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27|回复: 0

《姚奠中书艺新编·序》(周汝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6-12 14: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奠中书艺新编·序》(周汝昌)


         中华古圣贤,其实都是大艺术家。古画表现羲娲,手各执规与矩。可见他(她)是伟大建筑制作大师也。周公多材(俗多误作“才”)多艺,列为上圣。孔仲尼,初为乐师,故其闻《韶》而三月不知肉味。又曰:“君子和而不同”,此亦乐理之借喻,盖“和”字古篆作?,其左乃乐器,是乃本义。观乎孔门弟子三千,而唯身通六艺者号称贤人。是则艺者,自古与学、与道并列齐重,而艺、学、道三者又非如冰炭之不相容、云泥之势难接,似分而实通也。孔门六艺,重在一个通字,何也?学人于此,可不悟乎?于此而能悟,则与中华学术文化之精义思过半矣。
      我们素来最重者曰通儒、曰通材。通材者,能精于义理、考据、词章,不如此,仅为偏材而难成大器。例如司马光著书,题曰《资治通鉴》;章学诚著书,必题以“文史通义”;又有《史通通释》、《风俗通》、《六书通》……举之难罄。又如“七略”“三通”,艺曰精通,文尚清通……中华学文之重通,其例不可殚举。是以姚奠中先生身为鸿儒,而通于艺者亦造上乘,不问可知。是集所收,足见彩豹之一斑,丹凤之片羽,非等闲可望其项背。
      于此,我欲再赘一言:中华的文化学术,总括而言之,贵在于通;分而区察之,则学贵在识,艺贵在通,道贵在悟:三者备,是为中华人所独标之“灵性”,其品味凌驾于智与慧之上,而不可以言词形迹表现(如定义,如界说等等)。然太史公所云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者,盖所究即天人之间感而遂通之理也。两句虽分,所重仍在一个通字。唐人孙过庭论书“俯贯八分,旁通二篆”,贯亦通,所微异者只在贯通者为纵向,旁通者为横向。所谓触类旁通,涵义至周矣。
      姚先生于学具识,于道能悟,于艺亦精亦通。凡我当今与将来的莘莘学子,都可以从这一册艺术表现中领会造诣高深的前辈而生敬心,又由敬心而思希风跻古之信念,则薪火递传,光焰永永。
      然今日之人,也会将“艺”与“器”混为一谈,实则二者或偶有关联,本义却有区别。老氏云“朴散为器”有离道日远之虑,儒门亦倡言“君子不器”。故知“器”者正与“通”为相背反也。“器”是西方文化的特长专擅,至今中国若干论者动辄叹息中国只会综合,不会分析云云。他们似乎未见一部《本草纲目》的分析是如何之精辟绝伦,亦不知中国先哲的“通”与“道”是警惕“器”的弊端,遗患无穷。而中华之艺,正非西方之“器”的同义语也。技之与艺,有分有合,然中华之所谓“技”,并非今日习言“科技”之技也;科技者精密准确之必定工序也,中土之技艺与此非一;公孙大娘之舞,能令“天地为之久低昂”,此非精密准确等等之事也。我们赞叹良匠绝艺的“神乎技矣”、“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等等文意,正是说明艺乃道之一端,而非器之附庸。见姚先生此集之艺,可以晓悟游艺于道之情怀,异乎逐器以失源,方是具眼。先生之弟子等为是来问序于我,自揆幼而失学,老而荒落,目又濒盲,难以贡愚,亦无嘉言奥义可为讨论之资,爰以短札,聊申浅陋之诚,大雅不弃,尚希进而教之。
    丙戌暮春三月三十日灯下草讫 沽上周汝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8 22:45 , Processed in 0.1037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