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萍与获“山花奖”的《父亲》。□记者周建越 摄
【人物名片】
姚建萍,1967年出生于苏州镇湖,著名苏绣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1998年,创立镇湖刺绣研究所。2002年,成立姚建萍刺绣艺术馆。其作品4次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是中国文联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三八”红旗手、省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
本报1998年5月21日第6版《镇湖绣女姚建萍:从工艺品走向艺术品》
□苏报记者 周建越
每天,姚建萍徜徉于自己的苏绣“天堂”,像一位导演、一位交响乐的指挥家,在一幅幅大型苏绣绣制中,让数十位绣娘打样、试针、消化图样……姚建萍的藏品屋,宛如一个艺术天堂,人物,动物,山水,花卉……这里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只陈列,不出售。
10多年间,一位普通绣娘带着她细腻、精美风格的作品,两次“飞天”,四夺“山花奖”,近10次走出国门办个展。
一片树叶,也要绣出生命和丰满
作为一个怀揣苏绣梦的农家女,一开始,姚建萍像大多数刺绣人一样,将刺绣当作了谋生的手段。作为苏绣发源地之一的镇湖,承袭着“户户有绷架,家家会刺绣”的民风。心灵手巧的姚建萍,11岁就能在领带上独立绣出凤凰,但她深知,要发展必须“走出去”。
1987年,姚建萍到苏州工艺美术学校校办厂刺绣班学习,一呆就是三年。接着,又拜工艺师徐志慧为师,在她家整整学了4年。
以前,姚建萍所绣绣品只是平面的、象形的、呆板的,在老师指点下,她领悟到刺绣需把绘画的美学、摄影的光影融入其中,即使是绣一片树叶,也要绣出树叶的生命和丰满。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市场上姚建萍的绣品价格已经蛮高了,她几天辛苦就能换回城市工人好几个月的工资。但她却感到,要想将苏绣产业做大做强,只靠她一个人的力量不行。1998年,姚建萍创建了镇湖刺绣研究所。
在姚建萍的记忆里,周总理肖像的绣制是她人生的一个转折。1995年春天,姚建萍从朋友手中觅得一幅意大利摄影家为周恩来总理拍摄的照片。这幅名为《沉思》的作品,姚建萍花了整整8个月,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绣像上周总理栩栩如生,忧国忧民的伟人情思跃然于丝帛之上。第二年,镇湖举行刺绣作品比赛,《沉思》 在8000绣娘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镇刺绣作品比赛一等奖。
此后,她又一鼓作气完成了邓小平绣像《伟人的风采》与精微绣《吹箫引凤》。1998年6月,姚建萍带着这三幅苏绣参加北京首届中国国际博览会,一举夺得三个金奖,这在那届博览会上绝无仅有。
最近这10多年间,姚建萍的刺绣艺术突飞猛进,其绣品10多次获国际大奖,两次搭载卫星上天,4次夺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去年,她领衔绣制的《春早江南》 和今年绣制的《海纳百川》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与中南海。
敢吃“螃蟹”,两件作品天津文交所上市
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使姚建萍这样一个普通绣娘,走到了苏绣艺术的最前沿。
在姚建萍的身上,伴随着时代的步伐,还承载了几件在苏绣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2011年10月,以姚建萍领衔绣制的两件苏绣——《富春山居图》与《百鸽图》在天津文交所上市,发售价高达3300万元与2600万元。这也是迄今为止苏州刺绣所达到的最高成交价格。依靠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走上了金融平台,更重要的是,苏绣艺术精品的价格也为之打开,让更多人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苏州。
2012年11月,姚建萍又将3件苏绣精品作质押,获得银行500万元贷款。
为完成由人民大会堂订制的巨幅苏绣《春早江南》,姚建萍几乎动用了所有精英力量来集体创作。高昂的材料成本与人力成本使姚建萍遇到了资金难题,姚建萍决定尝试采用艺术品质押方式向银行筹措资金,她以《父亲》、《苗家少女》、《亭亭玉立》为质押,从中国银行获得500万元贷款。专业评估机构对3件作品估价高达1309万元;其中,获“山花奖”的《父亲》,评估价达到1058万元。
个展办进近10个国家、地区 苏绣新人培养了上千名
身兼多个头衔,姚建萍最看重的是“镇湖刺绣协会会长”一职。以身作则,带着大家一起发展,才是非遗传承人应有的风范。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举世震惊。2008年5月23日,姚建萍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作品《小天鹅》进行义拍。经过十几次竞拍,最终这幅作品被一位热心公益事业者以30万元拍得。谁料,锤音刚落,姚建萍就当场宣布:自己再追加20万元,50万元全部捐献给灾区人民。
为更大范围展现苏绣文化,姚建萍带领她的艺术团队,先后赴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荷兰、新西兰、韩国、新加坡等近10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刺绣艺术展,扩大苏绣影响。
去年,由艺术大师罗丹、毕加索等人倡导的国际美术界最著名的“巴黎秋季艺术沙龙”,特邀请姚建萍前去参展。结果,姚建萍的作品征服了世界艺术之都巴黎,她现场作分丝等绣制表演时,许多参观者拉着姚建萍要看一看她的那双手,无不惊呼这一从指尖上流出的中国传统苏绣艺术之美妙绝伦!
为更好地培养苏绣新人,2009年8月,姚建萍尝试由姚建萍刺绣艺术馆与吴中职业教育中心校的合作,培养一批素质高、技艺精、知识博、眼界广的新一代苏绣传承人。目前,“馆校联袂”培育的第一批学员已经毕业。
10多年来,姚建萍不仅创造了200多个就业岗位,还赴新疆、四川、江苏、天津、深圳,建立起了5个培训基地,累计培养了上千名苏绣新人,使不少妇女以及她们的“徒子徒孙”,也都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
【她与苏报】
《苏州日报》扶持我成长
苏绣,是苏州的城市名片。姚建萍说,伴随她成长的《苏州日报》,不仅是她的良师益友,更像是扶持着她的成长、见证着她发展的一位“长者”。
姚建萍回忆,15年前《苏州日报》的一篇名为《镇湖绣女姚建萍:从工艺品走向艺术品》的报道,对她的影响很大、帮助很大,报道让更多人了解与关注苏绣,也让更多人开始知道了她。
姚建萍告诉记者,报道给她印象最深的是,详细介绍了她的创作历程与艺术特色,并且通过她的作品,传递出这样一种思想——现代精品苏绣正由工艺品向艺术品转变这样一个历史时刻。之后,几乎所有自己的重要作品,包括两幅“飞天”作品——《我爱中华》、《思源·致远》,包括被白金汉宫收藏的苏绣《英国女王》等,都通过《苏州日报》这个平台,率先发布。
姚建萍说,希望能与《苏州日报》一起努力,将苏绣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让苏绣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