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老百姓生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想什么、需要什么,以便作出科学决策,把工作做到点子上,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这一句朴实的话,从一个知性、美丽的女子口中说出,却是掷地有声,饱含分量。她是姚艳洪,锦江区双桂路街道五福桥社区党委书记,在基层工作18年,她不断探索并总结出的“五全工作法”,让社区邻里和睦,党员群众亲如一家。
基层18年
学习探索只为百姓谋幸福
作为一名基层的社区书记,姚艳洪非常忙。用她的话说,不是在去社区的路上,就是在社区里。1996年,重庆妹子姚艳洪到锦江区双桂路街道工作,至今已整整18年。“其实社区工作多充实的!”说起社区的点滴,她的言语早已没有了重庆人的直率与豪爽,更多的是温婉与柔情。
采访当日,姚艳洪正和成都汇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两位工作人员为120多名社区代表讲解社区参与式治理能力建设。说起这个课程,她说,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民生问题、社会问题、利益冲突日渐突显,政府官员、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成员在社区建设与发展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操作层面落实“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如何在社区建设中不唱“独角戏”,发动不同群体参与治理,让社区“动起来,更精彩”,就必须要用创新的社会治理方式和方法,激发社区活力,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的利益冲突,共同探讨不同部门合作推动社区治理的未来发展之路。此次邀请专家为社区代表和社区工作人员讲课,不仅让老百姓全面参与社区的治理与建设,也是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落实的一个契机。
柔情书记
与社区居民处得像一家人
“几年前,沙河边的牛沙路便道上没有路灯,也没有天网。我和几个邻居就商量给姚书记反映一下这个问题。结果不到一个月,路灯和天网就安装好了!自那以后,社区盗窃等事件几乎没有出现过。”作为双桂路街道五福桥社区的普通群众,卓小蓉看着五福桥社区从一个“脏、乱、差”的社区转变成为一个生态、宜居、和谐的社区。
对居民们的赞誉,姚艳洪微微一笑,觉得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对她来说,有太多太多的小事不值得一提,却有一个人,让她记忆犹新。2006年,社区一名低学历有着劳教经历的失业者,动不动就拿刀子到处比划,后来在社区干部和群众的帮助下,给这个小伙子联系工作、介绍对象,如今,这个小伙子成了社区志愿者。“小事情诠释大道理,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姚艳洪感叹:如果还是按过去“盯死看牢”的生硬做法,说不准会出什么乱子。
“社区工作,我们每天做的就是这一件件平凡而细小的事。这些小事却连着千家万户,感染着每一个居民,影响着每一个家庭。只有小家安,才能大家宁。其实老百姓不需要你为他们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需要你切实地关心他们,与他们心连在一起,他们就很满足。在社区10多年,我们做的这些小事,甚至有些是微不足道,但是,社区群众却很肯定并认可我的工作,他们对我一句表扬的话或者问候的话,胜过所有的奖励……每次走进社区,大家一句‘吃饭没有’更像是父母或兄弟姐妹间的问候……”说到这里,姚艳洪红着眼眶哽咽了许久。
独创五全工作法
找准重难点 将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说起姚艳洪,就不由得想起由她探索出来的五全工作法。五全工作法,即组织“全覆盖”、民情“全掌握”、服务“全方位”、活动“全参与”、评议“全公开”。
每天,社区的党员干部都会拿着自己的民情收集本去自己对口的院落、小区走访居民。姚艳洪告诉记者,要收集社情民意,关键就在于一个“走”字。“我们社区在社情民意的收集方面采取的是网格化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包院落、小区;自治组织包楼栋;居民骨干包家庭。分配了‘包’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走’。不走进院落、小区、楼栋、家庭,你永远无法了解居民需求,也就永远没有办法掌握民情。”她表示,不仅是要“走”,还必须天天“走”。每天社区党委成员都要深入院落(小区)、楼宇、两新组织、驻区单位实地走访,这样才能保证第一时间掌握辖区社情民意动态,找准工作的重难点。
“除了实地走访,我们还通过社区网站、社区QQ群,小区信箱等方式收集社情民意,然后开会将收集到的社情民意依次进行梳理——建账——议账——报账——销账,最后对解决的方式、过程和结果利用社区党务、居务、院务、QQ群、社区网站等平台进行晒账。只有将信息结果完全透明化公开化地对居民群众予以公布,才更能调动群众向社区反映民意的积极性,也才能更全面地掌握民情。”姚艳洪告诉记者,全方位掌握了民情,才能满足群众需求。五福桥社区还严格履行“五必到”和“五必知”制度。即有突发事件必到、有重大活动必到、有邻里矛盾纠纷必到、有党员困难病重必到、有党员思想波动必到;困难家庭弱势群体必知、诉求期盼基本民意必知、服务政策帮扶信息必知、组织设置群众住居必知、不稳定因素热点难题必知。
“也正是因为严格履行‘五必知’和‘五必到’制度,我们才了解到镏金岁月小区老人和孩子多的情况,建立了‘党员之家’‘儿童之家’‘幸福之家’。真正将实事、好事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姚艳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