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89|回复: 0

姚承祖:“道”“器”相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3-11-8 15: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承祖:“道”“器”相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b1fcdf0102dusi.html


                                             文 王为国
    孔子的“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篇第二)思想使得传统知识分子始终崇尚以“道”为职业,历来不屑于从事“器”的工作,认为低人一等;而历来从事“器”之职业者,又从不奢望会去从事“道”的职业。很显然,在传统社会里,“道”和“器”是相分的,而且分得很清楚,所谓士农工商,士从事“道”的职业,“工商”从事“器”的职业。这种情况一直要到清末民初,才有了本质的变化,一代名师耆匠姚承祖用自身的成就一举颠覆了这种“道器分离”的现状,成为中国传统建筑领域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道器相成”的一代伟人。
    不一样的世家,不一样的启蒙
    据姚承祖的曾孙姚午生介绍,姚承祖出生于香山工匠世家(吴县胥口镇香山墅里村),其祖父姚灿庭及父亲、叔父都是技艺高超的工匠,而其祖父还著有《梓业遗书》五卷,还保存了大量的建筑方面的家传秘笈和相关图册,虽然这些都是零散的、片断的、不成系统的,但对姚承祖的启蒙来说,意义重大。“你知道,一般香山工匠世家的启蒙是上辈对下辈凭经验手把手地教的,是传子不传女的,有些绝活对外人还要保密。从没有用自写的书、用自己保存的家传秘笈和图册来对小辈进行启蒙的,而姚承祖的启蒙就是这样的与众不同。”对此,我们可以想象,在姚承祖的启蒙中,他祖辈、父辈一定会经常拿那些书和图册给他看,边看边给他讲解,比如:如何开榫头?如何搭亭子?如何造庙宇?等等。同样可以想象,在他启蒙时,经常可以看到祖辈、父辈干活的情景。这些启蒙、熏陶、耳濡目染,跟一般的香山工匠世家有本质的区别:姚承祖的启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虽然是粗浅的,但从此打下了文化的根基),而别的世家子弟的启蒙则只有实践。姚午生认为:这种本质的启蒙区别源于姚承祖有与众不同的世家传承。
    从开盛到开泰
    11岁时,姚承祖到叔父姚开盛在苏州城里开设的开盛营造厂实习。“你想11岁的学徒能干什么?还是贪玩的年纪。”姚午生笑道。“但是,他的贪玩与别的不一样,他喜欢坐在一个人家不注意的地方,捏蜡烛油玩。有一次,他叔父发现了,问他在干啥,他回答道:‘在造楼房。’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叔父发现他用蜡烛油捏的亭台楼阁的模型样样俱全,而且很像一回事了。叔父知道孩子聪明,心中非常喜爱,就让他拜举人钟仲田为师,学习读书习字。”
    这几年里,姚承祖勤奋好学、手不释卷,先后学习了《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大学》、《中庸》等书,这段时间的学习,奠定了他深厚的文化基础。
    16岁那年,姚承祖在开盛营造厂正式跟叔父学艺,他进步很快,不到20岁,就在建筑界脱颖而出,享有“秀才”之盛誉。“姚承祖生于1866年,20岁时就是1886年,那时的社会还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香山工匠,拥有了只有读书人(从事“道”之职业者)才有的称谓‘秀才’,这在中国传统的建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俗人’有了‘雅号’。”姚午生对此很是感慨。
    22岁那年,开盛营造厂换了一块招牌,变成了开泰营造厂,姚承祖接替叔父,成了新主人。别人问他为什么起这样的厂名,他说:“开营造厂光开得兴盛发达不行,要开,就要开得像泰山一样,雄踞一方,名播四海。”可见他的宏图大志。
    果然,在姚承祖的经营下,开泰营造厂办得十分昌盛,并且名噪一时,由姚承祖营造的住宅、寺庙、庭园不计其数。而在苏州地区,据我所知,目前还存的出自姚承祖之手的著名建筑有:灵岩山的大雄宝殿、光福香雪海的梅花亭、怡园的藕香榭、木渎的严家花园等。当然还有晚年所设计营造的位于苏州市鹰扬巷6号的补云小筑,专家评其为“布置亭台楼阁、花草树木,俨然一座苏式古典园林”。“我就是出生在补云小筑的,可惜‘文革’中它被破坏掉了,否则又是一个著名的古建代表作。”言及此,姚午生脸上露出了苦涩的笑。
    “道”“器”相成
    姚承祖在带徒经营中,明显感觉到工匠如果没有文化,不仅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专业知识方面)不行,与人的沟通有问题,而且还会在工艺传承上墨守成规,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是不利于建筑文化的弘扬和发展的。鉴于此,他先后在苏州玄妙观开设了梓义小学,在家乡墅里开设了墅峰小学,鼓励工匠子弟入学念书,接受免费教育。“这一创举,又是中国传统建筑史上的第一次——一个匠人开设了义学,让匠人的子弟免费接受教育。光这一善举,就使姚承祖不朽了。”姚午生笑道。
    正是这个善举,引起了刚成立的苏州工业专科学校的校长邓邦逖的注意。“工专”组建了国内高等院校的第一个建筑工程系,但缺少讲师,没有像样的教材,怎么办呢?“邓校长”就想到了“姚匠人”,于是就礼聘姚承祖为“工专”建筑工程系的讲师。就这样,匠人姚承祖走上了高等院校的讲台。凭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渊博的建筑学知识和自小积累的上升到理论的学问,姚承祖的“工专”讲师工作做得非常出色。这又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破天荒的头一遭——匠人成了高等院校的讲师,一个以“器”为职业的“工”做起了以“道”为职业的“士”的工作!你说是不是很伟大?
    而他在授课期间,根据家传秘笈和图册中的建筑做法及本人一生的实践经验,写成了那部彪炳史册的建筑学奇书《营造法原》。该书后来由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于1935年委托张至刚增编整理成册,于1959年7月出版,1986年8月再版。在再版的书末有这样一段话:“本书是记载我国江南地区传统建筑做法的专著,原稿系苏州营造家姚承祖先生晚年遗著,由张至刚教授增编整理成册,全节按各部位做法,系统地阐述了江南传统建筑的型制、构造、配料、工限等内容,兼及江南园林建筑的布局和构造,材料十分丰富。书中还附有172帧照片,51幅版图。本书对设计研究传统形式建筑及维修古建筑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而刘敦桢则誉之为“南方中国建筑之唯一宝典”,具有科学和艺术的双重价值。对姚承祖有很深研究的李洲芳先生认为:《营造法原》在古典建筑业中名声显赫,影响深远,后代香山匠人都把它作为教科书、工具书,视若珍宝。现今坐落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的中国庭园“明轩”,加拿大温哥华城中的逸园,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洲的棂星门牌楼到爱尔兰布鲁姆园艺节上的爱苏园等建筑的设计制作,全都离不开姚承祖的《营造法原》。
    现在,我们纪念、研究和弘扬的,不只是姚承祖的高超的建筑工艺,也不只是他的《营造法原》的建筑文化,而且还有他的“知行合一”、“道器相成”的精神和风范。因此,对于姚承祖,无论是有形的财富,还是无形的财富,我们后人都要好好地继承和弘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10 15:47 , Processed in 0.09846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