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难过 2013-12-18 12:43 |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
读罢姚绍弦先生所撰<<关于灵源二支姚姓的思考>>一文,感受颇多。长期以来,我们三公后人对于我们先祖在湖广辰州以前即在江西的历史知之甚少,几乎是盲区,无从着手理清。抛开江西灵源二支姚姓孰是正统的争议,作者的文章确实为我们三公后人研究我们先祖在江西的历史提供了许多资料、线索。但其中一些立场和叙述,特别是关于姚文龙的看法,我个人持严重保留态度。
我先祖良能、良德、良珊三公于大明永乐十四年(1406年)响应朝廷征召,自江西新昌来到湖广辰州(今湖南怀化市境内),现三公之后已遍及湘、黔、鄂、川、瑜、桂、瑱等中、西部数省市区。我们的谱牒记载,姚文龙是我等之直系先祖,但谱牒上记述甚少,寥寥数语而已,仅反映姚文龙武功过人,四处征伐,屡建功勋云云。至于其后几代,仅有“始五郎、小三郎、八郎”之类代称,并无名姓,符合蒙元统治下我中华汉族连姓名都不能拥有,只能以出生日期或数字为名。
关于历史事件,是非曲直,实属说不清楚。当时蒙古政权统一中国,已成大势,非个人能力所能阻挡。据史载,当时南宋官员特别是武将降元者甚众。元史记载:元世祖平定宋朝以后,召集宋朝诸将问道:“你们为什么这样轻易地就投降了呢?”诸将回答说:“宋朝朝中有权臣贾似道独掌国家大权,总是优待、礼遇文人,唯独轻视武官,臣等内心长期郁积着不满,心已离,体已懈,所以就望风而纳款输诚了。”可见当时南宋小朝廷在内忧外患面前,仍权臣当道,政治腐败,导致为国效命的武将不仅不受重视,反而可能招致权臣打击迫害,以致离心背德。
史载: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管辖蒙山的南宋安抚使姚文龙据守瑞州孤城,与元军周旋,于至元十四年才被迫投降。可见,姚文龙是在其时奸臣当道,南宋气数已尽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抵抗,困守孤城,弹尽粮绝之后才被迫降元的。并且“其家属为宋人所害”。是否为当地熊姓所杀,已无从考证。大胆推测,是否有这种可能:熊姓为新昌大族,姚姓虽为小姓,却在外为官者多,两姓必然明争暗斗,互不买帐。姚文龙降元,是在审时度势并且思想认识发生重大转变以后,必然考虑到汉族人免遭生灵涂炭而招降汉人。乃发生招降熊襄不成,熊反而在新昌城内尽杀其家属的事情。于是姚文龙引兵攻打新昌报仇,这就必然杀戮抵抗的熊姓人。元朝灭亡后,熊姓夸大姚文龙罪行,指“姚文龙为了贪图一己之富贵,引元兵残杀父母之邦”,给他戴上了一尊屠杀父母之邦的帽子。由此,明代官方记载姚文龙肯定没有好话,后世沿用,不可避免。其于姚文龙降元后,是否引元兵在家乡滥杀无辜,实无证据,也不合常理。
关于姚文龙的降元之举,我个人是这样看的:要说屈服,当时整个中国都亡国了,实际上就是说全民族投降了,实际上都当了顺民。你说你们的先祖能高尚多少?可能当时姚文龙领着他们顺应时势的时候,他们都感谢这个人给他们的家人带来了庇护,可是蒙古人被赶跑了时,他们反过来又诬陷姚文龙是卖国求荣的坏蛋。这就是人心,这就是时势!确切的说当了亡国奴,奴隶都不如。汉人娶妻,要给蒙古人先睡三晚。蒙古人之所以被汉人恨之入骨、最让汉人感到屈辱的地方莫过于此,要用侮辱的方式,改变汉人的血统啊,实际上还是想灭绝汉人。可当时我们的汉族先人没有人敢反抗,确切的说是没有能力反抗!狭隘一点说,我们汉人的先祖都投降了。以暂时的苟安屈服换取生命和后代的延续,用摔死头胎的办法对付蒙古人的恶毒手段。人类社会和动物界实际上是一样的道理,不是征服就是灭绝。要想生存下去,延续下去,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你难道为你祖先的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感到屈辱就不认祖先吗?现在一些人在那里事后诸葛亮,以五十步笑百步,有意思吗?别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没有这么一批人审时度势,一味硬拼,估计汉族人已经被灭绝了,蒙古人的手段大家是清楚的,蒙古人是准备杀光汉人的,西夏人就几乎被杀光了。是耶律楚材建议,加上一批降元宋官的影响力,才避免了对汉人也实施赶尽杀绝。
南宋统治集团由于腐朽没落造成的后果,以及历史规律造成的时势结局,不应该由个别所谓悲情的英雄人物去承担全部后果,我们称颂文天祥、姚雪坡,但没有必要去苛责姚文龙。即使杀身成仁也挽救不了民族的命运,只不过为行将失败的统治阶级增添了一点愚弄民众的工具。
姚文龙先是困守抵抗,没有办法了才投降的,对人民甚至对那个腐败的南宋小王朝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并且自身也已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家属被宋人杀害。从这点来说,我们对先祖姚文龙的行为不必过多苛责。蒙古人毕竟不是日本人,这个民族是实实在在统治过中国近百年的。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承认,蒙古族已经融合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李唐王族也带有少数民族血统。西周的统治者本身就是西戎少数民族。这同没有颠覆过中国的日本人是有区别的。所以,我认为,姚文龙不能算是什么汉奸。
史载:元至元十四年升饶州为饶州路,辖三县三州,户六十八万二百三十五,人口四百三万六千五百七十。饶州路在元代成了管理人口最多的路。姚文龙任饶州路第一任总管兼江西道宣慰使,并在朝廷的重视和支持下,集中了全国的人才、技术、原材料等多种优势,使景德镇制瓷业进入了一个创新时期。可见,抛开历史问题,姚文龙在治理地方上颇有才干。
另外,需要纠正的是,关于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这两次发生在改朝换代初期的明清两次大移民中,关于“离娘山”的传说广泛存在于迁移的各个姓氏当中,不只姚姓。将离娘山传说与所谓“姚文龙、熊襄事件”联系起来,甚至将“娘”字与“襄”字进行拆解,应属穿凿附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