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08|回复: 142

孝经智慧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7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5-16 10: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页 > 社科总馆 > 思想哲学 > 孝经智慧

    孝经智慧
    作者: 姚淦铭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定价:29元 总点击数:139990
    • 内容简介
    • 作者信息

     本书是当代国学研究名家姚淦铭教授讲读《孝经》智慧的新著,我们这本《孝经智慧》由五个部分组成,然而却可以从任何一个感兴趣的地方去读:
      一是,由古代的《孝经》直接讲到现代智慧的转换,这是希望古为今用、执古御今,让现代人能用上《孝经》的智慧,为现代人的人生、事业的成功进行针对性的现代解读。
      二是,由《孝经》而讲述它的“案例读本”,那就是著名的、影响深远的《二十四孝》。这也许能让我更加近距离地看到孝的魅力与作用。因此本书实际上就相当于两本书的叠加了,一是解读《孝经》的书,一是解读《二十四孝》的书了。
      三是,《孝经》的智慧典藏在历史中、层积在每一个王朝中,我们将其抽绎出来,供大家品味一番。为什么那么多的王朝都重视《孝经》,希望用《孝经》来治身、治家、治国、治天下?此中智慧就像丰富的矿藏,有待我们去开发,更有待我们去冶炼,铸成现代的智慧……

    阅读全部简介

    关 键 字:   











    《孝经智慧》作品相关
      姚淦铭教授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著名主讲人之一,应央视邀请,先后作了关于国学大师王国维、老子文化等系列演讲,影响了全国数百万人,好评如潮。姚淦铭还是上海电视台《文化中国》栏目的著名主讲人之一,应上视邀请,作系列讲座《孔子》,同样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并获“最具亲和力”奖。所出电视讲稿书,均成为畅销热门书。   姚淦铭,文学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教育部直属“211大学”之江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研究所所长,被校方授予“江南大学名师”称号……

    《孝经智慧》篇一:《孝经》的现代智慧
      《孝经》早与现代人久违了,现代人哪有这闲工夫、闲心思去读这一本“闲经”?但是,当不时从媒体中传来那些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赤裸化、工具化、荒漠化的贪欲报道时,人们会感叹官员的腐败、暴富的无德、狂徒的贪婪、诈骗的顽劣、暴力的可畏、人心的不良,现代人的心灵怎么会如此这般滞后于先进的社会?   我们确实太多地忘记了“孝”在历史、在当下的分量与尊严。然而无视“孝”的教化之日,也就是亵渎了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庄严之时。现代人若要守望自己的灵魂,守护人性的本分,守持做人的道德底线,能够淡忘“孝”的教化吗?

    《孝经智慧》篇二:《孝经》与《二十四孝》
      《孝经》是经书,篇幅虽短小,但毕竟义理深邃,不易解读。这与百姓之间,特别是在过去文盲充斥的时代,还是远远地隔离开了。   《二十四孝》以及此前的《孝子传》等,其实就是用历史故事对《孝经》进行的案例解读,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化解这中间的隔阂,在广大的百姓中传播着生动的“天经地义”的孝的教化。一直到今天,《二十四孝》又重新出现在各地的新的石刻中,展示在现代人的绘画中,甚至精致地印刷在当代的邮票上。此种能动的教化智慧, 值得今人深思与借鉴。

    《孝经智慧》篇三:《孝经》智慧典藏
      《孝经》的智慧深藏在历史中,储存在每个王朝的岁月里。人们或知道所有的历史都是现代史,然而我们也可以说,古代的经典未尝不可以转化成“现代的经典”。因为具有现代思维的人们可以从中生长出、碰撞出、演绎出、评判出新的智慧来,滋养现代人的血脉,超拔现代人的灵魂。   如老子所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此真乃不朽名言。《孝经》如此,《孝经》的历史智慧亦如此!

    《孝经智慧》篇四:《孝经》历史与谜
      在历史的坐标上,《孝经》的生命之流,或喧腾,或潺缓,或几乎断流, 但一路流着、淌着、盘桓着,一路真实地映现时代的风光,一路忍受着历史风雨的侵袭。《孝经》之河的两岸拥立着孝文化之长林,只不过时或茂密葱茏,时或稀疏凋零,时或遭受砍伐。然而阴霾过后,阳光总是不会忘记继续照耀着它们。   确实,《孝经》有太多的谜。若追问其著作者是谁?文本的流传真相怎样?为什么历代帝王如此热衷于此?谜还真是连成了团,而成为谜团。然而这并不影响它自傲地置身于皇皇的中国文化的菁华《十三经》中,屹立千年。

    《孝经智慧》篇五:《孝经》元典译讲
      《孝经》今本仅有1799字,然而这两千字还不到的经典,居然流传了两千多年,且至此21世纪依然不衰不朽。   孔子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是天经地义的。《孝经》之经,在于讲述了天经地义的孝道。《孝经》之典,在于阐述了人本的根本之道。孝道的生命永恒,是因为能够扎根在人的性灵的深处;《孝经》的生命恒久,则是因为能够扎根在天经、地义、人行的广袤之中!

    选载结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7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10: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孝经智慧
    作者: 姚淦铭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定价:29元
    • 内容简介
    • 作者信息

     本书是当代国学研究名家姚淦铭教授讲读《孝经》智慧的新著,我们这本《孝经智慧》由五个部分组成,然而却可以从任何一个感兴趣的地方去读:
      一是,由古代的《孝经》直接讲到现代智慧的转换,这是希望古为今用、执古御今,让现代人能用上《孝经》的智慧,为现代人的人生、事业的成功进行针对性的现代解读。
      二是,由《孝经》而讲述它的“案例读本”,那就是著名的、影响深远的《二十四孝》。这也许能让我更加近距离地看到孝的魅力与作用。因此本书实际上就相当于两本书的叠加了,一是解读《孝经》的书,一是解读《二十四孝》的书了。
      三是,《孝经》的智慧典藏在历史中、层积在每一个王朝中,我们将其抽绎出来,供大家品味一番。为什么那么多的王朝都重视《孝经》,希望用《孝经》来治身、治家、治国、治天下?此中智慧就像丰富的矿藏,有待我们去开发,更有待我们去冶炼,铸成现代的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7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10: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孝经智慧》作品相关
      姚淦铭教授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著名主讲人之一,应央视邀请,先后作了关于国学大师王国维、老子文化等系列演讲,影响了全国数百万人,好评如潮。姚淦铭还是上海电视台《文化中国》栏目的著名主讲人之一,应上视邀请,作系列讲座《孔子》,同样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并获“最具亲和力”奖。所出电视讲稿书,均成为畅销热门书。   姚淦铭,文学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教育部直属“211大学”之江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研究所所长,被校方授予“江南大学名师”称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7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10: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录(1)


      篇一:《孝经》的现代智慧

      孝的现代份量和尊严

      鲁迅评《二十四孝》的智慧

      读毛泽东的《祭母文》

      朱德一生中的最大遗憾

      元帅•将军•士兵的孝行

      孝文化:挖掘•宣扬•开发

      “孝道”让一首歌曲唱红

      2.2亿人的一堂《开学第一课》

      孝子传的现代新续编

      《孝经》与“想一想,死不得”

      孔子“色难”命题的现代问卷

      从《孝经》来说“弑师案”

      《孝经》与清明节的思考

      外国女孩的“孝悌”深情

      新机融合:《孝经》的“谏诤”

      “孝”与商业营销智慧

      《孝经》•孝•与企业家

      《游子吟》:现代孝文化的载体

      美国奥巴马的“孝道”

      动物世界:孝乌•驴子孝•孝牛

      再思:《孝经》与现代生活

      篇二:《孝经》与《二十四孝》

      《孝经》的民间解读本

      虞舜:孝感动天

      汉文帝:亲尝汤药

      曾参:啮指心痛

      闵子骞:单衣顺母

      子路:为亲负米

      郯子:鹿乳奉亲

      老莱子:戏彩娱亲

      董永:卖身葬父

      郭巨:为母弃儿

      姜诗:涌泉跃鲤

      蔡顺:拾椹供亲

      丁兰:刻木事亲

      陆绩:怀橘遗亲

      江革:行佣供母

      黄香:扇枕温衾

      王裒:闻雷泣墓

      吴猛:恣蚊饱血

      王祥:卧冰求鲤

      杨香:搤虎救父

      孟宗:哭竹生笋

      庾黔娄:尝粪忧心

      唐夫人:乳姑不怠

      朱寿昌:弃官寻母

      黄庭坚:涤亲溺器

      篇三:《孝经》智慧典藏

      从《孝经》的孝字说起

      “孝”词语场的“考古”

      《论语》孝论的智慧

      曾子孝论与智慧

      曾子与孝的故事

      孟子孝论与智慧

      老子•庄子•孝的智慧

      智慧:孝是会延衍滋生的

      散点透视:汉代•孝•孝治

      首载古代正史的孝子传

      《世说新语》与孝的记述

      唐代的《女孝经》与《孝女传》

      孝与忠:唐代的一场辩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7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10: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录(2)


      话说佛教两经之谈孝

      宋代孝、悌、忠的故事

      蒙元:孝治•孝教育•孝传播

      元大臣受孔子戒的故事

      明清两朝的孝文化略说

      明清皇帝教子读本中的“孝”

      正史为孝子、孝女立传

      清戴名世的《孝子诗》

      孝的传统的衰蜕

      篇四:《孝经》历史与谜

      《孝经》的作者之谜

      先秦•《孝经》•踪迹

      魏文侯注《孝经》之谜

      千年绵延的真伪之谜

      《孝经》汉代发现之谜

      《孝经》的文本之谜

      古文《孝经》的面目

      汉代《孝经》的经之地位

      《孝经》的纬书之谜

      《古文孝经》与孔传的传奇

      郑玄避难潜心注《孝经》

      郑注《孝经》的历史风雨

      历史上百家注《孝经》的盛况

      唐玄宗与《孝经》

      唐玄宗的《孝经序》

      话说《孝经注疏》

      宋•古文《孝经》•石刻

      朱熹改编《孝经》

      元代吴澄的《孝经定本》

      《孝经》定格在《十三经》

      帝王•《孝经》•注讲书传

      篇五:《孝经》元典译讲

      开宗明义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至德章第十三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

      感应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7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11: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言(1)


      论国学智慧,则孝道不能不讲,《孝经》不能不读。因为此中的智慧不是肤浅而是太深,义理不是迂腐而是太重,层积不是薄陋而是太厚,作用不是轻微而是太大,现代智慧不当置若罔闻而是太亟须转换。

      孝,是一棵从人的心灵深处生长出来的道德之树的根,根正才能大树茁壮,根深才能枝繁叶茂,根蒂牢固才能花果飘香。

      孝行,是顺应人心、顺因人性、顺从人情、顺依人本之德行。我们需要从这种道德的根本上去浇灌、去培土、去养育,并将孝行弘扬之、广大之、寥廓之。

      孝道,是因性而明教、追文反质的至道。它是从人性中揭示出来、概括出来、提升出来的,又返回去指导人们怎样去做人、办事、立身、齐家、处世、治国、平天下的大道。

      《孝经》,是孝道的理论总结,又是古代“五经”之总纲、“六艺”之根本。明代的黄道周说:“《孝经》者,道德之渊源,治化之纲也。六经之本,皆出于《孝经》,而大、小戴《礼》,皆为《孝经》义疏。”

      孝、孝行、孝道、《孝经》的意义与价值,《吕氏春秋•孝行览》有这样的话,值得今人体会:“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所谓本者,非耕耘种植之谓,务其人也。务其人,非贫而富之,寡而众之,务其本也。务本莫贵于孝。”“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纪也。”“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而天下从者,其唯孝也。”虽然有些夸大其辞,且文化背景也有很深的百代隔离的沟壑,但是其深层的理念与智慧也许还是值得人们去体味的。

      我们这本《孝经智慧》由五个部分组成,然而却可以从任何一个感兴趣的地方去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7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11: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言(2)


      一,从现代社会来观察与《孝经》的联系,直接诠释现代智慧的转换,这是希望古为今用、执古御今,让现代人能用上《孝经》的智慧,为现代人的人生、事业的成功进行针对性的现代解读。

      二,由《孝经》而品读它的“案例读本”,那就是著名的、影响深远的《二十四孝》。这也许能让我们更加近距离地看到孝的魅力与作用。因此本书实际上就相当于两本书的叠加了,一是解读《孝经》的书,一是解读《二十四孝》的书。

      三,《孝经》的智慧典藏在历史中,层积在每一个王朝中,我们将其抽绎出来,供大家品味一番。为什么那么多的王朝都重视《孝经》,希望用《孝经》来治身、治家、治国、治天下?此中的智慧就像丰富的矿藏,有待我们去开发,更有待我们去冶炼,铸成现代的智慧。

      四,围绕着《孝经》,数千年的历史生发出来的许多谜团,讲述在历史中的风风雨雨中,《孝经》到底经历了哪些饶有趣味的事情。

      五,在以上的基础上,大家一定会有一种愿望,那就是直接去解读《孝经》原文,于是笔者就引导阅读、浏览、欣赏这本经典,让大家知道《孝经》到底讲了些什么。在这里,此书又不仅是两本书的叠加了,而是三本书的叠加,因为在这一部分我们还把唐玄宗的《孝经注》全部插入到书里了,《孝经》十八章的每一章里,可以欣赏到间接影印来的宋刊本的《孝经唐玄宗注》。

      现代人曾经冷淡、冷冻了孝道与《孝经》,然而孝之道永远不会消逝殆尽、灭迹无踪,因为孝的根子就扎在每个人的心的最深处、情感最原始的生发地。尽管有的人的心灵已经荒芜,甚至不堪回首,但是一旦触动,便会如一道闪电照亮那地方。

      但愿本书或能像一道闪光,虽微弱但还能烛照到达心灵的深处,虽闪烁但还能照亮前行的路标,让暗昧者辨明,让明哲者更明!

      笔者常感慨,我们讲传统,但是往往不知道传统的智慧到底结晶在哪里?我们批判传统,但是常常会犯很大的错误;我们确实需要传统在弃取之后融入现代生活,但是每每会迷茫一片。国学智慧怎样融入现代生活?就是这样的一个难题。笔者徘徊流连于此,希望慢慢来一番驽马十驾,孜孜汲汲地上下求索吧!

      作者

      2009年4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7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11: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孝经智慧》篇一:《孝经》的现代智慧

      《孝经》早与现代人久违了,现代人哪有这闲工夫、闲心思去读这一本“闲经”?但是,当不时从媒体中传来那些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赤裸化、工具化、荒漠化的贪欲报道时,人们会感叹官员的腐败、暴富的无德、狂徒的贪婪、诈骗的顽劣、暴力的可畏、人心的不良,现代人的心灵怎么会如此这般滞后于先进的社会?   我们确实太多地忘记了“孝”在历史、在当下的分量与尊严。然而无视“孝”的教化之日,也就是亵渎了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庄严之时。现代人若要守望自己的灵魂,守护人性的本分,守持做人的道德底线,能够淡忘“孝”的教化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7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11: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孝的现代分量和尊严(1)


      《孝经》早与现代人久违了,现代人哪有这闲工夫、闲心思去读这一本“闲经”?但是,当不时从媒体中传来那些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赤裸化、工具化、荒漠化的贪欲报道时,人们会感叹官员的腐败、暴富的无德、狂徒的贪婪、诈骗的顽劣、暴力的可畏、人心的不良,现代人的心灵怎么会如此这般滞后于先进的社会?

      我们确实太多地忘记了“孝”在历史、在当下的分量与尊严。然而无视“孝”的教化之日,也就是亵渎了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庄严之时。现代人若要守望自己的灵魂,守护人性的本分,守持做人的道德底线,能够淡忘“孝”的教化吗?

      ——作者

      孝的现代分量和尊严

      中国的孝文化有着漫长的历程和丰富的层积,其精髓绵延维系了数千年的文化血脉,对稳定中国社会、凝聚中华民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孝在现代曾经被批判、践踏、涤荡。新文化运动中,提出反对“吃人”的礼教,主要就指孝道、妇道等,乃至整个宗法制度。此后则众所周知,这种理念和做法越演越烈,直到“文化大革命”达到极点,破除“四旧”,“造反有理”,许许多多所谓的“地富反坏右”的“黑五类”的“孝子贤孙”被批斗。谁还敢说孝、读《孝经》、说《二十四孝》?谁还敢出版属于禁毁之列的有关孝的书籍?

      历史似乎轻轻地翻过了这一页,却永远会被后人不断翻阅这一页,因为人们要借读史来明智,所以历史的这一页当然不会被人们遗忘。

      孝,在现代还有自己的分量和尊严。试看,在一个“孝”教育缺乏的年代、地方,往往会生长出种种的社会的“毒瘤”。

      我们也许还记得八十年代那件抓捕“二王”的惊天动地的大案。1983年,大年三十,沈阳王宗、王宗玮持枪连杀了4人以后,流窜全国,继续杀人抢劫,经过7个月零6天才被击毙。他的父亲因为包庇罪,也被判刑7年。当时满街上都张贴着“二王”的照片,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悬赏通缉令。据说悬赏通缉、特警、巡警、道路检查点和“110”,这些中国刑侦网络就是从“二王”以后开始建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7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5-16 11: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孝的现代分量和尊严(2)


      2007年9月,距离1983年“二王”被击毙的24年后,他们当了一辈子中学老师的父母接受了采访。其母亲说,4个孩子都是姥姥带大的,“文革”时,两派就在大院里武斗,动刀动枪,甚至埋地雷,这时正是哥俩容易学坏的年龄。他们的枪是从沈阳大北监狱偷来的,有一个还当过兵,当过班长。“看过那么多报道,只有一个作家说过‘二王’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因素。我们觉得写得真好。”今年已经81岁的老父说:“以后身体好了,我想和老伴沿着我儿当年走过的路走一圈,看看我儿当年是怎样生活的,听听老百姓的反映,哪怕是要给人家道个歉啥的,我都能啊。”(《扬子晚报》2008年9月22日三联文)——这一则报道也许让我们从一个侧面读到许多值得深思的信息。“文革”中许多野蛮的、疯狂的、甚至灭绝人性的“武斗”、“打砸抢”,不知道使得多少人扭曲了心灵。

      新时期,孝文化重新复苏,而且更广更深地被开掘、衍生开来。孝,再次显示出自己的分量和尊严。

      现代社会一方面高度发达、科技高速发展,一方面“儒雅”、“温情脉脉”的伦理之“纱幕”渐渐被扯去。社会中的人与人、人与金钱、人与物欲的关系变为赤裸的、工具化的、冰冷的关系。官员的腐败、暴富的无德、狂徒的贪欲,社会的风气也被搞得可想而知了。

      《孝经》:“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就是孝的分量,这就是孝的尊严。一个人的人格塑造,应该从这一根本上起步,而这也只不过顺着人性来培养教养而已。人们从正反两面的对照中,重新发现了孝的分量与尊严,这大概也是今天宣传孝文化的重要原因吧。

      关于孝的分量与尊严,可以常常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那段话。孙中山说:“讲到孝字,我国中国尤为特长,尤其比各国进步得多,孝经所讲究的孝字,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至”,“国民在民国之内,要能够把忠孝二字讲到极点,国家才自然可以强盛”。(《三民主义•民族主义》,见《孙中山选集》下卷)。当然要提倡孝,但不能愚孝。确实,要“孝”,就要对传统有取有弃;要“孝”,就要与时俱进。其实孔子那里孝的智慧,是活的智慧,怎样转化为现代的孝的智慧,是值得深入讨论的。

      孝是人性本来的元素,就像种子一样埋在人的内心深处。每听到一个感人的孝子的故事,无论古今中外,人们都会动容、被打动,大约就是这些潜在的元素在感应着,因此现代社会、学校、家庭中仍旧需要孝的教化。如果不教育,那么这些种子与嫩芽可能被埋没、摧折了。当然这种教育不应该是说教,而是人性的引导,是保护这种子在内心的善的土壤中发芽、潜长,最后郁郁葱葱,焕发出人的尊严、人性的光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6-1 21:52 , Processed in 0.13220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