旅游业投资拍摄一部有关舜帝的电视剧,嘱我纂写电视剧本。适逢湖南省舜帝陵基金会动议编纂舜帝陵丛书。双重原因,拨动了我久蓄胸际的创作激情,于是,决定倾其自己对舜帝近二十年的研究成果,先行写出小说(故事),然后再与人合作改成电视连续剧。于是就有了长篇历史小说《千古舜帝》一书。

    在写作该书的态度上,我是非常严肃的,首先,在深入研究有关舜帝史料、吃透舜帝其人,其思想、其精神、其文化的基础上,交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舜帝之谜》一书;其次,近二十年中收集了大量有关舜帝的传说故事,曾经到过舜帝活动过的河南、山东、山西等多地考察;为写作舜帝在湖南境内及与湖南交界的广东、广西一带的活动章节,就曾多次亲临,搜集资料,从而明确了舜帝南巡路线,。因此,书中故事情节虽有虚构,但是,舜帝的思想、文化、精神之经脉源自史载,决不离谱;书中所写传奇故事也都有深广的民间依据,民俗文化基础。

    舜帝是上古时期的一个贫民皇帝,舜帝身体力行所创造的道德文化,集中体现在“孝”、“德”、“和”三个字上,他以孝立家,以德治国,追求天地人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品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舜帝时代正处于中国万年文明史中前五千年的文明产生过程向后五千文明发展阶段转折的关键时期,舜帝人生百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形成的影响举足轻重。

    感谢湖南凯达集团董事长乐根成及湖南省舜帝陵基金会远见卓识,使《千古舜帝》得以早日面世。

    作者期待着以此书抛砖引玉,出现更多有关舜帝的文学、影视作品,讴歌尧天舜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使全世界永久地“天地人和”。



                                   郑国茂2008年6月于滴水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2-17 09: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帮顶帮顶帮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3 02:25 , Processed in 0.13158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