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30|回复: 0

一位植根于学术沃土的书法家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6-9 09: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位植根于学术沃土的书法家
    作者:柳倩

      今年四月初,一个朋友和一位从太原来的青年同志到家里看我,闲聊之余,青年同志拿出几幅字让我看,说是他的老师所写。我看字写得很好,署名是姚奠中。对这个名字,我有些印象,记得他曾是中国书协理事,全国书展上也常见他的作品,由于他很少参加会,所以不认识。展品看到的,除国际大展是四条屏外,都只是一些中堂,不可能了解的太多。作品中他自己的诗,我也十分欣赏。觉得完全应该向全国介绍。这位青年同志回太原后,又给寄来有关姚先生的传记资料,现在概括介绍如次。
      一、姚奠中,原名豫太,以字行。别号丁中、丁一、刈草、樗庐。生于一九一三年夏历五月二十一日,山西省稷山县南阳村人。一九三二年起,曾在山西教育学院国文系和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肄业。因慕章太炎先生的学行,遂转入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并考取了章先生招收的唯一的一批研究生,名列七名中的第四。
      一九三六年夏,章太炎先生病故。学会在其夫人汤国黎女士的负责下,继续坚持,并招收了预备班。姚奠中先生被派到预备班教中国文学史,从此开始了教书生涯。抗日战起,他先后在安徽临时政治学院和师范专科、四川白沙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国立云南大学和贵州大学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主要教中国文学史,兼教文、史、哲、文字学等课。在女子师范学院、贵阳师范学院和云南大学,接的是胡小石、谢六逸、徐嘉瑞等名家的文学史课,困难较大,但他还是比较胜任的,因为得到了学生的欢迎。
      一九五一年秋,他由贵州大学调至山西大学任中文系教授。至今,总算起来,他在讲坛上已耕耘了五十六个春秋。其间曾担任系主任多次多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姚奠中先生现在已年届八十,但他还担任着山西大学古典文学研究所所长,既带着研究生,又主持着几百万字的研究项目,在不少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中,担任着理事、顾问、会长等多项职务。同时,他还是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也是第一、二届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山西分会副主席和学术顾问。
      二、从以上简历看,姚奠中先生一生的精力和成就主要是在教学、学术方面。而作为书法家则正植根于深厚的学术基础,也和他的思想修养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他小学时期,即在其伯父慎修老人的督教下,除教科书外,加读了《四书》、《左传句解》、《诗经》等书,其中大部分都能背诵。对社会上流行的《水浒传》、《三国演义》和其它小说,也在悄悄地广为阅读。上中学时,在一位博学的焦卓然老师指导下,读了不少古书,象《史记》、《十子全书》、《通鉴辑览》、《水经注》、《剑南诗稿》、《古唐诗合解》、《昭明文选》,以至《说文解字》、《薛氏钟鼎款识》等,都接触到了,而特爱《史记》、《庄子》。虽还谈不到系统学问,但已走上博览的道路。也在这时,其诗、书、画都已有了突出的表现。
      在无锡国专,他对唐文治先生领导下的理学空气不大满意,而自行涉猎了多种书藉,以《汉学师承记》为线索,阅读了《经义述闻》、《经传释词》、《古书疑义举例》等名著,进一步研读了《说文》、《尔雅》。转入章太炎先生门下后,他才感到大开眼界。章先生为一代国学大师,对于经、史、子的观点、见解、论证,都远远超出一般学者。经、史、子、小学各种《略说》,都是开创性的名著。姚先生在章门,以章先生所讲《古文尚书》和《说文》为中心,扩大到整个“国学”领域,而个人研究则以诸子为主。他作的毕业论文为《魏晋玄学与老庄》,是他研究的初步成果。
      一九三七年初,姚奠中先生即在《制言》半月刊上发表了《臧林五帝本记说正》,这是其发表论文的开始。与此同时,结合在预备班授课,增改文学史讲义,编印了《中国文学史》,这是他的第一本著作。接着还整理在章门听讲的笔记,写成近五十万字的《古文尚书讲疏》一书。在各高校教书以后,姚奠中先生除发表了《书注与读书法》、《屈原的有无问题》、《论治诸子》、《礼运大同辨》、《庄子内篇间绎》、《诗歌的生命与新旧诗的合一》等多篇文章外,还写了《中国哲学史》与《庄子通义》两部著作。《中国哲学史》同《中国文学史》一样,都是作为讲义印行的。《庄子通义》则是他多年研究所得。他认为:庄子早年曾服膺儒术,但每予以新解;等到涉历日深,便深感儒者一些繁琐的仁、义、礼、智之弊,乃大力予以揭发、抨击,从而转信老聃之言,称扬、阐释不遗余力;最后更从老子柔弱谦下、逃避矛盾,进而谋求解除精神桎梏,以达到内圣外玉之最高境界。《通义》正是以外、杂篇与内篇相印证,来进行研究的结晶,有不少个人的创见。
      解放后的四十多年,他虽经历了些坎坷道路,但在极“左”路线得到抑制、纠正的期间,教学、科研仍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得到了政府和人民的充分肯定。他先后上过十余门课,培养出研究生十几人。出版了专著(含主编)十九种,发表论文六七十篇。专著中《中国短篇小说选》(古代)和《唐宋绝句选注析》都发行了二十五万册以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和《元好问全集》得到山西省和全国的二、三等奖。
      姚奠中先生作为学者的同时,还是一位诗人。在初中,专学七言歌行;到高中,则专作五古;到南方后,才试作近体。现存最早的五律、七律各一首,都是避地安徽泗县时所作。原诗如此:“秋气遍寰宇,圣宫亦寂寥。素王何杳杳?赤子徒噍噍。乔木盲风起,寒花冷雨飘。胸怀家国事,午夜泛愁潮。”(《泗县文庙和武酉山》)“儒生流落依戎马,故国飘摇风雨间,一片丹心伤碧水,两行红泪哭青山。梦中沉痛诗和血,觉后凄凉月满阛。志士英雄应即作,从头重整旧江关。”(《感时》)。两诗既充满爱国之情,而辞亦工丽。由于姚先生致力于教学、科研,诗作得比较少,有的随写随失。近年,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唐风集》选录他的诗38首,山西诗词学会编印的《难老泉声》,选入其诗词八十余首。而自编的《南北诗词草》也只收三百余首,但诸体皆备。大抵语言平易工稳,富于真情实感。他有一枚图章,自刻“未能高泳”,实是自谦之词。
      三、姚奠中先生是个多才多艺的学者,书、画、篆刻和他的学术同步进行,都有精湛的造诣。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中年以后画、印已很少作,只有书法则不断前进,达到炉火炖青的高度。他的楷书由赵孟兆页转颜鲁公,他的魏碑由《石门铭》、《郑文公》归《张猛龙》,而与楷合流;其篆书,从《说文部首》学起,取汉碑额之放,《天发神谶碑》之方,结合《三体石经》中小篆之圆劲;隶书先学《石门颂》,再学《张迁碑》,取《曹全碑》之秀;金文以《毛公鼎》、《散氏盘》为主,参以小篆;而行草则基颜、入魏,溶篆隶笔意于字里行间,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些是他自己总结出来的体验,从他的作品来看是符合实际的。
      姚奠中先生于书不喜柔媚一类风格,这与他治学重在先秦典籍有着一定的关系,也与其性格相似。姚先生的书法言论,散见给一些书法著作、所作的序言和他的十多首论书绝句中。如:“殷甲周金汉魏碑,钟王以下亦争奇。工夫端在临池里,骨力风神各异姿。”(《论书绝句之一》)“巧媚排除始得真,苍松古柏肖为人。旁参篆隶知奇变,不与宋元作后尘”。(《题傅青主法书》)可见他论书不拘一格,而特重骨力风神。他教学生一要注意临池,二要多师博览,三要写出自己的风格。他还常说:要写不要画;要自然朴实,不要作怪吓人;要厚重,不要轻飘;要有筋骨,不要一堆肉;要笔到力到,不要见墨不见笔;要有点文字功夫,不要生造硬凑,照猫画虎;要从实践中创造,不要急名好利。这些话都是发自内心的经验之谈。
      一九九О年九月,山西省政协、山西大学、山西省文联、山西省书协等单位联合为他举办了一次“姚奠中书法展”,盛况空前。报刊先后评介的文章近二十篇。其中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张颔先生的文章说:“先生不抑人,不自炫,淳淳奖励后进”;“从不以书法钓名,但实至名归”;“字如其人,精微博大,高明丰富。我每看到他的书法,总觉得如读‘退翁山石之句’,有一派刚直浑厚之气扑来”。从这段话中,我认为很可以看到姚奠中先生的其人其书了。姚先生七十岁时有一首小诗:“时代不同了,古稀今不稀。犹当争岁月,寰海共朝晖”。这是他自己的自励诗,但对我们这些老年人来说都可以起到一种奋勉作用。
    (摘自《中国书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3 17:12 , Processed in 0.0981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