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卷本的《悠悠蓝天情》近日由蓝天出版社出版,该书讲述了人民空军建立初期入伍的一批知识青年的报国情怀和人生经历,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本网开始连载此书部分内容。
诗赋伴我度征程
姚 平
我1951年7月初中毕业,正赶上军事干部学校招生,我动员一批同学参军,一共十余人,以满腔热情踏上从军之路。我写了《从军吟火云》:“火山之气汇成云,猛势冲霄曙色浑。紫染明河光日月,红生广宇暖乾坤。地无冻土天无雪,军有新星国有魂。留得满腔鲜血在,金戈铁马映余生。”
一、南北东西度征程
参军路经南昌、武汉,7月29日抵西安入伍,编在空军第二航空预科总队三大队八中队八班,指定我当班长。这里原是国民党青年集中营旧址,除一些平房外,到处都是杂草和瓦砾。野兔成群,随处可见。学校提出劳动建校,在大操场南边,用土堆成一座平台。政治课上《社会发展史》,请高平老师讲“猴子变人”。到了12月,我和一批战友分配到哈尔滨第一航校当学员。到哈尔滨是零下28摄氏度,棉大衣都很难挡住风寒。我第一次来东北,参加的第一个活动是冰灯晚会,美景促我写了《冰灯吟》:“人间巧手夺天工,盏盏冰灯紫又红。砌就亭台花锦绣,雕成禽兽玉玲珑。偏宜高塔悬明镜,更有长桥号飞虹。为问谁修冰世界?或言艺传水晶宫。”
在校不到三个月,因鼻中隔弯曲飞行不合格退回原预总,插入一大队一中队六班继续学习,被选为团小组长。五四青年节被选为全大队模范青年,下半年调整到三大队十五中队,因学习优秀,活动积极,工作突出,荣立二等功。年底分配到政治部保卫科任工作员,在科内选为团小组长。次年3月评为优秀团员,派往兰州文化干校十中队搞政审七个月,再次评为优秀团员,立三等功。1954年6月27日批准参加中国共产党。
1968年11月18日,下放眉县“五七干校”劳动因翻车左肱骨骨折脱臼,落成三等残疾。不能劳动,只好提前结束,参加“支左”,在省国防工办负责材料工作。不时下铜川、宝鸡、西安国防厂检查工作,整理材料,几次被评为积极分子。
二、烹文煮字著新篇
支左结束后,1975年回空军通校工作,任秘书科长。次年7月调任政教室主任,这是我平生由行政转为教学的大转折。室内两派头头集中在一起,是校内三大后进单位之一,经常吵得一塌糊涂。用了三年时间才扭转为先进单位,评为先进党支部。为转变教学形式,我先后去太原、洛阳、重庆、武汉、南昌、南京、济南等军校调查研讨,从而向校党委提出开设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社会发展史等课程。带头讲课,作出示范。又去西线挑选一批教员,建立资料室。1980年任命为正团职主任。抓了编教材、选教员、搞资料三件大事。在教学科研方面,成绩卓著。我写了《政治理论教育研究》10章7万字,《革命人生观漫谈》7万字,《政治经济学漫谈》13万字,《政治经济学表解》2万字等。又写了几十篇论文,《教研室建设》一文登空军宣传通讯。被总政治部聘为军队政治教材编审委员,在上海、南京,两次参加教材审查。
由于工作努力,著述多,被空军树为24个先进典型之一,在《空军报》上通报表扬。当时全军管理学教学,没有现成教材。我主动请缨,担负教材编写任务。到部队、院校调查,编成《军队管理学纲要》5万字,经过三轮教学,反映良好。就进一步调查研究,翻阅资料,进行修改补充,编成《军队管理学概论》10章34万字。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初印10000册,供军队、武警院校作教科书,供不应求,学校加印4000册。《世界军事年鉴》及有关刊物著文介绍。这是我平生公开出版的第一本书,给我巨大鼓舞,从而一发不可收。根据社会上庸俗关系学时兴,拉关系,走后门的情况,研究科学的关系学,翻阅古今中外的资料,进行独立研究,写成《人际关系学概论》20万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初印11000册,获得全国图书评奖会“金钥匙”奖和西安市委、市政府社科一等奖。后加印2000册。根据公共关系热,缺乏科学教材,又编《公共关系学新论》25万字,获陕西省优秀社科二等奖。根据西安公共关系学院教学要求,编成《传播学纲要》。根据多年来搞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决心写一部崭新的《新行为学》45万字,这是我平生心血所系,希望它能传世,有益于心理管理。这五部教科书,观点新颖,现实性强,是我对理科学术的作出的贡献。
此外,我还主编、参编了几部书籍。主编《新时期邓小平战略思想研究》,因是改革开放初期,尚很少人涉及这一课题,所以经中宣部龚育之部长审阅批准,作为陕西人民出版社向国庆40周年献礼的第一本书。又主编《军事行为学》、《管理心理学辞典》,均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还参编《组织心理学》、《社会主义建设辞典》、《孙子兵法在当今世界的妙用》。这些书籍的编成,为学术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在50岁生日时写过《满江红》中有“桃李满门传天下,卷篇成束留人世”,我自豪地实现了这一理想。
三、吟诗作赋送华年
1988年8月退休以后,我认为是人生的第二个黄金时代。由组织安排转到自由选择,我编过杂志,办过学校,当过校长,是陕西省军事行为学会会长。九十年代,全心投入诗词事业。集创作、研究、教学、传播于一体,1994年参加陕西诗词学会为理事,次年当秘书长,搞过“长岭杯”诗赛,编《长岭集》,编过《陕西诗词》。除编《雁塔诗刊》及丛书外,编过《陕西耆老诗词选》、《陕西中青年诗词选》、《三秦名胜新咏》、《当代实业诗选》等,为陕西诗词留下历史资料。70岁曾以叠韵十章征和,和者600余人800余首,编《古稀唱和曲》,在全国诗词界造成较大影响。平生创作诗词8000余首,先后出版《寒梅阁吟章》及续、3、4、5、6吟及《梅苑风华》。《华夏吟友》七辑登96首;《中华诗词》数十首、山西《难老泉声》、湖北《东坡赤壁诗词》、山东《历山诗词》、《江北诗词》、江苏《江南诗词》、新疆《天山诗词》、《绿韵》、四川《岷峨诗词》、《重庆艺苑》等,约登数百首。海外美国《白香词苑》、《诗词玉屑》、《环球吟坛》、《四海诗声》;新加坡《狮城吟苑》、《世纪风》;日本《一衣带水》;马来西亚《神山艺苑》等约登数百首。总之,海内外知名,颇有影响。为教学需要,还编了《诗词三要素》、《诗词写作入门》,为诗友写序近百篇。一生以诗词为事业,所以诗词是我的灵魂。参加中华诗词各种理论研讨会十余次,诗词得奖数十次,我看重的只有世界汉诗协会评我为“建国以来感动中国的百位诗词家”之一,而引以为自豪。
进入新世纪,深感辞赋衰竭,有断代危险,于是倾全力振兴辞赋。我曾在《当代辞赋评注》中登23篇。在《中华辞赋》杂志上登20余篇。特别2007年4月参加洛阳首届中国辞赋创作研讨会后,大力抓辞赋。至今写辞赋200余篇。出版《姚平辞赋集》及二集、三集。外投辞赋,5篇得金奖,两篇银奖,3篇铜奖,3篇刻碑。诗友戏称我是“金奖专业户”。我每会必讲辞赋,辞赋成为我的血肉。
2011年我出版全集《姚平文存》,从40多本书中选22本,380多万字。我一生写了千万字以上,成为印刷品的五百万字以上。为总结我的一生,写了《水调歌头·平生忆》:
文字作基地,国学结奇缘。写来手稿千万,今古一锅煎,掀起诗肝词胆,捉住辞雷赋电,宜绣彩云篇。向秀为吹笛,余响散高天。出全集,廿二本,几多笺。不应有恨,天南地北在流传。尚有平生憾事,剩下残稿赍志,对月甚时圆。艺苑一壶酒,花下好安眠。
(原标题:[连载]《悠悠蓝天情》姚平:诗赋伴我度征程)
本文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