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69|回复: 3

马平姚氏人物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5-6 12: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平姚氏人物

    姚胜时传略
           公讳胜时,号占春,乃清江公九世孙,副贡生,州司马修职郎。公英姿俊秀,天资聪颖,十二能诗文,以至成名贡生。胜时公之毕生,处世忠厚有道,积善好施,疏财仗义。
          距洞心二里许,有大水河一道,乃容浔必经之途,此河面横切通道十余丈,素无桥梁,每遇雨瀑河涨,行人受阻,月夜霜天,过客惊寒。姚胜时恻隐为怀,慈悲心切。于道光二十五(1845)年,聘北流县建桥工程师朱肇润同议建桥,需巨资,踌躇之间,朱师对胜时曰:何不发部募捐乎?公诺。于是进行募捐,但此桥工程是拱形结构,全桥分为三拱,桥长十五丈,高三丈,基层全用粗大松木打桩,深约丈余,全桥均用条形石砖砌构而成,工程艰巨。一次募捐,仅造一拱,又接一次募捐,也仅是以建第二拱,尚差第三拱,时募捐艰难,而桥未就。姚胜时为完成此举,则把自己田产卖去四百余石,全资投建于此桥,始峻。自此人来车往,均无受涉,众颂公之功德深厚,祈桥悠久永固,故取其义而美名曰《万年桥》也!越光绪年间,胜时公之后裔旭升公又增建桥之两翼,以固此桥。
             万年桥
         位于罗秀镇新垌往麻垌镇路二里许,过去素无桥梁,河水瀑涨,阻隔行往。建于清道光二十五(1845)年。桥长十五丈,宽一丈四尺,高二丈七尺,河中有二个大墩,全桥结成三个大拱。每个墩阔六尺,墩前另用石砖砌成三角形以利切割河水,减少阻力使水流入拱内。三角形的石尖比桥低三尺。每个拱横跨河面二丈六尺,结构全部为花岗岩石,雕成长方体石砖,大小长短根据桥体而定。有的石砖长三尺九寸,宽一尺,高八寸许,结拱用的石砖平滑面要求严格,砖与砖间隙很小。普通每个石砖约重150斤以上。估计全桥用石砖4000多块。桥的中间拱前面正上方,正中凿有《万年桥》三个横书大字,桥名左边竖书《大清道光》四个小字,右边竖书《乙巳年》三个小字。左边拱前面上方,正中横书《风恰》二个大字,右边拱横书《河清》二个大字。
          石砖原料方面,少部份为附近河道雕凿而成,大部份是从容县运来。缝隙是用石灰与蔗糖,整个桥用料不少,花人工之巨,耗资难以估量。桥的两头,原竖有不少乐捐芳名和桥序,惜毁于文革时期。
                姚大英传略(抗法英雄武显将军)
            公讳大英,号奇珍,乃清江公十世孙。其文韬武略,智勇过人。同始十年十月二十三日,接委管带广西巡抚部院亲兵左营,开赴越南谅山,与法军作战,后于冯子材将军门下,督师八营,激战于红河一带,屡战屡捷,继而直追北宁。姚大英率敢死队直闯法军阵地,法军尸横遍野,俘法军卒兵数百,终使法军惨败涂地,被驱出境。姚大英要中法战争中,为国为民,立下不朽功勋,官衔跃居副将。深得时人歌后人颂,是时公官司衔二品,荣戴花翎,贻封三代,例授《武显将军》之称,封妣二品夫人,赐宅为“将军第”。
                 姚灵山传
           姚氏灵山公,罗秀里邑庠生,道光三十庚戌,土寇四起,日渐猖獗。姚灵山洁家避中断,筑堡于石狗山,为守御计。稻田被匪霸据,乃种杂粮自给。命次子姚尚亲习拳棒以自卫,集练丁救邻急。咸丰丙辰间道赴省闱,谒劳抚院陈匪事,委归办团。灵山令长子姚步初襄理之,复令同族姚大变立桂安分局,以资犄角。丁已春匪首梁日寇入境,姚灵山与子尚亲率练丁竭力堵御击毙之,未几匪党复鸠合大股,而至势不能支,徒家迁避麻垌梁杨各村及古垌寨,所至皆集团护送,回甲喜保坚守。有北流山根罗村陈虞亭以急告,令子姚尚亲率练丁27人。逐匪千余,围解。同治壬戌浔城克复,姚尚亲辞团务应试,获进庠。时匪势渐衰,谋行贿伪降,而仇杀劫掠如故。灵山公献策歼匪,当道不纳,步初以招抚北流匪首蚊子牛滋谤。姚尚亲乃就甲子科赴省闱,上禀办白,羁留于省。乙丑步初被匪害。王达才自郁升浔,徐延旭自容调桂耳。尚亲名甫下车即为请雪,并委以办匪专权,尚亲鉴前车,辞不就。王徐皆加慰,藉誓同仇,乃慨然诺之。招练丁百余人,随除剿匪,一接仗即歼巨魁,并计擒其党,悉诛之。事平,以功保举训导。姚灵山以地方多匪,皆由赌起,命姚尚亲禁止,具仿王阳明堡甲法,编定乡约。捐资买产收租息,为永远计。光绪庚辰又命姚尚亲禀县丈田,以清民累。辛已春灵山殁,尚亲读礼家居,谢乡曲事。丁酉冬尚亲亦殁。

              姚大鸾传略
             公讳大鸾,号亦侯。副贡生,乃清江公十世孙也。道光十二年壬辰31岁入县学第六名,四月十三日考正场复试大案十一名,三十六岁丁酉科中副榜第八名。公办团有功,同治元年,钦赐五品蓝翎顶戴,加捐内阁中书赐御,同治八年保举即用教谕署理修仁县正堂,光绪十八年又蒙得横州学政,惜公已辞世一年而不见矣!
           公之为人而志洁,其行廉。清咸丰年间,匪资蠢起,民无安宁,公志在安民扶国,云集义士聚于门头之堡,爰起义旗,毅然与匪抗衡,匪困者十余年,屡次围攻,色坚守不馁,以寡敌众,把匪击溃,闾里艾安。救民于水火者皆公之力也,遂获时人歌,后人颂,而留名青天史矣!
            姚新昌传略
           姚新昌,讳大愈,乃清江公十世孙。生于道光七年,牺牲于同治五年五月,享年三十九岁(1827-1866)。是桂平县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首领。
           姚新昌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在洞心(位于罗秀新垌村,马平旁)倡拜天地会,组织农民起义,后为大成国北路大元帅。其率领之农民起义军,最盛大时达一万多人,以洞心为中心,扩展到桂平、容县、北流、玉林四属交界,纵横百余里广大地区。自咸丰四年到同治五年达十二年之久。
          大成国农民起义军是十九世纪中期,中国革命高潮组成部份,姚新昌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是大成国起义军的一支。他们反抗清朝暴政,反对贪官污吏,赈济饥民,推行减租制,为当时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广大农民做了大量好事。他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活动,在玉、北、容、桂几县人民革命斗争史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新昌公在十多年辗转斗争的岁月里,在指挥战斗中,沉着坚定,机智勇敢,对敌无所畏惧,对友军大力支持,他的英雄气概令后人所敬仰,其革命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12: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友芳(1859-1910)
         公号友芳,字庆恩,乃爱棠公长子,清江公十一世孙。生于同治四年,享年五十二岁,清光绪甲午科举人。慧而能文,少时师事举人陆惠昌,出入行走及门,辄目送重之。甲午府试以诗文优逸,有步蟾宫气概而获中成名。平生寡言,言则道古人盛德以为乐,读书于丁部尤瘁力,自唐宋元明诸大家外,现代文集体高而名不显者,每搜索无舍,故所为文不拘宗派。平素乐善好施,疏财仗义,深得闾里赞扬,族中仰赖,现将本地百姓传颂公几点酌录于下:(一)公举后,委任秀一里,秀二里(罗秀镇、中和乡、沙坡镇)维持治安专局首任局董,任职期间,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二)举办平粜局,救济饥民。光绪年间,连续三年大旱,民不聊生,危危断食,乞食无救。公悯之,便倡议募捐,带头捐银三百两,谷百石,举办了《平粜局》。从遥地购粮归里,免收运费,平价卖给饥民。时多有困者,无能购买,公仗义扶危,挂账赊销,拯救饥民;(三)光绪年间,石脚村(今雅石村)和伯山村有匪数人,官府借故围剿二村,公念遭殃之群众,仗义说服官府,令该村限期交出匪徒,二村幸免围剿之灾,后二村厚礼以报,公婉言谢绝。
                    姚仿咸(1879-1942)
        公讳学达,号仿咸。乃清江公十一世孙,大侃公三子。生于光绪五年正月,终于民国三十一年正月,寿六十一岁。于清光绪三十二年留学日本东京经纬警察法政科、体育学校高等科。毕业后任大森校教员,回国后曾任上海竞强学社社长,桂林官立法政教堂教员,桂联军十九旅部参谋,并兼任军医,又任广西高等法院法官训练班主任。
               姚啸渔(1870-1950)
           公讳学积,字庆福,号啸渔,乃清江公十一世孙,东理公之次子。生于同治九年庚午初一日亥时,享年八十一岁,终于一九五零年庚寅。民国初年当选桂平县议会议长。民国二十年任桂平县县长,任职期间,秉公正直,明正清廉,深得民众敬仰爱戴。姚啸渔爱民如子,视民苦如同身受,当时,全县民众生活饥迫,他曾写了一篇《告全县民众垠荒书》,唤起民众,给予生机。姚啸渔精通堪与、究心医学。辞职归里后,他尽展其技,为族里乡邻指点不少的祖墓胜地,我族六世祖杨氏之墓重修,就是以为证,迄今,碑记灿然。其时乡里村民有疾求之必应俱不收诊费,有登门求医者,热情以待,无钱买药者,慷慨解囊以助。公之为人高尚,人心铭记。啧啧颂扬!此外对后辈成贤犹为关切,常诲我辈子弟刻苦攻书,之所以族内人才辈出与公谆导截然无疑!总之公的一生,言行举止,众无不敬仰!
           姚钟璜(1860-1908)
         姚钟璜,字桂英,秀一里马平村人,清江公十二世孙。读书强记善悟。往日童子应县府试俱挟书入场,官不能禁,独钟璜无片纸只字之携,携者笔墨而已。既游泮为举子,文远追明代,金声陈际,泰诸大家,风格之高,侪辈罕与其比。光绪己丑登贤书第二,知府王赓荣得硃卷,决其连捷,颇恨所知之晚。越年果中进士,以知县官岭南应吏课辄列前茅,李文忠与总督张人骏皆为器重,未几委宰长乐,会有教案棘手,前任以此夺职。钟璜至,洋员要挟语诡而倨,钟璜与语,侃侃无所谓曰:“吾以文三篇得官,百里不费一钱,苟有不便于民,吾必始终力争,吾知有民不知有官也”。洋员色沮知难而退。事定悬书劝学,俊秀多来就正其地试士历来苞苴感行,榜前五十名皆以赀取。钟璜一洗陋习,务得真才。榜发士论翕然,前第十人就道试,只落其一,文宗奖其睿鉴,去时邑绅以诗,裒然成集。再任宰河源治盗平狱诸事,迎刃而解。绿林尤慑服,临去盗腾舞,哗言将攻城,绅民失措,遮留乞示,钟璜立地朱书数行,谓当坐镇,盗遂止,三昼夜无患,及登舟停浆江侧,则星夜火光烛天,杀声震四野矣,怃然太息而去,年四十九卒于粤。
              姚健生(1877-1951)
    公号健生,字桂珖,乃清江公十二世孙,怡庭公之第七子。生于清光绪三年,终于一九五一年,享年七十五岁。公生于书香之家,自幼天资聪颖,仪容端庄,平生有大志,少年时值清末,政治腐败,全国有志之士都在探求救国救民之方法。公深知欲救国救民非得革新思想不可,爰是光绪二十六年会同本族兄弟(姚扩伊)同往东洋日本留学《日本法政大学》深造,数载学成,归国后在两广总督衙门首任参议长,深得陆荣廷器重,并在两广推出新政——三民主义。当时两广政界人物黄旭初、李宗仁、白崇禧等特别重视公。陆氏垮台后,任广西省政府参议长,后又任参议员至一九四九年。一九五零年广西省长张云逸亲函姚健生出仕,时健生已年迈,对世事心之有恒面力无及,故不出。
             姚健生究心自学,曾于光绪三十三年五月、民国十一年十一月,我族高冲山两次重修,皆公之力主持,民国十三年十二月修九县山就公主之,使我族男丁倍添,租石亦增六百余石。姚健生关心族内,热心栽培族中子弟,对宗族和地方多提合理建议,名誉流芳,功勋之大,需我后辈之铭记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12: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姚之荣(1886-1961)
            公字之荣,号子华,行晚,乃卫千总学寅号春甫公之子,为清江公十二世孙。生于清光绪十二年丙戌五月廿二日午时,出身贫苦,只念几年书,就随父江湖卖艺。时处清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之际,公胸怀大志,后毕业于广西讲武学堂。其简历:
           民国元年(27岁)充任广西军政府卫队队长;
           民国三年改编第一师一团一营四连连长;
           民国四年任游击队第八十四队官带;
           民国五年援湘充广西护国第二军七营营长;
           民国九年调驻至广东电白县任县长;
           民国十年充护国军第一军第一支队司令;
           民国十一年充广西左江宣抚使,旋任第十九旅旅长,兼广东电白县县长;
           民国十三年任广东南悟第一、二统领指挥官;
           民国十四年奉师长陈委充革命军第十师第二支队司令,后奉吴川县县长,旋任高州六属清乡委员;
           民国十六年任高州六属保安司令;
           民国十七年复奉省政府委署电白县县长,十一月奉调署阳江县县长;
           民国十八年八月调署海康县县长,兼高电白国统率处处长,及高处绥靖主任;
           民国十九年八月调署广西桂平县县长;
           民国二十年调充广东省第一军司令部参议;
           民国廿一年奉省委调署南雄县县长,兼地方自卫队某编柬处主任;
           民国廿五年奉省政府调任海丰县县长。
    (一)、姚之荣胸怀韬略,具将师之才华,统率军队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深得士兵和百姓爱戴。民国十七年,电白县匪徒猖獗,上级调其率军队剿,平乱后,其被调走,匪徒又东山再起,又调公复剿,始安。百姓颂公之盛德,当公寿诞之日,百姓用红缎绣一联赠送,联曰《作官能扶弱抑强,车马重来,百姓齐归民父母;用兵能以少击众,旌旗丕焕,万民永固国干城。》某县素称匪县,恶霸脏官与匪狼狈为奸,以致盗匪十分猖獗,百姓常遭其害。政府屡剿不灭,深感棘手。后调公治之,公善谋熟虑,化修理小装,深入匪巢,摸清情况,率兵一网而擒,活捉匪首。公怜其才,委任队长之职。当时被夺之妇女,令其夫妻重聚,并赔银三百六毫,赏花鸣炮相贺。这事轰动各个乡镇,爆竹声,欢呼声,震动全城。百姓用锦缎绣匾《姚青天》赠送公。
    (二)、公正廉明,不怕权贵,办事刚直不阿,做到两润风清。某县有富者以死猫嫁祸贫者,阴谋掠贫妻一案。公开庭对富者曰 :“压死你金丝猫,理当赔银,要人妻是不对。”接着说:“三天后,到县里拿赔银三千,他不给,我给你。”话中有话,短短几语,使富者知难以退,了结此案。后来贫者买炮到县鸣谢。姚之荣从民国元年二十七岁开始任卫队队长,逐步晋升为旅长,至民国十六年任司令为止,整整十六年之久,驰骋沙场,立下不少汗马功勋。从任电白县县长至最后任海丰县县长为止,历任七个县之长,历时十八九年,是我族任县长最多最长的一个,其为办案,政绩累累。约民国廿九年,因老告假还乡。姚之荣一生所积是比黄金还珍贵的荣誉,全放在二十多个木箱里,也挑运回来。一小部份曾在高冲山谷仓和洞心圩演戏棚上分别展览,虽属管见,亦足以窥全斑。每幅绣匾锦联,全是绸缎丝织,手工绣成,其现值三千元以上。每幅开头行款:“姚之荣县长”、“姚青天之荣县长”、等,落款人:有南雄县、海康县的个人、百姓、单位等都有,其绣匾中间分别绣横书《明镜高悬》、《公正廉明》、《明察秋毫》等等,其赠联也不少。民国三十年后,为族中排难释纷,做了不少。一九六一年逝世,享阳寿七十六岁。越二年,其骸骨由堂侄庆庚从石排劳改场捡回(文革时期批斗之事在此不述),安葬在瑟祖居遥遥相望的茶山岭之阳,后嗣均在广东工作,每年由其旁亲进行祭拜。

              民众冷暧知心中——记〈姚子华先生轶事〉
                       (1996年4月26日广东汕头报纸载)
          姚之荣,别名子华,广西桂平县人,广西讲武学堂毕业,出身行伍,曾任广西省军政府卫队长,旅长,粤军第一军司令部参议。后从政,历任电白、阳江、海康、广西桂平、南雄、海丰等县县长。为官尽能尽职,特别对建路教育多有建树,给当地父老留有美好印象。
          民国廿一年(1932)至民国廿五年(1936),姚之荣任南雄县县长期间,时值广东局势比较稳定,姚之荣于是致力于操办开辟雄韶、雄信、雄余公路,并扩大南雄大街马路,协同陆傲霜校长振兴省立第六中学,还倡办了实业,先后有岭南酒家、农工米机厂、三和成视厂、健行汽车公司等到一批新兴企业相继开业,还创办莲社庵苗圃、中山纪念林场和国木研究社。南雄县编志将其正面列入人物传,说明姚先生对南雄县已作出应有的贡献。
          姚之荣先生于一九三六年卸任南雄县县长之后,继任海丰县县长,正处抗日烽火时间。他平易近人,思想开明,少官架子,一任三年多,虽无显赫政绩,但在海丰县人民的心目中是一位较为开明,民主,廉正的好县长,特别在海丰县老一辈商绅中留下美好的形象,绰号“乃奎”(意为平易近人,豪爽)。作为一位旧时代的县官,能给后人留下美好的回忆,实在难能可贵的,这对于当前廉政建设,也是一面难得的镜子。
          现将点滴记录如下: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姚之荣先生就任海丰县县长。下车伊始,就为发展海丰教育事业打响了第一炮,主持新建海丰县立中学于南门湖畔,此地原为县立第六小学。〈四年政权〉失败后,原在五坡岭方饭亭周围的海丰中学停办,一九三零年中学复办时,暂用第六小学校址,因陋就简。姚之荣见此,为弘扬孙中山先生教育救国的宏愿,便在第六小学旧址新建海丰县立中学,并亲自奠基。现海丰县博物馆乃保存着姚县长勒名的奠基石,说明姚县长对海丰县教育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姚之荣虽身居要职,但他深知,在社会生活中,文娱生活缺乏便会滋生邪气上升,正因为他具有超平常人的远见卓识,在抗日烽火年代,要正规派头是不可能的,所以因陋就简,利用每个星期六晚上的例假时间,在县民众礼堂(即今红堂场上)组织文娱晚会,名叫〈士曜夕〉会,晚会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形式不拘,由各参加者自由选择,故参加表演者亦无拘无束、尽情尽兴。每次演唱节目有白字戏、西秦戏、正字戏选段等现代歌曲,也有表演拉二胡、弹清琴、响胡等乐器,还有上台表演国技……,姚县长本人亦兴致勃勃地上台舞虎叉、关刀,与民同乐,增添气氛,博得群众喝彩。由于姚县长的带动,海丰县青抗会、战工队(战时工作队)、微明剧社也利用这块场地公开演出抗日救亡白话剧,向群众大力宣传抗日,激发群众的抗时救国热情,效果显著。
             姚县长富有军人风度,遵守纪律,严于律己。每次赴会都很准时,几乎每个星期六晚,他都很早就座等候。台上陈列简单,只摆些桌椅为了招待部份参加观看的社会贤达,县长还特地准备些茶水和糖果,气氛显得和谐。他让众劳心劳力者,轻松愉快地渡过每一个星期六。这样的〈士曜夕〉晚会,在姚县长任期内,照常举办,今邑人记忆犹新。
          姚之荣先生衣着简朴,爱穿中山服,蓄上八字胡,仪表轩昂、大方。其夫人亦朴素,常穿黑布衣服。夫妇经常于晚饭后在市井或郊外散步。有一次,时近冬至,姚之荣县长偕夫人散步出西门外,恰巧碰见两个牧童,全身赤条条的,一丝不挂,哆嗦着身体,顿使姚县长忍不住停下脚步,招手叫牧童走上前来,小孩见到前面站着衣着整洁的官长,呆呆地站着,不敢挪前一步,幸亏一位刚从田里面回来的农夫,他认识姚县长,便向牧童说:“|这个是姚县长,过来,过来!”这两个牧童经大人一说才缩手缩脚地走近姚县长夫妇身边。姚夫人躬身用手抚摸着孩子冰冷的上身,心疼的摇了摇头!姚县长通过这位农夫问明了牧童的家在那里之后,才回县衙。第二天,姚县长托人送给牧童两套用乌花布做的衣服。这件事引起了西门群众热烈的议论。在旧中国,贫穷落后,饥馑,不时在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存的何止千万?姚县长就是再有更大的本事,也无法拯救天下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饥饿民众!但此举却表现出姚县长作为一位地方官,能体恤群众疾苦的柔肠,将永留在海丰人民心中!
           有一次,姚之荣县长从大街(今中山东路)经过,刚到履祥鞋店门口时,突然碰到一位十二三岁的儿童因发高烧,神志不清从楼上跳下来,满口吐血,伤势很重,躺在路上。姚县长马上抱起来,命令士兵拿来担架,送往医院抢救。
          姚之荣县长外出,只带一名卫兵,不习惯前呼后拥的派头。有一次,他到汕尾猪栏了解生猪行情。猪栏的职工都是本地人,无事好嬉戏已成习惯,常要在粪缸里燃炮弄脏人家的衣服,视为开心乐事。
          这天,适逢姚县长独自进入猪圈视看,有位职工又故技重演,一声炮响,姚县长被仙女散花似的猪屎弄脏全身,臭不可闻。姚县长只轻轻地批评了这位职工之后,就若无其事地走了。这位职工并不认识姚县长,事后猪栏的职工告诉他:“你闯祸了,这是姚之荣县长!”这位职工怕得要死,可是几天过去了,并没有听到麻烦他的事。足见姚县长宽宏大量不计小人过的长者之风。
         一九三九年五月十九日凌晨,因连日大雨,山洪暴发,海丰县县城顿成泽国。滔滔洪水四溢市内,水位猛涨,冲过龙津桥面,市内马路水深盈尺好划船,龙津河沿岸村庄,水深过门槛,一片汪洋,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人民多爬上树干或高地避水,情况危急。姚县长亲抓救灾,即借用新市、桥东等社头几艘龙船,满载热番茨和干粮、柴火、烟草等到受灾最严重的何厝溪、后寮等地救灾。后获悉青坑(赤坑)沙港乡堤围崩塌,姚县长又风尘仆仆赶赴沙港乡察看灾情。但他看到农民正在紧张耕作补种,心里稍安。后发现田野里有用人当牛吃力地拉犁,马上吩咐随行人员上前探问原委,问清两家因无牛而互帮时,一种难以名状的同情心涌上心头,回县后立即送一头牛给两家缺牛户曾茂蟾、曾娘契。此事在县人中,至今仍传为佳话。
          姚之荣先生在海丰县任职期间,正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统一战线的非常时间,蒋委员长曾公开发表声明:人不分男女,地不分东西,都是抗敌守土之责!因此,作为行伍出身的姚县长,视抗日救国为己任。值此国难当头,日本占有空中优势,经常采取滥炸手段以慑服中国人民的策略。姚之荣县长为培训居民的防空常识,在居民、商民组织防护团,以县里为单位,分段编队,派军人对群众进行培训。内容有疏散卧倒、隐蔽和地形、 地物常握利用,以及防护工具、铲仔、救护法、担架等及各救护方法等等。政府还组织专人为防空情报传呼队,一遇敌机袭击,情报楼(今邮电局旧址)便马上发出警报,传呼队立即奔指定地点,各司其职,用口号筒在各路段及时向群众广播敌机方向、架数,让群众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家人疏散到郊外安全地带。然而,每遇敌机空袭,姚县长亲自指挥群众分站疏散,对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精神可嘉。有一次,姚县长乘坐县政府仅有的帆布破汽车要往公平,原计划向各商户为抗日救国发动捐款,车刚到海丰县商会门口(今县供电局),海城商户看是姚县长,就拦住汽车,向姚县长诉说派捐太重等情况,要求减免,人越围越多。鉴此姚县长为了说服各商户,教育启发群众,便借此机会,高声向大家说:“现在东三省及华北地区已沦为敌手,日本强盗在占领区胡作非为,奸淫虏掠。我们亿万同胞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受压迫、受欺凌、妇女姐妹更遭……!!他越讲越激动,命传令兵跑回县府拿来图片,挂在商会门口墙上,向群众宣传,一连几个钟头,使那些商户再不敢要求减免了。
          一九三九年,国民党开始制造磨擦。因而,海丰县原来活跃的青抗会和战工队活动也受到限制。姚之荣县长是一位具有抗日救国之热情、办事较为民主的县长。礙于上头指令,进退维谷,其实内心对战时工作队的积极作用是肯定的,要取消实在是可惜。但迫于时局,在解散青抗会和战工队那天,还支持战工队最后一次在街头公开演出抗日的街头剧,当晚还请战工队全体人员吃顿便饭,以示慰劳和怀念。此后,海丰县政府把战工队改名为《后盟会》以吕彦才任会长,还组成一个政治工作队(政工队),吸收具有进步思想的青年群众刘群、陈挺、马彬辉(马强)、马世洪(马康)、陈梧(陈鸿生)、周权、李寅等,让他们在政工队里起积极作用,继续开展抗日宣传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12: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姚介龄(1861-1925)
        公讳寿松,号介龄,乃清江公十二世孙,叙揆公之长子。生于清咸丰未年辛酉五月初八日子时,卒于民国十四年乙丑十一月初四寅时,享年六十四岁。公自幼聪颖,弱冠游泮至太学生,光绪廿年钦赐同知衔,任安徽桐城候补知县,不幸丁母忧扶柩还乡,三年服满不复出任。公性好学,博览群书,古今论证,百家经史,无所不适,尤精通《易》理,著有《新词》和《卦理》(文革时失漏)。其志清高,秉性刚直,明志中信,乐善好施,遇有疾厄者,则慷慨解囊相助。更有出污泥而不染之格,名震遐迩,群皆慕而与之交,公不畏强暴,见义勇为,民国初年,政局未定,盗贼蜂起,众之惶惶,公矢志除暴安良,绥闾里,忘怀不得失,于是兴办团练与贼对抗,旋使猖匪逃遁,闾里泰然安于耕织,时人皆颂公之德也!
            姚伟才(1882-1948)
          公号伟才,庠生,行大,乃巽齐公之长子,复德公房人。清江公十三世孙,曾祖贡生灵山公生于清同治初年由马平搬迁至中和庞村。公两易其庐,最后在庞村香陈冲建房居住。生于清光绪八年六月十二日,公出自书香之家,深受文化熏陶。光绪末年,身入布山,逐名场之鹿,曾采鲁水之芹,声早蜚黉序。游泮归来,其时匪徒猖獗,百姓宁无安日。公在中和圩举办专局,剿灭匪患,致使村乐乡安,今尚有口碑传里巷。秀一里之所以出现长久安宁局面,皆公之力也。公才学渊博,议论文造诣较高,早已闻名于里。南区之伟人,桂平县四大绅士之一,常被邀请参加县会议。门表善人,乡称伟士,疏财仗义,正直无邪。待母贤孝,深感鞠育深恩,每年均为母亲设寿宴,邀请族之兄弟及亲友咸集于一堂,叙天伦之乐,从不吝惜,有困难求之必应,为族及乡中做了不少排难释纷之事。五世祖世广公蒸尝,细户自光绪至民国廿八年,屡欠田租,数字之大,人数之广,无法收清。前任总管深感棘手,卸任移交,众推公任。公作职不到二年,一一收清,并无拖欠,增至田产三百侨余石,使根基增厚。厥后,每年均进行大祭祖坟,肉类比其他山多出一斤,让兄弟畅饮饱食。公乐善好施,肯为乡邦办好事,庞村至中和路,常被两河阻隔,素无桥梁,往来之众,叹息其苦。公于民国三十年左右,倡议募捐,用青砖建一桥于庞村至中和路十余丈,另一桥从路村口至中和路一丈许,两桥骏工,行人称便。公一生志在桑梓和族中,是个名高望重之人,深受闾里爱戴。誉为乡之伟人,族之砥柱。其事迹宜彪炳千秋。享年六十七岁,于民国三十七年二月初四日寿终正寝。死后族中兄弟及乡邻纷纷前来吊祭,抚联之多,兹摘几联,亦足以概括其生平功绩。
        (一)  伟略主和平,方期大息纠纷,讵料音容胡遽渺;
                    才献殊羡慕,满望久聆宏诲,剧怜颜范不重逢。
         (二)阖邑丧其才,值此狂澜思砥柱;
                   昊天不愁老,如斯世态失长城。
          (三)办团务,灭匪踪,大力扶危,迄今村乐民安,功在人亡伤曷己;
                    善治家,勤教育,以身作则,洽睹孙贤子孝,福长命速恨何如。
         (四)有匡扶略伟,昔日办团剿匪,事功彪炳,口碑常戴永毋忘;
                   异经济宏才,平生创业兴家,闾里推崇,手泽长留垂不朽。
           (五)忆大老生平,泮水游回,为地方排难解纷,每每感恩戴德;
                     痛哲人其萎,天堂遽去,看太空封风锁雾,茫茫何处招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6 11:21 , Processed in 0.1004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