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36|回复: 0

姚华的戏曲理论研究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6:45
  • 签到天数: 296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3-15 14: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华的戏曲理论研究

    2011-4-1 12:15:08    中国近代文学史   任访秋  


        姚华(1878—1930)字重光,号茫父,贵州贵阳人。清光绪甲辰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庚子事变后,赴日本学法律政治。学竟归来,在邮传部任职。民国建立后,被选为临时参议院议员,虽“四居议席”,而无所用事,退而执教与研讨学问。著有《弗堂论稿》、《菉漪室曲话》、《曲海一勺》等。

        《曲海一勺》是姚华重要的戏曲理论著作。全书共四章,从不同侧面阐述了他对戏曲的多种价值判断及兴礼乐以挽世风的戏曲改革主张。

        姚华在此书中认为,文章(包括戏曲在内)是以写心,写物为本的:“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一切文章,悉由此则。盖心物交应,构而成象,积则必渲,形之于言。言者,心之声也。声成文谓之音,音之尤美而音之至谐者,莫文章若也。”文章既由心、物而生,而“体物之工,写心之妙,词胜于诗,曲胜于词”,因而,曲不当受人鄙薄而被视为小道,“余之袒曲,不贵乎其言,而贵乎其心,亦曰有物而已”。姚华首先从状物写情方面,肯定了戏曲的文学价值。接着,姚华又从民俗学、历史学的角度,判断戏曲的价值。他认为,戏曲是一个时代的人情总归,考察一定时代的习俗风尚,戏曲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也许是出于一种矫枉过正的目的,姚华在《曲海一勺》中,专辟一章,阐述曲足当史材的道理。他指出:曲承诗旨,当为史之支流,故益足骈史。这些立论有时不免过于牵强,但其提高戏曲地位的意图,还是能为人所理解的。

        纵观民国建立后的时局,姚华认为:“欲举其实,明德为先;道德无形,式于礼乐”,而礼乐之成,有赖于戏曲。要铺张国华,涵养民性,“其必斟酌于古今,融铸于中外”,改革戏曲。他认为,当时盛行的四大声腔系统,梆子腔乃今之郑声“执政悠悠,听其猖狂,国家之患,犹未已也”主张应予铲除;弋阳诸腔,“音律虽胜,不能当场”,不切于世用;皮黄腔介乎雅俗之间,当为“审音者所不斥”者;而独昆曲腔为今乐之圣,“昆曲之盛衰,实兴亡之所系”,因而宜就昆腔,斟酌变革。这些看法,显示了姚华的偏见与偏爱。

        《菉室曲话》共四卷。卷一是读《古今词统》的感想与随笔。卷二、三、四,是对《六十种曲》中所选部分明代传奇的评论。《古今词统》为明代卓人月所选,姚华重在摭拾其中词曲转化的有关例证,与他的曲源于词说相发明。在评论《东郭记》、《齐东绝倒》时,姚华称两剧为“滑稽之雄”,并竭力为滑稽剧正名:“文学之至,喻于上天,滑稽文学,且在天上。滑稽者,文章之绝谊也……予是以崇拜滑稽,尊为无上。神力转运,左右人间,上自贤达,下及朽腐,靡不翕然受其占化,潜观默感,渺不之觉,顾当世未闻或重之者。不名不名,又奚怪哉!”表现出对戏剧的幽默、诙谐及喜剧效果的赞赏与推重。

        ——摘自任访秋《中国近代文学史》下编第五章第三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19 04:14 , Processed in 0.0969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