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90|回复: 3

乡贤姚梓芳事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9:32
  • 签到天数: 296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8-12 09: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乡贤姚梓芳事略
                                                                                                                                                                   许俊亮
           姚梓芳(1871----1952) 又名曾美, 字君悫, 号秋园, 别署觉庵, 岐山老民, 揭阳县鸟围村人(今属揭东县桂岭镇). 北京大学首届毕业生, 清末民初潮汕知名学者, 维新派人士.

           梓芳出身书香门第 , 幼从家学, 十五岁后师事名儒蓝畏庐, 就读于乔林林氏书塾, 城西许氏百洲草堂, 榕江书院等处. 他天资聪颖, 勤敏好学, 蓝老师对他十分赏识, 曾称赞道: “此子笔气沉厚, 旦暮必巍科.”1889年补学宫子弟.1897年以全潮文学第一, 被选送至广州广雅书院就读, 入万木草堂, 师事康有为, 参与变法活动. 戊戌变法后一度隐居香港.1907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 获师范科举人, 任法部主事. 翌年,调任广西第二师范学监. 宣统二年夏, 复就学于京师大学堂文科. 兼任北京高等实业学堂讲师. 再三年, 以第一名优异成绩毕业, 按照该学堂的<<毕业奖励章程>>规定, 他本应享有状元待遇, 可恰巧这时京师大学堂改办为北京大学, 相应废除了原有规定, 故揭阳市博物馆有关资料称他是“鲜为人知的状元”

           民国以后, 梓芳历任暹罗华侨宣慰使,全国烟酒驻沪办事处代表,福建银行监理事等职务。他虽身居要职,却常感慨“所蓄与所需两不相值” 学无以致用。54岁时便辞职归梓,定居榕城,辟秋园学苑,建楼藏书,治学讲课,文事为娱,自谓“终老岩穴已耳”。1931年被聘为县修志馆馆长,总纂《揭阳新志》。1935年加入重印县志董事会,任督校和监刊。期间又参与揭阳学宫,黄岐山塔修复工作,帮助县府筹建揭阳救济院。

           梓芳长年远游在外,却依然心系故乡鸟围。他认为对桑梓“恭敬之义莫若兴学”. 在他的倡议和赞助下, 鸟围办起初小数所, 继而, 他又拿出自应得的“祖尝科举奖学金”, 协助乡人创办大同高等小学校. 同时组织乡人编修族谱, 倡导潮汕姚姓统一辈序, 亲自制定辈序诗. 又独资兴建和平桥, 学士桥, 改善家乡的交通环境. 至今“举人公姚梓芳” 事迹仍为故乡人民广为传颂, 他的故居------伟光里为乡人所保护完好.

            梓芳能文, 文名蜚声海内外. 他的文章举体宽博, 纾徐自得, 风裁峻整, 气韵深挚. 他追随当时颇有影响的桐城散文派, 提出桐城“义法” 之说, 即“文章要合时而用”, 要“言之有序, 有物”,“ 文以为经, 而法纬之, 然后成体”. 他推崇“桐城八美”(即雄, 奇, 怪, 丽, 茹, 远, 洁, 适八特点). 对“八美” 各作十六字赞. 他认为“学者能有八美之一,即可成家”。梓芳少为诗,遗作多为序跋,传记,杂文。结集刊行有《秋园文钞》,《觉庵丛稿》,《广西办学文稿》,《困学庐笔记》,《过庭杂录》,《致远斋公牍》等。(许俊亮1998年初写成于桂岭中学,1999年发表于<<潮学>>,2009年6月15日上传于东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9:32
  • 签到天数: 296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12 09: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代名儒姚梓芳
      姚梓芳,字君慤,号秋园,又曾署名觉庵。岐山老民。原揭阳县桂岭镇凤林村(俗称“鸟围”,今属揭东县)人,后移居于榕城中山路中段。他出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

      姚梓芳生于富裕家庭,书香门第,父亲是个喜欢读书的人,所以,梓芳从小就学习《四书》、《五经》,稍长,便从师于大埔名儒蓝小庐学习古文。光绪十五年(1889),补学官子弟,是年18岁。光绪二十三年就读于广州名牌学府广雅书院。光绪三十三年卒业于北京大学堂,获师范科举人(当时朝廷已废科举,以办学堂来录取人才),任法部主事,第二年调任广西第二师范学堂学监。宣统二年(1910)又再就读于北京大学文科,兼任高等实业学堂人伦道德课讲师。辛亥革命时,他仍在北京读书与任职。至民国元年(1912),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时年41岁。

      姚梓芳极力追随桐城学派(清末,名士方苞、姚鼐的诗文自成一格,追随者极多,方、姚都是桐城人,故文学界称之为“桐城学派”),治学严谨。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用”、“要言之有序、有物”。他认为文章须“义以为经,而法为纬之,然后成体。”他也注重修辞,认为“靡论何科,皆不可废,其言不文则不能以行达,其辞不达,虽蓄我才,未由表现”。关于读书方法,他主张一面看书,一面摘录,精读多读,才能体会“文之神理气味”。对于学习自然科学,他认为“不及他国者,均应取他人成法为吾导师”,但“师他人长技而忘本国有物质,反而求之者,也非也”。姚梓芳历来家教很严,主张敬学勤教,所以,他的后代都受过国内外大学专业教育,分别任职于军、政、法、工诸界,都是有所成就的人。

      姚梓芳自北京大学毕业后,便历任暹罗华侨宣慰使,潮梅行政考察官和司法官,广东省禁烟总局督办、潮州统税局局长、汕头厘金局局长、全国烟酒驻沪办事处督办、福建银行监理、浙江金华区复选议员监督、浙江余上茧捐局局长、浙江海门统税局局长等职。他虽身居财政部门要职,但常感慨学无以致用。姚梓芳54岁退休。

      姚梓芳归故里后,定居于县城,于中山路中段(与城隍街相对)建“秋园学宛”,故称“姚秋园”。从此,便从事读书、讲学、交友、游山玩水、吟诗联对等生活。有时啸歌于山林,有时烹茶于学宛,偶尔也卖些诗文,以润笔墨。这期间,曾担任《揭阳县志》修志馆馆长,重印清代乾隆、光绪年间修编的《揭阳县正续志》,他担任监刊、督校等工作,又参与县长谢鹤年倡导的修建黄岐山塔及在进贤门外建揭阳县贫民救助院,育婴堂等公益事业。他重视办学,敦促家乡办小学。因此凤林乡村办小学最多,后成揭阳文化之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姚梓芳时年已64岁,犹执教于学海书院。与爱国诗人丘逢甲(蕉岭人,曾在台澎为官,甲午战争后,组织民团拒日本接管台湾,奋战20昼夜,败归故里,平生好吟诗,有杜甫、陆游之风)相交,纵谈文学与生平抱负,成为好友。丘逢甲盛赞他古文出众,才思敏捷,气势雄奇,热切希望与姚共挽时危,以实行“大同世运”。姚梓芳则长期感喟自己才能“与世所需两不相值”,而“吾安吾素,终老岩穴已耳”!姚梓芳1952年逝世,终年91岁。

      姚梓芳是揭阳近代著名大儒,姚秋园文名,远近皆知。他生平著作甚丰,多为序跋、传说、墓志、杂文,刊行《秋园文抄》、《广西办学文稿》、《致远斋公牍》、《觉庵丛稿》等,是揭阳人公认的儒士。《揭阳县志》(1993版)有其传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8-12 10: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1#,作者许俊亮,1998年初写成于桂岭中学,1999年发表于《潮学》,2009年6月15日上传于东莞。


         许俊亮2009年6月15日上传于东莞,还在揭阳桂岭中学吗?


          梓芳长年远游在外,却依然心系故乡鸟围。他认为对桑梓“恭敬之义莫若兴学”. 在他的倡议和赞助下, 鸟围办起初小数所, 继而, 他又拿出自应得的“祖尝科举奖学金”, 协助乡人创办大同高等小学校. 同时组织乡人编修族谱, 倡导潮汕姚姓统一辈序, 亲自制定辈序诗. 又独资兴建和平桥, 学士桥, 改善家乡的交通环境. 至今“举人公姚梓芳” 事迹仍为故乡人民广为传颂, 他的故居------伟光里为乡人所保护完好.
          ——可惜姚梓芳未能编成揭阳姚氏族谱, 反而成就了他的族侄姚端强。
               姚梓芳“倡导潮汕姚姓统一辈序, 亲自制定辈序诗”之说是来自姚端强还是许俊亮自有的信息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4-8-13 06: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25 12:38 , Processed in 0.10162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