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72|回复: 0

桐城派研究论文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50
  • 签到天数: 294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8-14 16: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桐城派研究论文集

    时间:2010-07-06 17:32来源:桐城派研究会

    清代乾隆年间,时任《四库全书》编修官的程晋芳与周水年说过:“为文章者,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
    开拓桐城派研究的新境界(代序)
      周本立
      清代乾隆年间,时任《四库全书》编修官的程晋芳与周水年说过:“为文章者,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维盛清......昔有方(苞)待郎、今有刘(大櫆)先生,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这大概是对桐城派最早的评论了。从那时起,以方、刘、姚(鼐)为首的桐城派,在清代学界的褒贬声中不断发展壮大,先后聚拢1200多名作家、绵延200多年,并一度占据清代文坛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蔚为壮观的一大流派,也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增添厂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虽然桐城派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早已衰亡了,但对桐城派的评论和研究却未曾终止。近一个世纪以来,桐城派研究经历过“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经历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淘漉,又经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术文化界形而上学之风的吹打,历尽曲折艰辛,终在八十年代拨乱反正,走向复兴和繁荣,并取得了丰赡的成果。
      今夭,历史的车轮已经驶人21世纪。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深入地考察、分析和研究桐城派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从中总结出更多可以继承的精华和可资借鉴的规律,努力开拓桐城派研究的新境界,就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进一步繁荣振兴安徽的文化事业,促进全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桐城派研究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今天我们开拓桐城派研究的新境界,从宏观上来说,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要有明确的思想认识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和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博大精深的华夏古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社会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一个组成部分的桐城派曾经显赫一时,风靡全国。它的兴盛衰亡,几乎与清王朝的兴亡相始终。当前,随着新的史料不断发掘,新的观点不断推出,运用新的方法和新的视角,对桐城派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深层次的研究,具有十分迫切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桐城派虽然属于传统的文化遗产已被收藏在历史的文库里,但是它在当时的条件下,所产生的作用,所建立起来的文化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它的影响、它的波击力以及它对近现代地域文明和皖地民风的浸润程度,也是别的文化现象所难以替代的。如果说,历史是一条长长的链条,那么桐城派就是这长链上的一环。割断或者抹杀这一环节,对我们来说,无疑就丧失了一种根基,丧失了历史的固有维系力。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在建立新型的、富有当代气息的崭新文化中,尤其需要对传统的文化资源予以合理的开掘和批判的继承。今天,我们正在全力以赴地加速建设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的党正肩负着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使命,如何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接轨,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 成为我们文化思考和文化创新的当务之急。关注、重视和研究桐城派,促使其中富有生命力的内容融人当代文化的构建与创造当中,应该成为我们文儿学术界以至广大民众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从人才学的角度看,桐城派历时近300年,作家层出不穷,学者摩肩接履,他们既陈陈相因,师友承传,又自出机材,变而后大 呈现出人才荟萃的奇特景观。研究这种现象,探索其间的成因,对于发展文化教育,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推动人才队伍的形成与壮大,以至为经济建设提供人文依托与文化保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决不能无所用心,等闲视之。
      第二,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象其它一切学术活动一样,桐城派研究也需要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加以指导。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立足干实践,并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在桐城派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探讨和总结桐城派内在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正确地看待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作用、地位及影响,客观地评价桐城派丰富的创作实践和完整的文学理论以及在文学发展史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具体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尤其需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
      其一,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对待传统文化,我们既不能食古不化 又不能数典忘祖。应当看到,桐城派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和众多的积极因素,对今天的文化建设也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我们应当从中取其精华,吸其营养,将那些有益的成份发扬光大。与此同时 我们更要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上,以创新的精神,见前人所未见,发前人所未发,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不断产生闪光的思想火花,保持旺盛的学术生命力。
      其二,要处理好学术争鸣和坚持真理的关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科学进步和文化繁荣的一个基本方针。我们提倡健康的、有利于政治团结、文化进步的学术争鸣,这也是严肃的、科学的研究过程。在研究桐城派这一封建文化现象中,我们积极鼓励广大学者尊重实践,尊重科学,大胆探索 锐意创新。
      但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坚持真理,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和唯物辨证的方法,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也反对国粹主义和复古主义。在此基础上,营造一个深人钻研、自由讨论、百家争鸣、心情舒畅的学术环境,使不同的学术观点通过交流切磋,坚持真理,修正偏颇,从而形成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学术成果。
      第三, 必须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发掘、整理和研究桐城派是一项老老实实的学术行为,特别需要每一位桐城派研究者都应培养一种刻苦钻研、一丝不苟、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严谨治学态度。只有埋首卷帙,潜心苦读,专心致志,勤于思考,才能学有所获,研有所成。
      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把实证贯穿干桐城派研究的始终。桐城派既拥有一整套系统的、严密的文论体系 同时又创作了大量浩如烟海的文章著述。研究桐城派必须建立在对原著原作细致研读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对大量的文学史料和历史知识详尽占有的基础之上。我们对桐城派的各种认识和评价,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探索与总结,都要从当时当地的文学实证中来。这是确保研究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譬如:桐城派代表人物的文学观念与理论见解,同其人生经历、社会背景、政治气侯、师友主张有着什么样的联系;桐城派主要作家创作实践与文学建树在整个发展流变过程中,呈现出哪些鲜明的特点;桐城派对当代文学创作有何借鉴作用,桐城派的人才兴盛、聚集与文化的传播、承续有哪些规律可供遵循,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从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获得客观的认识。总之,每一位桐城派研究工作者都要始终做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份脚踏实地;少一些浮光掠影,多一份鞭辟人里;少一些浮躁虚华,多一份宁静淡泊。这也是每一位学术工作者所应有的基本品格和精神境界。
      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还需要我们具备大胆探索、勇于超越的理论勇气。从事桐城派学术研究,一方面要充分吸收前人大量的学术成果,以此夯实自己的学术基础;另一方面更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脑髓,放出自己的眼光,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不断拓展研究领域,扩大研究对象,更新研究方法,进行知识和理论的勇敢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政治昌明、学术自由,桐城派研究园地硕果累累,花团锦簇,这为我们下一步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应当大力弘扬攻坚克难的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进行深入缜密的理论思考,使桐城派研究园地再添新枝,再结硕果,一个桐城派研究的崭新境界必将呈现于我们的面前。
      在桐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专家学者和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即将正式出版问世,这是桐城派研究的又一成果,也是我们为开拓桐城派研究新境界迈出的第一步,可喜可贺!
    谨以此文为之序。

    (责任编辑:桐城派研究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9 03:19 , Processed in 0.12285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