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26|回复: 3

诫子([三国]姚信)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8-14 20: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4-8-14 21:30 编辑

    诫子([三国]姚信)



    (姚信字德佑,又字元直,生卒年不详,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官任东吴太常卿(掌管宗族祭祀、兼管文化教育等))

    【原文】古人行善者:非名之务,非人之为;心自甘之,以为己度;阨易不亏,始终如一;进合神契,退同人道。故神明佑之,众人尊之,而声名自显,荣禄自至,其势然也。

    又有内折外同,吐实怀诈;见贤而暂自新,退居则纵所欲;闻誉则惊自饰,见尤则弃善端。凡失名位,恒多怨而害善。怨一人则众人疾之,害一害则众人怨之。虽欲陷入而进,已不可得也,衹所以自毁耳。顾真伪不可掩,褒贬不可妄─舍伪从善,遗己察人,可以通矣;舍己就人,去否适泰可以弘矣。

    贵贱无常,唯人所速。苟善,则匹夫之子可至王公;苟不善,则王公之子反为凡庶。可不勉哉!


    【今译】古代的人之所以行善,并不是为了谋求好的名声,也不是为了迎合别人,而是发自内心的意愿,认为这是自己做人的本分。因此,无论处境困阨或通达,都不会减损自己的德行,自始至终都是一样。向前合乎神意,退后合乎人道。所以神明保佑他,众人尊敬他,他的名声自然显扬,光荣利禄自然来到,这是情势必然会如此的啊

    又有一些人外表迎合世俗,却内藏心机;谈吐听似忠厚,其实心怀诡诈。听到人家对他的赞美,就十分惊喜而且更加自我矫饰;一旦被人怨责了,就立即丧失行善的心。一旦失去好名声或地位时,就往往多有所怨恨而陷害好人。但是他责怪一个人,众人就厌恶他;他陷害一个善人,众人就怨恨他。这时,即使他想陷害别人而求取晋升,也不可能,只不过败坏自己罢了。而真与假是无法掩饰的,褒扬及贬斥也是不能任意扭曲的。若能舍弃虚饰做作,遵循善道,抛却主观专断,多观察别人的长处,就可以通达,无所蒙蔽;若能够去除专断及私心,多方为他人设想,远离滞碍凶邪,通往安泰吉祥,就可以恢弘广大了。

    人地位高低,不是固定不变的,都是自己招致的。如果行善,那么平民的儿子也可以做到王公的地位;如果不行善,即使是王公的儿子也会成为平民。能不勉励自己行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14 21: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姚信,《三国志》、《晋书》未列其传。其生平事迹散见于史传和其它文献中。陆德明《经典释文》云:“姚信,字德佑。”阮孝绪《七录》称:“字元直,吴兴人,吴太常卿。”他与三国时陆绩、陆逊有亲戚关系。案《三国志 ? 陆逊传》:“逊少孤,随从祖江太守康在官。 …… 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可知陆绩是陆逊堂叔,且陆绩少于陆逊数岁。而姚信又为陆逊之外甥(《三国志陆逊传》,那么陆绩为姚信堂外祖父。姚信在《集》中所称赞的陆绩之女郁生(见《三国志 ? 陆绩传》注),当为姚信的堂姨母。孙权即位时,姚信为太子孙和之官属,后太子和被废,他因亲附太子而被流徙在外。孙和之子孙皓继帝位,追其父孙和为文皇帝,姚信被召回,任太常卿,受命孙和之神灵,而倍受尊敬。《三国志 ? 陆逊传》云:“及求诣都,欲口论适庶之分,以匡得失。既不听许,而逊外生顾谭、顾承、姚信,并以亲附太子,枉见流徙。”《三国志 ? 吴主五子传》云:“休薨,皓即阼,其年追谥父和曰文皇帝,改葬明陵,置园邑二百家,令、丞奉守。 …… 宝鼎二年七月,使太守大匠薛羽营立寝堂,号曰清庙。十二月,遣守丞相孟仁、太常姚信等备官僚中军步骑二千人,以灵舆法驾,东迎神于明陵。”

      姚信师从钱唐范平,研究《坟》《索》。《晋书 ? 范平传》云:“范平字子安,吴郡钱塘人也。平研览《坟》《索》,遍识百民,姚信、驾邵之徒皆从业。吴时举茂才,敦悦儒学。”于易学,清儒张惠言疑为虞翻之徒。他说:“其言乾坤致用,卦变旁通,九六上下,则与虞氏之注,若应规矩;元直岂仲翔之徒欤?抑孟氏之传在吴,元直亦得旧闻欤?异其所传者止此,无以证之。”(《易义别录》卷二)张氏根据姚氏易与虞氏易“若应规矩”,推测姚信为虞翻之徒,恐怕难以置信。考姚氏易注,不仅有与虞氏易相同者,而且也有与其它家相同者,如《萃 ? 象》云:“君子以除戎器。”王肃、姚、陆云:“除犹修治。”(《经典释义》)《丰》:“亨,王假之。”马融曰:“假,大也。”(《周易集解》)《大畜》九三:“良马逐。”郑本作“逐逐”,姚云“逐逐”。(《经典释文》)《明夷》六二云:“明夷于右 。”姚注:“自辰右旋入丑。”(同上)是取京氏易爻辰说。因此单凭姚氏易与虞氏易有相同者说明姚氏为虞氏之徒,证据不足。

      姚信生卒年代,因《三国志》未列传,故亦无法考订出其准确时间。据台湾学者简博贤考证,顾潭坐徒交州,见流二年,年四十二卒于交趾(谭弟承年三十七卒)。是谭卒在赤乌十年(247),年四十二,逆数推之,当生于建安十二年(207)。姚信与二顾并为陆逊外甥,与谭同居选部,《陆逊传》置姚信于二顾之后则其生年当不早于建安十二年。宝鼎二年(267),姚信以太奉使迎神,时年六十左右,则卒年又在其后。即姚信当生活在207年至267年这一区间前后。(见《今存三国两晋经学遗迹考》,三民书局)此考可信。

      根据史志记载,姚信易学著作有《周易注》。《隋书 ? 经籍志》、《旧唐书 ? 经籍志》、《新唐书 ? 艺文志》、《经典释文 ? 叙录》皆著录,并云“十卷”。阮孝绪《七录》谓之“十二卷”。此书宋志阙如,恐佚之宋代。清儒有辑本。孙堂《汉魏二十一家易注》辑《周易注》一卷,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周易姚氏义》一卷。易注而外,隋唐志著录有《士纬》十卷,马国翰有辑本。晋宋隋书之《天文志》、《御览》并引姚氏《昕天论》,马国翰有辑本。《三国志 ? 陆绩传》注引姚信《集》之文,《隋书 ? 经籍志》著录二卷,两唐志并作十卷。严可均有辑本。《隋书 ? 经籍志》著录姚氏《新书》二卷,两唐志载《新书》十卷。《艺文类聚》二十三引姚信《戒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14 21: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姓名:姚信 字:元直 生卒:?-?籍贯:司隶河东郡永安(山西临汾市霍州)容貌:暂无相关记载官至:暂无相关记载

      任太常卿。时孙权欲废太子,信因亲附太子,被流徙。信精于天文、经书,著有《周易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14 21: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姚信(三国)《诫子》试译
    原文:古人行善者:非名之务,非人之为;心自甘之,以为己度;阨易不亏,始终如一;进合神契,退同人道。故神明佑之,众人尊之,而声名自显,荣禄自至,其势然也。
    又有内折外同,吐实怀诈;见贤而暂自新,退居则纵所欲;闻誉则惊自饰,见尤则弃善端。凡失名位,恒多怨而害善。怨一人则众人疾之,害一害则众人怨之。虽欲陷入而进,已不可得也,衹所以自毁耳。顾真伪不可掩,褒贬不可妄─舍伪从善,遗己察人,可以通矣;舍己就人,去否适泰可以弘矣。
    贵贱无常,唯人所速。苟善,则匹夫之子可至王公;苟不善,则王公之子反为凡庶。可不勉哉!
    译文:古代的人之所以行善,并不是为了谋求好的名声,也不是为了迎合别人,而是发自内心的意愿,认为这是自己做人的本分。因此,无论处境困阨或通达,都不会减损自己的德行,自始至终都是一样。向前合乎神意,退后合乎人道。所以神明保佑他,众人尊敬他,他的名声自然显扬,光荣利禄自然来到,这是情势必然会如此的啊!
    又有一些人外表迎合世俗,却内藏心机;谈吐听似忠厚,其实心怀诡诈。听到人家对他的赞美,就十分惊喜而且更加自我矫饰;一旦被人怨责了,就立即丧失行善的心。一旦失去好名声或地位时,就往往多有所怨恨而陷害好人。但是他责怪一个人,众人就厌恶他;他陷害一个善人,众人就怨恨他。这时,即使他想陷害别人而求取晋升,也不可能,只不过败坏自己罢了。而真与假是无法掩饰的,褒扬及贬斥也是不能任意扭曲的。若能舍弃虚饰做作,遵循善道,抛却主观专断,多观察别人的长处,就可以通达,无所蒙蔽;若能够去除专断及私心,多方为他人设想,远离滞碍凶邪,通往安泰吉祥,就可以恢弘广大了。
    人地位高低,不是固定不变的,都是自己招致的。如果行善,那么平民的儿子,也可以做到王公的地位;如果不行善,即使是王公的儿子,也会成为平民。能不勉励自己行善吗?
    注释:姚信,《三国志》、《晋书》未列其传。其生平事迹散见于史传和其它文献中。陆德明《经典释文》云:“姚信,字德佑。”阮孝绪《七录》称:“字元直,吴兴人,吴太常卿。”他与三国时陆绩、陆逊有亲戚关系。案《三国志•陆逊传》:“逊少孤,随从祖江太守康在官。……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可知陆绩是陆逊堂叔,且陆绩少于陆逊数岁。而姚信又为陆逊之外甥(《三国志陆逊传》,那么陆绩为姚信堂外祖父。姚信在《集》中所称赞的陆绩之女郁生(见《三国志•陆绩传》注),当为姚信的堂姨母。孙权即位时,姚信为太子孙和之官属,后太子和被废,他因亲附太子而被流徙在外。孙和之子孙皓继帝位,追其父孙和为文皇帝,姚信被召回,任太常卿,受命孙和之神灵,而倍受尊敬。《三国志•陆逊传》云:“及求诣都,欲口论适庶之分,以匡得失。既不听许,而逊外生顾谭、顾承、姚信,并以亲附太子,枉见流徙。”《三国志•吴主五子传》云:“休薨,皓即阼,其年追谥父和曰文皇帝,改葬明陵,置园邑二百家,令、丞奉守。……宝鼎二年七月,使太守大匠薛羽营立寝堂,号曰清庙。十二月,遣守丞相孟仁、太常姚信等备官僚中军步骑二千人,以灵舆法驾,东迎神于明陵。”据台湾学者简博贤考证,顾潭坐徒交州,见流二年,年四十二卒于交趾(谭弟承年三十七卒)。是谭卒在赤乌十年(247),年四十二,逆数推之,当生于建安十二年(207)。姚信与二顾并为陆逊外甥,与谭同居选部,《陆逊传》置姚信于二顾之后则其生年当不早于建安十二年。宝鼎二年(267),姚信以太奉使迎神,时年六十左右,则卒年又在其后。即姚信当生活在207年至267年这一区间前后。(见《今存三国两晋经学遗迹考》,三民书局)此考可信。
    姚信师从钱唐范平,研究《坟》《索》。《晋书•范平传》云:“范平字子安,吴郡钱塘人也。平研览《坟》《索》,遍识百民,姚信、驾邵之徒皆从业。吴时举茂才,敦悦儒学。”于易学,清儒张惠言疑为虞翻之徒。他说:“其言乾坤致用,卦变旁通,九六上下,则与虞氏之注,若应规矩;元直岂仲翔之徒欤?抑孟氏之传在吴,元直亦得旧闻欤?异其所传者止此,无以证之。”(《易义别录》卷二)张氏根据姚氏易与虞氏易“若应规矩”,推测姚信为虞翻之徒,恐怕难以置信。考姚氏易注,不仅有与虞氏易相同者,而且也有与其它家相同者,如《萃•象》云:“君子以除戎器。”王肃、姚、陆云:“除犹修治。”(《经典释义》)《丰》:“亨,王假之。”马融曰:“假,大也。”(《周易集解》)《大畜》九三:“良马逐。”郑本作“逐逐”,姚云“逐逐”。(《经典释文》)《明夷》六二云:“明夷于右  。”姚注:“自辰右旋入丑。”(同上)是取京氏易爻辰说。因此单凭姚氏易与虞氏易有相同者说明姚氏为虞氏之徒,证据不足。
    根据史志记载,姚信易学著作有《周易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经典释文•叙录》皆著录,并云“十卷”。阮孝绪《七录》谓之“十二卷”。此书宋志阙如,恐佚之宋代。清儒有辑本。孙堂《汉魏二十一家易注》辑《周易注》一卷,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周易姚氏义》一卷。易注而外,隋唐志著录有《士纬》十卷,马国翰有辑本。晋宋隋书之《天文志》、《御览》并引姚氏《昕天论》,马国翰有辑本。《三国志•陆绩传》注引姚信《集》之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卷,两唐志并作十卷。严可均有辑本。《隋书•经籍志》著录姚氏《新书》二卷,两唐志载《新书》十卷。《艺文类聚》二十三引姚信《戒子》。
    (摘自林忠军著《象数易学发展史》第二卷齐鲁书社1998年7月第1版第24页)
    2008.3.26存记

    http://wunaizideqileweng.blog.hexun.com/26918311_d.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3 19:35 , Processed in 0.1040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