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3|回复: 0

一代通儒姚奠中和他的传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4-3 09: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代通儒姚奠中和他的传记
      传记文学作品《姚奠中》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传主姚奠中是我的老师,作者王东满是我的朋友。姚奠中是名高天下的山右通儒,王东满是多才多艺的上党奇才。由王东满为姚奠中作传,可谓知人善任,实属难得。传主和作者我都十分熟悉,这就更增加了对这部传记作品的亲切感。  
      《姚奠中》传全书9章50万字,内容厚重,印制精美,特别是书中有多幅插图,包括姚先生的照片、书信和书画作品,尤显珍贵。
      我在山西大学读本科时,姚先生是教授,读研究生时姚先生是导师。在先生门下受教6年,此后仍不断地受到先生的教诲。今读《姚奠中》传,对先生近百年的治学道路和人生经历有了系统的了解,更使我加深了对先生的敬仰。
      一、姚奠中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学者、书法家,被周汝昌称为“于学具识,于道能悟,于艺亦精亦通”的通儒,其诗、书、画、印被誉为四绝。早年师从民主革命家、国学大师章太炎,后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辗转江苏、安徽、四川、贵州、云南多所高校任教,1951年调入山西大学。先生一生从教60余年,称誉教育界,桃李满天下。
      传记以宏阔的视野、深刻的思辨,通过反映姚奠中近百年的人生经历与从教治学经历,将目光投向历史的纵深,反映当时社会的总体风貌和文化思潮,使传记不但写出了传主个人的人生经历,还折射出整整一个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反映出中国近百年的政治风云、民族命运、文化发展、学术演变,引导读者阅读姚奠中传记、回顾近百年历史,使其成为一部以一位知识分子的传奇人生为主线的、艺术化的中国社会变迁史和思想发展史。这就使它的价值超出人物传记本身,而具有更加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思想价值。
      传记表现了姚奠中高尚的理想信仰、道德情怀、文人风骨和学术操守,表现了先生面对各种变故、劫难无怨无悔,百折不挠,“不阿”“不苛”“不囿”“不馁”“不湮”的知识分子气节,表现了先生忠诚于教育事业,坚守做人为文之道的精神和对人民、对祖国的赤子情怀。
      书中提供的丰富的生活故事使我走近我的老师,了解了他当年所过的艰辛日子、所忍受的屈辱岁月,了解了他内心的愤懑和痛苦,但也感受到他的崇高人格、骨气和坚韧意志。
      1958年响应“全民大炼钢铁”的号召,先生和我们班同学一起到西山西铭乡采矿;1959年响应“把课堂搬到农村”的号召,先生同我们一起到洪洞马牧下乡。无论是山上还是乡下,先生都是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西山要冒着危险挖矿石,在马牧要顶着烈日割小麦。在马牧,先生还要给我们讲课。课堂就在马牧村一座大庙的戏台上。这样的日子先生都是怀着乐观的情绪和我们一起走过来了,当然也更赢得了学生对先生的敬爱。师生间凝结了一种非同寻常、患难与共的情谊。
      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困难时期是我亲身经历过的,印象最深的是吃不饱,饿肚子,得浮肿病。青年学生们是这样,年纪大的老师们也是这样。姚先生为了4个年幼的孩子能够填饱肚子也得去挖野菜。这种苦日子直到1962年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时才有所好转。
      1962年春节,中文系召开教师座谈会。座谈会在主楼的一间大教室里举行,黑板上用粉笔写着“一年更比一年好”几个大字。座谈会上给每一位教师发了一小袋干果,有花生和枣。当时这些食品大家都很久没见到了,拿到后都十分兴奋。姚奠中也参加了座谈会。他非常高兴,赋诗《春节联欢二首》:“嘉会新春好,开怀纵谈深。风云观世界,济世有同心。”“日丽山河秀,阳回大地春。前途花似锦,思想贵时新。”虽然日子过得艰辛,但诗中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为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这一时期党的路线、政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政治思想上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思想上的解放,学术上的民主,言论上的自由,是从未有过的。提倡构建和谐社会,意味着过去的那种上纲上线、斗争哲学、动辄得咎的局面再也不会出现了。所以,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知识分子心情舒畅,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路线、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是最满意、最拥护的。知识分子在社会上有了过去不可想象的地位。我的老师姚奠中的命运变化就最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传记第九章“天回地转开新史”(1977—2010)对先生这一时期的生活有生动的描述。这33年,先生“雨后老樗啸苍穹”、“年逾古稀笔愈健”、“书艺动京城”、“德业如日升”,谱写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新篇章。先生凭借自己的道德文章,以及学术上的突出成就和崇高地位,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社会的认可,担任了“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员会主任委员;1983年和1988年两次当选为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和全国政协委员,并当选为省人大代表,成为备受社会尊重的一代通儒、国学大师。
      姚奠中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境遇变化,极有说服力地反映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变化。三中全会前先生劫难频频,三中全会后先生在社会上得到了应有的地位。这种变化体现在姚奠中的身上,也体现在每一个知识分子的身上,只是先生更具有代表性。
      在这“天回地转开新史”的33年,先生虽然年事已高,但成果不断,接连推出几部有重大学术价值的著作。有与弟子梁归智共同编选出版的《梁园东史学论文集》,有与弟子董国炎合作编撰出版的《章太炎学术年谱》,有与学生阎凤梧共同主编出版的《通鉴纪事本末全译》,以及大量的诗词、序跋、论文等。
      姚奠中1993年的《八十自述》、2003年的《九十自省》《九十抒怀五首》是了解先生思想感情的最好作品。《八十自述》的“坎坷蹭蹬,曾无芥蒂。不见成功,忧思难已”;《九十自省》的“未能息以踵,九十不蕲期。德业愧前哲,尊闻行所知”;《九十抒怀五首》之五:“满眼江山满眼新,平生志气一朝伸。不言衰老循规律,国富家兴遍地春。”先生一生劫难频频,挫折不断,但他不计前嫌,不存芥蒂,仍然是兢兢业业,笃行不倦,而90回首仍然感到“德业愧前哲”,先生还要在“国富家兴遍地春”的好日子里,不言年衰老,迟暮惜光辉,可见先生胸怀的博大和志趣的高远。
      二、传记作品要写出传主的人生经历、思想发展、社会贡献,以及当时社会对传主的影响和传主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使其深刻、厚重,具有启迪和教育意义。这些最基本的要求,王东满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宏观把握和微观叙事相结合,既可以使读者了解先生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气候、文化氛围和先生的思想脉络、事业成就,又可以通过许多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和有血有肉的形象刻画,使读者走近先生的内心世界。书中既有“立主脑”的立意恢弘,又有“密针线”的细腻铺陈,读起来时感荡气回肠,又觉生动亲切,充满艺术质感。
      作者叙事和传主口述相结合,使全书更具真实感。全书主要是作者的叙事,但其中插进了大段的传主口述历史。这一部分对了解先生当时所处的环境及思想感情极为珍贵。我们从先生的口述中可以了解先生“大跃进”年代随学生到太原西山采矿的艰辛,感受先生在困难时期带着孩子们苦度饥饿日子的辛酸,了解先生“文革”中在学校烧锅炉的情景……先生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在书中都有生动的描写。
      《姚奠中》是一部传记作品,但具有高度的学术性和知识性。作者考虑到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对一些典籍、术语和人物往往有简明而准确的介绍,为读者排除阅读障碍,提升阅读兴趣,增加知识积累。
      姚奠中在坎坷人生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传记中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或印象好的人往往书写其姓名以铭刻在心,而对于多次整过自己的人,在叙事需要提及时,则是只记其事而隐其名,显示了先生仁者之心。这同样也反映了先生广阔的胸怀和气度。
      王东满撰写此书,访谈传主,查阅资料,核对史实,遍访姚先生的学生、亲友,构思框架,撰写书稿,前后历时将近4年,终成巨著。书中饱含着他对姚奠中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作者渊博的文史知识和娴熟的文学笔法。王东满以小说、诗歌和书法名世,这就使他笔下生辉,文采风流,增加了传记的可读性。作者记叙姚先生的学术成就时,用词严谨缜密,行文气贯神通,惟求论述准确,而叙述姚先生的日常生活时,又似喁喁私语,如诉家常,语言流畅朴素。
      这里我想起姚奠中写给王东满的一首诗和东满献给姚先生的一首诗,读后又觉有新的感悟,那就是前辈对后辈的褒奖,后辈对前辈的敬仰,这同样是一种声气相通、薪火递传,光焰永久。
      姚奠中先生读了《王东满诗词书法集》等作品后,曾题词相赠:“知君小说入千家,不料诗词亦可夸。自是多才多艺手,砚池飞墨笔生花。”姚先生对东满可谓褒奖有加,东满称之为“句句珠玑,字字千金”。王东满的《敬酬姚奠中老》:“为人为学称双馨,桃李不言天下尊。寿若精金坚且美,学如瀚海广而深。一支秃笔矜高古,两袖清风布士林。墨舞龙蛇迎晚照,气扬神飞暮天云。”王东满如此评价姚奠中的学识人品与精神风貌,可谓名实相副。(韩玉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9 15:32 , Processed in 0.0981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