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00|回复: 0

诗人姚奠中(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6-12 16: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人姚奠中(图)--2013-12-31 01:53

    1992年摄于壶口瀑布

    吾其鱼乎思夏后,其为人也想素王。

    我自幼喜爱诗词。小时候作长篇歌行体诗,高中时发表五言古诗,从抗日战争起开始写律诗。我曾被聘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韵文学会、山西省诗词学会顾问。我写了两首绝句给中华诗词学会成立大会,表示祝贺,也表达了我对诗词的看法:


    其一:不同时代不同体,诗界从来贵创新。形式内容裁韵律,心知其意得天真。


    其二:风骚辞赋及词曲,光照问林葳几千。升降古今随世变,继承发展定超前。


    ——摘自姚奠中口述《百岁溯往》


    姚奠中先生自幼受伯父姚慎修先生开蒙,与德为临,与人为善。在读小学阶段,他除通读通背了新编的《国语》外,还额外读了《左传句解》《诗经》的部分作品和《算术》。中学时,他在饱学能诗的焦卓然老师的指导下,学写七言古、歌行体诗,高中时期,他又在樊杰三老师的影响下专学五古,以《昭明文选》上的诗为模范。


    1937年秋末,抗日战火迫近南京,姚先生在安徽泗县逃难时,泗县中学教师武酉山以一首五律见赠,次年春,国事日亟,为舒胸中郁勃之气,姚先生便以一首七律试和。“儒生流落依戎马,故国飘摇风雨间。一片丹心伤碧水,两行红泪哭青山。梦中沉痛诗和血,觉后凄凉月满圜。志士英雄应即作,从头重整旧江关。”这便是堪称姚奠中古体诗代表作的《泗县感时》。自此姚先生古体诗精品频出,其中,以《洪泽湖》《过庄子庙》《疯人歌赠弘伞法师》以及长诗《一年纪事》最为著名。


    翰墨彰显智慧 诗作书写胸襟


    “一片丹心伤碧水,两行红泪哭青山……”在姚先生仙逝数日后重背这首《泗县感时》,年过花甲的贾克勤哽咽了。贾克勤是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姚奠中研究所的常务副所长,和姚先生同为稷山老乡,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拜读研习姚先生的作品,并有幸成为姚先生晚年的知音。


    “这首诗反映了一个有血性的知识分子的赤子丹心。姚先生是一位有大志,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他学知识一方面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教育救国。”贾克勤回忆:“姚老经常说,学知识不是为了玩玩,一定要做事情。”


    这种“学知识就要做事情”的精神同样反映在了《过庄子庙》三首中。


    姚先生18岁开始熟读《庄子》,很多人评价庄子时都说他无情、消极,姚奠中的“庄学”则别有心得,他认为庄子是从现实提高认识,知道过去,也知道未来如何发展。1940年春,27岁的姚奠中路过蒙城时,游览了城东的庄子庙,便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了三首五言古诗《过庄子庙》:


    漆园有小吏,体道超常流。鲲鱼化鹏鸟,蝴蝶梦庄周。寿夭宁有异,是非本同俦。吉祥生虚室,任天逍遥游。但怜人间世,嚣嚣复悠悠。


    至人惟寂寞,庄周独多情。隐词皆感激,高歌同哭声。痛极甘曳尾,愿死悔蕲生。万籁咸自取,解悬齐殇彭。著书动千载,神识照八纮。


    我来谒生庙,怊怅心欲摧。豺狼横九有,中原多奸回。战血生青草,白骨化尘灰。扞敌同所愿,阋墙倍可哀。我欲从生去,去之濠水畏。洪水摧濠梁,猛兽出林来。眇躬何足算,但忧万人灾。感之肠欲断,空殿独徘徊。


    姚先生的得意门生、著名红学家梁归智曾专门著文,赏析《过庄子庙》三首。说第一首前八句概括了《庄子》书中最突出的一些思想和意境,如鲲鱼化鹏鸟的“逍遥游”,但最后两句却落足于对“人间”的关切,表达了自己对社会黑暗历史异化的深刻痛感。第二首表面超脱,其实所蕴含的内核却暗示着对现实人生社会刻骨铭心的体验。第三首直接切入了当时外寇入侵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严峻现实。《过庄子庙》三首无疑是姚先生诗作中的精品,其“至人惟寂寞,庄周独多情”数语尤可称融情、志、思、学、艺为一体的不朽名句。


    姚先生是学者,是诗人,是翰墨诗人,是通才,他是个有大智慧,有大境界,有大胸怀的人,没有这样的气度,他不可能写出这样深刻的人生感悟。


    心境淡泊如水 处变却能不惊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年53岁的姚奠中先生被“红卫兵”揪出,指为“反动权威”、“反革命”,进行批斗,监督劳动。他先后两次被抄家不说,还常被造反派组织找去,命令代写大标语。1968年,全国“清理阶级队伍”开始后,姚先生又被揪出游街,并关入“牛棚”,监督劳动。就在姚先生被关进牛棚的那段时间,他剥鲁迅之诗《悼杨铨》,写下了一首流传甚广的《剥鲁迅诗》:“纵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无端闭户听风雨,寥廓江天入梦思。”


    “花开花落两由之”,不是消极,而是无奈一人之力无法扭转乾坤,只能先顺应。在“文革”时期,很多人悲愤怨世的时候,姚奠中却一面挨批斗,一面坚持讲学。师从姚奠中三十余年的山西大学教授牛贵琥深刻地体会到了老师此诗中的喻意:“要保有当年的豪情,不管目前花开花落、你上他下多么复杂,由他折腾去。胸怀天下,放眼世界,我哪里会把眼前的闹剧放在心上呢?”


    多年以后,姚先生和贾克勤聊起“文革”的遭遇时,仍然谈笑风生:“‘文革’中,我扫厕所扫得最干净,裱糊顶棚裱糊得最好,人不管干什么,都要认真踏实地把事情办好,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这席话让贾克勤铭记终生。


    1978年4月22日,山西大学校党委在大会上宣布给姚奠中先生的冤案平反。他有感而发,写下了《有感》:“二十年来几是非,晦明风雨梦依稀。荆山献璞成和刖,鲁酒无醇致赵围。青眼时蒙多士睐,黄牛一任路人讥。天回地转开新史,杀羽苍鹰尚可飞。”


    平反那一年,姚先生已是65岁的老人,一般人到了这个年龄大多考虑退休了,但姚先生却准备大干一场,像久困的苍鹰一般正待起飞。


    从不风花雪月 拒绝无病呻吟


    “古今中外,大诗人、大词人不胜枚举,传承下来的经典作品也以写景抒情为多,但姚先生从不写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的诗,他是语言学家,更是饱学之士。他的诗作可以说每一篇都大气磅礴,因为他始终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一生都在坚持写有价值的诗。而且越到晚年越勤奋,成就越高越谦逊。‘纵目重峦似海潮,黄河一线夕阳娇。风雷万里撼山动,始觉危峰脚底高。’这是姚先生登北五当山时创作的诗,表面看是写景,其实寓意了一种人生的境界:埋头爬山时,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达到的高度,当站起身来擦汗时,突然间听到风啸雷动,方才知道自己站在了高高的危峰之上。”贾克勤说。


    “万里方开步,无暇问五湖”,这是姚先生60多岁时的诗作;70岁时,他赋诗一首:“时代不同了,古稀今不稀。犹当争岁月,寰海共朝晖。”;80岁时,他这样自述:“八十之年,忽焉已至。蓦然回首,恍若隔世。坎坷蹭蹬,曾无芥蒂。不见成功,忧思难已。寄情文史,余力游艺。聊以卒岁,忘年存义。”;90岁时,他感慨不已:“未能息以踵,九十不蕲期。德业愧前哲,尊闻行所知。”;95岁,他仍警醒自己:“行年九十五,自儆怀卫武。以此树家风,可大更可久。”;98岁他还在探索人生:“吾其鱼乎思夏后,其为人也想素王”。


    姚先生走的是大儒之路。他的人生经历是与他的学问修养紧密相连的,他知行合一,志向高远,以用世为归,无论遭遇多困难的处境,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又始终将个人与国家结合起来,胸怀天下,与孔子以来的“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儒精神一脉相承,这样就使他心中总是有底气,不浮躁,不贪图小便宜,奋发有为,自强不息,最终成就德艺双馨、长寿美满的辉煌人生。


    周汝昌先生在给姚先生的赠诗中赞誉其:“功深味厚中华境,学者诗人翰墨师。”;著名红学家冯其庸评价姚先生的诗:“得唐宋之音,继遗山之韵”。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霍松林感慨姚先生的诗:“诗风追八代,笔阵扫千军”。


    姚先生的家中有一副老子的字——“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挂了多年,这也正是姚老坚持一生的信念。正因为有这样超然的境界,姚老的诗作才堪称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8 11:24 , Processed in 0.0986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