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88|回复: 0

年高德劭 感恩师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7
  • 签到天数: 295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6-5 15: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年高德劭 感恩师尊
    ——国学大师姚奠中百岁寿辰的温馨时刻
                                            汤序波
         百岁老人姚奠中先生是我曾祖父汤炳正(景麟)先生的同窗好友,也是当今惟一健在的“章门弟子”。老先生治学不拘一隅,优游于经史子集,尤在子部的研究上成就卓著,如对庄子、荀子、韩非子皆有精深的研究。在艺术创作上,诗书画印俱臻精妙,被誉为“四绝”。其中尤以书法成就最高,曾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姚老本名豫泰,别署丁中、刈草、樗庐等,1913年生于山西省稷山县南阳村。谈到这位年高德劭的老前辈,令我最钦佩的地方还是他对师尊的那份感恩之情。
      且从2006年说起,这一年,老先生倡议在山西大学召开“纪念章太炎先生逝世七十周年国学国际研讨会”;在出版的《姚奠中讲习文集》(五卷本)每册扉页赫然印着“纪念章太炎先生逝世七十周年”字样;亲赴北京,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姚奠中书艺展:纪念章太炎先生逝世七十周年”;给太炎先生之孙章念驰去信,就《章太炎全集》出版问题,提出两项建议:一、“如原出版社不愿或不能续出,此方古籍社可以接过来全出”;二、“如只因困于经费(需要多少),我可以按需凑齐”。念驰先生由此感慨:“一个九十五岁的老人,取得了这么多成就,还能不忘自己的老师,确实有很好的道德操守。”今年六月是恩师章太炎逝世七十六周年,老先生以期颐高龄抵京,在国家博物馆举行“薪火相传,翰墨流光:章太炎、姚奠中师生书艺展”,京华为之震动。冯其庸先生题诗云:“雄才博学百年身,四海堂堂第一人。我敬寿翁千盏酒,梅花愈老愈精神。”
      再说重教。1936年太炎先生不幸去世,尚没有结业的姚老即被点将担纲“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的主讲。抗战军兴,老先生与同门柏逸荪在皖北创办“菿汉国学讲习班”。所以取名“菿汉”也是为纪念恩师。太炎先生的别号有“菿汉”,世人尊其为“菿汉大师”,且有多种论著以“菿汉”为名。姚老精心拟订“教条”:“以正己为本,以从义为怀,以博学为知,以勇决为行,以用世为归;不苛于人,不阿于党,不囿于陋,不馁于势,不淫于华”。这既是他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更是自己一生的座右铭。而姚老晚年出版的文集,也标出“讲习”二字。“讲习”出自《易·兑卦·象辞》“君子以朋友讲习”。按姚门傅如一解释:讲习当然是有讲有习,讲是主导,习是主体。讲者指明方向,教给方法;习者则薪火传承,有所发展。我们知道,太炎先生一生曾有过三次大的讲学,即“东京章氏国学讲习会”、“北京章氏国学讲习会”、“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每次都是冠以“讲习”之名。姚老之所以用“讲习”命名文集,也就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与弘扬。2010年12月,姚老还捐款100万元,发起成立“山西省姚奠中国学教育基金会”,支持国学研究与出版。还多次与弟子刘毓庆就国学作深层次对话。如“什么是国学”、“开启国学之门的管钥:小学”、“国学之根:经学”等等,发表后引发热议。《中华读书报》还发表了长文《章太炎先生学脉在山西的传承》。关于国学的定义,学术界向来有广狭之分。广义是“国学为我国固有学术”,狭义是“国学为‘六艺之学’”。显然姚老是持广义的国学观。在他看来,诗书画印同样也是“国学”组成部分,同样也是体现着对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2012年7月14日,山西省在太原市晋祠宾馆举行有600位各界代表参加的“庆祝姚奠中先生百岁华诞暨东亚经学高端论坛”,我们一家三口作为特邀嘉宾参与盛会。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久仰盛名的姚老,感到颇为亲切。对嘉宾的发言,我认同“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平以“大美长寿,大善长寿,大德长寿”作的主题讲话。是啊,老先生所以吉庆有余、长生无极,正如董仲舒说:“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心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会场里还放着稷山县用高1.913米、重190公斤的十层手工花馍做成的寿桃,表达了家乡人民对老先生的衷心祝福。
      傍晚时分,姚老在家中接见了我们。客厅里鲜花绽放、气氛温馨,一副“夜卧千峰月、朝餐五色霞”自书联彰显了老先生德艺宏通的百年人生。墙上还挂了一幅太炎先生的画像。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的姚老拉着我父亲的手说:“我和你祖父关系最好。”当老人听说我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时,特别高兴,即呼我坐到他身旁,一句“你应该叫我太爷爷”,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此刻他已不是名满天下的学者,而就是我心中的太爷爷。谈到读书,老先生说:“有些书,比如你专业领域的书,要下大工夫精读。只有这样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而有些书只需略读,大概知道它讲的是什么即可。对参考书也要尽量多涉猎些,它们可能会使你触类旁通。”老先生还欣然在我呈上的题词本上写道:“学习上比,生活下比,勤奋谦虚,身心两美。姚奠中百岁”我想,这不单单是给我一个人的题辞,也是给所有学生写的题词。
      对贵阳的感情也很深(贵阳是除故乡以外,他生活时间最久的一个城市)。他在《九十书怀》中有“三十四年漂泊身,南明河畔得相亲”;“黔山风雨滇池花,三载已成四口家”句。我知道,老先生1945年8月受聘为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国文系副教授;1948年8月升任为国文系教授,并长国文系,是当时院内最年轻的系主任。还担任过学院的“招生委员会委员”、“训育委员会委员”。其间,姚老还为黔中名流任可澄撰写一副挽联:“薪尽火传,寓诸无竟;功遂身退,死而不亡”。1951年8月,姚老应山西大学之邀,才离开了贵阳这片热土。


    老先生根据当年样式亲笔书写的竖幅“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8 01:48 , Processed in 0.1154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