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81|回复: 1

修谱之风盛 寻根情结浓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6:45
  • 签到天数: 296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5-23 16: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修谱之风盛  寻根情结浓作者:江左夕阳
    ——《中国家谱总目》主编、上海图书馆研究员王鹤鸣接受《文汇报》访谈摘要
    我国的家谱文化与中华文明一起绵延五千年,记载着家族历史,也承载着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情结。又到一年中问候祖先的清明时节,《中国家谱总目》主编、上海图书馆研究员王鹤鸣接受了文汇报采访,为我们剖析了家谱背后的文化传统。
        一、家谱文化伴随着中华文明起源发展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房谱、世谱等,是同宗共祖的男性血亲集团以特殊的形式记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内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人物事迹、风俗人情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世系图录,即记载始祖、始迁祖以来的本家族历代先祖名录,这是确认是否是家谱的重要标志。
        种类繁多的家谱,是我国历史长河中重要的文化遗产。从遥远的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到今天,中华民族的家谱文化绵亘数千年,贯穿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中国家谱产生于上古时期,完善于封建社会,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类型和社会功能,家谱文献与正史、地方志一起,构成我国历史文化重要的三大支柱。
        海内外炎黄子孙都有浓重的寻根情节:我从哪里来?我的根在哪里?这样的叩问在心中挥之不去。要回答这个问题,只能依据家谱这种最直接、最有针对性的文献。
    文汇报:清明节将至,我们这个民族特有的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日子又到了。与其他民族相比,中华民族重温家族历史和记忆的意识是不是特别强烈?
        应该说,中华民族是特别重视家族历史和记忆的民族。从我研究多年的家谱谈起,世界范围内,修家谱的民族并不少,但各国修家谱的发展程度、形式各不相同。我国有长达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一传统发展得最完整、最系统、最成熟。
        中国人修家谱的历史悠久,中华民族的家谱文化是伴随着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母系氏族社会讲究血缘的纯正,讲究辈分和宗族,因此中国从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开始就有了原始形态的家谱。就有了原始形态的家谱。
    此外,中国人修家谱的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并且修谱的意识始终很强烈。尤其是近五十年来,海峡两岸以及海外华人聚居的地方,民间一直非常热衷于在祖先留下的家谱的基础上编修新家谱。中国历史文化有三个传统:一是正史,如《史记》、《汉书》、《二十五史》等,由国家编撰;二是方志,由地方政府编撰;三是家谱,记载一个家族的脉络。例如,现在孔子家谱已经编到八十几代,记载着世界各地两百多万人的人口信息,规模庞大。编修新家谱是中国历史上修谱传统的延续与发展,短短几十年内形成的这股热潮,其声势之大,影响之深,远远超过中国历史上编修家谱的任何一个阶段。
    二、家谱成为家族记忆的百科
        中国家谱发展的沿革大致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自母系氏族社会晚期至商代是起源阶段,母系氏族社会时的标志是口传家谱和结绳家谱。口传家谱通过世代口传心授流传下来,且往往是“连名家谱”,将上一代名字的后几个音节置于下一代名字的前几个音节,比如神农氏家族世系“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这种方式便于记忆。结绳家谱是用结绳打结记录人口情况和世系,打几个结就代表有几代人,以小弓箭数量代表男子数量,以红布条数量代表女子数量。进入商代,出现了锲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家谱和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青铜家谱,但只记载父子兄弟世系,缺乏内容,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谱。
    从周代到汉代是诞生阶段。周代建立了宗法制和嫡长子继承制,记载血缘亲疏、嫡庶长幼的家谱制度有了很大发展。周代诞生的《世本》,公认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作。
    魏晋南北朝至唐朝是兴盛阶段,是我国家谱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修谱成风,国家为了适应世家大族需要,专门设立谱局和谱官。到唐代,官修谱牒发展的同时,私修谱牒也发展迅猛。
    宋代处于重要变革、转型时代,并延伸到元代。随着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实施,门阀士族制度遭受致命打击,官修谱牒已经失去价值而衰落;私修谱牒则盛行。
    明代是完善阶段。修谱的体例、内容趋于成熟。
    清代及民国时期是普及阶段。中国家谱的数量、质量、内容等各方面都达到了高峰。此时,不仅汉族修谱,少数民族也深受影响开始修谱;除大陆地区修谱之外,海外华人也开始修谱。
    第七个阶段即之前所说的近五十年以来的编修新家谱热潮。
    三、家谱作为中华历史文化遗产的特殊意义
    家谱的意义可分两层含义来分析。一是在历史传承中对当时社会有何价值;二是今天对家谱的研究、保护和重视又有何意义。
    历史上,在家谱萌芽时期,起的是优生功能。先民在蒙昧时代过着群婚制的生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领悟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生物学原理,发现和直系亲属繁衍后代不利于“优生优育”,于是开始注重区分血缘,有了氏族集团,这就为记述血缘集团世系的家谱提供了可能。所以中国最原始的家谱是适应家族健康繁衍的需要而萌芽的。
    在家谱的诞生、兴盛时期,家谱的功能带有很强的政治性。周代建立了以血缘的亲疏为基础的宗法制,国家集中记录家谱,以巩固周王朝的宗法制。汉朝分封同姓和异性王侯,等级和血缘观念更强,记载血缘的家谱更为重要。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根据门第选官,“有司选举,必稽谱籍”,家谱是身份的证明。唐代为巩固新建帝国的统治,树立以李氏士族和武氏士族作为最高地位士族的权威,由政府主持三次大规模编修谱牒活动,规定唐朝皇室和功臣为主要成分的士族集团处于最高等级。
    宋代以后逐渐轻门第、重科举,宋代的家谱主要功能在于德育、教育。进入明代,家谱进入完善期,家谱功能逐渐转化为教育、伦理功能,宣扬和实践“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伦理思想,成为编修家谱的宗旨。明清讲究孝治天下,家谱也是注重尊祖、敬宗等德化功能。
    而放眼目下,新时期对家谱的研究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家谱中有人们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其次,历史上发挥过伦理道德作用的家谱依旧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家谱中家训、家法、族规等内容中包含的传统美德和伦理规范至今仍值得大力提倡。第三,家谱是古籍的一种,现在存世的不少家谱,已经属于珍本、孤本,因此具有文物价值。另外,家谱往往记载一个家族的重要内容,因此具有资料价值。
    家谱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著名历史学家梁启超先生曾指出,“族姓之谱……实重要史料之一”。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可以为当今历史学、人口学等提供许多核心资料,属于历史文献的一种,其价值在于,家谱中的很多资料是其他正史、方志和书籍所没有的,也可以帮助纠正很多正史中的错误。
    四、攀附假托、冒认先祖编家谱的弊端需克服
    无庸置疑,旧家谱必然打上旧时代的烙印,存在许多封建糟粕。出于抬高家族地位和声望的考虑,历史上有一些家族在编修家谱时,不可避免地存在攀附假托、冒认帝王和名人为先祖的弊端;存在扬善隐恶、书善不书恶、为尊者讳的弊端等。对此,一方面不能因此而对家谱这一历史文化现象不屑一顾,仍然应该重视家谱在寻根问祖、团结海内外华人等各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更好地继承这一文化遗产。
    《中国家谱总目》的编撰是我国古籍整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对世界上现存的家谱资料所做的一次空前完整的调研和整理。这部家谱目录是一部检索工具书,所提供的世系清楚、籍贯明了的线索是其他书籍、家传、方志和正史等无法比拟的,其他资料无法提供如此原始而有针对性的家族记载,所以,它为中国人寻根问祖的需求提供了最完整的线索。
    《中国家谱总目》主要有几个特点:其一,所收家谱目录数量大,共有52401种;其二,涉及的家谱分布广泛,除大陆各省份之外,世界上其他机构收藏的家谱资料也都有收录;其三,收录的姓氏多,常用姓氏是400多个,目录中收录的多达608个;其四,与一般目录相比,这部《总目》是带有内容提要性质的目录,信息量更大。其五,方便检索,可以通过书名、作者、家族祠堂堂号、地名等6种方式检索。
    成古籍受损。分实现了电子化。我们计划将所有馆藏家谱都做成电子版,一是方便检索,二是防止因经常翻阅和复印造成古籍受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5-23 22: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家谱送上海图书馆免费长期保存,是理想的好办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19 00:03 , Processed in 0.10518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