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04|回复: 0

问学砚边40年(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5-28 08: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学砚边40年(图)--2014-01-20 04:18

    左图为李顺通挽姚奠中先生联:问学砚边如坐春风人瑞咳唾滋朽木,祭灵庭下犹闻鸠杖通家涕泗挽慈翁。


    咳唾,语出《后汉书·赵壹传》:“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比喻言辞精当,议论高明,也形容文辞优美。


    鸠杖:《后汉书·礼仪志》中说,玉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杖,在先秦时即为有长者地位的象征,汉代更以拥有皇帝所赐鸠杖为荣。


    还有四天就是2014年的时候,我接到姚奠中先生儿子姚二云的电话,他哽咽地说,姚先生已于当日凌晨在家中逝世……顿时,我的心骤然发紧,一股酸楚涌了上来,姚奠中先生那张永远挂着慈祥的面容伴着一件件往事浮现在我的脑海……


    1972年,我作为“文革”期间首批工农兵学员,进入了山西大学数学系学习。当时我是学生会主席,和同学们的交往多些。在同学中,有一位北京的知青张志毅和我相处得非常好,几乎无话不谈。他当时正和姚先生的爱女力芸热恋,经常拉上我去先生家串门,因此我与先生全家结下了一生之缘。


    我虽然学的是数学,但自幼酷爱文学和书法,20岁左右就在报刊上发表诗文,“文革”期间还抄写大字报和为当时流行的墙报画报头,那时我还没有书画基础,只是信马由缰。得识姚先生后,亲聆教诲,耳濡目染,才使我的书法真正走入正途。正如先生在为《李顺通书艺》所做序言中说的那样:“顺通在山大就学期间酷爱书艺,常来蔽寓求教,他与我的家人有通家之好……”先生不仅教我学问,教我写字,而且还多次将自己书写的精品赐给我作为范本。先生的书法大多以自己的诗文为主。我现在保存的先生的三幅作品分别为:1975年于神头村所写的:天池潜出金龙水,流入桑乾下海河,曾使冀中成泽国,今朝喜唱战洪歌;1981年于武汉市参加古代文论会所写的:胸有昂藏气,发言类变风,迟徊赤壁下,高唱大江东;2011年所录《庄子·内篇》中的:惟道集虚。斯人已去,现在这些都已经成为我的传家之宝。


    姚奠中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奖掖后进,殚精竭虑,积极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和三晋特色文化,展现出崇高的风范和高尚的情操。2011年8月18日,先生以99岁高龄亲自出席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成立大会,令在场的省领导和与会嘉宾由衷赞佩。同年10月10日,我陪省政协副主席令政策登门拜访姚先生时,先生拉着令政策的手说:“三晋文化源远流长,不仅文物古迹多,而且群星璀璨,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仁人志士,你们文促会要多做工作,把他们的精神和优秀文化传承下去,不能‘见物不见人’”。此后,先生还多次对文促会的工作给予关注和指导。


    去年12月24日,我将姚先生患病的消息告诉令政策后,他当即和我到山西大医院探视。在特护病房,力芸告诉我们,先生住院期间每天醒来都一如既往给身边的亲友讲述历史,笑谈孔孟老庄,充分展现了一代鸿儒面对生老病死的达观态度。


    天丧斯文,薪尽火传。在向姚先生告别时,令政策痛心地对我说:“姚老先生是当代三晋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群体的楷模和骄傲!”姚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我深信,他的精神和学养必将代代相传,汇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长河中。悲痛之余,我撰写了一副挽联:“问学砚边如坐春风人瑞咳唾滋朽木,祭灵庭下犹闻鸠杖通家涕泗挽慈翁。”其大体意思是:我常常向先生求教学问和书艺,每每听到先生的教诲,如坐在春风里,百岁老人咳唾成珠,滋养着我和同仁们的进步;今天祭拜在灵堂之下,好像又听到先生走来的手杖声,让我这个有两代之谊的弟子,怎不涕泪交加思念慈祥的先生呢?以此作为对先生永久的怀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10 10:37 , Processed in 0.11322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