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8|回复: 2

文人姚灵犀:写妇女缠足遭牢狱之灾(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6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5-7 17: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人姚灵犀:写妇女缠足遭牢狱之灾(图)

    2014-05-07
    来源: 中工网——《湖南工人报》





    照片中的旧时妇女都是“三寸金莲”
    旧时缠足的妇女
      《采菲录》是近几年人们议论较多的一本民国图书,作者是当年寓津文人姚灵犀。
      1931年5月,天津《天风报》副刊上一个名为“采菲录”的小专栏出现了。作者为该版主编“姚灵犀”。随着连载日深,读者开始对其产生兴趣。不久,文化名人潘凫公、王伯龙、魏病侠等便有评论文章面世,对其或褒或贬,引起一场争议。
      1933年底,天津书局将文章结集出版,书名沿用了《天风报》专栏名称,曰《采菲录》。出乎意料的是,上市迅速风行,3个月即告售罄。1934年5月1日,作为总发行的天津书局又委托天津大公报社印刷部重印此书,仍是热卖不衰。姚灵犀见该书如此火爆,又于1936年初再出续编,后来三集、四集随即便于1936年12月与1938年12月由天津书局付梓,至此《采菲录》四编全部出齐。
      在不到十年时间里,《采菲录》以不同形式出版十余个版本,发行十余万册,在平津乃至全国读者中掀起一股“采菲”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怪的文化现象。
      那么《采菲录》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内容又是如何呢?
      答曰:这是一系列专述旧时妇女缠足的史料汇编,内容分为亲历、考证、从钞、韵语、品评、专著、撮录、杂著、劝戒、琐记、谐作、附载等类。
      关于《采菲录》书名,姚灵犀曾在“自序”中有所解释:“《诗·谷风》章云:‘采葑采菲,无以下礼。’刺夫妇之失道也。盖诗人之旨,当节取一善,勿以其根之恶而弃其茎之美,予之编印《采菲录》,亦即取此义耳。”由此可见,作者编此书目的,旨在告诉世人,缠足虽为世俗强加于妇女之陋习,然不应因此而掩女子其他之美也。但由于他在书中不分良莠地将中国妇女缠足史料、考证、劝戒、危害与品莲、纪实、心得等杂糅一体,故而不仅使得全书体例纷杂,而且将大量严肃史料也陷于庸俗不堪中,最终被时人及当局以宣扬黄色及“名教罪人”所诟病。轻者指责其“专写妇女缠足的风流韵事”,有伤风化,患了“拜足狂”,生了“爱莲癖”,重者则联名将其告到警署。
      然而对此书的肯定也是不乏其人,除姚灵犀友朋潘凫公、王伯龙、息庵、邹英、灵鹣、燕贤等在初版序中力挺此书外,姚之密友当年以“疯话乱语”著称之老宣(宣永光)更幽默著文曰:
      有人说,灵犀作《采菲录》,必是患了“拜足狂”,生了“爱莲癖”。我在先也存这种的怀疑,并且会与姚君去信劝阻。以后我细查《采菲录》里,也有许多反对小足的稿子,我才知道灵犀的用意所在,并不是如某国之鼓吹主义,不容纳不同的意见。灵犀是要趁着缠足的妇女,未死尽绝之前,作出一种“风俗史”,若以为《采菲录》是提倡缠足,那么,研究古史,就是想做皇帝了,贩卖夜壶,就是喜欢喝尿了!这不是妄加揣测,胡批乱评么?
      如果说老宣的文字正如其人一样“不正经”,那么作为沽上名医陈微尘的《采菲录》序言或许更能从“科学”的角度去评判此书:
      灵犀先生编《采菲录》一书,以粲花舌说下乘法,实具苦心,功德不小,就而征序于余。余一巫医之流耳,何足以言见重,独是关于生理上种种观测,容有不能缄默者,聊以尽一人之言责耳。余既习于医,对于妇女百病靡不深切研究,而后知缠足之害,往往为月经病致疾之因。盖每月红潮皆应去瘀生新,气不足则瘀不能去。缠足妇女缺乏运动,气先不足已成定论,加以足帛之层次压迫,使血管受挤,血行至足,纡徐无力。一人每日之血液,本应环行全身一周,若在足部发生障碍,则其周流必生迟滞之弊。一日如此,日日如此,积年累月莫不如此。欲求月经上不发生疾病可以得乎?故中国缠足妇女对于月经之应时不潮,或潮而不畅,或种种病态,或腹痞腰酸,或头晕反呕,皆视为至平常之事,从未加以注意。迨至日久,成为痼疾。腹中血块成瘕,崩漏与经闭种种疾患,皆一发而不可制,然后就医求诊。此时若遏良医,考身体之强弱,半攻半补,审慎下药,或可挽回万一;若遇一知半解之流,往往攻下失宜,峻补贻患,戕及生命,不知凡几,诚可痛心之事也。
      从此序可见,姚灵犀编著《采菲录》之目的,旨在告诫世人缠足之弊,绝非“拜足爱莲”,否则他在找一批文友“捧场”外,断不会再去请一位名医以序的形式去阐述缠足之害。对此姚灵犀多次声辩,并在《续编自序》中言:
      吾人欲屏斥一事一物,必须穷源竞委以识其真象,而后始能判其是非。如劝人戒毒,非徒托空言者,亦须先知鸦片之来源及其为害之烈,而后能毅然戒除。故欲革除缠足之风,先宜知其史实,予之搜集资料勒为专书,即此意也。前编问世后,阅者毁誉参半,予不以为惧,亦不以为喜。独有人以此编为提倡缠足相责难者,予不能缄默无言也。予所以编为此书,原欲于纤趾未尽绝迹之前,搜罗前人纪载,或赞美之词,或鄙薄之语,汇为一册,以存其真。更取纤趾天足之影,弓鞋罗袜之属,列之以图,附之以表,使阅者知所印证,引为鉴戒。更为后世之人留此爪印。藉知往日妇女曾受酷刑如此之烈,此纯为研究风俗史者作参考之资耳。
      虽然姚氏对“毁誉参半”不喜不惧,但警署的监禁与罚款却让他感到恐惧与无奈。
      2011年,辛卯年春节刚过,我在《今晚报》上意外地读到了南开大学著名教授来新夏先生所写《姚灵犀与<采菲录>》一文。从文中我知道了来先生上世纪40年代初在旅津广东中学读高中时,与姚灵犀的女儿为同学,而且来先生的父亲与姚灵犀还是朋友,来先生父子当年还曾去位于天津义庆里胡同的姚宅中拜访过姚灵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6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17: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此文中,来先生除客观评价《采菲录》“实为后世研究社会问题提供参考资料”,并对姚灵犀本人作出“是一位社会史研究者,文献、文物的收藏家,是一位独具慧眼的学者”定位外,还意外地披露了《采菲录》出版后“姚先生始被骂名,继入牢狱,成为‘名教罪人’”的史实。此说正好映证了吴云老所言的“官司”,两相互证,姚灵犀因《采菲录》而入监,当为事实。据来先生讲:“当年对此案就有不同传说:有说是传讯,有说是收监。据我父亲说,姚先生被监禁过短时间,但一直没有直接证据。直至近年,我在一份《人物春秋》杂志上,看到一位台湾学者曹亚瑟先生所写《两个金瓶奇人的遭际》文中写道:台湾一位柯基生医生于2009年10月,在广州参加‘世界性学大会时,曾披露姚先生所写五言诗——《出狱后感言》。”由于全诗目前已难找到,来先生因此将此诗转录于文。此诗在交待完《采菲录》编辑动机及成稿过程后,笔锋一转,将案情与愤懑现于笔端:

      讵知风流罪,忽兴文字狱。娥眉例见嫉,犴木横加辱。罪锾二百金,拘絷一来复。方知狱吏尊,始知坏人酷。破产所不恤,斥金才许赎。惨苦谁敢呻,不寒见起粟。地狱佛云入,吾徒计之熟。独怪贤士夫,察察如射鹄。敝帚自堪珍,酱瓿尚可覆。从此焚笔砚,不受长官督。漫恨受磨蝎,庸知非吾福。绝意掷毛锥,封侯聊自勖。

      从诗中的“夫子自道”可见,姚氏因《采菲录》不但被拘监,而且还被罚二百金,最后导致焚笔毁砚掷毛锥的家道中落。对此,柯基生医生在此诗后感叹:“近代名儒姚灵犀因著《采菲录》,详述缠足助性生活获罪。西元1944年当金赛(美国性学研究开拓者)获得企业捐助,专研性学时,姚灵犀因风流罪罚二百金破产,从此东西方性学研究进入消长分水岭。”

      行文至此,姚灵犀因编著《采菲录》于1944年被拘遭罚至破产的“公案”已清晰可见。遥想当年文坛,因“赤化”与“革命”而“获罪”者不乏其人,然而因一套文化史料而入狱者,在北方最大商埠的天津,还是极为鲜见。也正因此,如今已被遗忘但当年却极为“怪异”的姚案不应被忽视,起码在天津乃至中国图书出版史上应留下一笔。

      姚灵犀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原名君素,字衮雪,号灵犀,江苏丹徒人。丹徒现为镇江辖区,而镇江当年与扬州为一体。昔日扬州、镇江妇女缠足风盛,熟谚有“苏州头扬州脚”之说,可能这也是他研究缠足的一个起因。至于他何时来到天津目前已难考证,仅知他在上世纪30年代在津以小职员兼投稿人谋生。著述除《采菲录》外,民国年间尚在魏病侠主编的《风月画报》上连载《金瓶写春记》,专摘录《金瓶梅》中性事描写加以阐释。后又撰《金瓶小札》在沙大风所编《天风报》连载,此文为《金瓶梅》专用语汇辞典。后来他将这些文字与他人文章结集为《瓶外卮言》,于1940年由天津书局印行(该书1989年曾由天津古籍书店影印再版)。此外,他还写有札记《思无邪小记》及长篇文言小说《瑶光秘记》于报刊连载。除写作外,他还曾当过报刊编辑,编有“未刻珍品丛传”,是上世纪30年代天津消闲刊物《南金》的创办人。新中国成立后,他便居家赋闲,1963年逝去。

      当年人们看姚灵犀“很怪”,由于他的著述与收藏均“涉性”,因此人们认为他有伤风化,是“名教罪人”,但我们站在今天的视角去回审其一生所著所藏,便会给他下一个定义——性学研究者。这在今天的中国已是一种新的学科,人们已是见怪不怪。如果说姚灵犀作为一个“性学研究者”尚有瑕疵的话,那就是他没有把握好“批判”与“欣赏”的界限,没有筛选地将史料中的“菁华”与“糟粕”共糅,遂伎其身遭“污水喷头”,但从其在抢救与保存中国社会文化史料方面所做的努力上看,我们还是不应忘记此人。(倪斯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6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17: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姚灵犀(1899-1963),名君素,字衮雪,号灵犀,以号行世,是江苏丹徒人,长期寓居于天津,曾主办消闲刊物《南金》,并著有《瓶外卮言》(国内第一部金瓶梅研究专著)、《思无邪小记》(有关性学的笔记资料)、《瑶光秘记》(艳情小说)、《麝尘集》(笔记),名声最彰者,是其所编《采菲录》,副题是“中国妇女缠足史料”,共六册。
    姚灵犀先生曾被关入狱,后因风流罪罚二百金而破产;年近花甲他回到北京定居,与其独子住在一起,他的儿媳妇为名诗人陈苍虬先生之孙女。姚灵犀于1963年在北京郁郁而终,亡年不足65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20 16:43 , Processed in 0.10446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