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25|回复: 2

省科技奖励大会举行 姚海根等3人获颁重大贡献奖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4-30 08: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省科技奖励大会举行 姚海根等3人获颁重大贡献奖
    2014年04月29日     浙江科技新闻网
    科技奖励大会现场
       浙江在线·浙江科技新闻网04月29日讯 (记者 赵磊)今天,省委、省政府在杭州举行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为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姚海根,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董石麟,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主任医师、浙江大学教授蔡秀军等3位获得省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的个人颁奖。
      夏宝龙、李强、王辉忠、葛慧君、胡和平、赵一德、程渭山、毛光烈、陈加元为201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胜单位颁奖。
      浙江大学“皮卫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等278项成果分获省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
      姚海根、董石麟、蔡秀军获重大贡献奖
      本年度省科技奖励大会上,分别授予姚海根、董石麟、蔡秀军3人省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3位获奖者分别在各自不同的科研领域,为我省的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姚海根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40年来长期从事水稻遗传研究与育种工作,在水稻育种领域取得了杰出贡献。
      近几年来,经姚海根主持育成的水稻品种在浙江、上海累计推广1620万亩,新增稻谷3.54亿公斤,直接经济效益近8.5亿元,为保障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夏宝龙为姚海根颁发获奖证书
      董石麟是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50多年来长期从事空间结构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在大跨度空间结构工程领域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创建了网架结构、网壳结构、组合网格结构的计算理论、分析方法和工程应用理论。
      他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上海世博会世博轴、杭州大剧院、杭州火车东站,以及马里国家议会大厦等。
      蔡秀军,浙江大学教授,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主任医师。长期以来在腹腔镜外科领域进行了系统研究,解决了胰漏等世界性医学难题,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蔡教授所主持的中心,已完成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手术530多例,是目前国际单中心最大宗病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08: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宝龙为董石麟颁发获奖证书

      278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  产学研合作成“主流”
      今年共有278个项目获颁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28项、二等奖89项、三等奖16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领先水平的成果141项,发表CSI论文50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652件。
      获奖项目中共有159项成果是产学研合作完成的,占到获奖项目总数的57.2%,2012年新增产值371.7亿元。相关技术在省内外250个单位推广应用,通过产学研合作,高校、科研单位获科研经费3.7亿元,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
      企业正在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由企业独立完成或参与完成的成果占182项,占65.5%,其中企业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124项,占44.6%,比去年提高近7个百分点。
      获奖项目大都关乎民生问题,与人民生活、健康、食品安全、节能环保相关的成果81项,占29.1%。
      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完成的“三十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早期筛查与干预技术的创建与应用”成果,率先在国内创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全程健康干预体系,成功筛查437万例新生儿,筛查率达98.4%,居世界前列。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是,中青年人才正在成为科研骨干力量。本次以中青年科技人员为主完成的成果192项,占69.1%。
      宁波市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中青年科技人员完成的“口岸高风险种苗病原分子检测和检疫处理技术研究及其体系构建应用”成果,提高了疫情检出率,降低了病原入侵风险,在全国24个省(市)的74个口岸和10家企业示范、推广、应用,研究团队绝大部分科技人员是70后的青年科技人员,年龄最小的只有31岁。
      
    夏宝龙为蔡秀军颁发获奖证书
      浙江创新能力提升  去年高等级获奖成果数为历年之最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过去的一年,浙江科技事业持续发展,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重大科技专项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2013年浙江共有26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在总量削减的情况下,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奖励成果我省为主完成的成果比2012年度增加18%。
      以浙江大学为主完成的获奖成果数量首次位居全国高校第一。2013年度,浙江大学共有18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为主完成的11项成果获奖,分别比第二、三名高校的多3项和6项。
      据对浙江为主完成的技术开发类成果的统计,前3年累计新增产值600多亿元、利税近100亿元,其他获奖成果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奖代表上台领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08: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链接
      省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获奖者简介 
      姚海根,1944年生,浙江嘉善人。1965年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至今一直从事水稻遗传育种与栽培研究,目前为浙江省常规水稻育种攻关组首席专家。1974年以来的四十年间,亲手育成晚粳“秀水”及“苏秀”、晚糯“祥湖”、早籼“嘉早”、杂交晚粳“秀优”系列水稻品种(组合)共86个,经各级审定115次,其中国家12个次、浙江73个次、上海20个次、江苏3个次、湖北2个次、湖南4个次、海南1个次。
      姚海根研究员在育种实践中勇于探索,坚持创新。在我国南方稻区先后率先育成并大面积推广了持有Pi-k、Pi-ta、Pi-ta2等抗稻瘟病基因的系列抗病品种;持有Bph1抗褐稻虱基因的抗虫品种;持有sd1矮秆基因和源库优化型晚粳品种;适应多种种植制度的特早熟晚粳品种;有毒重金属镉、铅、砷籽粒低积累品种;应用花培技术育成的晚粳花培品种;应用分子标记技术聚合多种抗性的高产稳产晚粳品种。其学术、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他育成的水稻品种,促成了浙江、上海等地晚粳稻主栽品种的多次主动、有序更换。育成的水稻品种1982-2012年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累计推广2.45亿亩,新增稻谷54亿公斤,直接经济效益94亿元。
      姚海根研究员以第一完成者先后获得各级奖励30余项,其中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个人连续两次获得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奖;先后获全国劳模、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连任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董石麟,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自1960年由前苏联获得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留学回国,50余年来一直从事大跨空间结构、钢结构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实践与人才培养工作,至今仍活跃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
      董石麟院士在大跨空间结构工程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系统建立了新型多面体空间刚架结构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提出了多层大跨建筑组合网架楼层结构的成套设计与施工技术,创建了网架结构、网壳结构、组合网格结构的一系列计算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空间结构工程领域,大量成果被相关国家规范规程所吸纳。董石麟院士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大多结合国内外重大工程,进行结构设计、分析计算、咨询审查、试验研究的国内外空间结构工程项目超过400项,建筑覆盖面积120余万平方米,代表性重大工程有: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上海世博会世博轴、济南奥体中心体育馆、首都体育馆、杭州大剧院、杭州新火车东站、杭州奥体博览中心体育场、伊斯兰堡体育馆、马里国家议会大厦等,在国内外大跨度空间结构工程建设中作出了卓著贡献。19项科技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其中“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工程建造技术创新与实践”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共同主持了我国多项规范规程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创办并主编了我国唯一的《空间结构》杂志,已培养和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及博士后100余名,其中半数以上已任教授或成为单位科技骨干。董石麟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通过长期的产学研协作,开发研制新技术、新产品、新结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创新科研成果扶植和支持我省从第一家空间结构企业开始到多家空间结构、钢结构企业,形成全省的规模生产,成为钢结构大省。
      董石麟院士是我国空间结构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国空间结构的兴起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开拓推动我省钢结构产业的发展,为繁荣我省建筑事业作出了卓著贡献。
      
      蔡秀军,教授,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浙江大学微创外科研究所所长、浙江省腔镜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腔镜技术重点创新团队负责人;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肝脏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外科学院委员、国际肝胆胰外科协会委员、亚洲内镜腔镜外科协会委员。
      蔡秀军教授是国际肝胆胰外科和微创外科领域的领军人物。长期工作在临床、科研、教学一线,致力于肝胆胰脾外科和微创外科的疾病诊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器械研制,拓展了腹腔镜技术的应用范围,提高了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推动了腹腔镜技术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我国腹腔镜技术赢得了国际声誉。
      近年来,蔡秀军教授主持了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重大专项、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等重大科研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主持制定并编写了中国首部腹腔镜肝切除操作指南;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出版“十一五”国家重点医学视听教材5部;主编、参编教材及专著20本;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主编专业参考性报刊1份。他还经常被邀在国内外微创外科、肝脏外科会议上作专题报告,并进行手术演示,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由于蔡秀军教授业绩突出,1999年当选为浙江省优秀医生,2005年当选为浙江省首批特级专家,2007年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07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9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0年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3年荣获“吴杨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1 12:10 , Processed in 0.11827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