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0|回复: 0

族谱 万姓同根的信物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6:45
  • 签到天数: 296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5-28 11: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4-5-28 11:09 编辑

    族谱 万姓同根的信物


         核心提示:族谱是一个家族历史的浓缩载体,是反映单个姓氏传承关系最可靠的资料,是研究姓氏文化依据的资料。一个个族谱构成姓氏文化的总体,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历史的全貌。6000多年前,自从老祖宗伏羲氏在周口淮阳"正姓氏、制嫁娶",揭开华夏民族腾飞的新篇章后,华夏儿女各姓氏家亲以谱牒的形式记录着"万姓同根"的血脉,铭记着自己是龙的传人,携手并肩,为中华的崛起而奋斗不息。本次文化节共征集到族谱1200多卷,共计64个姓,大多族谱都是各姓氏周口族人从外地各处分支宗亲征集来的,尽管所征集的姓氏和族谱与华夏民族的22000多个姓氏来说,仅是沧海一粟,但意义已足够深远。昨天下午,400多位海内外华人参观了族谱展。
                                                            

      族谱根的血情
      当一卷卷发黄的老族谱摆放着眼前,我们几乎能嗅到先祖的气息,那斑驳残缺的书卷里晃动着先祖穿过历史云烟迁徙的身影,战蛮荒,斗虫兽,为商为农为儒为宦,生息繁衍……通过族谱,我们和先祖对话,记着自己的血脉,记着自己是龙的传人。

      此前,在族谱的征集中,周口开发区孙咀村84岁的周志海老人委托族弟周运动送来《周氏族谱》,先净手,然后恭敬地小心翼翼地"请"出给筹委会。老人说,族谱系这族人的根。每年清明,族人给先祖扫墓祭奠时,都要如此地开启族谱,向后生们讲述先祖的故事,让一代代的后生不能忘记祖辈。在村里,因德高望重,老人和祖上被村人尊如族长,一直担负家藏族谱之重任。他说,族谱历来被族人视为圣物,保存格外讲究,先用桐油布一层层地裹着,然后再装在被油了多层的精致小木匣子盛着,珍藏在安全的地方,即使遇洪水也无恙。

      扶沟曹家村60余岁的曹润年老人因族人在战乱中遗失了族谱,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奔走八年,行程半个中国,也未能寻到根,虽然为村人撰修了《曹氏家志》,仍难掩离根之痛。他告诉记者,一刻也没放弃寻根的希望……

      淮阳的几位陈姓族人,为寻找外迁的宗亲血脉,几十年奔波祖国各地和海外。一次到岭南寻亲,因山路狭窄陡峭,连人带车差一点坠入山谷。但他们执著的寻根足迹一刻也没停息。

      伏羲万姓的老祖宗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诗含神雾》曰:"太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宓牺,即是太昊伏羲氏。大约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豫东大地的东夷部落首领伏羲氏,统一各部落,定都宛丘(今周口淮阳,有平粮台古城遗址和伏羲陵墓),实现华夏第一次大统一。《竹书纪年》记载伏羲氏"以木德王,为风姓,元年即位,都宛丘。龙马负图出河,始作八卦。以龙纪官,他自命伏羲氏,命"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火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等;对天下庶民百姓,有的封以居住地形为氏,如石氏、邱氏、高氏、沙氏、江氏、池氏等;或以驯养的动物为氏,如:牛氏、马氏、羊氏等;或以地方称谓定氏,如:轩辕氏、陶唐氏、高阳氏等。从此华夏民族进入按姓氏婚娶繁衍的新纪元。

      随着母系氏族社会的分化和瓦解,父系氏族社会的巩固与加强,远古姓的概念逐步被削弱、淡化、遗忘。从黄帝以后到西周初始一千多年的时间内,姓已逐步变得可有可无,氏仍是一个人的主要称谓符号。现在的姓氏,多数确立于春秋至秦汉时期,有的更晚一些。在这一时期,姓和氏之间的远古概念和差别已经逐步消失,人们便将姓氏合一,形成姓氏的总合,即现代意义的姓氏。目前,全世界华人常使用的姓氏有3000多个。

      姓氏家族
      早期一次大迁徙
      据史料载,伏羲氏统一各部落,定都宛丘,以龙作为华夏大民族的图腾,自称龙师,并以龙纪官、作八卦、造书契、作甲历、造琴瑟、正姓氏、制嫁娶、教民渔猎等,开创了一系列人类文明,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他位居"三皇"之首,在位115年,死后葬于宛丘(今淮阳县的太昊陵)。

      伏羲氏死后,由神农氏接任华夏大民族的部落首领。炎帝神农、黄帝轩辕先后是少典氏娶有乔氏所生。相差千余年。神农氏衰微时,其后裔蚩尤部落强大崛起,欲取代神农氏。神农氏被迫迁往河北涿鹿,但蚩尤仍欲灭之,追之涿鹿。神农氏求援于在陕甘晋豫一带崛起的轩辕氏部落。轩辕氏生于姬水,宽厚仁慈、以德为民、任贤用能,被尊称为黄帝。于是炎黄联盟,在涿鹿和蚩尤打了一场恶战,斩杀了蚩尤,将蚩尤的部落余众,迁到林海大漠或高原大山或深谷海滨等蛮荒的地方。而炎帝见黄帝强大,有取代之势,与之战,阪泉三战,败而逃往南方(还有史料称,炎帝让位于皇帝,从此,以采药疗疾济世为业,死于南方)。

      后黄帝联合炎帝余部、太昊后裔少昊大部落组成部落联盟,定都于河南新郑,始称华夏,是当时最大的部落集团,区域跨甘肃东部、陕西大部分、河南、山东大部分、江苏北境、安徽和湖北北部,又被史学家称为河洛民族集团。伏羲、炎帝的都城周口一带,中原、东方、南方的氏族或部落在此交错、融合,是父系氏族社会经济、文化进步兴旺的地区。而这次大同盟中,龙的民族也完成了一次历史大迁徙,其实也是各姓氏族人在远古时期进行的一次大范围的迁徙。

      血脉族谱
      与时俱进成温情纽带
      族谱是家族权利的象征,一般由族长藏管,族长是家族拥用生杀大权的最高"长官",融宗政权利为一身。翻开发黄的旧谱,开篇都是族规、祖训、家训的"族法",要求子嗣怎样维护门庭尊严、相夫教子、尊老爱幼等尽祖道家道,哪些不可为,并列有奖罚条律。据了解,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受封建社会意识的禁锢,旧族谱的族规对于族人从事理发、吹响器等职业采取抵制态度,规定其死后一律不得埋入祖坟地,而对于有偷窃、伤风败俗的族人,轻者要施以家刑,重者要施以活埋。一族谱载:1931年,杞县X氏家族的X村,族长召集祖人活埋不务正业(好逸恶劳、偷盗乡邻)的子孙。1935年,Y村不准庶子入谱。

      解放后,特别是近年,对封建腐朽思想的破除,族谱由"威严的族权象征"已变成了族人之间"温情的血脉纽带"。据曾参与商水叶氏家族修谱的叶二红介绍,现在的族谱对于族人的收录已没太多限制,体现了"男女平等"的新时代精神,不论族人职业尊卑皆可录入,族规、祖训、家训较过去更具人情味。族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族人根的纽带。

      《周氏族谱》
      周口来历的"活化石"
      周口,过去叫周家口或周家渡口。据《周口市志》载:周家口有600余年的历史。在族谱展上,当年在沙河口摆渡的周姓船户的后裔周运动、周书德,将记载族史谱牒送到文化节筹委会,工作人员惊叹地发现周口的历史再次更清晰地重现在这套28卷的《周氏族谱》。族谱载:明末永乐年间,我十一世祖周世恭从山东金乡县牌坊林,携楣、棋二子迁居陈州商邑齐家口(指原淮宁县管辖的永宁集沙河与贾鲁河交叉口处),摆渡为生。清初,周世恭的侄周一德为清朝高官(元帅),平苗归来,途径周口,驻扎孙咀附近,于是,周世恭居家迁居孙咀生息下来。孙咀成为周家世代居住地。后来周世恭的重孙周诚在北京居官,遭奸臣陷害,惹来满门抄斩之祸,周家人丁四逃,避祸散居在商水、项城、西华、漯河等处繁衍。至今,周世恭的坟墓还葬在孙咀。

      据几位周家后人讲,遗憾的是这套《周氏族谱》,并非他们家藏的原本,而是1988年重新到山东续录的新家谱。过去的旧本早已在文革期间被销毁了。

      《陈姓族谱》
      陈胡公后裔外迁的"活化石"
      陈姓是中华姓氏家族中最大的望族之一。陈姓族人遍布全世界,其中海外的20多个国家都成立陈氏宗亲会。陈姓源于母系社会的妫姓。陈胡公,名妫满,是舜的第34代孙,因助周伐纣有功,被周武王招为女婿,并封于陈地,建立陈国。妫满死后,葬于陈,谥号"胡公",是陈姓的开基始祖。在此次族谱展上,原中国陈姓·淮阳宗亲总会秘书长王继友老先生,一下子送来300多本陈姓族谱,陈姓族谱成为族谱展上数量最多的单姓族谱,这是王继友老先生等人奔波15年研究陈姓和淮阳历史及开展陈姓宗亲联谊活动征集来的。

      摊开一卷卷的《陈氏族谱》,陈胡公的后裔从淮阳往全国各地及海外迁徙的足迹历历在目。以现有的族谱显示:历史上,陈胡公后裔因国变,不得不离开祖地陈国外迁,最初形成山东陈完、太康陈亢、开封陈留、柘城陈惠公、原阳(有的认为是兰考)陈衍公、固始陈温公六大世系分支,后又繁衍分出很多世系外迁往祖国各地和海外。岭南是胡公后裔分布最多的地方,居住较为集中。唐朝时,被派往闽地平蛮的陈政,被尊为"开漳闽王",是胡公后裔最有代表性的一支。至今岭南胡公后裔的居住地里设有宗祠。另外,陈姓的一些胡公后裔,在历史上又派分衍变成胡姓、袁姓、田姓、孙姓、毋姓。

      另据载:元末明初、明末清初、康熙乾隆时期,因"红巾军之乱"、"张献忠屠蜀"等事件,造成云贵地区人口稀少,便出现被称为"湖广填四川"的三次大的迁徙潮。由河南、山东迁往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胡公后裔,随着移民迁入四川、重庆,然后又进入云南、贵州。目前他们发展成当地的大姓、望族,人口近20万,约占当地总人口的5.8%。作为妫满后裔,当地的姓有胡姓、陈姓、袁姓、田姓、孙姓、母姓等,以胡姓最多,云贵川地区有118000人,其中在四川筠连县就有44支,全县20个乡镇都有分布,人口11000人。他们的各支族谱上神联写为"安定家风源流长,苏湖世泽振千秋",铭记自己是胡公后裔,根在中原。

      相关链接:
      谱牒,又称族谱、家谱、家乘,家传、房谱、支谱、谱系等,是以表格的形式记录家族迁徙、发展的事迹和家族人物的世系、传记的图书,是以特殊形式组织、编写的家族生活史。

      一部较完整的家谱,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谱名、谱序、凡例、姓氏源流、世系考、世系表、人物传记、祠堂、坟茔、家规家训、恩荣录、像赞、艺文、纂修人名、领谱字号等。

      据考证,谱牒从夏商时期就出现了,到晋代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出现门阀氏族以谱牒作为取士作官的特殊历史时期,后稍有衰势,到明清又兴起,近代民国年间,修谱之风仍然十分盛行。在历史上,它和正史、方志并称为国史编撰资料的三大支柱。除私人撰修以外,政府还设有"谱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19 00:02 , Processed in 0.10455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