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姚波

华夏姓氏的集中度研究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9:32
  • 签到天数: 296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6: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3、贵州郑姓

        贵州郑姓相传主要出自荥阳郑氏的“中祖” 郑氏,直接祖先与唐代宰相郑畋有关。谱称郑畋之子郑凝绩曾任壁州刺史,任满后留居当地,以后便成为当地郑姓的一位重要祖先。至明清时的南方各省大移民中, 又有不少来自广东、湖南、四川等地的郑姓人迁居于此。明朝时,思南人郑安民是位对维护当地秩序有突出贡献的人,被赠与四品官衔。至清代,遵义人郑珍是一位 著名文字学家。近代以后,郑姓在当地也获得了一定发展,仅在正安县就有5.3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0%多。


    4、云南郑姓

        云南郑姓最早与相州(今河南安阳)人郑回担任泸县县令并出任南沼执政官有关,其裔孙郑买嗣后来又建立大长和国,使郑姓人的势力在当地有了较大发展。明代, 由于著名航海家郑和有功于国,他所在的昆阳郑氏也逐渐兴起。此来,在明清时期,又有来自浙江、广东等地的郑姓人相继因故迁来。如今,云南郑姓大多自称是郑 回的后代,或自称出自昆阳郑氏,主要分布在昆明、晋宁、宝山、陆良、石屏等地,并有原保山边防区政委郑刚(保山人)、民革中央委员郑祖志(陆良人)等人知 名于世。

        另外,在石屏县宝秀镇郑营村还有一座郑氏宗祠。郑营村因有郑姓人居住而得名,谱称其祖先祖籍浙江,是在明初随沐英入滇而定居这里的,到清光绪八年 (1882年)又建造了这座宗祠。该宗祠占地1452平方米,由祠门、中殿、正殿、偏殿组成四合院。宗祠中殿及正殿面阔均13.1米, 进深9.3-10米。梁柱门窗雕镂精致,艺术价值很高。清朝末年,这里曾被乡贤陈鹤亭倡议办学堂。

        除上述各省以外,生活在西北、西南地区的郑姓人又在甘肃、青海等省以及宁夏、新疆、西藏等自治区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如在甘肃省,早在南北朝时就有荥阳郑氏的郑涛一支迁居陇西,谱称“西祖” 郑氏,后裔也在当地发展繁衍。

    (五)港澳台郑姓

        郑姓一向是一个勇于开拓进取的姓氏,具有不落人后的优良传统。早在明清时期,伴随着由郑和开创的走向世界之风的日益昌炽,一批又一批的郑姓人也从自己的祖 居地走出,去飘洋过海闯世界。他们在当时到达的地方,除大陆对面的台湾岛以外,主要还有被称为“南洋”的今东南亚一带,以及琉球、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如 今,郑姓人早已在这里生根开花,而香港、澳门等地也有他们生活的空间。

    1、郑姓向台湾地区的迁移

        在郑姓人在大陆各地进行不断迁徙、发展的同时,一些富有开拓精神的人还相继走出大陆,飘洋过海到台湾,进而把郑姓人的生活空间拓展到祖国的宝岛之上。其足 迹到达台湾的历史,目前所知最早的一次是在明朝永乐五年(1407年),即郑和在下“西洋”归国途中遇风飘落到台湾岛的一次。不过,由于他那次在岛上仅停 留了两个多月,事后也没有郑姓人留居下来,因此还不能算是郑姓人向台湾的迁居。直到明朝中叶以后,由于东南沿海一带发生了地广人稀、日食不继的生存危机, 特别是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才使一些生活在闽南、粤东地区的郑姓人离开故土、迁居台湾。其中可考最早的一次是在明朝天启、崇祯年间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人郑联 长、郑二、郑武、郑彩等人迁居台湾澎湖白沙通梁村。此外,据《赐姓始末》、《海上见闻录》、《小腆纪年》等书记载,在崇祯初年,福建同安县一带发生饥荒, 郑芝龙奏请福建巡抚熊文灿将当地饥民数万人迁到台湾赤嵌、台湾城一带垦荒,获得批准,即由郑芝龙负责实施。尽管书中没有提到在这些移民中是否有郑姓人,但 鉴于郑姓人在当地的人口比例颇高,其中的一些饥民随之迁台并非没有可能。大约30年后,郑成功率众收复台湾,不仅使他所在的石井郑氏迁居台湾,而且还有郑 长随军迁居八芝兰堡(今台北士林附近),郑华兴与林杞一起入垦林圯埔(今南投县竹山镇),郑旭迁居今台南,郑耀德入垦台南,从而使郑姓在当地的人数大增。 此后,在郑成功及其子孙开发台湾时,郑成功部将黄恺、刘国轩等人曾先后两次到福建永春招兵,从而有不少郑姓人随后迁到台湾。到清朝进入台湾后,尽管有一些 郑成功的后裔被强行迁回大陆,但更多的郑姓人仍然留居当地。其中如出自石井郑氏郑维新之后的郑恭夹、郑恭衍兄弟又入垦新竹,郑喜入垦香山,都进一步扩大了 郑姓人在当地的分布范围。同时,又有不少人以寻找亲人为由而迁到台湾,以后还有一些宦游不归的郑姓人在此定居下来。所以,在明未清初之际,以郑成功收复台 湾为标志,郑姓人也形成了一次迁居台湾的高峰。

        进入清代以后,特别是在清朝前期的康、乾、嘉时期,随着海禁的被解除,一些生活在闽粤沿海地区的郑姓人又陆续迁到台湾。如在康熙初年,金门人郑彩迁居西立 澳缉马湾社。至四十二年(1703年),又有海澄人郑维谦入垦今台北士林区。四十六年(1707年),广东潮州府饶平人郑清雅入垦新竹。六十年(1721 年),广东人郑云雯入居下淡水。雍正时,漳州府和平县郑友嵩、郑新魁、郑德嘉、郑三、郑国等入垦台北各地。乾隆时,又有郑某与张、蔡等姓的人于十八年 (1753年)迁居屏东东港市街,广东人郑某于三十七或三十八年(1772或1773年)迁居苗栗二堡石头坑庄,郑某于四十一年(1776年)入垦新竹竹 东镇旧员山子番子湖,郑大谋于五十年(1785年)入垦竹北二堡云霄社,郑珍于五十二年(1787年)入垦海山堡北投庄,郑国珍和郑其华于同年入垦今新竹 关西镇咸菜硼,广东潮州府大铺人郑于纯、郑鼎周于六十年(1795年)入垦台中石岗。嘉庆时,泉州同安人郑文漠于十八年(1813年)入垦新竹。此后,在 道光八年(1828年),郑武力入垦今新竹县横山乡。鸦片战争后,由于沿海各地战乱不断而台湾相对安定,沿海各地的郑姓人同样有不少陆续迁入台湾。如在道 光二十五年(1845年),商人郑尚入垦卑南乡新庄(今属台东)。咸丰年间(1851—1861年),郑勒先入垦埔里社堡(今属南投)。同治初年 (1862年),郑吉来由仁寿里进垦泰庆里(今屏东平城)。光绪十二年(1886年),郑有勤入垦新竹山地马武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9:32
  • 签到天数: 296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6: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还有一些时代不明的郑姓人入迁台湾活动。如漳州府南靖县郑昌兴入垦台中,五龙溪县郑先殿入垦新园,泉州浯江人郑怀仁、郑国庆、郑崇广、郑崇和入垦后 龙、新竹,同安人郑六郎、郑答入垦苑里,郑奇龙入垦新竹,郑道、郑同入垦苗栗、苑里,郑公聘入垦台南佳里,南安人郑廷语、郑廷余、郑廷从入垦新竹,惠安人 郑光恩、郑光吉、郑光蒲入垦台北景美,晋江人郑勒先入垦南投埔里,揭阳人郑振先入垦新竹北,郑振科入垦芎林,郑振潘入垦新竹东,嘉应州镇平人郑建议、郑建 策入垦桃园中坜,郑连洪入垦桃园杨梅,梅县人郑阿吉入垦苗栗,惠州府陆丰人郑泰容入垦桃园新屋,郑奕祥等入垦台中北屯,郑尚赞入垦台中外埔,郑永俊入垦芎 林,海丰人郑遂兆入垦苗栗竹南、卓兰,等等。

        总的来看郑姓人向台湾的迁徙,在时间上开始于明朝末年,最盛于明末和康乾嘉时期。从迁出地区上看,最初是闽南沿海的漳州、泉州二府的漳浦、南安等县,以后 又波及到海澄、同安、平和、南靖、惠安、安溪、晋江等县,以及广东潮州府的饶平、大埔、揭阳,嘉应州(今梅州)的镇平、梅县,惠州府的陆丰、海丰等县。从 迁入地区的分布上看,早期主要集中在台湾的北部一带,以后又波及到南部和中部。这些人在陆续迁入台湾以后,在不断为当地的开发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还加 强了宗族内部建设和同姓宗亲之间的联谊活动,并最终使郑姓在当地发展成为拥有较大影响和人口较多的姓氏之一。

    2、当代台港澳郑姓

        在明清以来不断迁徙的基础上,郑姓如今已是台湾大姓之一,在台湾的人口比例位居全国各省之首,遍及台湾全岛。另外在香港和澳门,郑姓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分 布。目前这些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与大陆郑姓分割开来,但作为我国郑姓的组成部分,骨肉相连的血缘亲情永远割不断。

    (1)台湾郑姓

        台湾郑姓是当地的第12大姓,由于人口众多,分布遍及全岛。早在1954年人口普查时,全岛有郑姓17552户,其中台北市552户,基隆1162户,阳 明山178户,台中市591 ,台南市1474户,高雄138户,台北县2813户,宜兰81户,新竹1669户,苗栗1156户,台中县272户,南投539户,彭化1400户,嘉 义1785户,台南县2493户,屏东351户,花莲290户,澎湖578户。至1970年时,台湾郑姓人口有316635个,至今的人口则应在50万左 右。

        生活在台湾全岛的郑姓人还成立了宗亲会和联谊会。这种宗亲会大约有20个,分布在台北、基隆、桃园、新竹、花莲、台中、台南、苗栗、嘉义、屏东、金门、高 雄、台东、白河等地。由于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拥有重大影响。这类的宗亲会有时还被称为“国姓会”。在这些宗亲组织中,成立最早的是基隆郑姓宗亲会,成立 的时间是清咸丰五年(1855年),其宗旨是敦亲睦族,慎终追远,祭祀祖先。至1928年时,台湾又成立了全台郑氏宗亲会,并建立了郑姓大宗祠,于每年春 秋两季举行盛大祭典、活动。此后,其他各地的郑姓人也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宗亲会,并建立了自己的宗祠。其中如台北市郑氏宗亲会,所建宗祠座落在台北市士林区 外双溪故官博物馆对面山坡上,占地2000余米,称为荥阳郑氏大宗祠暨郑成功庙,十分庄严壮观。

        另外,在台湾岛上,还有一个世界性的郑姓宗亲组织,称为世界郑氏宗亲会。这一宗亲会成立于1974年,总会址设在台北荥阳郑氏大宗祠内,下辖台北、菲律 宾、泰国、新加坡、香港、美国、马来西亚、加拿大等33个国家和地区的郑姓宗亲组织,大约每年召开一次垦亲大会。总会的一些事务性工作由理监事会负责处 理,理监事会的成员由各地郑姓宗亲会中选出,多是一些在政治、工商、经济、文化、教育、艺术等领域中有较大影响的人物。如在第四届世界郑氏宗亲总会的理监 事会中,理事长郑彦芬曾任台湾国民党政府司法部长、总统府秘书长、国策顾问,副理事长郑午楼是泰国著名实业家和慈善家,郑耀谐是菲律宾庆上坊织印染厂董事 长,郑镜鸿是新加坡拿督斯里,郑永津是香港荃湾区成员,郑耀荣是美国郑氏宗亲总会会长,郑清泉是马来西亚源宗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秘书长郑义燕是台北三重 市格致中学校长,副秘书长郑祺耀是台北清隆企业公司董事长;监事长郑为元是台湾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长,副监事长郑克禧是香港金源塑胶丝花厂东主;名誉理事长 郑龙溪是菲律宾合众银行董事长,顾问郑本基是原台湾联勤总司令部副总司令,郑嘉武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校长,郑森雄是台湾海洋学院院长,郑周敏是菲律宾亚洲 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郑光秀是马来西亚沙捞越合作官,等等。从这些人的身份和地位上,我们多少可以看出世界郑氏宗亲总会是一个由海外郑姓中的上层人物组织 的,旨在加强各地郑姓宗亲之间的联谊和团结的宗亲组织。

        由于郑姓人口较多,各地郑姓人也在全岛建造了多座宗祠。除前述著名的台北郑氏大宗祠外,又如仅在新竹县,就有两座著名的宗祠。其中之一位于芎林乡下山村, 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是一座宗庙和住宅相结合的客家建筑,石砌地基,雕龙画栋,其匾额对联、燕尾翘脊、山墙马背、鸟踏、竹节窗等的规模形式与华 丽程度都被认为在芎林首屈一指。另一座位于关西镇北斗里明德路56号,建造1930年,坐北朝南。该宗祠建造者是郑清雅的子孙,每逢年节都要举行隆重的祭 祖仪式。

    (2)香港郑姓

        香港郑姓大多由广东东部的潮州、惠州、梅州等地的郑姓人迁入,人数较多。特别到了近代,香港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后,又有许多内地郑姓人迁徙而来,郑姓人口迅 速增加。由此,为了同族之间的团结,香港也同样成立有郑姓宗亲总会和郑姓分会。其较有影响的郑姓宗亲会有南莆祖五大房宗亲会和旅港郑氏宗亲总会等。其中南 莆祖五大房宗亲会的成员都是当年迁居于福建莆田等地的“南湖三先生”的后代,尊“三先生”为始祖,大多是先由福建播迁广东、最后定居香港的。该宗亲会的历 任会长有郑国良、郑陆煌、郑维钦等,理事长有郑池等,副理事长有郑照年、郑铿富等。郑氏宗亲总会则有名誉会长郑金源、郑材、郑翼雄,会长郑永津、郑亮钧、 郑蕴奇、郑全、郑裕训、郑镜泉、郑木清、郑良、郑航、郑光德,理事长郑克禧,副理事长郑水乾,审查主任郑森,监事长郑永宁等。另外,香港还有保安南乡郑氏 宗亲会,其理事长是郑元。至于香港郑姓的知名人物,则有实业家郑裕彤等,他曾被公认为香港十大富豪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9:32
  • 签到天数: 296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6: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3)澳门郑姓

        澳门地区的郑姓人也以来自广东各地的郑姓为多,其血统多与莆田郑氏或“南湖三先生”有关。近年,澳门郑姓也积极参与海外各地的郑姓活动,并有不少人回到大陆寻根,以自己之力促进着海内外郑姓之间的联谊和团结。


    (六)海外郑姓

        郑姓一向有开拓进取的传统,历史上的迁徙和发展培养出了向外拓展的品格。早在元朝初年时,就已有郑姓人外迁的记载。明朝初年的郑和七次下“西洋”更到达世 界上近40个国家或地区。从那以后,经历了明清、近代和当代的漫长历史,又有一批又一批的郑姓人追随他的足迹到达世界各地,其中的许多人还在所到之地留居 下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拼搏进取,生息繁衍。尤其是在被称为“南洋”的今东南亚一带,他们的分布尤为集中。另外在日本、韩国、朝鲜、 越南及欧美各国,郑姓人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从总体上来看当代海外郑姓的特点,可以发现在分布上以东南亚地区的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 区最为集中,其次是印度尼西亚、越南、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另外在欧洲、拉美、非洲等地也有所见。从影响看,海外郑姓在泰国、菲律宾、马来 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占有突出位置,是当地著名的华人大姓之一。有一位郑姓侨领曾自豪地说过:“太阳照到的地 方,就有郑氏的足迹。”事实上,此话并非虚夸。

    1、郑姓移民海外的历史回顾

        郑姓从元初以来向海外的移民,迁移之地在早期主要是今东南亚一带的“南洋”,以及东亚的日本及被日本吞并的琉球等地,明清以后则扩大到欧美或世界各地。但就其人口和影响论,“南洋”和日本、韩国等仍是海外郑姓的主要聚居之地。

    (1)拓展南洋

        南洋,即今天所说的东南亚一带,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的10多个国家的和地区。古代时,由于这些地区距我国大陆较近,因此也成为郑姓向海外开拓的重要 地区。据史书记载,早在元朝初年时,就有不少南宋遗臣及东南沿海居民为了反抗元朝的统治而迁居南洋,成为当地最早的一批开发者,其中便可能包括郑姓人。至 元末明初时,又有一些人到南洋各国谋生,有些还从事海上运输和贸易活动,在郑和下“西洋”经过当地时多次与其船队发生联系。郑和下“西洋”时曾五次在马来 半岛上的马六甲上岸,为促进与“南洋”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此影响下,明成祖还在永乐六年(1408年)册封当地拜里迷苏剌为王。此后,来自 我国沿海各地的郑姓人下“南洋”的逐渐增多,他们在当地开井修渠,传播良种,帮助农耕,促进经商,来自漳州府龙溪县(今福建龙海市洋西村)的郑芳扬(又名 郑启基,1572 -1617年) 因在当地华人中素有威望,被推举为华人领袖,时称甲必丹,也称郑甲。根据其家谱记载,他早年随父亲郑思显渡海到南洋谋生,由在船上当挑工起家,逐渐成为当 地大富。后来马六甲被葡萄牙殖民者占领,为了便于对当地讲闽南语的华人地区进行管理,让他担任了甲必丹。他任职后经常资助新来南洋谋生的人,为他们提供膳 宿,还采用家乡的传统建筑形式,在当地建造了一座佛教寺庙青云亭,带头集资购下“三宝山”下100多亩地作为华人故后葬所,深受爱戴,还用他家乡的名字尊 称他为“漳州国王”,由他统治的马六甲从此也从一个荒芜的山野海隅发展成为“南洋”的贸易中心。甚至葡萄牙他来这里测绘地图地图时,还在《满剌加城市图》 中明确标上了“中国河”、“中国村”、“漳州门”等地名,从中不难看出他的影响。他去世后,被葬在“三宝山”南坡,墓碑上镌刻“文山显考甲必丹明弘郑公之 墓”。
        郑芳扬在马来半岛上的发展,无疑是下“南洋”的早期郑姓人的代表。在他以后,特别是在明清之际时,由于明清政权的交替和郑成功反清复明活动爆发,促使了更 多的郑姓人飘洋过海到“南洋”。据史书记载,郑成功于顺治三年(1646年)重创清军以后,清政府为截断他从东南沿海地区补充给养的渠道,实行“迁界”政 策,强迫沿海居民迁入内地,同时把界外所有建筑一律摧毁。由于从此无田可种、无家可归,沿海百姓中的一些人只好乘船流寓东南亚。对此,《小方壶斋域地丛 钞》中有明确记载,称“顺治年间,福建同安人多离本地,往葛刺巴贸易耕地”,葛刺巴即在“南洋”。在这些人中,当然也不乏郑姓人。根据一些学者对明清时福 建永春、福清的郑氏族人外迁情况的统计,其中永春岵山郑氏族人于永春城关郑氏族人早在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已有人迁徙吕宋(今菲律宾),到这时又有 人在顺治三年迁居实力坡(今新加坡),福清城关郑氏族人于顺治十年(1653年)迁徙实力坡。他们在迁居之地与当地人和睦相处,同甘共苦,为本地经开发济 和文化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也成为后来东南亚郑姓人的祖先。
        明清以来迁居海外的郑姓人大多来自福建沿海,以致福建至今还是拥有海外郑姓人最多的省份。在各地不同时期向海外的迁徙中,福建永春郑姓人的外迁也有一定的 代表性。永春是福建泉州所辖的山区县,距泉州约80公里,是闽南主要侨乡之一。据八十年代初的一种调查估算,永春县旅外华侨约40余万人,与国内现有永春 人口相当。历史上,由于永春邻近泉州古港,又有晋江上游东溪(永春县治内称桃溪)可通水路,早在十世纪即与泉州“互通舟楫”。县中的桃城镇桃东村及五里街 一带生活着不少郑姓人,被称为永春鹏翔郑氏。其生活的地方南临桃溪,有舟楫之便,因此也是外迁最便利的地方。据1941年编修的《鹏祥郑氏族谱》 记载,他 们家族中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就有人向南洋各国迁徙,至近代时累计达到960人之多。他们迁居最早的地区是吕宋(今菲律宾),以后又迁到荷属北加浪、加力 吧、吧城、安南提岸、马来西亚等地,甚至有人远迁到中美地区的古巴。他们外迁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清代中叶以后,并呈现出越到近代迁出人口越多的特点。比如, 其在1840年以前外迁的只有6人,其中,菲律宾2人,马来西亚、新加坡各2人,南洋其他地方有2人。鸦片战争之后,由于西方殖民者大肆掠卖华工,更多的 族人也背井离乡,漂泊异国,仅同治九年(1870年)至光绪十六年(1890年)20年间就有436人飘洋出海,其中迁居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有169人, 印度尼西亚12人,越南28人,“南洋夷邦”218人,其他地区14人,占全部出洋人数的45.09%,在这一时期外迁“南洋”的郑姓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 性。如今,鹏翔郑氏族居海外的有3万多人,国内只不过1万人。
        明清以来迁居海外的郑姓人,从迁居地区看基本与其他各姓外迁的人员一样,“出洋”时先到菲律宾,而后逐渐向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方向转移。这主要是因为菲 律宾距我国东南沿海较近,加上土地富饶,因此而久居不返。只是到清代中叶时,由于西班牙殖民者接连五次血洗非律宾华侨,使得本来是“地近且饶”的菲律宾成 为福建人畏途;加以这时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开发,于是,郑姓人才开始大量流向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
        从南洋各国的有关记载和资料中,也可以得知不少郑姓人向这一地区迁徙的线索。如在明朝中叶以后迁居越南的郑天赐,主要活动在港口一带,后来由于势力发展较 大,还做了宾童龙国的国王。此后,郑姓在越南便成为一支较有影响的政治力量。其中如郑简、郑松父子相继执政于黎朝,是当时最有权势的人物。至清朝初年,福 建长乐人郑会时迁居越南顺化,其子郑庆在阮朝时任领兵官。郑庆子郑怀德仕至协办大学士,兼领吏、兵部尚书,封安全侯,秩正一品,位居百官之首。当时在越南 60岁以上的华人还都因他的功劳被免除了租税,贫苦无产或赴越不足3年半者也都可以减半交税。至清朝末年时,原籍福建永春的郑昭明也从侨居的新加坡迁居越 南南部,经营商业,成为华商巨贾和侨界领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9:32
  • 签到天数: 296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6: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至鸦片战争爆发以后,闽粤沿海人郑景贵也随父来到马来亚(今马来西亚),在霹雳邦一带定居下来,后也被占据这里的英国殖民当局任命为霹雳邦华人甲必丹。清朝末年,福建同安人郑螺生随父迁居马来亚怡保,后来也成为当地颇有影响的华侨领袖之一。
        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年),广东澄海人郑镛赴暹罗(今泰国)谋生,以贩卖水果和帮助当地征收赌税至富,被封为坤钹陀那,并娶当地女子洛央为 妻,从此留居当地。他去世后,其子郑信(又名郑昭)过继给财政大臣昭披耶却克里为养子,后以披耶爵衔任达城军政长官,率兵赶走统治暹罗的缅甸人,推翻阿瑜 陀耶王朝,在吞武里建立吞武里王朝,自任国王,成为当地第一位郑姓国王。在他当政的15年中,消灭了据地称雄的其他势力,收复失地,统一了泰国。还公开招 徕闽粤地区的居民移居暹罗,并采取优惠政策,使曼谷三聘街一带成为华人居住区。由于他的鼓励和影响,闽粤沿海许多地方的郑姓人都在这时迁居暹罗,并相继发 展成为当地较有影响的华人势力,被称为郑王。他去世后,后人为了加以纪念,还为他在曼谷湄南河西岸的吞武里建造了郑王庙,并在大罗斗圈广场中央塑造一座纪 念碑,碑上耸立着他骑马戎装铜像,策马挥剑,极其英武。至今的每年12月28日还被当作他的加冕日,泰国国王还要亲临该铜像主持纪念仪式,民众循例在铜像 附近举行朝祭大典,举行两昼夜的庆祝活动。此外,在郑信以后,又有来自广东潮阳、丰顺、潮安等地的郑姓人迁居暹罗,进一步扩大了郑姓在当地的势力和影响。 近代以后知名于泰国的郑智勇、郑明如、郑午楼等人,都是这些郑姓移民的后裔。
        除上述国家或地区外,闽粤沿海的郑姓人又有一些在明清时期迁居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如福建思明人郑某在清朝末年迁居马尼拉,其子郑汉淇是当地 名医及侨界领袖。广东中山人郑某也于清末迁居菲律宾碧瑶市,其后裔郑绍隆等人在当地文化界及侨界颇有影响。又如福建金门人郑古悦于1900年移居新加坡, 其后发展成为当地著名华侨富商。福建惠安人郑席珍于1897年赴马来亚槟榔屿传播基督教,后转赴新加坡并留居当地。再如明朝武德将军郑公明后来移居印度尼 西亚,去世后葬在东帝汶帝力埠飞拉山顶,后裔也在当地发展繁衍。此后,又有一些郑姓人迁居雅加达和中爪哇日惹,并在印度尼西亚政治和经济等领域中产生过一 定影响。
        总的来看闽粤沿海地区的郑姓人向南洋地区的迁徙活动,其迁徙地区早期在距沿海较近的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后来由于菲律宾接连发生了西班牙殖民者袭击旅菲华人 事件,以及郑姓王朝在泰国建立,他们又逐渐向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转移。南洋郑姓在以后的发展,也主要以这些国家和地区为中心,其中泰 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郑姓人最具影响力。

    (2)播迁日本

        郑姓人向日本的迁徙和发展也主要在明清时期,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支:第一支来自广东香山(今中山)。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年),一位名叫郑雪 涛的人从香港到日本神户开办商号,从事海产品和粮食的往返贸易,后留居于兵库县,其子郑祝三还被推举为神户华侨总商会会长。另一位香山人郑贯一于清末东渡 日本,投靠在此以前迁居日本太古的同姓族人,后来还成为当地著名报人。
        迁居日本的第二支郑姓人祖籍福建。约在清朝中叶,有位名叫郑二官的人迁居长崎,其裔孙郑干辅通晓满语和英语,曾担任翻译之职,并在幕府末年的政坛上拥有一 定地位。后来,郑干辅养子郑永宁也成为翻译和外交官,曾在同治十三年至光绪五年(1874—1879年)两度任驻华使馆代办。郑永宁之子郑永昌和郑永邦也 承继父业,任翻译和外交官,参与清朝末年日本与清政府之间一些重大会谈的翻译事务,以及担任日本天津领事或驻北京公使馆书记官等职。
        在日本影响较大的郑姓第三支与福建南安石井郑氏郑芝龙有关。他在早年在日本横滨一带活动时娶日本女子田川氏,生子郑成功和七左卫门。后来田川氏和郑成功回 国,而七左卫门则在当地留居下来,子孙也成为日本人。据日本人所撰《台湾郑氏纪事》一书记载,七左卫门留居日本后,以母姓田川氏为姓,所以也称田川七卫 门。其子恢复汉人姓名,史称郑道顺,在郑芝龙为清廷所杀后曾打算随父归国,灭清报仇。及七左卫门去世后,他迁居江户,住吴服街,以医隐终。其9世孙福住邦 夫,又称郑邦夫,在近年曾回福建南安寻根祭祖。

    (3)移居韩国

        韩国是一个郑姓人口较多的国家,总人口超过100万,郑姓也因此与金、朴、李、崔四姓并称为韩国五大姓。不过,从源流上看,韩国郑姓大多是在历史上因仰慕 唐朝的荥阳郑氏而改姓的郑姓人后代,与我国郑姓基本没有血缘关系。据当地的学者研究,韩国郑姓大约有35个支派,其中仅有瑞山郑氏、琅琊郑氏两个支派的始 祖来自我国。两个支派中的瑞山郑氏居住在韩国瑞山市,谱称与我国的浙江浦江县郑宅镇“江南第一家”郑氏同源,都出自南宋时期的郑冲应。郑冲应的后代郑臣保 在南宋末年人吏部侍郎之职,宋亡时拒绝元朝的诱降,举家从京师杭州漂流到高丽瑞山看月岛(今韩国瑞山)并定居下来。他有子三人。其中的郑仁卿后任高丽国丞 相,子孙在当地发展繁衍,至今已有5万多人。今年,他们还多次组团到浦江进行了寻根。

    2、东南亚各国郑姓

        东南亚俗称“南洋”,自明清以来一直是海外郑姓人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区,如今郑姓的分布也极为广泛。其中如菲律宾,便是一个郑姓人口较多的国家。他们在当地 主要从事商业经营活动,也有人进入政界和文化、科学、教育界等。成为知名人物。如祖籍福建南安的郑龙溪,在年轻时随父移居菲律宾后经营工商企业,如今已是 财力雄厚的大实业家,同时兼任着菲律宾郑氏宗亲总会理事长等职务。另一位来自福建永春的郑少坚,年幼时随家人移居菲律宾,后经营商业、银行业、企业等,都 获得极大成功,是当地著名银行家、企业家和社团领袖。至于祖籍福建晋江的企业家郑周敏及其女郑绵绵,也都是菲律宾工商界的知名人物,由其家族出资设立的 “郑龚抱月国际基金会”,是当地最大的华人慈善机构,拥有基金1.17亿美元。另外,祖籍福建厦门的律师郑建祥和祖籍广东中山的画家郑绍隆等人也都在菲律 宾华人中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为了加强同姓人之间的联谊,他们还在菲律宾建立了不少郑姓宗亲团体,并在1940年成立了菲律宾荥阳郑氏宗亲会。到1990年 11月,菲律宾郑氏宗亲会又承办了世界郑氏宗亲总会第十次恳亲大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9:32
  • 签到天数: 296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6: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国是当代海外郑姓人另一个聚居中心,并有不少知名人物。其中如祖籍广东潮安县风塘淇园村的郑智原名郑义丰,出生于泰国,曾在20世纪初被当地洪门天地会 推举为二哥,人称二哥丰,因帮助泰王朝解决财政困难有功而深受倚重,被封为“坤拍”(伯爵),赐姓郑差哇尼,驻地附近的l条公路被赐名为郑差哇尼路,又经 营航海、银庄、当押、出入口、商行、报纸、印务局等业,其分支机构遍及南洋诸国、日本、香港和为国上海、青岛、厦门、汕头等地。在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时, 他曾捐资相助,还在泰国及其家乡兴建学校等公益事业,免费招收村邻子弟入学,成为受人尊敬的华侨领袖。又如原籍广东峡山都东仙(今汕头潮南区沙陇镇)的郑 子彬在年轻时南渡泰国谋生,初在曼谷当挑夫,渐有积蓄后经商,创春和商号,承办泰国政府的烟草专卖业务,逐渐成为富商。他在致富后不忘祖国,曾加入孙中山 组织的同盟会,又带头捐资创办潮州华侨公立培英学校、捐资修建潮阳县公署等,发起组建暹罗潮州会馆,任常务委员等职。“七·七”事变后,他全力投身抗日救 亡运动,成立全国劝募公债泰国分会,被推举为副会长。还参与改组华侨报德善堂,举办各种社会慈善事业;组织潮州米业平粜公司,赞助家乡兴学育才,参与创办 华文《中国日报》、《中原报》,宣传中华民族文化。日军入侵泰国后拒不与日军合作,宁死不屈,忧愤而死,受到我国国民政府的明令褒扬,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 于右任亲自为他撰写了墓志铭。他有八子四女,长子郑午楼曾任泰国郑氏宗亲总会理事长,以及泰国京华银行董事长,是大慈善家,著名爱国侨领。在我国1991 年发生水灾时,他组织了价值超过一亿人民币的物资到南方各省救灾,受到国家主席杨尚昆的接见。郑午楼三弟雪楼、四弟可楼、五弟华楼、六弟鹤楼、七弟懿楼、 八弟云楼都是泰国商业界、金融界卓有成就的人物。至于其他郑姓知名人物,还有祖籍广东丰顺的企业家郑明如、广东潮阳的银行家郑练,广东澄海的原泰国工商总 会会长郑俊英等人。由于在泰国影响较大,加以人口众多,郑姓还成立了150多个宗亲组织,另有一个全国性的宗亲总会。其宗亲总会成立于1971年,以发扬 祖德、遵纪守法、鼓励上进、倡办公益事业为宗旨。并办有会刊,建有郑氏大宗祠(荥阳堂),经常举行一些庆典祭祀活动,逐渐发展为海外郑氏宗亲组织中最有影 响、最有实力的宗亲组织之一。另外,该会还在1983年承办了第五届世界郑氏恳亲大会,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郑姓人前来参加。该宗亲总会的主要领导人也是当 地的名人,其中主要有理事长郑充植、副理事长郑锦良、郑文祺、郑镒三、郑熙和、郑嘉兴、郑柄林、郑有华、秘书长郑衍烈等。
        马来西亚郑姓迁入较早,是郑姓人下“南洋”的主要目的地,主要分布在马六甲、柔南、沙捞越等地,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以来又相继成立了马六甲荥阳堂 郑氏宗亲会、柔南荥阳郑氏公会、沙捞越古晋省郑氏宗亲会、沙捞越诗巫郑氏公会、吉坡郑氏荥阳堂等宗亲组织,还出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人物。其中如早在清朝嘉 庆道光年间,广东增城(现属广州市)人郑景贵的父亲便只身漂泊“南洋”,经营小本生意。后来,郑景贵也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到马来亚帮助父亲做生 意,逐渐致富。又投资矿业,富甲一方。鼎盛时期,实业发展到香港、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地。为了改善华侨处境,维护华侨权益、团结海内外同胞,他又倡建了 马来亚增龙会馆、华侨学校,被当地政府授以“甲必丹”勋衔。清末河北一带发生水灾,他以他母亲赖太夫人名义捐巨款赈灾,被清廷赐赠“急公好义”牌匾。光绪 十一年(1885年)法国殖民军入侵云南,他毅然捐助巨额军饷,被清廷赐封他及其林氏夫人三代享受二品官衔荣誉,其族人为他在家乡建造“荣恩”石牌坊,横 批镌刻“急公好义”四个大字并“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封旨。他又定期回乡省亲,捐巨款修桥建路,兴办学校,发展家乡教育。此外,福建同安人郑螺生幼年随祖 父南渡马来亚的怡保谋生,后来自己开设吉承隆号,成为当地福建同乡会领袖。又积极响应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加入同盟会,亲自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历任同盟会 霹雳会会长、孙中山大元帅府庶务委员委员会、侨务委员会委员,获孙中山所颁优等旌义状、二等有功奖状。至于在今天,马来西亚企业界或政界、文化界等同样有 不少知名人物,郑清泉、郑清河、郑金镭、郑旭初、郑光秀、郑浩千、郑文尧、郑学义、郑荣富、郑玉贵等人还分别担任各宗亲会的主要负责人。
        新加坡郑姓也是当地华人人口较多的姓氏之一,其宗亲组织荥阳堂郑氏公会成立于1921年,下设军港及如切区两个分会,于每年农历7月23日举行祭奠活动。 当地郑姓的知名人物,如聘廷祖籍福建惠安,是星洲书报社创始人和著名牧师,曾以所办报纸为阵地帮助孙中山宣传革命,被大总统孙中山颁发“旌义状”表彰;郑 子瑜祖籍福建龙溪,是著名学者,著有《中国修辞学史稿》、《鲁迅诗话》、《郑子瑜诗文》等;郑古悦祖籍福建金门,是已故富商及爱国侨领;郑惠明祖籍福建闽 侯,是著名基督教领袖;郑镜鸿祖籍广东潮安县金石镇,曾任新加坡潮安会馆主席、新加坡大马机董事长,先后捐资2000多万支援家乡建设。。此外,在世界郑 氏宗亲总会或新加坡各郑姓宗亲会中担任职务的郑镜鸿、郑庆元、郑志琦、郑炳树、郑异选、郑火蔡、郑炳松、郑炳富、郑俩福等人,也都在当地拥有一定的影响 力。
        印度尼西亚郑姓也是当地华人中较有影响的一个姓氏,其当代知名人物郑良义、郑建伟、郑贻鸿、郑满安等分别在学界和商界有所发展,名扬海内外。其中郑良义是 当地著名社会活动家,早年曾因学业优异多次获得当时雅加达市长(今称省长)奖状;郑贻鸿任鸿福华工厂董事长,同时还在世界郑氏宗亲总会中担任理事和联络员 等职务;郑满安是当地宗教界领袖,法号体正法师。
        越南郑姓知名较早,郑姓人大多来自中国,在1545—1787年间还建立了一个郑姓王朝。该王朝的开国君主郑检是今福建人,被后人称为世祖明康王。在他之 后,该王朝又传俊德侯郑桧、哲王郑松、谊王郑梉、阳王郑柞、康王郑根、禧祖仁王郑、裕祖顺王郑杠、毅祖恩王郑楹、圣祖盛王郑森、奠都王郑杆、思王郑楷、 都王郑槰,统治越南北方243年,最后被南方的阮氏王朝所灭。另外,祖籍福建长乐的郑怀德是越南19世纪初的高官、学者,生于越南,父亲郑庆曾任越南六品 官,他也因此步入仕途,历任内政、外交、文教、军务要职,还组织平阳诗社(嘉定山会),编纂记叙越南南圻地区疆域、城池、物产、水利、交通,民情的《嘉定 通志》一书。他的诗作富于时代气息,为世所推重,与吴仁静、黎定光并称“嘉定三家”。至于当代,越南郑姓也有不少著名人物,其中祖籍福建南安的郑太平是郑 姓于晋末南迁的吴车骑长史郑庠的后代,曾任越南郑氏宗亲总会理事长。祖籍福建金门的郑水渺是大嶝岛及南部著名工商企业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9:32
  • 签到天数: 296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6: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3、东亚各国郑姓

        在东亚地区,日本和韩国、朝鲜都是郑姓的主要侨居之地。从源流上看,日本郑姓大多是历史上迁居日本的郑姓人后裔,有些以郑为姓,有些则改姓了日本姓氏。改 用了日本姓的人虽然从表面上不再能看到与郑姓的关系,但在血缘上仍与中华郑姓一脉相承。至于韩国和朝鲜郑姓,则又分为朝鲜族裔和汉族裔两种情况。
        在日本,改用当地姓氏或仍然姓郑的人都有所见。其中改用当地姓氏的人中有一些是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日本夫人田川氏的后代。史称在郑芝龙早年于日本平户(长 崎)一带经商时,客居我国迁平户的侨民翁昱皇家,翁昱皇有位日本养女田川氏,因是翁家养女又称翁氏,被许配给他为妻,生郑成功及左卫门等。后郑芝龙仕南明 富貴显赫,翁氏被接到福建晋江县安平镇,左卫门仍留在平户。在郑成功与母亲重逢后,曾写诗赠给在日本的弟弟,诗中说“礼乐衣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开寿 域,东海酿流霞”。如今,左卫门的子孙已经在日本传了十多代,其中第十代中有位叫福住邦夫的人,又称郑邦夫,现住日本横滨,已完全是日本人中的一员。他在 前些年曾到福建南安石井寻根,还出示了珍藏的郑成功赠左卫门诗原件。至于其他以郑为姓的人,如郑永宁原籍福建,其先世是明朝遗臣,他则是日本近代著名外交 官,曾多次参与日本与清政府的外交活动;郑贯一祖籍广东香山(今中山),是日本著名华侨报人,曾帮助孙中山宣传革命,任同盟会香港分会庶务干事;郑镜涛原 籍台湾,后迁日本,曾任留日神户华侨总会理事、华侨救国联合总会顾问和世界郑氏宗亲会理事;郑旺曾是旅日著名实业家,在日本经营许多企业,以珍珠养殖业最 为著名;郑荣升原是台湾人,侨居日本,曾任台湾东和纺织印染公司董事长、丰达羊毛工业公司董事长,以及世界郑氏宗亲会顾问等职务。
        在今天的韩国郑姓中,大约有22万人是历史上由浙江南部迁到当地的郑姓人后裔,他们还成立有晋州郑氏宗亲会,并曾在其会长率领下专程到今河南省荥阳市、浙 江浦江等地进行了寻根。此外,当地还有一位知名人物郑雨湜,毕业于日本东京中央大学法科,曾任国会议员兼汉城警察局长、世界郑氏宗亲会理事。又如原时代集 团董事长郑周永,也是一位商界名人,生前曾为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过重要贡献。
        另外,在与韩国有一线之隔的朝鲜,同样有不少郑姓人及知名人物,其来源大抵与韩国的情况相同。

    4、欧美各国郑姓

        欧美各国是郑姓人在海外开拓的另一生活空间,其最早的迁居与近代的华工问题有关,其后则是由于经商,求学等原因而留居当地。目前,欧美郑姓居住最为集中的 地区是美国和加拿大,此外在欧洲各国的华人区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多米尼加等大洋洲、拉美、非洲国家也有零星的分布。
        生活在美国的郑姓人主要居住在三藩、檀岛、罗省、纽约等地。早在1981年3月,居住三藩市的郑姓人还成立了美国荥阳堂郑氏宗亲会,拥有会员250多人, 会长郑文威。此后,他们又成立了美国荥阳郑氏宗亲总会,推举郑耀荣担任会长。在上述宗亲组织或世界郑氏宗亲会担任职务的人,还有郑榜元、郑伟民、郑卫城、 郑国和、郑志娟、郑向明、郑金球、郑光辉、郑义等。至于当地的郑姓知名人物,如郑竹圆原籍广东汕头,曾入选全美杰出教育家,任国是会议委员、北美华人社会 科学家协会会长;郑天任是著名电脑专家,所创办的东方电脑公司曾是美国实力雄厚的电脑公司之一;郑显基是著名航空科学家,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郑绪云是 全美滑轮学会会长。近年来,由于大陆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港台东南亚等郑姓人观念的变化,不少人移居美国,进一步扩大了郑姓人在美国的势力和影响。
        加拿大郑姓主要居住在温哥华等华人较为集中的地区,大多是近代到当地充当劳工的郑姓华人后裔。温哥华共有人口100多万,其中华人就占了大部分,市内还建 有唐人街,不少郑姓人都居住在唐人街附近。他们主要来自福建沿海,也有一些在近年由其他地区迁入。为了加强同姓间的联谊和团结,当地也建立了郑姓宗亲组 织,称作“荥阳堂郑氏公会”,与世界郑氏宗亲会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该宗亲会的主要负责人有郑今后、郑文华等。至于当地郑姓名人,如郑振秀祖籍广东恩平 君堂塘口村,是著名发明家,发明了可用l万年的“万年日历”,被誉为“历法革命家”、“东方爱因斯坦”。他还曾积极支援孙中山革命,帮助孙中山在加拿大筹 款,历任《大汉公报》总理、加拿大洪门致公党领袖、加拿大洪门民治党主席、加拿大温哥华中华会馆主席等职;郑天华是加拿大国会下议院第一位华人议员和加拿 大在联合国的首席法律顾问,另任加拿大海陆空三军280部队永久主席、温哥华音乐团主任、前国会议员联会远东关系部主任、加拿大日本空手道协会主席。
        除北美以外,在欧洲各国也有一定数量的郑姓人分布。如在奥地利,祖籍浙江青田县鹤城镇的郑同舟还是当地华侨中的一位名人,曾任奥地利华人总会副会长、奥中 友协华人顾问委员会主席等职,在维也纳开设的荣乐园饭店以高质量的服务赢得顾客。他还在上海、新昌等地投资兴办中外合资企业,捐助家乡发展教育事业,青田 县的希望工程、青田瓯江大桥、华侨历史陈列馆、龙津公园、县人民小学等都有他的捐助。

    5、其他各国郑姓

        郑姓作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中华大姓,其分布除上述以外,在大洋洲、拉美、非洲等地的不少国家或地区也有所见。甚至在位于非洲东海岸的莫桑比克,早在17世 纪初就有来自广东台山、顺德以及福建、台湾的郑姓人前来谋生。近年来,当地有关部门在莫桑比克北部海域地伊沃岛上发现两处中国人的墓地,其墓碑上刻有 1614年和1632年的字样,说明他们至少在17世纪初已来到当地。他们在当地主要以经商和务农为主,其次是经营餐馆和捕捞业,少数人从事运输业,开修 配厂、织网和面包店等。他们所开办的企业、农场、餐馆等规模不大,多是家庭式作业,大部分人的收入属当地的小康水平。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内战 暴发,政局不稳,他们也与其他一样选择离开,转到巴西、葡萄牙、南非或北美等地谋生,直到90年局势好转后才有人回迁。其中,1928年从广东中山三乡镇 平岚村迁居莫桑比克的郑帝滔的儿子郑·马努埃尔还担任过莫桑比克计财部副部长。
        此外,在多米尼加,也有郑姓人居住。其中郑子坚是一位著名的郑姓企业家,他同时还在世界郑氏宗亲会中担任顾问职务。

    八、简短的结语

        姓氏其实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它在中华民族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一直是以人类社会中彼此区别的符号或血缘所出的标志出现或存在的。在形形色色的我国姓氏 中,有一些是因人口众多而见称的姓氏,我们把它们称为大姓,像俗语中常说的“张王李赵遍地刘”便是其中的一些。它们中一些姓氏的人口已经接近1亿,几乎与 世界上某些国家人口的总数差不多。
        我国今天所使用的姓氏仅有3000多个,其中经常使用的只有500个左右,而将近85%的人只使用100多个姓氏。这种姓氏上的人口数量悬殊,用姓氏学的 术语说是大姓与小姓之别,之所以如此当然有许多具体的原因,但所形成的这种结果无疑对姓氏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并且还会把这种影响持续下去。由此而言, 目前所存在的大小姓之间的差别,并不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它折射了姓氏发展的某些客观规律,其在数量上的减少和人口向大姓的逐渐倾斜显然是一个值得我们深 思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25 04:26 , Processed in 0.10814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