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01|回复: 0

治河功臣姚继可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6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6-3 09: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3-11-28 11:59 编辑

    治河功臣姚继可

    作者:李荣欣 新闻来源:许昌网 更新时间:2013-3-25 10:03:42


      在许昌,一说到治水,大禹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许昌能人辈出、俊彩星驰,在光辉灿烂的历史中,姚继可也是一位治河的名人。
      400多年前,姚继可在任时,曾多次主持对黄河的疏导治理,使百姓少受灾、少遭罪,他的家乡襄城县的人们,至今还在传诵着他的英名,称他为“姚大人”。
      一
      姚继可,是明朝历经嘉靖、隆庆、万历的三朝元老、累官工部尚书。
      姚继可,字又轩,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初任南陵县(今安徽省繁昌县)知县,到任后,“惩豪狡,奖孝悌,恤单赤,沉冗徭”,树立了刚正清廉、宽惠亲民的清官形象。由于政绩优等,姚继可于隆庆二年(1568年)升任四川道御史,担负巡抚西南边陲之重任。
      此后30多年时间里,他宦迹遍及甘、宁、川、陕等地,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对处理边防事务尤其得心应手。姚继可所到之处边患弭平,边民安居乐业。在宁夏任职时,为了巩固国防,确保国家安全,经过充分调查研究,他向朝廷提出了“备军粮,筑边墙,修河防”的建议。他说,只有备足军粮,才能在外敌入侵时保持高昂的士气,做到有备无患;“筑边墙”就是修复长城,以长城为屏障,有效地防御敌人的进攻;“修河防”则能减少自然灾害,发展生产。姚继可这三条建议,抓住了当时边防问题的根本,深受朝野有识之士好评。姚继可任职的地方,多与黄河关系密切,他深入考察黄河流动涨落的规律,对修筑防洪工程和环境治理有独到的研究,著成了《河工覆议》四卷,为我国黄河治理、环境保护积累了经验。
      作为朝廷命官的姚继可,时刻为朝廷分忧。万历三十年,作为工部尚书的姚继可在商讨修河工程时,提出借用河南、山东、凤阳京操班军,参与工程建设。他认为他们“最为廉价、易于管理”。他说:“今可用夫七八万,而此七八万,先借河南、山东、凤阳班军,次宜借洪夫闸夫,及淮安牙募夫总计二万有余,此辈有本等工食,每日每人加给银一分,约束颇易。”
      姚继可因“谙练边务,洞晓物理,凡所调度,悉合机宜,以故所至,莫不贴然”,一时成为边、河环境治理的楷模。
      二
      姚继可“姚大人”之所以受到家乡人民的称道,以至于流芳几百年,与他在朝为官时,时刻体恤乡亲百姓分不开。
      在襄城县北关的玄帝庙里,有一座“无梁殿”,这是襄城人妇孺皆知的古建筑,这座奇妙的建筑,就与姚继可有关。
      明世宗朱厚熜,因受其父影响,笃信道教,他做皇帝后,便罢黜僧尼,独尊道教,京师就开始拆毁佛寺、尼庵,大建道观,至嘉靖中期达到高潮。上行下效,当时,全国各地修建道观极为兴盛、普遍,如不修建,就被视为对皇帝不忠。当时,襄城百姓正临旱灾,衣食无着,赋税不减,逼得一些百姓只得背井离乡外出逃荒要饭。在朝做官的姚继可把此记在心上,时刻想着减轻家乡父老负担的对策。当他得知皇帝南下,要经过襄城县时,就与襄邑乡绅商议出了一个变通的良策,即在襄城北城门外三教合一的北极观(玄帝庙)里修建了一座特殊建筑——无梁殿。
      后来,嘉靖皇帝去湖北陆安州祭拜显陵(其父陵),经过襄城,由姚大人等陪同参观了襄城北极观。看到无梁殿时,嘉靖皇帝很高兴,姚大人就故意问他:“万岁,此房子好不好?”嘉靖皇帝脱口说:“好,好,好在无梁。”姚大人马上俯伏在地,大声奏道:“谢主隆恩!”嘉靖皇帝问:“这是何故?”姚大人说:“此地大旱,百姓流亡,万岁免去了百姓的粮(税),我替百姓多谢万岁。”皇帝是“金口玉言”,出口算数,只好认了。百姓们知道这个消息后,欢声载道,流亡的都又归舍了。
      这一大得民心的故事,在襄城县流传了400多年而不衰。最近我们到姚庄村探访,碰到了姚继可的第22代孙、70多岁的姚绍村,他对我说:“要说祖上体恤百姓的事,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姚继可老年辞官回到家乡后,就居住在襄城县城。他看到紧邻县城的北汝河时常泛滥成灾,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百姓苦不堪言,就偕同当地官员,用自己防治黄河洪水的理念,率众对北汝河襄城段进行了清淤导流筑堤防洪治理,使这段河流再也不危害人们了。
      姚继可还很关心和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他曾捐资修缮县学(文庙),并在文庙中修建了尊香阁,也叫尊经阁,内置书籍260套1000余本,使家乡的莘莘学子有书可读。
      三
      被襄城县百姓津津乐道的无梁殿,可惜后来被毁坏了。在惋惜声中,有人告诉我,已有上百年历史、地处襄城县湛北乡姚庄村的“元老别墅”,现在还有一些存留,值得一看。
      果不其然,当我们来到姚庄村后发现,由姚继可之孙、南陵知州姚成性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为纪念先祖,在先祖隐居之地修建的这处宅院,要是不毁坏坍塌的话,其气势是相当恢宏的。有关资料记载:“元老别墅”南北长90米、东西宽75米,由三院九井、三厅九楼组成。院与院由胡同间隔,并设旁门相通。每院主楼各配东西厢房,形成天井小院。周围群房环列,分别为侍卫、仆人、膳食、更传、马厩之所。三座大门均走巽(东南)方,比主楼略低。别墅前,原有牌坊三座,中间牌坊嵌有明代万历年间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沈鲤题写的“元老别墅”青石匾额。
      站在“元老别墅”前,令我心潮起伏的是:作为黄河防洪专家、环境治理的楷模的姚继可“姚大人”,在明朝的封建制度下,尽管有“善始”,却没有“善终”。
      让我们的目光回到明朝万历二十八年。这年是姚继可因病归隐故里的第五个年头儿,皇帝思贤心切,突然要起用他。无意再出山的姚继可,托言有病,疏辞不从。皇帝下旨,把他带病抬到京城。他誓死不去,报说病故。皇帝说:“人死了,也要把头给我解来。”姚继可无奈,就寻卒于家,把头解往京城。皇帝见状,大惊失色,没想到思卿、爱卿之念,竟变成了害卿之因,遂下旨造一颗金头,与姚继可遗体合葬,并按照国礼,安葬于襄城东城门外的姚家坟。下葬时,姚继可的女儿悲痛地哭道:“金头,银头,不如俺爹的肉头……”周围百姓,听之人人动容,个个悲哀。至今襄城的人们在不可思议中提起这件事,还唏嘘不已。姚家坟在几百年来一直被襄城县人们所称道,可惜在“文化大革命”及后来的扩城中被毁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17 12:15 , Processed in 0.09968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