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55|回复: 1

姚家民间故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6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8-19 10: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乡韵流芳万牟长
    想像中的古代姚庙,应该是一山个富庶的江南不集镇,傍着清江,临着长江,挑着两拔 (陆城、校城),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名字的寓意,会让人穿越时空依稀见到十里店铺、商贾云集,人流如织,“东风夜放花千树”,“一夜色龙舞”,热闹至极,繁华至极!
    她也一定是个美丽的地方,宽阔江面,绿绿江水,平整田畦,连绵山丘,倦鸟归林,渔歌唱晚。李白笔下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应该有姚店的二部分梦幻景致吧!不然杜甫也不会对横碛(过去属姚店)的“千柑二倾园”那么迷恋!“江似古罗带,山作碧五簪。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不只在桂林可以看到,在江南、在宜都、在姚店同样可以领略,同样可以惬意一刀下、陶醉一一把。
    这样一一个物华风宝的地方,本会在宜都的历史上大大有名,然而,翻开宜部的历史典籍,关于姚店的印迹却很少,这让姚店的历史、文化的底蕴顿时显得轻了那么一点,薄了那么一点,也许是杨守敬的文墨太过闻名遐迩,也许是陆逊的威名太过如雷贯耳,也许荆门山李白的足迹至今回响大地。姚后,被人淡忘。看来,没有名人的历史是没有印象的历史,没有名人的文化是会被掩埋的文化。“山川因人而盛”,已如同王勃之于“滕王阁”,崔颢之于“黄鹤接”,范仲淹之于“岳阳楼”,三楼何奇?有了大文豪的踪影,有了他们的墨宝,楼成名校,诗成绝唱。
    地灵就会人杰。其实,姚店的人民并不缺智慧,世不缺文化。单从他们起的地名,就足以见出他们的才情。“鸡鸣桥”、“石龙溪”、“莲花堰”、“望佛山”……每一个地名地名就是一个故事,一段传奇,一份浪漫。走在姚店的村巷街尾,田间地头,村下休憩,月下纳凉之时,总有那么一位老人在把从上一代听来的故事讲给后辈听,缓缓的语音就像身旁清澈的溪水在洗涤年轻人的灵魂,又像拂面而来的轻风吹散人们的疲惫。这些故事里有对治世能臣的景仰,有对决胜千里名将的喷叹,有对惩治昏官、伸张正义的渴望,有对仙佛神道的虞诚,有对自然之谜的探求,有对忘恩负义之徒的不齿,有对行善积德的讴歌。在他们的嘴中,“莲花堰”浸出了海枯石烂的爱情,“刘家嘴”道出了民间奇人的聪慧,“鸡鸣桥”叫出了热心公益的心声,“香窑岩”留了求佛向善的足迹,“楠竹园”飞出了拯救苍生的梦想。这些传奇、这些故事,让人感受更多的是它们己经不仅仅是文化,而是心灵的洁净、精神的追求。
    就像春秋的《津经》、汉代的《乐府》,来自民间创作,却丝毫不亚于屈厦的“风骚”,司马相如的大赋,姚店代代口传的山水地名故事百理由相信,与当今一些作家的作品相比,一点也不逊色,从绿色创作,原创精神的提倡层面来看,甚至更有生命力。
    没有名人,我们来充当“名人”,将这民间宝贵的文化遗产收集、整理、辑录,让它以牢靠的书面形式传旗下去。
    今天的姚店,也到大力开展文化建设的时候。星罗棋布的小型企业,打下了经济较坚实的基础,过百万、千万的公司成为了经济牢固的支柱。茶业、生猪、柑秸为主的特色农业为本乡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过6亿的生产总值让姚店人民对未来充满了幸福的幢憬,然而“幸福”里面少了“文化”,必定不会长久。辑录“姚店山水故事”是大力开展文化工作的一个序幕,一个突破口,如果能为本乡的新农村建设。两个文明建设起一点作用,那该是令人欣幸的事了。
    感谢这件工作的发起者——文化局的徐荣耀先生,山山水水奔披跋涉,亲口亲手面临指导,应为集子出版的第一功臣,同时感谢姚店中学师生的大力协作。徐先生是宜都名人已是众所周知,为做这件事,在徐先生引导下,名人会越来越多。而且,出不出名,并不重要,如果熊给子孙后代留一点有价值的东西,此生无憾!
    二OO七年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6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0: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目   录


    姚家店(一)1
    姚家店(二)4
    望城岗7
    楠竹园9
    水獭栖桥11
    逃官桥13
    莲花堰15
    刘家嘴18
    白家坝21
    汉洋桥23
    双木桥25
    香客岩28
    双龙洞30
    过路滩33
    石龙溪35
    撞钟石37
    穿孔岩39
    黄莲头41
    神鱼堰43
    小脚湾45
    鸡鸣桥(一)47
    鸡鸣桥(二)49
    洪云桥51
    金牛汪塘53
    张家冲55
    八宝山57
    李家墓洞60
    高袁冲62
    井湾65
    王母娘娘洞67
    天梯岗69
    秋凉洞72
    天子岗74
    新桥河(一)76
    新桥河(二)78
    求雨垴81
    学堂岗83
    守家冲85
    曹家大堰87
    枫香树89
    枫相树91
    望母桥93

    附录95



    姚家店(一)
    姚家店在陆城南郊,距陆城仅四华里,是姚家店乡政府所在地。关于这个地名的来历,还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呢。
    据说在清康熙隆年间,大臣姚启圣奉旨讨伐叛军吴三桂、结果吃了败仗,遭吴三桂一路追杀,眼看姚氏家族有灭族的危险。族长便把他的两个儿子叫到跟前,交待他们趁乱连夜逃跑,以便能延续姚氏烟火。当他们千里迢迢从浙江流落到宜都时,被这里秀美的山水风光给吸引住了。因为这里是长江、清江的汇合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店面林立,市场繁荣,兄弟俩便萌生了就在这里定居的念头。于是,他们投宿到一家旅店住下。第二天,便开始寻找谋生的出路。兄弟俩沿街寻访了两天,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事。第三天,他们又沿街向西打探,发现一处有一家纺织作坊,目前正缺人手,加上他们在家乡就是以种植棉花,纺纱织布为生计的,于是,他们就在这家作坊里当上了伙计。
    一晃三个月过去了,老板渐渐发现这两兄弟都是有才能的人,便把作坊中的所有事务交给他们打理。由于兄弟俩的勤奋、刻苦、精明能干,不久便使这个作坊有了大起色。老板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原来,这兄弟俩一表人才,为人本分,聪明过人,待人和善;这老板又膝下无子,只有两个正值妙龄,貌若天仙还未出阁的千金,给姐妹俩找个可依托的人家,一直以来是老人的一大心愿,这下真可谓天遂人愿,两个年轻有为的后生不请自来,而且处世接物都极有教养,令老人十分满意。于是老板请来媒人,撮合这桩天赐良缘。不久,兄弟俩便双双入赘,做了上门女婿。但没过多久,老人便撒手人寰,偌大的纱厂便由姚氏兄弟独自经营。在他们的精心张罗下,纱厂的生意非常红火。后来,兄弟俩又开办了一个染坊,印染各种花色布料。从此,姚氏兄弟的作坊的生意就越来越好,人们都称这个作坊为姚家店。于是,这个坐落在宜都陆城南郊的家庭作坊便远近闻名了。后来乾隆皇帝巡视来到宜都,在地方官员的引荐下,视察了这个闻名尔遐的小店。哪知道消息不胫而走,当地百姓闻讯纷纷前来朝拜当朝天子,请乾隆皇帝留下墨宝,为这个小地方赐名,乾隆皇帝当即挥笔写下“姚家店”三个大字。一位乡绅将御贴请工匠装裱后挂在了姚氏作坊门前。从此,人们就把姚氏作坊所在的这块地方称姚家店了。


    采录者:杨会  胡维忠


    姚家店(二)
    姚家店因这里曾住过一户姓姚的人家而得名。
    相传很久以前,在今姚家店乡政府旁住着一户姓姚的开店铺人家。家里有一位姑娘,长得如花似玉,名叫姚雪如。姚雪如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还心地善良。周围的青年小伙子们一个个都想娶她为妻,纷纷都登门提亲。但姚雪如一个也看不上眼,不但拒绝彩礼,还关门谢客。为此她父母很着急。一天,姚雪如对父母说:“我不想嫁人,想成仙,因为我们这块儿太穷了,只有成仙才能救助穷苦的百姓。”她的母亲听后说:“你这女娃子,怎么想到要成仙呢?我们这块儿地方穷,也不需你一个女娃儿去救助啊!”姚雪如听了闭口不言,从此不再与母亲争辩。
    过了些日子,她们所住的这个村子连续好几个月都没有下一滴雨了,田地都裂缝了,庄稼树木都枯黄了,小河的水也都快干了,村里的人仰望青天怨声载道,姚雪如想成仙救助乡里乡亲的心思更迫切了。
    一天,姚雪如来到一条小溪边,突然,一位年迈的老头儿出现在她眼前。那位老头长长的眉毛,白白的胡须,手里还拄着一根拐棍。只见捋了捋胡须,弯下腰把鞋子脱掉,扔进了小溪里。姚雪如见了,疑惑地问道:“老爷爷,您怎么把鞋子脱了扔进小溪里去呀?”老头儿回答道:“我是人老黄昏了,你能帮我把鞋子捡上来吗?”姚雪如看了看那老头,没有做声,径直走近小溪边,捞上了鞋子,还帮助老头穿好了。老人见这位姑娘心地这么善良,就从怀中取出一本经书递给她说:“小姑娘,你要想成仙,就得每天到这小溪边诵经,只要你背熟了这本经书,你的梦想便会成真的。”老人的话刚一说完,就化成一股白烟不见了。从此,姚雪如每天早上都要到这条小溪边苦读经书,不分晴雨,不分寒暑,四季不断。就这样,两年后的一天,正当姚雪如在溪边诵读经书时,几束灿烂的金光照在她的身上,她的身子也随着金光飞到了蓝天白云里面,她终于成仙了。当乡亲们田地里需要雨水时,她就会唤来雨神降下雨水,滋润庄稼;当乡亲们需要晴天太阳时,她便会叫来太阳神,照射大地;当一些妖魔鬼怪、凶猛的动物到村子里来害人捣乱时,她便会施展法术将它们除去,使村子里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幸福平安。
    从此,人们便把姚雪如诵经的地方叫“诵经丘”,后来;又把姚雪如居住过的地方叫姚家店。


    采寻者:曹传扬  袁世钰


    望城岗
    姚家店村内的望城岗位于陆城南郊,距陆城约四华里。
    传说在三国时期的一天,孙权手下大将陆逊领旨拒蜀。他每天都在战场上指挥将士们奋勇杀敌。一天,刘备派兵抓走了陆逊的右先锋。左先锋跟右先锋情同手足,顿时心急如焚,想马上把右先锋解救出来。于是,他向陆逊请求给他三千精兵,杀入敌营,救出右先锋。左先锋认为刘备现在抓住了右先锋,一定会得意忘形。趁此机会出击,一定会大获全胜而凯旋。
    陆逊自幼熟读兵书,精通兵法,认为刘备会借此机会而放长线钓大鱼,就没有听取左先锋的意见,而是劝说左先锋先耐心等待,另寻时机出兵。左先锋听了很不高兴,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他再也按捺不住了,便擅自带了一千多兵马,冲向蜀营,结果被刘备的将士们杀了个人仰马翻。
    陆逊得知左先锋私自出兵的消息后,非常气愤,本当斩首,但念他屡建战功,只是罚他不再参战,到离军营较远的一个山岭上茅屋内闭门思过。从此,左先锋就每天在那个山岭上瞭望城内外军情,观看蜀吴双方交战的战火,最终因悔恨而死。后来,当地的人便把这个山岗叫望城岗。


    采录者:刘楠  胡维忠


    楠竹园
    在姚家店乡,有一个楠竹园。这里有一大片竹子,长得很茂盛。关于楠竹园的来历,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很久以前,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岛上,住着一位美丽的仙女。她在岛上过着没有烦恼的生活。有一天,一位男子迷了路,无意间闯进了这个荒岛中,看见了这位美丽的仙女。双方一见钟情,便成了亲,结婚后第二年生了一个女儿。说来也怪,那女孩出生时,这个岛上竟突然出现了一大片竹子,幽兰幽兰的。于是便给女儿取名为兰竹。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兰竹已经十八岁了,成了一个俊俏的小姑娘。她心地善良,一心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可是母亲不让她出这个岛,怕她有危险。
    有一天,兰竹偷偷地溜出家门,坐在一只神鹰的身上,飞出了这个荒岛。这时,她看见地面上有好多好多人,感到很疑惑,便来到地面上,只见那些人因灾难没有吃,没有穿,不是饿死就是冻死了。善良的她看到这一幕,心痛不已。于是,她使法变出了很多食物供那些难民们吃,还变出了许多衣服供她们穿。人们都说那位姑娘是仙女下凡,是专门来帮助穷苦的人们的,便问她叫什么,兰竹姑娘坦诚地告诉了他们。可是,由于变了太多的东西,兰竹姑娘的法力越来越弱了。她想回岛上去向母亲求救,可不行,母亲知道后一定会把她困在岛上,那就永远永远也不能出来了,再也不能帮助这些难民了。于是,她用她最后的法力和生命,换来了一大堆永远也吃不完的食物。当她的身体消蚀,溶入这片土地时,土地上也生长出一大片一大片的竹子。
    从此以后,这里的人们便把这个地方叫叫兰竹园。后来慢慢又将这种特殊的竹子称作楠竹,“兰竹园”也就叫作了“楠竹园”。


    采录者:丁艳  陈琪清


    水獭栖桥
    从前,在姚家店乡望城岗水库的堤下,有一条水沟,水沟不宽,也不深,但给来往的行人造成了诸多不便。为此,村民们就在这里修了一座简易的石拱桥。桥的中间由两块大石头作桥墩,两边还垒了三块大石头做台阶。这个桥被叫做“水獭栖桥”,怎么叫这么个稀奇古怪的名字呢?
    传说有一天,一位种田收工回家的农夫从桥上路过,想到水沟里洗洗手。当他蹲下身来时,发现水中有什么东西在游动。他以为是鱼,忙伸手去抓,可仔细一看,又不像鱼,它头部像猫,身体像鱼。那位农夫的愣了好一会儿,心想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抓起来再说,捉回去叫姑娘婆婆弄哒好喝酒,于是他又伸手去捉。奇怪的是,他的手刚一碰到水面,那东西就不见了。他的手一收回,就又有了那东西游动的身影。他不禁十分纳闷:这东西难道是个什么妖怪?于是,他向水中扔了几个小石头,想不到那些石头丢进水里连泡泡都不鼓一个。那农夫以为撞到鬼了,忙扛起锄头跑了。
    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村里的人,村里的人给那怪东西取了一个名字,叫作“水獭”。有的人认为那是什么怪鱼,也有有点墨水的人认为是;议论纷纷,众说不一。
    后来,那座石桥改建成了水泥桥,石缝都堵上了。从此“水獭”也不见了,但是人们仍把那座桥叫“水獭栖”桥。


    采录者:袁纯寿  袁强  邓玉华
    逃 官 桥
    在姚家店乡莲花堰村(今宜都市职教中心附近),有一座石拱桥名叫“逃官桥”。
    传说很久以前,这里的白氏家族中曾出了一个丞相,而丞相府就在离这座桥的不远处,凡文武百官经过此桥,都要下轿下马,进丞相府拜见。
    有一天,一位官员经过此桥下了轿,准备进府去拜见一下这位丞相。但丞相因为和这位官员平时在朝中不和,不愿见他,便派人将自己的官靴放在大堂的香案上。这位官员进府一看不见丞相,而香案上有一双官靴,明白了是丞相在侮辱他,转身就走。丞相就想借此机会以他对上官不尊的罪名,杀了他,便派兵追到那座小石拱桥旁。这位官员灵机一动把马赶跑,自己却跳进桥下的小沟里,逃脱了追杀。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位官员从此弃官到武当山学道,发誓要破白氏丞相家族的风水,让家族的人从此永远不能再做官。他学道后,研究白氏家族为什么特别出人才。原来是白氏家族所居住的白家台子是块风水宝地,要想破这块风水宝地就得在这块地方前面挖坑,后面挖湖。后来,他花重金雇了很多人,在白家台子后面挖了一个湖,前面挖了很多坑。从此,白氏家族的这块风水宝地就真的被破坏了,再也没有出过什么人物了。
    后来,这座石桥就被人们称为逃官桥。


    采录者:白晓明
    整理者:徐荣耀


    莲花堰
    宜都市陆城西郊有个叫莲花堰的地方。原先那儿确实有一口奇特的堰塘,堰塘里不仅有荷莲,而且中间还有一座坟包。关于这口堰,当地流传着一个非常奇特的故事。
    小时候听家族老人曹启选讲,这口堰原来本是一池清水荷花,中间并没有坟包,后来为什么突然冒出一个坟包来了呢?那是庙庵里和尚尼姑引起的。
    “庙庵”也是个小地名,就在莲花堰附近靠西湖的地方,现在清江职高所在地。清朝时期这里有一座寺庙,还有尼姑庵,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里还有一座埋和尚的石塔,当时在莲花小学读过书的人都见过的。过去这里和尚尼姑不少,香火很旺。那些和尚尼姑虽然不住在一个庙里,但是都要到莲花堰里挑水洗衣服。其中有一对年青的和尚尼姑在洗衣服的时候就相遇、相识并且萌发了世俗男女之情。他们知道这是搞不得的,但是又想得没有办法,怎么办呢?有一天清早,他们又都到莲花堰洗衣服;两人边洗边讲,边讲边哭,结果越来越激动,最后,两人就抱起来了。抱起来了怎么办?如果是现在的娃们,那就蛮容易了,可是当时的人不敢,和尚尼姑更难办。他们正要犯黄昏的时候,庙里钟声响了,两人一惊,急忙往堰里一跳——他们决定去做来生夫妻。
    说也奇怪,这和尚尼姑刚一跳下去,满塘的荷花顿时就开了,而堰中间的一朵荷花还不是一般的荷花,那是一朵金莲,闪闪放射着金光。
    从此以后,这堰塘里每天清早就有一朵金莲开放。不过,一直没有人看见。为什么呢?因为那莲花的光彩和东方的曙光映在一起,而太阳出来时她就谢了,所以难以被人察觉。多少年过去了,这朵由和尚尼姑的爱情化作的金莲就在天地间秘密地开放着,开放着。
    可是,这道人间秘密,民国年间竟被一个中学教员发现了。当时的县参议员曹子龙(其子曹起达、曹起桂尚在)在庙庵旧址办了一所清江中学,聘请各地名流前来任教。有一个教员清早起来解手,偶尔看见东方晨曦之中有一道金光,很是惊奇。他悄悄摸去一看,发现是莲花堰中有一朵莲花在闪光,他哪里知道这莲花的来历,只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想独占它。因此他一不考究,二不张扬,趁暑假跑回老家去,从他父母坟中挖出一些骨骸,包了一包回来。有一天,他趁早提了这包骨骸摸到莲花堰边,待那金莲一开,就一包扔了过去,正好落在那朵莲花上。堰中咕咕隆隆直冒水泡,刹时现出一个土包来。教员大惊失色,急忙跪下去磕了三个响头,爬起来就跑了。
    从此以后,这堰中的金莲就变成了一座坟包,把一段千古奇缘深深地埋藏在里边。
    那教员后来并没有升官发财,反而更穷愁潦倒了,他遇见一位老僧那老僧向他讲了那和尚尼姑的故事,于是恍然大悟,也皈依佛门。


    采录者:曹宗国


    刘家嘴
    刘家嘴位于清江河畔,是一个富饶美丽、景色宜人的地方。关于刘家嘴的来历,民间流传着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呢。
    清朝时期,陆城附近有一个刘姓书生,他英俊潇洒,博学多才,很得宜都县衙张大人的赞赏。于是,张大人决定将自己的女儿张娴许配给他。一天,张大人吩咐衙役把刘姓书生请到了府上作客。刘姓书生便被张娴的高贵气质所吸引,而张娴也被刘姓书生的英俊帅气所吸引。就这样,在农历八月初八这一天,一对新人喜结连理。从此,夫妻相濡以沫,相敬如宾,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
    次年,宜都这地方发了大水,灾民遍地,民不聊生,到处可见饿死的人的尸体。皇上闻讯后,特派一名饮差到宜都来安抚灾民。
    这天,钦差大人逐村逐户地安抚灾民。当来到刘姓书生住地见到张娴时,他竟惊呆了:虽然张娴因为心情郁闷而有一段时间没洗脸了,但在钦差大人的眼中,依然楚楚动人。其实,这个钦差大人是个好色之徒,虽然早有家室,但他此时却想纳张娴为妾。当他向张娴说出这个想法时,张娴忙说:“请大人恕罪,我已是有家室的人了,父亲在县衙为官,请您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吧!”
    钦差大人是朝廷命官,怎么会把一个小小的七品县官放在眼里呢?在求婚遭到多次拒绝后,他竟恼羞成怒地放出了一句狠话:要求刘姓书生与他对对子,如果对不过他,便纳张娴为妾。刘姓书生思量一番之后,决定出面应对。
    对对子这天,当地的人们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擂台。刘姓书生坐在西面,钦差大人坐在东面。台下老的小的残的跛的,都鼓愣愣地睁着一双双期盼的眼睛。比赛开始了,钦差大人先说上联:“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月。”刘姓书生略想一下,答道:“子居右,女居左,世间配定好事。”“好!好……”台下一片欢呼声。
    就这样,他们两人对对子激战了两天两夜,未分出胜负。第三天,钦差大人说:“我还出最后一联,如果你对上来了,就算你赢了!”刘姓书生点头认可。“渤海湾浊浪滔滔”钦差大人说道。这联看似简单,可实际上不简单,因为上联的七个字全部是相同的偏旁。八个时辰过去了,刘姓书生还是没有对出来,这使台下的张娴格外紧张。快到第九个时辰时,只见刘姓书生大笑一声,说:“渔洋河清波滚滚。”“噗!”钦差大人吐出一口鲜血,倒下台死了!台下顿时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从此以后,人们便把姓刘的书生称为“刘家嘴”。后来,干脆把这个地方也叫刘家嘴了。


    采录者:朝亚龙


    白家坝
    在姚家店乡西北的清江河畔,有一个刘家嘴村,村中间有一个土坝,名为白家坝。据说这条坝的来历,还有一段奇异的故事。
    相传在清朝年间,刘家嘴这个地方有刘家和白家两大家族,一个土坝处于刘家与白家的交界处。两个家族都想拥有这条坝,想用自家的姓氏为这个大坝取名,为此,两个家族经常闹纷争。
    久而久之,两家闹起了一场官司。由于刘家势力大,与官家关系较好,县令许诺给这个坝立块碑,取名为“刘家坝”。
    白家人是不会轻易就服输的。正在刘家兴奋之际,白家来向刘家错钱,刘家人很爽快地答应了,借给了白家许多银两。其实,白家并不是缺钱,而是将借来的钱派人到陆城皂角树买了许多包子和馒头,分发给村子里的孩子们,并叮嘱他们,等县令来验坝时便喊“县老爷来验白家坝啦!县老爷来验白家坝啦!”
    这天,县令一行人刚一来到这条土坝上,孩子们见后一个个都高叫:“县老爷来验白家坝啦!县老爷来验白家坝啦!”其实这个县令是一个糊涂官,见这么多孩子们前呼后拥,一时竟忘了官司原来是刘家打赢了,听见孩子们都叫这个地方为白家坝,便糊里糊涂地立下了一块碑,还亲自书写了“白家坝”三个大字。
    就这样,刘家人出了钱输了官司,只得自认倒霉。白家人略施小计,赢了“白家坝”这个地名。


    采录者:刘杨  马力  郑联芳  邓玉华


    汉 洋 桥
    很久以前,汉洋河旁有一个小村子, 村里的人都是靠打鱼为生。村人中一位年轻人,叫赵猛,自幼习武,力大无穷,他和父母住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下河打鱼的村民们都莫名其妙地失踪了。当天晚上,一个白影来到赵猛的床前,对他说:“汉阳河里来了一条鲤鱼精,把下河打鱼的村民们都吃到肚子里去了,只有你才能把他们救出来。”说完,白影留下一把闪亮的水晶匕首,消失了。
    第二天一大早,赵猛便赤条条地游到汉洋河中央,终于寻到了鲤鱼精。鲤鱼精张开大嘴,一下就把赵猛吞到肚里去了。在肚中,他发现自己的周围全是已死的村民,就拔出闪亮的水晶匕首狠狠地刺鲤鱼精的肚子。鲤鱼精顿时血流如注,疼得在水中乱滚乱翻,只好把肚子里的村民们全都给吐了出来,赵猛三下五除二,几下就把鲤鱼精给杀了。说怪也真怪,那些死了的村民们被鲤鱼精的血水一浸,竟一个个都神奇地复活了。
    人们为了纪念赵猛英勇救村民的事迹,就在汉阳河上建了一座形状象鲤鱼的桥。起初人们把这座桥叫鲤鱼桥;后来,鲤鱼桥在一次洪水中消失了。再后来,人们又造了一座桥,因为它建在汉洋河上,故定名为“汉洋桥”。


    采录者:丁玉来   
    整理者:徐荣耀


    双木桥
    双木桥位于渔洋河下游,在姚家店乡过路滩村与五眼泉乡袁家塝村的交界处。
    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有一条三米多宽的小溪,溪上没有桥。在小溪附近,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家中有一女,名叫翠莲。翠莲从小聪明能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一副清纯漂亮的脸不知引来了多少媒婆,连她家的门槛都几乎被求亲的人给踏平了。每次来人求亲,翠莲都说自己还小,还没到出嫁的时候,一一拒绝了。直到有一天,她提着篓儿哼着小曲儿来到小溪边洗菜,看到了一位风度翩翩、英俊潇洒的公子,也就在一刹那间,他们互相爱上了对方。只见那位公子走近小溪,挥着扇子对翠莲说道:“敢问姑娘叫什么名字?”翠莲对着公子妩媚一笑,答道:“就叫我翠莲吧,公子……”“我叫王程。”
    就这样,当每天太阳快落山的时候,王程和翠莲就会相约在这里见面。可这条小溪,却给他们带来了不能相拥的痛苦。
    一天晚上,翠莲翻来覆去地怎么也睡不着觉。三更天的时候,她好像迷迷糊糊地看到了一道光束,一个声音对她说:“张翠莲,你真的想和王程在一起吗?如果是,你愿意为他付出一切吗?如果愿意,明天你们相见的时候,自然会知道一切的……”
    第二天,翠莲把昨天做梦的情景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王程。没想到,王程却没有一点惊讶的反应,而是问了一句奇怪的话:“翠莲呀,如果我不是凡人,你还会一如既往地爱我吗?”翠莲觉得有些奇怪,心想:不管王程是什么人,我都会深爱着的,就点了点头。其实,王程真不是凡人,而是一个修炼了千年的竹子精,但这个竹子精从来没有做过坏事,而是默默地帮助当地那些穷苦的人们,希望有一天可以修成正果,得道成仙。可天意竟捉弄人,让他爱上了一个凡人,人妖殊途是不可能在一起的。就在这无意间,那道光束又出现了,一个声音对他们说:“爱情是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得了的,如果你们真的想在一起,今天晚上就成亲,但成亲以后,你们就会化为这条小溪上的一座小桥了。”
    王程翠莲听后,互相看着对方的眼睛,表情有些忧愁又夹着一丝欢喜。晚上,正当人们欢庆他们洞房花烛的时候,他俩突然化作一团烟雾,飘到溪边,形成了一座桥。
    自有了这座桥以后,小河两岸的人们互通有无,和睦相处,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当地人们为了纪念王程和翠莲,就称这座桥为“程莲桥”。因为这座桥是用木头砌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又将这桥改称为“双木桥”了。


    采录者:向冬莲  胡维忠


    香客岩
    古时,香客岩是宜都到长阳、五峰的一条要道。那时的香客岩道路险峻,怪石林立,所谓路,只不过是岩石相递而成。道宽不过一尺,高高低低,凸凸凹凹,路下万丈深渊。沿渔洋河两岸岩石象刀削的一样,加上河深水急,行人经过此地时,真是头晕目眩,提心吊胆。
    传说很早很早的时候,梁山来了一位祖师神仙,于是人们便在山上修盖了一座祖师庙。此后,到梁山烧香许愿求神的人便络绎不绝。
    一天,宜都陆城有一位香客,为了给求神拜佛的善男信女提供祭品,特从宜都挑了一大担香纸蜡烛到梁山去出售。路过此地时,正值天降大雨路稀泥滑,那香客一不小心,连人带货跌进那万丈深渊里去了。
    从那以后,人们就将此地叫做“香客岩”,这名字意思是提醒过往行人,走到此处时要千万小心。后来,人们就索性把它当作地名来叫了。


    采录者:刘永炳  熊启荣   


    双龙洞
    先日,有两条孽龙经常到姚家店乡木梓岭村樟树湾捣乱,每次它一来,就雷鸣电闪暴雨泼天,滚滚洪水冲走农民的庄稼、房屋、牛羊、果木;它一走,立刻滴水不见,天枯地裂,百姓又要受干旱之苦,人们真是恨透了这两条孽龙。
    当时,樟树湾有一个姓何的石匠,手艺高超,为人豪爽,也敢作敢为。经常不是帮这家砌屋,就是帮那家打磨。他看到樟树湾人遭灾受害,心里盘算着一定要制服两条孽龙。
    一天,他又到樟树湾的一座山上去打石头,突然,一阵大风把一块巨石从山顶上刮落下来,滚到一棵千年的老樟树神上,把树杆都压弯了。何石匠想救活这棵老樟树,可是石头又太大太重,拼命掀也掀不动。正在为难之时,何石匠想起了自己的手艺,就拿起锤子把巨石一块块地凿开,白天没有打完,夜里又接着打,整整打了三天三夜,才把巨石完全打掉,那棵大樟树也就呼啦啦地展枝伸叶直起了腰。何石匠也因为太累,倒在树下睡着了。朦胧中,何石匠好象觉得大树在用枝条给他扇凉,并对他说:“要斗这两条孽龙,就得在这山顶西坡上开个洞,砍下我的枝杈点火扔进洞里,恶龙见火就会钻进去,你再把洞口堵住,就能把它们关在里面了。”
    何石匠一觉醒来,刚才梦里那樟树神的话还记得清清楚楚,他当即就爬上山顶西坡,用了七七四十九天时间,在石壁上开凿出了一个很深很深的大洞,并做了一扇活动的石门。
    没过多久,两条孽龙果然又来了,天上乌云滚滚,雷声隆隆。何石匠毫不害怕,精神抖擞地从古老的樟树上砍下一根枯树枝,拖到洞口,点燃扔了进去。顿时,洞内一片明亮,闪出道道金光。恶龙正要作威降雨,突然发现石洞里闪着金光,以为是什么宝贝,就挟着一道黑烟钻进洞去。躲在洞旁的何石匠一看两条孽龙进了石洞,赶紧松开活动的石板门,“轰隆”一声把洞口关死了。
    两条孽龙就这样永远永远地禁锢在何石匠打凿的山洞里了。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石门垮了,露出了这个洞穴,洞穴中流水清悠常年不断,两条孽龙的化石,一个昂天,称作穴天龙,一个伏地,称作穴地龙,都栩栩如生。人们为怀念何石匠,就将这个洞叫“何家洞”,二十世纪90年代姚家店乡人搞旅游开发,给这个洞取名为“双龙洞”,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关广富到此一游后,还泼墨题写了“双龙洞”三个大字呢。


    采录者:徐荣耀


    过路滩
    宜都陆城西南行约八里的地方,名叫“过路滩”,它是古代通达长阳、五峰的必经要道。“过路滩”这个地名,据说与黄巢起义有关。
    传说黄巢起义军中有一位将领姓杨,率一支义军从宜都进五峰,经过现在叫“过路滩”的地方。当时正值仲夏,渔洋河水深流急。敌人凭借地势险要,扼守在河西岸。
    当义军到达河东时,敌人早已将过河船只全部封锁。凭河宽水急,在对岸高声辱骂,义军们听后十分气恼。
    杨将军不动声色地查看了一遍地势之后,发觉河边的沙滩一直能延伸到河心,便立即命令士兵砍伐竹木编竹筏木排,又命令马队集中随他来到河边。杨将军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一声呐喊,冲到沙滩尽头时,将缰绳猛地一带,那马立即腾空跃起,飞过几丈宽的汉阳河。义军战士也都紧紧跟随杨将军飞跃过河,但还是有少数战士连人带马掉进湍急的河水中壮烈牺牲了。
    河对岸的敌人万万没料到义军有此一举,疑是天兵神将从空降下,被义军打了个措手不及,死的死,伤的伤,跑的跑了。义军很快就占领了敌人阵地。随后的步兵们也以竹筏木排为桥,迅速渡过河,集结在河西后适当休整了一下,又向五峰、长阳进发。
    杨将军在宜都驻守期间,曾杀过许多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并开仓放粮济贫。义军所到之处,深受百姓拥护,不少青年壮汉都纷纷参加了义军。
    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义军,后来便将此地改名为“过路滩”。一午多年来,世事沧桑,河床西移,原来的沙滩早已不复存在,但人们仍将此地称为“过路滩”。


    讲述者:熊启荣
    采录者:刘永炳


    石龙溪
    姚家店乡香客岩南岸有一个地方叫石龙溪。关于这个地名的来历,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古老神奇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凡是住在石龙溪的人们,都与众不同。有什么不同呢?因为他们的头发都是白色的;他们的皮肤不能见到阳光,否则,不一会便全身红肿生疮,搞得不好还有生命危险。因此人们出门时都要穿一身白色外衣。男人们白天都得将身子裹得严严实实的出去种田。女人们大门不出,在家纺纱织布,一日做几顿饭,照护老人与小孩。
    对这种奇怪的病症,村长每年都会派几名村中的青年到外地去寻医问药。但每次这些人出去之后,便杳无音讯,不知是死是活。村长无法向这些人的家里交待,只得每天都带村里的老少爷们到一个他们认为是“圣地”的一个地方去祈祷,企盼外出的人能平安归来。所谓“圣地”,就是村北边有一条河,河对岸的山脉似一条活灵活现、栩如生的龙。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终于有一个年青人从外地回来了。这个年青人高兴地说他求到了能治这种怪病的良方。他说河对岸的一座山上有一座寺庙,庙里的一位道士说,乡亲们每天朝拜的“圣地”的龙的腹内有一块陨石。只要将那块陨石拿出来,我们这块地方的人们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他还说那位道士给了他一块与陨石一模一样的石头,说着,从包袱里拿出一块手掌大小的五彩石,说只要将这块石头扔进那条石龙的口里,那块陨石也就现身了……。
    人们听了半信半疑,村长说还是快去试一试吧。于是全村的人都来到“圣地”,当那个年青人将那块石头甩进石龙口中后,顿时,天昏地暗,雷霆、闪电、狂风、骤雨交织在一起,不一会那条石龙便四分五裂了。山洪也铺天盖地而来,将这块地方洗涤得一干二净。从那以后,这儿的山绿了,水清了,成了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人们的头发都变黑了;见了阳光,皮肤也不会红肿发烂了。后来,人们就将这块地方改名为“石龙溪”。


    采录者:袁肖肖  胡维忠

    撞钟石
    在姚家店乡黄莲头村的一座山上,曾经有一方很大的石头,名叫“撞钟石”。
    据说还是盘古开天辟地之后,那时人们并不知道钟点是什么,只知道日出月升,昼夜循环。
    不知钟点的日子是痛苦的,生活在这座山下的人们,有时天不亮就起了床,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去下地干活;有时候太阳升到半空中才起床,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去干活。一日三餐有时早有时迟,晚上看见月亮升起来了,就去睡觉。然而,月亮也不是天天有,时有时无,常常搞得觉都睡不好。不晓得季节,田里活路不规则,导致农作物不能好好生长,生活无规律、日复一日地过了一年又一年。
    有一天,也许是天意,一群和尚流落至此。据说是四川洪水泛滥,使他们一路颠沛流离,乞讨沦落到此地。好心的村民见这些和尚可怜,就将他们留下来,还帮助他们在山上建了一座寺庙,让这群和尚有了个家,和尚们还在寺庙里铸了一口大钟。
    这群和尚在此落脚生根,每天吃早饭之前用石头撞一下钟,吃午饭前也用石头撞一下钟,晚饭后睡觉之前还要用石头撞一下钟。这钟声传到山下,村民们饮食起居劳作,便慢慢地形成了规律。慢慢地这儿的人们,就一个比一个精神起来。千百年之后的一天夜里,这块地方发生了一次山崩地裂的地震,寺庙垮塌了,庙里的大钟不知滚落到哪儿去了,只剩下那块和尚们用来撞钟的大石头依然在山头上。
    人们叫这块石头为“撞钟石”。后来,这块地方也被叫作“撞钟石”了。


    采录者:谭莉  向绪


    穿孔岩
    在姚家店乡黄莲头村二组,有一个地方叫穿孔岩。
    穿孔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有两座大山,一座像狮子,被称为“金狮子”;一座像马匹,被称为“银海马”。它们对峙着相视相依。虽然是石头,但被大自然刻画得惟妙惟肖,简直是鬼斧神工。两山中间有一个洞,长约十五米,宽约两米,高约三米,放眼望去,好像一块大岩石中间穿了一个孔,所以人们称它为穿孔岩。穿孔岩是一个歇脚的好地方,凡来来往往的行人们,田间劳作的农民们,打这里路过,累了都要来这里休息一下,山里调皮的娃子们也时常来这里嬉戏。它的前面有形状各异的九十九块石头似人的脑袋,旁边有像用来筛面的罗柜和磨面的腰磨,后面还有一个小井,井水冬暖夏凉,源源不断。井旁边有一个小土包, 一座坟,传说一个叫花子失足摔死在这里,被人们草草埋在里里。后来四川一个赶骡子的人从这儿路过,在上面坐了一会,喝了一口水,结果回去就发了大财。原来那个叫花子给赶骡子的报梦说,坟里埋的是他的母亲,叫他为她树碑。赶骡子的照叫花子报梦所说的要求办了,所以赶骡子的后来发了大财,发了母亲的财。据说民间俗语“发母财”就源于此。
    于是,后来人们都说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很多房子都在这个坟的周围建了起来。再后来,当地的人们为了修路,炸毁了这座山。从此,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消失了,可穿孔岩这个名字却留传下来了。


    采录者:袁双  刘德春

    黄莲头
    姚家店乡有个黄莲头村。关于黄莲头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
    清末庚子年间,宜都一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旱灾。一年中没有下一滴雨,堰塘和河流都干了。农民田里都颗粒无收。人们无法生存下去,一个个只好背井离乡外出逃荒。能走的人都已经走了,家中只留下那些老弱病残。这些可怜的人啊,只能靠到山上挖野菜刨树根充饥度日,眼看野菜也快被挖光了。人们都感叹:“老天灭人啊!”就在人们绝望的时候,一天,一个老人因饥饿难忍,晕倒在路边,随手扯起坎边长着的藤蔓,往嘴里送,往肚子里咽。就是这位老人这一次冒险,吃了这藤蔓之后,居然奇迹般地活下来了,而且神清气爽,又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元气。原来,这种藤蔓就是黄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苦,可以入药,但难于下咽。在这个地方满山遍野都是,以前还没有人吃它。老人吃黄莲得以生还的消息不胫而走。于是,乡民们纷纷去寻这种植物来吃。由于没有水,只好生吃。生吃开始觉得口中有些苦涩,但过后反倒觉得有些甘甜。
    就这样,这块地方的人们靠吃黄莲度日,一直度到第二年夏粮收割为止。当这些靠吃黄莲最终熬到头的人们喜获丰收的时候,一个个都感叹:“苦尽甘来终于熬到头了。”人们为了感激这种救命的植物,就把这个地方叫做“黄莲头”。以表示对这种草本植物的敬意。所以“黄莲头”一直沿用至今。


    采录者:杨劲松  胡维忠


    神鱼堰
    神鱼堰是一口方形的池塘,位于姚家店乡黄莲头村一组。堰塘四周绿树成荫,堰塘里有许多鱼儿,在水中无忧无虑地漫游嬉戏,村民们都视它们为珍宝。
    据说当年女娲娘娘用七块巨大的灵石,把天洞给补上了。若干年以后,灵石不知怎么的又一块一块地从天上掉下来了,但天却仍然完好无缺。其中有一块小灵石就掉进了这个堰塘的正中央,被一条鱼儿吞进肚子里。从此后,只要这条鱼儿一翻身,堰塘里就会波涛滚滚,其它的鱼儿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玩了。不知不觉地,这条鱼儿就会使用法术了,还会像孙悟空样七十二变。
    一天,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妇女来到堰边,悲痛地哭诉她的不幸,满脸的泪水一滴一滴地掉进堰塘。这条鱼儿见她十分悲伤,又十分可怜,夜间便化作一缕清风,来到这个农妇的家里,发现这个农妇家里一贫如洗,破旧的床上,躺着瘫痪的丈夫,小娃子也面目发青,好像快死了。鱼儿见了,顿时吐出一口仙气,农妇的丈夫立刻站起身来了,小娃子的病也好了,桌子上还多了一桶金银财宝。农妇一觉睡醒,记得有一条鱼儿来家里帮助了她们。
    从此以后,这条善良的鱼儿为村民们做了很多好事,村民们为了感谢这条神鱼,就每天都到堰塘边为它烧香,为它祈祷,为它跪拜,称这条鱼为神鱼。后来,又叫这个堰塘为神鱼堰。


    讲述人:胡全玉
    采录者:袁红


    小脚湾
    传说有一年的三月三,王母娘娘请观音菩萨去赴蟠桃会。送请帖的仙女一路赏花玩水,兴致颇佳,把时间给耽误啦,观音菩萨接到帖子后慌慌忙忙上了路,一不小心,被一瓣莲花把脚上的一只绣花鞋给绊掉了。这只绣花鞋就飘呀荡呀地从九天之上往下掉,观音菩萨连忙跨出莲花宝座,去捡绣花鞋。
    也算凑巧,这时对面的一团祥云里,恰恰飘来了好说话的张果老和他的黑驴,观音见后,生怕自己一只白玉般的尖尖小脚被张果老和他的黑驴看到哒,传扬出去不雅观,急忙转身就往莲花宝座里爬。不料宝座一偏,把个吊在外头的小脚直插下了凡界,在山间的一块石板上留下了一个约三寸深、五寸长的脚板印。这块印有观音娘娘脚板印的石板,就在现今宜都市姚家店乡石龙溪到肖家冲的山湾湾里,后来人们都把这个山湾湾叫小脚湾。


    采录者:刘永炳  刘才玉   

    鸡鸣桥(一)
    在姚家店乡长岭岗村石头沟下五里处,有一座桥叫鸡鸣桥。关于鸡鸣桥,有一段这样的故事。
    从前,在长岭岗村,有一条池洋河,河水碧绿,深不见底。河的一边是一个小集市,一边是乡村。村民赶集市要绕一段很长的弯路,大伙儿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在河上修座桥,一来方便自己,二来村里的土特产也可以运到陆城去了。于是,他们分头行动,一些人去采集建桥材料,一些人去招募能工巧匠。经过几个月夜以继日地辛劳,桥终于要修好了,人们都高兴的奔走相告,欢呼雀跃。
    说来也真怪,就在桥峻工典礼鸣炮奏乐时,方圆十里左右的鸡公全都鸣叫了起来。原来,在这座桥没修之前,这方圆十多里的公鸡在大白天里是从不打鸣儿的,更不会所有的公鸡在同一个时辰里打鸣。人们为了纪念这个神奇而难忘的时刻,就把这座桥叫作鸡鸣桥。


    采录者:张舵
    整理者:徐荣耀


    鸡鸣桥(二)
    鸡鸣桥位于姚家店乡黄莲头村原李家冲小学附近。它的来历,还得从一个故事说起。
    从前,李家冲内有一条小溪沟,溪沟上有一座石板桥。有一年的一天早上,村民们听到一声又一声特别响亮的鸡鸣,人们循声找去,发现一夜之间,桥头竟然矗立了一座庙,庙的中央站立着一只金鸡,高昂起头,好像正在鸣叫的模样,栩栩如生,神气十足。
    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没几天,便一传十十传百,传得很远很远。一时间,四面八方的人们,像潮水般地涌向这个庙里来看稀奇,磕头烧香,参神拜佛。
    且说在这座桥的旁边,有一户叫吴万福的人家,为人贪财又很小气。当他知道这件事情后,心想:何不半夜里把这只金公鸡偷回家来,弄到大街上卖掉?那要值多少钱啊!于是,他便在一天半夜里举着一个煤油灯来到这个庙里,看见一位老太太正在上香,忙走进去问:“老太太,您是哪里人,我怎么没见过您呀?天这么黑了您还来敬神啊?”老太太答:“我是对门山上的金婆婆,白天这里人多,晚上来安静些,正准备回去呢!”吴万福见金太太走后,连忙把金鸡公放到篓子里。刚走出庙门,就被金老太拦住。金老太问:“伙计啊,你这是在干什么呀?金鸡是一方神灵啊!”吴万福提着金鸡,撒腿就跑。刚跑到桥上,就见好多村民都举着火把围过来了。吴万福顿时吓得面如土色地抱着金鸡在桥上来回走动。正在这时,只见金太太抬手一指,金公鸡飞到了老太太手中,接着只听“扑通”一声水响,吴万福掉到桥下一命呜呼了。金老太太把金鸡公送到庙中,腾云驾雾飞走了。
    事过之后,当地的老百姓都认为金老太太就是观音菩萨的化身,金鸡也是观音菩萨放在这个庙里护守一方平安的神鸟。后来这块地方的人们为了纪念金太太和这只金鸡,便把这座桥取名为鸡鸣桥。


    采录者:邓书平  刘德春

    洪 云 桥
    姚家店乡长冲村有一条小河叫新桥河。河上有一座桥,名叫“洪云桥”。桥形看上去不十分完美,但它的来历还是很有意义。
    传说古时候这儿有个六旬老人,名叫洪云,是个樵夫,他经常过河去砍柴,但每次都是游过河去的,他看见有的人会游泳就过去了,不会游泳的只好等熟人来帮忙背着过河。因此洪云老汉决定筹资修一座桥,他白天砍柴、背石头,晚上修桥,没几天就累得不行了。村里的年青小伙子们被他的精神感动了,都踊跃来帮他,有的设计图纸,有的捡石头,有的修桥。桥造了一半,附近的石头全部捡完了,筹集的资金也都用光了。小伙子们也打起退堂鼓不想干了,最后只好停工,但洪云老汉仍坚持不懈。一天,他在后山上的一个山洞发现了大量的石料,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村里人。可是因为山太高,太陡,村里的人们都不愿意上山去背石头,洪云老汉只好一个人去背。他每天早出晚归,从不间断,平时休息时间也很少,加上又上了年纪,桥将要修好时,他已经累倒了;通行后的第二天,洪云老汉就死了。村里的人们为了纪念他,给这座桥起名为“洪云桥”。而今,每当人们走过这座桥时,都会想起洪云老汉,讲洪云老汉修桥的故事。


    采录者:王星宇
    整理者:徐荣耀


    金牛汪塘
    在姚家店乡张家冲村5组,有一块水洼地,人们都叫它“金牛汪”。
    很久很久以前,这块洼地里有一个水塘。塘里的水一年四季都是碧绿碧绿的,从不枯竭。民间传说这塘里原来有一头金牛,遇到干旱的年头,它就要向外吐水,可当地人从来都没有看见过那头金牛。关于“金牛汪”的来历,还有一个稀奇的故事。
    据传在这个村的西北部,有个姓李的财主。有一年大旱,他说这块洼地是他家的,便强行把这汪水塘给霸占了,还不许任何人到塘里来取水。为此,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可谁也奈何不了他。
    李财主霸占这个洼地的水塘后十分得意,他叫老仆人每天早晚,把家里的九头大水牛,都赶到塘里去饮水、洗澡。有一天,老仆人把牛赶到水塘里后,发现了九头牛竟然成了十头牛!起初,他以为是眼睛看花了,揉揉眼数了好几遍,结果还是十头牛。他又把牛全部赶上岸来,却又只有九头牛了。老仆人十分惊异。第二天放牛时,他找来几根红线,分别系在每头牛的角上,然后把牛都赶进了水塘。果然,塘里出现了一头没系红线的牛。经过两天的观察,老仆人把看到的一切都照实告诉了李财主。李财主听后心花怒放:金牛露面,这下可要发大财了!于是,他叫老仆人明天照常赶牛下塘,仍在牛角上系红线。他悄悄地拿着弓箭躲在塘边。当金牛刚一抬头时,李财主连忙拉弓放箭。金牛听到响声,连忙钻进水里不见了。李财主顿时眼睛都急红了,他叫老仆人把当地老百姓叫来挑完这塘里的水。当百姓们把塘里的水挑了一半时,金牛出现了。老财主高兴得连衣服都没脱就跳到塘里去了。金牛见老财主跳下水塘,连忙昂起头把塘里的水吐得满满的。李财主在水中冒了一阵泡泡,不一会就横着漂起来,没气了。
    后来,人们便叫这块地方为“金牛汪塘”。


    采录者:罗俊  向绪

    张家冲
    姚家店乡有一个张家冲村。据讲,张家冲的来历是这样的。
    清朝末年,这一带东边有两个恶霸都姓张,满冲满畈的良田都被他们强取豪夺霸占去了。村民们为了生存,只好租他们的田地度日。一年上头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夜不停地干活,还是吃不饱,穿不暖。若遇到灾荒年月,村民们就不得不去向两位财主借粮。尽管上冲下冲都姓张,是一个祠堂的,但他们从不顾及同族人的情面,反而变本加厉地盘剥那些穷苦人。村民们当面不好说,只能私下里抱怨:“冲上冲下都姓张,同族同姓两个样。东家财主吃白饭,西家佃户咽菜汤。每逢灾荒去借债,东家开门把狗放。不念满冲都姓张,心狠手辣表天良。”因此,人们又都把这个地方叫“张霸冲”。
    多行不义必自毙。两个恶霸虽狠,仗着自己的势力欺压百姓,但他们的子孙却都不大成器,一个个都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纨绔子弟,整天只知吃喝嫖赌,游手好闲。当两个财主死后,偌大的家业到了他们的手里,不到几年就坐吃山空了,所有的土地都被这些无用的下人贱卖挥霍一空。满冲满畈的良田又重新回到了穷苦人们手中,由于这里土地肥沃,再加上村民的勤劳,这里人们的生活慢慢地好起来了,一户户人家都安居乐业了。此后,人们都认为“张霸冲”这个地名已与实际情况不符,应该改一改了。于是大伙儿就一起商议叫张家冲,一是因为这里的人都姓张,二是因为这个冲是大伙儿共同所有的。这样“张家冲”这个地名就一直沿用至今。


    采录者:赵亚鹏  胡维忠


    八宝山
    在姚家店乡张家冲村境内的罗家坪与高袁冲交界处,有一座山叫八宝山。关于这座山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北宋年间,有一罗汉,叫刘智公。有一次,他趁如来佛祖在大雄宝殿打瞌睡之机,把他的一根金花拐杖偷起跑哒,悄悄地溜下凡间。
    刘智公来到凡间后,请工匠们在一座山上给他修了一座相当气派的九重庙宇。他虽是个和尚,却在凡间娶了七十二个漂亮老婆,收了三百多个徒弟。
    一次,智公罗汉正在大街上闲逛,看见一个姑娘娃儿长得十分俊俏,便又想将她弄回家中,做自己的第七十三个老婆,于是施展法术将这个姑娘娃儿的魂魄勾走了,让她当即倒地。后来,她的家人发现她躺在大街上,已经断了气,以为她已经死了,就把她放进棺材里,弄到山野里找了个地方埋哒,只是搞不清死的原因。
    也就在这天夜里,智公罗汉将坟墓掘开,把这个姑娘娃儿盗回家中,将她的魂魄复原,留下一个纸人放进棺材里。
    第二天,这个姑娘儿的亲朋好友得知她不明不白死亡的消息后,都非常奇怪。打开棺材盖儿后,发现里面只有一个纸人,于是,就将这件事报告给了官府。这奇事不告不知道,一告就惊动了全国。朝廷里,皇上就派包黑子丞相来调查这件事儿。
    包拯到底还是包拯,没用三天就调查到这是智公罗汉干的坏事。但智公罗汉是神,包黑子一个凡人奈何不了他,只得拿出绝招,烧了一炷“焚琴香烟”。飘到天上,这香烟惊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忙命各路神仙去调查,原来是如来佛祖身边的智公罗汉偷偷地溜下凡间作孽,祸害百姓。
    如来佛祖一觉醒来,得知此事,不觉大吃一惊:“哎呀,我这一觉睡了十三个时辰,这畜生竟偷走了我的金花拐杖。”于是,如来佛祖命孙悟空、千里眼、顺风耳去捉拿智公罗汉。
    孙悟空等三位来到凡间,发现智公罗汉突然变成了一棵枯死的大树,悟空顿时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木匠,手拿锯子,走到那棵树前,说:“好一棵大树,正好砍回去做一副猪栏齿子。”话刚说完,只见这棵树化作一缕青烟消失了。千里眼、顺风耳马上又告诉悟空,说:“这妖孽已变成了一块大石头,就在不远的草坪上。”悟空便又变成一个石匠,左手拿凿子,右手背着锤子,走到那石头跟前,说:“多好的一块石头呀,正好用来做个猪槽。”顿时,石头又消失了。千里眼、顺风耳又告诉悟空说智公罗汉逃到了宜都姚家店的一个山洞中,变成了一个小妇人。悟空便又变成了一个小货郎,挑着一担杂货走到小妇人跟前,问:“您要针线吗?”小妇人回答说:“要。”刚一说完,悟空便现出原形,用丝线将那小妇人死死缠住,智公罗汉终于现出原形,被悟空三人捉拿,带回天庭。
    传说智公罗汉曾在九重庙宇山后的一个洞内,藏了八件宝贝,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八宝山”。


    讲述者:鲁远坤
    采录者:鲁伟强  罗志琼



    李家墓洞
    在姚家店乡张家冲村的“李家湾”,相传有这样一个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李家湾,只有李氏家族是百年旺族。为了让李氏家族的荣华富贵永远地延续下去,凡族中长辈死后,儿孙们必定请阴阳先生为其选择一块风水宝地为墓地。李氏家族的族长死后,族人们特地花重金从外地请来了一位有名望的阴阳先生。桌儿上桌儿下地酒足饭饱之后,族人们向阴阳先生承诺,如果他能帮族长找到一块蛮好的风水宝地,全族人便奉养他一辈子。这个阴阳先生经过反复推理,漫山遍野地观察,终于找到了一块上好的宝地。全族人掘了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挖了很大一个坑。据说那个坑里面可以摆好几桌酒席,族人将已死族长的灵柩放置其中,还花重金买来了一对金童玉女陪葬。圆坟竣工后不几年,李家的儿孙子弟果然个个飞黄腾达,事业兴旺,当官的步步高升,做生意的个个发财,就连当时的朝廷命官路过此地也要到李家登门拜访。但李家人在升官发财的同时,忘记了当初对阴阳先生的承诺,不仅没有好好地供奉阴阳先生,还将他打入磨坊,还把他的眼睛也弄瞎了。
    后来,阴阳先生的一个师兄路过李家的磨坊,见师弟竟被关押,饱受折磨,好生同情,就前去问个究竟。师弟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并嘱咐师兄帮忙。他师兄一怒之下,使法在李家墓旁边用牛拉着石磙碾了七七四十九天,竟然将坟墓中的族长给弄活了。族长在坟墓里不住地呼喊李家在外当官发财的儿孙们的名字,凡是被喊了名字的人,一个个或上吊或跳水或生病或莫明其妙地死去。从此,李家就家败人亡了。墓地后来也被盗墓人挖成了一个蛮大的洞穴,后人就叫这个洞为“李家墓洞”。


    采录者:李奥杰  邓玉华


    高袁冲
    高袁冲,也许很少有人听说过这地方,但这个陌生名字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以前,这里是个不知名的村庄,住着高氏和袁氏两个家族的人们。袁氏人多势众,却懒惰成性,经常欺压勤劳能干却人少势弱的高氏,还将村名取为“袁高冲”。有个姓袁的财主和他的儿子,心狠手辣,独霸一方良田,放高利贷高地租剥削高氏村民,使他们苦不堪言。好在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就搬来了一户姓高的员外。
    高员外心慈面善,得了个沉鱼落雁的女儿,取名如玉。当他看到七十高龄的老人在田间劳作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却在游乐时,便和父亲上前询问原因。那老者见他不像恶人,就诉苦道:“那姓袁的财主仗势欺人,逼我们向袁氏每户人家年年交租。到了冬天,谷子都被缴了,房子快被吹垮了,乡亲们又冻又饿,孩子们饿得清喊;夏天,毒辣的太阳让人不敢出门,真是生不如死啊!”老人家声泪俱下:“这一切,只因为我们姓高啊!”员外听后大吃一惊。这时,田里的村民围过来,也七嘴八舌说开了。员外震惊不已,心想:“姓氏不是错。我也姓高,我一定要替乡亲们出这口恶气!”回到家,员外让仆人给乡亲们送去过冬的银两,帮他们修房子,施口粮。乡亲们感激不尽,很快与员外达成了一条心。这事儿立马传到袁财主耳中,他马上让儿子带着下人去催租。不巧,半路上,他儿子看到了高员外清秀水灵的如玉,被她的美貌惊得目瞪口呆,早把催租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屁颠屁颠地跑回去嚷嚷着要娶如玉。财主拗不过他,只得带上礼金去提亲。可财主刚到员外府上,员外就火冒三丈地把他当众轰出了门。财主那个气呀!乡亲们倒是乐坏了。本来,员外让高氏村民过上了好日子,财主就耿耿于怀;现在,员外又让他威风扫地:他决计报复!
    这天,员外让仆人把刚买的种子放入了存珠宝的仓库。就在这天夜深人静的时候,财主带上火把和儿子悄悄地潜入了员外的府上,把所有的房间点了火。刹那间火光冲天,财主慌忙关上院门,丢魂落魄地跑回家中,却突然不见了儿子。原来,他的儿子为看如玉,被锁在了院子里。员外突然惊醒了,连忙拉起女儿和仆人们从后门逃到了山上。那财主的儿子在前院中找不到出路,被一根横梁砸死了。乡亲们扑灭了大火,在废墟中寻到了袁财主儿子的尸体,员外带上所有的村民到财主家买地,财主不敢说“不干”,便让员外付给了他十倍的价钱。员外从仓库里分出种子给众人,又拿出珠宝建好了房子。可他马上又犯愁了:这么多地,得耕到哪年哪月呀?突然,他眼睛一亮,计上心来。
    村里突然传言“员外的银子埋在地里”。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到财主家。深夜,财主便带上所有的袁氏村民开始了挖金行动。他们人多,只半宿功夫,所有的地都被挖遍了,可一枚子儿也没见着:上当了!财主有苦说不出,愤愤地走了。第二天一大早,高氏村民兴高采烈地到田间播种,员外微笑着频频点头。那一年,秋风给高氏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可财主却无地无租,只得高价向高氏购买粮食,看着白花花的银子流入别人口袋,财主喷血身亡了。袁氏村民走投无路,便纷纷搬迁。但员外留下了他们,并不计前嫌地帮助他们。袁氏宗族对以前的作为悔恨不已,并同意将村名改为“高袁冲”。


    采录者:李芳


    井湾
    不知何年何月,有一位老篾匠,住在油榨坪村金竹园下边的井湾附近。他的屋后有一大片金竹,每根都有碗口那么粗,最粗的一根长在现在井湾的这个地方。底部有一个很大的竹结巴,隔几天看就会粗一圈,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里面膨胀。有一年,那棵竹子竟然开了花,是白色的。民间传说竹子开花是竹子快要枯死的症兆,但它却没死,花开在枝头顶端,十分好看。
    过了几年,那棵金竹子根部,竟然有了一股像锈水一样的黄液流了出来,渐渐地,那股黄水把竹子的根腐烂了。老篾匠怕竹子倒下来把茅屋塌坏,决定把它砍了。就在这棵竹子倒下时,老篾匠看到了一个像金马儿似的东西从裂开的竹节巴中掉了出来,时不时地还放出金色的光芒。老篾匠不知是什么玩艺儿,捡起来看了看之后,就随手把它扔在路边,还把那棵竹子的根也挖了起来。挖根时把那块地方挖成了一个大坑,像一口井,让那股“锈水”都流在里面。
    第二天,老人又来到竹园中,见甩在路边的那金马儿样的东西不见了,觉得奇怪,就请来左邻右舍砍了竹园中的竹子,想不到每根金竹子里面都有一个黄色的拳头大小的东西。邻居们说这是金子,老篾匠就给邻居们一人送了几个。邻居们拿到街上卖,个个都发了财。过了几天,那口井里的水慢慢地变清澈了,而且长年不干,不论你怎样挑,牲畜怎样饮用,它总是不多不少刚刚一满井;水底游鱼细石,历历在目。从此,那里的人们就称这个地方为“井湾”,但金竹园自那以后就再也没有金竹子了。


    讲述者:江绍英
    采录者:潘亚弘  邓玉华


    王母娘娘洞
    在姚家店乡油榨坪村六组的一个深山中,有一个洞名为王母娘娘洞。它位于山脚,洞不是很大,但洞内顶端很高,正中央摆着一个铁鼎,是供人们焚香用的。里面还挂有几条香客供奉的红绸布,充满着神秘的色彩,还流传着一个神秘的传说。
    这里以前并不是一个洞,而是一座庙。不知什么原因,每到丰收的季节里,这里就发洪灾,粮食就被洪水冲得一干二净。人们的生活也就越来越苦,好些老弱病残者都饿死了,不少年青人也被迫远走他乡。这些情况被天上的王母娘娘知晓,他非常同情怜悯这里的人,就叫雨神关照关照这方人。从此,这里就再也没有发生过洪灾,于是远走他乡的人们又都回来种田了,而且连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人们为了感谢王母娘娘,就在这座山的前面建了一座庙,年头腊尾二十四节都来供奉王母娘娘。庙里香火也一直旺盛,前来拜佛感恩的人络绎不绝,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庙称为王母娘娘庙。
    可惜的是,这座庙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红卫兵拆了,但这里的人们仍怀念王母娘娘,朝拜就到庙后山脚下的洞里面去点几支香烛,烧几张纸,磕几个头,并叫这个洞为王母娘娘洞。


    采录者:蒋剑  邓玉华


    天梯岗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姚家店乡油榨坪村有一架天梯,直达云霄。天梯下是一片农田,人们常年在这里劳作,对神秘的天梯敬而远之,谁都不敢去碰它一下,害怕触怒天庭而受到惩罚。人们又常常在劳作之余,探寻这架天梯的来历。有人说“这天梯是当年天蓬元帅被贬下凡间之后,因思念嫦娥,想去天上看望她而修造的。”有的说“是天上仙人为方便下凡界游玩而修造的。”总之,各有讲法,众说纷纭。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天,一个十二岁的天真活泼小娃子在一旁听着,他抬头仰望这耸入云霄的庞然大物,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心头生起。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快步奔向天梯,抓住扶手,拾级而上,不到一支烟的功夫,就站立在云端,还傻乎乎的朝下面大声叫唤:“我上天啦,天上真美啊!”人们听到喊声,抬头仰望,一个个都惊呆了。因为在这小娃子之前,从来没有人触摸过天梯。这下可急坏了小娃子的父母,他们呼喊,哭泣,但小娃子却一点儿也听不见,还继续向上攀爬,渐渐地就不见了身影……
    就在人们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位老人发话了:“大伙儿快来祈求上天的饶恕吧。”大伙儿听后都双手作揖,跪拜在天梯前:“天神啊,请饶恕这小娃子的无知吧,让他平平安安地回来吧!”不一会儿,天梯四周已有近百人跪拜,就在这神圣的祈祷进入高潮时,空中突然又传来小娃子稚嫩的童音:“我上天啦!我回来啦!你们这么多人跪在这儿干什么呀?你们在迎接我吗?”大家伙儿向天梯上望去,只见小娃子手捧一束鲜花,顺着天梯一步步走了下来。人们顿时欢呼起来,纷纷涌向那个小娃子。大家都围着他问天上的情形,小娃子回答说:“上面鲜花遍地,豪宅千幢,更有仙鹤飞来飞去,好玩极了”。自从这个小娃子上天游玩归来后,胆大的人们便经常爬着天梯到天上去游玩。久而久之,天庭的环境被地上的人们糟蹋得不成样子了。特别是人们到天庭玩乐后,回到凡间便无心劳作,越来越懒散了。有一天,正当人们又要上天玩乐时,天梯顶端出现了一位白发老人。只见他手拿拂尘,俯视人间的情形之后长叹一声,顿时天梯没有了,一时间天空中雷声大作,黄沙飞扬。人们惊奇地发现,这并不是黄沙,而是一粒粒草籽,这些草籽一接触地面便立即生根、发芽、疯长,不一会就把田园里的庄稼荒芜了。地上的人们这才明白,这是上天对喜好玩乐人类的惩罚呀。后来,人们种地隔几天就得除一次草,一年上头忙得不得了,再也没有闲功夫了。
    从此,这里的人们变得勤劳朴实了。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衣足食的生活,都说这是天梯带给人间的幸福,便把这个地方叫“天梯岗”。


    采录者:胡维  胡维忠


    秋凉洞
    在姚家店乡油榨坪村,有一个山洞叫秋凉洞。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山洞,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相传在抗战时期,这里是抗日的后方。这个村里有两个姑娘,一个叫晓秋,一个叫宛凉。一天,她们正在家中给八路军做军鞋,鬼子进村来了,被村里的暗哨发现了。于是暗哨通知村子里的人马上转移,可前几天八路军刚派人给前线送来了一批药品,暂放在这儿。村民们可以马上转移可药品怎么办?正当大家不知所措之时,晓秋与宛凉站了出来。她俩说要以她们的美色,把鬼子引入后山的一个洞中。村民们听后都不同意,说这样做太危险了,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但晓秋和婉凉态度十分坚决,情况又十分紧急,当时也想不出什么别的办法,村民们只好答应了。她们姐妹俩故意穿戴得花花绿绿的,出现在鬼子的视野中诱惑鬼子,左一转右一转地跑进了一个山洞中。鬼子见了花姑娘,心花怒放,便悄悄跟了进去。不一会,只听洞里面轰的一声巨响,两位姑娘与鬼子同归于尽了。鬼子走后,乡亲们含着热泪,清理打通了被炸的山洞,找到晓秋、宛凉的尸体,厚葬了两位英勇无畏的姑娘。
    为纪念晓秋、宛凉两位姑娘,人们便把这个山洞叫秋凉洞。
    时光流逝,早已换了人间,但晓秋与宛凉的灵魂却早已融入这山洞,流芳千古,永垂不朽。


    采录者:陈雪飞  肖金玉


    天子岗
    天子岗是姚家店乡油榨坪村里的一个小地方。关于天子岗的称谓,当地流传着一个凄美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一对很恩爱的夫妻,他们云游四海。有一天来到了某这个地方,夫妻俩见当地青山翠绿,田野肥沃,是一个难得的好地方,就决定在这里定居。他们在一道山梁上砌了一间房子,开垦了一块荒地,和这里的人们相处得很好,有什么难事都互相帮助。过了一年,女人有了身孕,邻居们对她照顾得更是无微无至。小娃子出世后,大家抢着赶去看,正要进家门时,一个道士出现了。他挡在大伙儿面前说:“一个也不准进去,进去了就会有血光之灾。”邻居们听后都纷纷地走了。道士进门后对这对夫妻说:“这个娃儿子是个真龙天子,出世后百日内除父母外,不能见到任何外人,包括亲友邻居在内。如果谁进去见了,这个娃子就会发急症而死去,到那时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道士说完,化作一阵青烟腾起消失了。这对夫妇心想:这个道士肯定是个神仙,说的话一定是真的,就连忙把门闩了起来,不让任何外人进门了。
    这对夫妇整天呆在家里全身心地照顾娃子,也不让任何人进门。邻居们都感到很奇怪:这户人家怎么了?怎么天天都把门闩着呢?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过了九十九天。恰恰在一百日这天,好多人都要来看这小娃子。夫妻俩觉得九十九天都平安地过去了,最后一天该不会出什么事吧,便打开了大门。邻居们便纷纷跑进来看这小娃儿。这个小娃竟大声惊叫一声后抽筋风死了。这对夫妻好后悔呀,觉得不应该不听道士的话,他们痛苦流涕地埋掉了这个小娃儿,离开了这个让他们伤心的地方。
    后来,这里的人们为了悼念这个小娃儿,怀念这对夫妻,便把他们一家人居住过的那个山岗称作天子岗。


    采录者:张伶俐  万继林


    新桥河(一)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嫦娥仙女经常到人间救助灾民。一次,她来到一个地方,发现这里的人们生活贫困,还槽中无食猪拱猪,勾心斗角,互相残杀。有一年,这里的一座桥被洪水冲垮了,两岸人通行极不方便,却没有一个人领头重新修。嫦娥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决定施法救救这里的人们。但这事却遇到了玉皇大帝的阻拦,他对嫦娥说:“这地方有此浩劫,乃天意也,一切都是他们不团结造成的,自作自受,怨不得别人。一切的一切,应顺其自然也……”
    嫦娥不顾玉皇大帝的阻拦,仍决定行善救难。一天,她来到这个村庄,先施法把那座垮塌的桥梁架好了,使道路畅通了,又把河里的浑水弄得清澈见底,让村民们有了干净水喝。嫦娥想:我也只能帮到这儿了,剩下的一切只能让人们自己去做,她对这里的人们说:“你们这块地方闹出今天这个乱糟糟的样子,都是你们自己酿成的。而今希望你们多行善事,改过自新,重新做人。”说完便消失了。
    从此,这里的人们为了表示悔过的决心,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家家户户都把房屋建得好好的;把村内的小河清理得干干净净的,还筹资重新修建了一座石桥,沿河两岸的人民来来往往方便多了。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善良的仙女,人们就叫这个地方为“新桥河”。


    采录者:李晓月


    新桥河(二)
    新桥河距姚家店乡政府十几里,以前叫“洪溪河”,至于后来为什么改名为“新桥河”,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大概在一百多年前,在这条河的右岸住着一个邓员外。他是个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好事的人。他有个女儿叫邓新,和她爹一样,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喜欢帮助那些有困难的穷户。
    有一天,邓新姑娘在洪溪河边看见了一只受伤的小鸟,连忙把它抱回家,为这只小鸟弄药包扎。还在河边的一棵树上给这只小鸟做了个窝。正在这时,河对面有一个举止风雅的男子连声呼唤:“小桥儿,小桥儿,你在哪儿?”邓新听见后,指着手中抱着的那只小鸟:“公子,你在找它吗?”那个男子说:“对啊!对啊!请你把它还给我吧!它的妈妈在想它了。”邓新有点舍不得地说:“你这只小鸟受伤了,好可怜,好可爱,我好喜欢它哟!你能每天带它来河边玩吗?”那个男子很乐意,说:“可以啊!”“你叫什么名字?”“你就叫我一桥吧!”几句对话之后,两个青年人都开心地笑了。
    第二天,第三天……邓新和一桥每天都在太阳落山的时候相约来到河边。慢慢地,他们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意。可是,因中间有条河,将他们阻隔,使他们不能在一起,为此两人都很痛苦。
    过了一段时间,邓新姑娘想了个主意,叫爹为方便老百姓修一座石拱桥。邓员外很爽快地实施了,桥修成之后,老百姓都很高兴。邓新和一桥也能天天都见面了。这事后来被邓员外身边的一个仆人看见了,仆人便告诉了邓员外。邓员外没有去质问他们,只是关心地问邓新:“是真的吗?”邓新很坚决地说:“我非他不嫁。”邓员外听了,便没有再问了。
    其实,一桥并不是凡人,而是天上的一只“鸟神”。他与邓新之间的事被玉皇大帝知道后,玉帝便不再让一桥下凡了。邓新姑娘天天都到她和一桥约会的地方等,可一桥却迟迟不来。邓新拒绝了很多员外公子的求亲。她的痴情让玉皇大帝感动了,他最终允许“鸟神”一桥还俗与邓新结了婚,并要一桥善待邓新。邓新自然爱妻有加。
    人们为了纪念这对夫妻的忠贞爱情,便将那座桥在他们夫妻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定名为“新桥”。因为这里有条河,后来人们又叫这个地方为“新桥河”了。


    求雨垴
    在姚家店乡新桥河村六组,有一个小山丘,叫求雨垴。关于这个小地名,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很久以前的某年,这个地方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旱情,从春到夏,只下了两次麻粉子雨。堰塘干裂了,庄稼枯死了,人们吃喝都成了问题。正当人们卷起铺盖准备外出逃荒之时,观音菩萨路过这里,见这里人们生活得这么痛苦,便托梦给村长,告诉他当地干旱的原因以及怎样治理。原来,这里干旱是因为有一次这里的人们在二郎神庙祭拜时,不小心撞倒了神案。二郎神知道后大怒,命哮天犬叫雨神不给这个地方下雨的。治理干旱的方法就是要在村长家周围,找一只黑狗,给它穿上花衣,让它坐上花轿,抬着绕村子走一转之后,把它连同花轿一起放在村长家旁,供奉食物敬拜。第二天,村长遵旨拜祭。锣鼓震天响,全村人跟在花轿后面,比嫁姑娘还要热闹。说来也巧,那只黑狗在花轿中不吵不闹,规规矩矩的。最后,人们将它放到村长家旁,供上食物。第二天,那只黑狗不见了,只剩下花轿和花衣了,人们到处寻找也没有再见过它。第三天,这个地方就下起了雨。后来人们就把求雨的那个小山丘取名为“求雨垴”。


    采录者:宛岚  万继林


    学堂岗
    望佛山附近有个小地名叫学堂岗。
    传说清朝年间,这里有一所学堂,学堂里有两位先生,一个姓陈,一个姓罗,博学多才,很受百姓尊敬。
    有一天,两个先生正准备吃夜饭,学堂来了两个过路客要借歇,一个说姓李,一个说姓彭。两个先生看他们不象拐人,就留他们住下,并招呼一起吃夜饭。四个人一边喝酒,一边讲古,一餐饭吃到二更半,姓李的过路客说:“两位先生都是有学问的人,我出个对子你们对,对不好就罚三杯酒,如何呀?两个教书先生就要姓李的出对子,姓李的就以学堂为题出了个对子:“一学二堂两先生:东厢、西厢,”请罗先生对,罗先生随口便答:“五湖四海一天子:南京、北京。”姓李的听了拍手叫好。接着,他杯子一放、脑壳一抬,看见天花板上挂有一幅八卦图,就说:“天花板上画八卦,八卦,八卦,八八卦,请陈先生对”,陈先生眉头一皱便说:“金鸾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两个过路客一听连声叫绝。于是他们四个人越谈越是来劲,直谈到四更天才各自安歇。
    第二天,过路客吃了早饭就走了,两个先生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没想到三个月后的一天,忽然有一行官差敲锣打鼓来到学堂,喊两位先生接圣旨。两个先生哪见过这样的阵势,吓得冷汗直往外冒,乖乖地跪在地上听钦差念圣旨。圣旨说:“罗、陈二人经纶满腹,才思敏捷,可报效朝廷,朕封二人为翰林学士,圣旨到时,立即赴任。”听到这里,两个先生心里一块石头才落了地。原来,那天晚上的两个过路客可不是平常人,那姓李的是当朝真龙天子乾隆皇帝,姓彭的是朝廷大臣彭成尧。
    陈、罗二先生因有真才实学,遇皇帝私访而当上大官,学堂岗也就跟着出了名。


    采录者:刘永炳  黄学威


    守家冲
    今姚家店乡长岭岗村五组,原名叫“守家冲”。
    传说,很久以前的一年,一个心地十分善良的人来到这个地方。当地的人们问他是哪里人,他说是江西人,名叫守家福。于是,他就在这个地方住了下来。过了几天,他说想去了解一下红岩子河的源头,跟村里的人们告别后就走哒!
    当时,红岩子河里住有一个魔鬼,喜欢吃过往的行人。那天,守家福刚走到红岩子河边,魔鬼就变成了一个美女,去诱惑守家福,守家福没有动心。然后,魔鬼又化身为一个讲义气的帅哥,他依然没在意。最后,魔鬼化身为一位可怜的老婆婆,摔倒在一片稀泥巴中。守家福见了爱心大发,竭尽全力去帮助这位老婆婆,还把自己随身所有的能吃能喝的东西都给她哒。魔鬼心想趁他不注意就把他吃了,眼里露出馋馋的目光,对他说,你把我送到一个地方。守家福见这老婆婆可怜,就答应了。那知,守家福将老婆婆刚送到了她要去的地方,魔鬼就露出了本来面目,要把他吃掉,不然就杀死他住过的那块地方的所有的人,还要让他们都死无全尸。守家福没得办法,只好让残忍的魔鬼把自己吃哒。他认为这样死哒是在保护了家乡,是用他一命换取更多人的生命,很值得。后来,家乡的人晓得他死了,非常伤心,非常难过,但也觉得他很愚蠢,很可惜,也很伟大。
    后人们为纪念他,在这个地方给他立了一块碑,刻上他的名字“守家福”,给这地方取名“守家冲”。


    讲述者:吴传玉
    采录者:王春玲  向绪

    曹家大堰
    在姚家店乡长岭岗村的东边,有一口大堰,人们习惯把它称为“曹家大堰”。关于曹家大堰的来历,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呢!
    曹家大堰原来是一方数十米宽的堰塘,堰塘里鱼虾成群,水清见底,喝到口中清新甘甜的。不知什么原因,还有一股淡淡的粥米香,令人心旷神怡。相传“曹家大堰”原名“曹家大院”,解放前居住在这个堰塘旁的是一位姓曹的大财主。他家的房子有数百间,金银珠宝数之不尽,奴婢佣人一百多个,因此,人们称它为“曹家大院。”
    曹家大院的老板是一对年近六旬的老两口,几个儿子很有出息。由于在外公务繁忙,平时没空照顾二老,便给二老建造了这一个特大的房子,还雇了上百名佣人,一方面种这方田地,一方面侍侯二老。老俩口儿平日里乐善好施,喜欢帮助他人。由于当时长岭岗这一带非常贫穷,人们经常吃不饱,穿不暖,个个饿得骨瘦如柴,面黄饥瘦。曹家两位老人见此情景,很是痛心,便吩咐佣人们每天煮大量的稀饭供这里的穷人们劳作歇息时用。还经常以种种借口找各类活路给这里的人们做,好借机给他们发工钱。这里的人们出于感激,尊称两位老人为“曹老善人。”
    且说曹家大院附近住着一个恶霸,心狠手辣,无恶不作。他见老善人不厌其烦地,像照顾自己的娃儿们一样照顾着这里的人们,出手又大方,便起了歪心。一天晚上,他纠集了一伙人,偷偷地给曹家大院里的人都下了迷药。然后潜进大院里到处乱翻查找钱财,不小心碰翻了灯台子,灯火滚落点燃了灶旁的柴草。顿时大院里火光冲天,顷刻间,几十年的老宅便化为灰烬,大院里的人也无一人逃出,那个姓刘的恶霸也被烧死在大院里。唯一幸存的就是那口煮稀饭的大锅滚落到大院门前的堰塘里。从此,这堰塘里的水便有一股鲜稀饭的清香。
    后来,这里的人们为了纪念曹老善人,建议将此地改名为“曹家大院”,由于曹家大院不复存在,只剩下了门前的这方堰塘,于是,人们又将曹家大院改名“曹家大堰”了。


    采录者:曹锐  郑联芳


    枫香树
    在姚家店乡政府往东南约一公里处,有一个地方叫枫相树村。这里很早以前有一棵古树,先前叫“合星”树,后来又叫“枫香树”。关于这棵树的来历,民间还流传着一则神话故事。
    也不知道是哪朝哪代的一天夜晚,天上掉下来两颗星星,在落地的一瞬间,闪现出两道耀眼的光芒同时传来一对金童玉女的笑声。这金童玉女本是天上的两颗流星,男的叫红叶,女的叫金枝,非常向往羡慕人间生活。这天趁着众神仙为王母娘娘祝寿的机会,溜出了南天门来到人间,想过一段凡人的生活。他们做了一间小屋安身,把从天上带来的一颗树种种在屋旁,红叶用天上带来的净瓶水浇灌。没过多长时间,小树苗就长成了大树。一日,红叶在田间耕作时,发现她们地里的稻谷绿油油的只长苗,不结果实。再看其它村民种的稻谷,也是一模一样,便向一个村民打听。村民说:我们这里就是这样,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禾苗都长得旺旺的,就是不结果实。我们村里十多户妻儿老小上百口人,还指望着能出现一次意外,有好收成吃饱饭呢。
    红叶听了以后特别心酸,想想自己和金枝私下凡间,就是为了能过上几天凡间人的幸福生活,没想到凡间人生活竟是这样苦。再看看自己和金枝种的那棵树,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于是,红叶就和金枝商量,一定要想方设法让青青禾苗结出丰硕的果实……
    在一个明星亮月的夜晚,红叶和金枝俩来到她们种的那棵树下,茶饭不思,跪拜了整整七七四十九天,恳请上天保佑青青的禾苗结出果实。她们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上天。一天,一群乡亲们高兴地拥到红叶金枝的门前欢呼:“稻谷结实了,有粮食吃了。”但大树旁已陷下一个深坑,人们再也见不着红叶和金枝了。
    为了纪念红叶和金枝,人们就将这棵树取名为“合星树”。
    从那以后,每到秋天,这棵树的叶子就变红了,人们都说这是红叶和金枝的鲜血浇灌出来的。不知怎么的,后来人们叫“合星树”为“枫香树”了。


    采录者:江健  罗志琼


    枫相树
    在姚家店乡有一个地方叫枫相树。关于它的来历,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很久以前,枫相树这个地方还没有名字,山上山下到处都是树木,遮天蔽日。在这片树林子的正中,有一间茅草屋,里面住着一对夫妇,男的叫风华,女的叫香花。他们开始到这里时,每天在山上挖野菜、啃树皮来填饱肚子。后来,他们又砍柴挑到集市上卖,用卖柴的钱买粮食吃,日子便一天天地好了起来。
    有一天,风华去集市上买布来想做些衣服。在回家途中,看见了一棵小树,它的叶子绿得像翡翠一般,在太阳底下闪闪发光。风华见了甚是喜爱,便用头巾将小树包裹起来带回家中,种在后院。小树就一天天地长高了,几年之后就变得苍翠挺拔了,碧绿的叶子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距风华家不远处有一位恶霸,见风华家有一棵美丽的小树,便千方百计地想把它弄到手。一天,他带着奴仆,扛着挖锄,来到风华家要挖那棵树。风华见这伙人来势凶猛,像一群野兽一般,便对他们吼道:“你们这帮恶棍,休想霸占我家小树,难道你们做的恶事还不够多吗?”恶霸听后顿时恼羞成怒,命人抄起家伙强行挖树。风华急了,拿起木棒和恶霸拼了起来。那霸主因身肥体胖,忙叫仆人们和风华斗打。风华顿时火冒三丈,拿起家伙拼了起来。但毕竟寡不敌众,最终被一群仆人给活活打死。天上顿时雷轰火闪,劈杀了这个作恶多端的恶霸和仆人。
    也就在这个时候,香花也倒下了,鲜红的血渗进小树的根须内,不一会,碧绿的树叶就渐渐变红了,红得像血一样。那时正值寒秋,香花看见了这一幕,不禁热泪滚滚,她对风华的尸体说了一声:“我来阴府与你相见!”便撞死在墙上。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风华和香花,便在他们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叫那棵小树为“风香树”,至于后来是什么原因叫“枫相树”的,民间传说是因为风华与香花相亲相爱,为树而死永不分开,所以又改为“枫相树”,既是树名也是这个地方的地名了。


    采录者:邓婷婷  严世玉


    望 母 桥
    在谢家湾附近,有一座石桥,名叫望母桥。说起这望母桥,还有一个传说咧!
    很久以前,在谢家湾里,住着母子俩,他们相依为命,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也还算平静。
    母亲的儿子叫谢果,生性活泼聪慧,十分孝顺。每当母亲到田里去干活,9岁的谢果总是把饭做好了在家里等着母亲回来吃。每当这时,母亲总是十分欣慰地说:“好孩子,你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有一天晚上,天空下着大雨,谢果家破烂不堪的茅草屋,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突然,山洪暴发了。肆虐的洪水像一头刚刚从笼中释放出来的狮子,呼啸着向山下冲去,一发而不可收拾,冲出了一条小河。
    谢果家那间小茅屋,很快便被冲垮了。谢果和她的母亲,也都被洪水冲到山下去了。
    正当谢果和母亲被洪水冲得晕头转向,快要被淹没时,母亲不知从哪儿来的力气,纵身猛地把谢果向上一顶一推,谢果被掀上了一棵大树,母亲却永远地消失在洪水之中了。
    过了三天三夜,谢果终于得救了,而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谢果悲痛欲绝,从此整天望着河水哭泣。说来也怪,浑浊的河水经谢果的眼泪一浸,竟一下子都变得清澈见底了。
    由于谢果悲伤过度,没过几天,也随母亲去了。
    到了阴间,谢果放弃了投胎转世的机会。他要阎王把他的身体化作了一座石桥,永远屹立在被洪水冲出的那条小河上。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母子,便把这座石桥取名为望母桥了。


    采录者:黄静文
    整理者:徐荣耀


    附录
    大地飞歌
    骆   达
    万里长江穿三峡奔腾而至,百里清江挽群山逶迤入画。两江交汇闪烁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姚家店乡。它是一个山青水秀、人杰地灵、资源丰富的城郊乡镇。因为依山傍水,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样宁静温馨而又气势磅礴。
    人们在赞美这块美丽富饶土地的同时,更赞叹姚家店人取得的工农业经济成就。
    ——农业发展形成了“柑桔、茶叶、生猪”三大特色产业。望城岗无性系早茶加工总厂、雄心茶叶有限公司、黄莲头柑桔打蜡厂、清江肉联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柑桔、茶叶发展总面积分别达到了20000亩、2000亩,牲猪年出栏突破56000头,多经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5%,已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产业化经营格局。
    ——工业经济建成了“包装、建材、电子、机械”四大板块经济。2006年,新增固定资产投入8000万元,民营企业达到90家,个体工商户1300个,民营经济利税总额突破3370万元,全乡财政收入完成528万元。
    ——新农村建设完成了“安全饮水、农村公路、生态家园、集镇建设、活动阵地”五大基础建设。完成通村水泥路60公里、“一池三改”生态家园690户、庭园净化工程580户、大型沼液微灌工程3处;投资500多万元,完成了黄莲头村、过路滩村、刘家嘴、姚家店等5个村安全饮水工程,使10000余人吃上城区自来水;投资150万元,建成了姚家店、莲花堰集镇,配套了下水道、路灯、绿化带等基础设施,使人民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
    ………
    经济发展挥舞强劲之歌
    姚家店乡地处宜都市城郊,下辖行政村10个,居委会1个,村民小组54个,住户7057户,人口总数22795人,版图面积67平方公里。
    机遇与挑战并存,改革与发展同步。“今后五年,是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五年,是建设新农村,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审时度势谋发展……”这是乡党委书记、乡长周志蓉同志在乡七届一次人代会议上提出的经济发展方略。他们知道,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统筹城乡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宽。姚店区位交通优越,发展机遇独特--宜都创业园规划触及姚店,宜华路贯穿姚店,天然气二期工程竣工运行等等将更凸现姚店的城郊区位优势。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城区骨架的拓展等将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新一轮大发展蓄势待发……
    “企业历史悠久,专技人才丰富,适宜发展科技含量高的工业企业。”
    “境内土壤肥沃,矿产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柑桔、茶叶等多经作物和建材加工业。”
    “城郊优势明显,人口流动量大,适宜发展休闲农庄、农家乐等第三产业。”
    思路决定出路,发展决定实力。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对全乡经济发展条件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后,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响亮提出了打造“新型工业强乡、优质农业富乡、城建开发亮乡、生态环境美乡”的美好设想,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今年,确保税收实现700万元,确保农民收入突破4700元,确保引进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2个,确保市级考核规模企业8家……他们的设想和目标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文豹,市委副书记、市长庄光明等市级领导多次现场办公,指导工作,增强了全乡人民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信心。
    人人抓项目,人人议项目,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如今这句话已成为姚店干群的共识。姚家店的工业基础虽然薄弱,但来势强劲。他们坚持以项目促发展,强化工业经济,狠抓招商引资,形成了两冀齐飞、多轮驱动的发展态势。倾心打造了宜都西大门莲花堰工业小区,总投资2.5亿元,发展企业15家,利税过千万元。逐步形成了机械加工、卫生洁具、彩印包装、新型材料、物流商贸和餐饮休闲等6大产业。运机机电、林龙矿山等机械加工业订单如雪片飞来,宜龙特种水泥、泰丰矿粉等建材业全面铺开,精密陶瓷加工、长青彩印包装如日中天……民营企业挺起了姚家店工业的脊梁。湖北宜都运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投资60万元新建科研大楼,组建技术研发中心,研制的自动称重埋刮板输送设备填补我省空白。
    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脚步,姚店乡农村经济日新月异,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推进柑桔、茶叶等优势产业生产,实现了人平1亩经济林的新目标。以生态养殖小区为依托,培育畜牧养殖经营大户,带动全乡牲猪的品种改良,实行多效益发展。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坚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化生产,发展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实行“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模式,延长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清江肉联有限公司是宜都市最大的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投资500万元。现已形成了从生猪“繁育—饲养—加工—经营”的产业链,年出栏商品猪2800头,繁育良种猪5000多头,实现税收近100万元。今年,追加投资80万元,建成了人工受精站,有效地促进了全乡生猪产业的发展。
    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他们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让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围绕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强水库堤防除险加固、幸福渠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和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围绕改善人居环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农村生态家园建设,把农村能源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相结合,大力推广太阳能、天然气、农村卫生节能灶等节能技术。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按照“堰随田走、产权共有、民主决策、合同管理”的产权受益户共有制改革模式,对堰塘进行了改革,经整治验收合格后,颁发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证书。国家水利部、财政部等领导多次实地考察调研,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三峡电视台等媒体做了专题报道。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他们抓住姚店纳入城区规划建设的契机,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代表的商贸流通、宾馆住宿、休闲农庄、餐饮服务业,引导农民由打工潮向创业潮转变,增加农民现金收入。李小红、鄢正贵夫妇回乡创业,投资500万元,兴办隆昌制衣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外贸服装设计、加工和经营,产品远销意大利、摩洛哥、保加利亚、伊拉克等地,拥有自主出口经营权。现有设备150台套,解决劳动力就业近160人,被宜都市妇联指定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精神文明奏起和谐之歌
    为实现三个文明同步发展,共同繁荣,姚家店乡党委、政府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个文明一齐抓”的指导思想,实行了“一把手抓两手,一班人两手抓”的领导体制,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各级干部的岗位目标和政绩考核,做到与经济工作“五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检查、同步奖惩。
    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门槛”,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守法纪的新型农民。开展了以“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打造富裕文明新姚店”为目标,以“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联系点活动。通过开展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科普教育和文化教育,培养思想进步、带头致富、遵纪守法、自身和谐的新型农民,使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邻里纠纷明显下降,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掀起了学先进文化、评“四好四户”、创文明新村活动高潮,形成了“好事大家学,坏事大家管,家事大家评,村事大家办”的良好社会氛围。
    和谐是主题,民生是根本。乡党委高度关注民计民生,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与救助在新农村建设中“调节阀”和“稳压器”的作用,解决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教等重点问题。严格按照政策发放各种优扶救助资金,加大对长岭岗福利院、莲花堰福利院以及农户危房的改造,组织各村的残疾人协会有序运行,切实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坚持“实力决定一切,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以创建“平安姚店”为载体,以强化责任制为核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等有效手段,规范安全防范制度,建设防控体系,构筑了一道道安全屏障。
    思路创新是关键,特色工作是重点。今年,乡人大主席团在全省率先推出人大代表挂牌履职活动,得到了各级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宜昌市人大、黄石市人大等纷纷前来调研,人民代表报、中国人大网、市内各新闻媒体等争先报道……通过建立人大代表履职档案,实行人大代表挂牌履职服务,组织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履职典型。枫相树村市人大代表曹礼国挂牌服务后,每天接待选民咨询10多人次。他与本选区人大代表吴国珍,到村入户收集意见10多条,经过梳理后,认为安全饮水问题是当前老百姓反应比较强烈的,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他们形成书面报告后,及时与乡人大主席团、市相关部门联系,积极争取政策,现已将枫相树、长岭岗两个村纳入了全市农村安全饮水项目。
    党的建设唱响先锋之歌
    实践证明,无论什么时候,共产党员都是中流砥柱。姚家店乡党委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深入开展了农村党的建设“五规范、两争创”、“四归零、两公开”活动,激发了农村党建工作活力。各项政令更加畅通,维护群众利益更加自觉,村级事务管理更加规范,干部廉洁自律更加严格,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更快。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使他们发挥了“三器”的作用:学习惠民政策,做宣传政策法规的“扬声器”;学习掌握致富本领,做促进经济发展的“推进器”;树立文明新风尚,做打造和谐乡村的“服务器”。全乡每个党员都争当学习的模范、争当落实政策的模范、争当发展现代农业的模范、争当讲正气树新风的模范。
    作风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唱响先锋之歌的关键。为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建立健全了学习、考勤、接待、卫生、小车管理、首问责任制等机关管理制度,并编印成《机关工作手册》发到机关干部手中,做到人手一份。同时,加大了目标管理力度,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学的考核体系,奖惩分明。机关管理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造就了一支“公正、廉洁、高效”的机关干部队伍。
    强化班子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主体内容,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乡党委把加强制度建设,选优配强班子作为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重点来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按照思想品德好、综合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标准,通过发布公告—报名审查—竞职演说—综合评议—组织考核等程序公开选拔调整村级干部35人次,配备村级后备干部13人。选拔后备干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严把提名、选拔和考核关。对于录用人选根据《姚家店乡选拔使用村级后备干部实施办法》建档登记,跟踪培养,动态管理。姚家店村总支书记、主任谢辉喜,在今年全省农村公务员公开选拔招考中,综合成绩排名第一,现已录用为乡镇公务员。
    村级民主管理是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关键。自去年换届以来,乡党委从理顺村“两委”关系入手,把树立村干部良好形象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健全工作制度,规范村干部行为,做到民主议事、民主理财、民主监督、民主评议。黄莲头村、过路滩村村级民主管理工作坚持“重大村务村民作主,具体村务村民负责,各项村务村民监督”的工作原则,形成了“干部问事、村民说事、集体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的工作机制。他们在实施安全饮水工作中,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征求人民群众、党员干部、专技人员的意见,在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制定出供水设计规划,召开村民代表及党员干部会表决通过,对于形成的决议由党员代表逐一签字,最后分组召开村民会议公布实施方案。工程现已竣工运行,有90%的村民吃上城区自来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姚家店乡2005年被评为湖北省经济普查先进单位,2003—2005年被评为宜昌市信用乡镇,2003、2004、2006年被评为宜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2006年乡镇综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人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勤劳智慧的姚家店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团结拼搏,定能在这片充满着生机的土地上实现新的梦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15 12:22 , Processed in 0.11288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