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39|回复: 10

明朝姚广孝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6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8-19 10: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朝姚广孝

    姚广孝(13351418),明初以僧人身份参加政治活动。
      姚广孝幼名天禧,字斯道。出家后法名道衍。明成祖即位后,赐名姚广孝。祖籍河南汴梁(今开封),曾祖父随宋室南渡时的难民逃到江南,落脚在长洲相城(今属苏州)。祖父、父亲都是乡间郎中,生活虽清苦,但祖辈事佛积善,很受乡里敬重。姚广孝十四岁时,当父亲给他讲授医药知识时,他鼓起勇气对父亲说道:我不想学医,我愿意读书,将来挣得一官半职,干一番荣宗耀祖的大事。
      尽管姚家祖辈事佛,但是当有子孙真正要出家为僧时,还是引起了一番争议。他的伯父姚震之支持,说道:“为学有成则仕于朝,荣显父母,不则就学佛,为方外之乐。”①父母听后送他于里中妙智庵,取法名道衍。从此开始了出家人的生活。
      姚广孝出家后不仅学佛,而且读书工诗,“事道士席应真,得其阴阳术数之学”①,并研治兵法。他云游四方,广交名士,博通佛、道、儒诸家之学。了解他的友人说他:“有当世才,虽自匿,欲有所用之。”②姚广孝则在勤奋学习中成为了当时颇有名气的高僧。他自己也说:“余少为浮屠而耆于文,凡昔浮屠之号能文者之文,无不遍求而博览也。”③吴中富庶,也是人才荟萃之地。姚广孝好友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号称四杰,比之于唐代诗人王、杨、卢、骆。其中徐贲家居望斋门外,故号北郭生④。比邻而居的高启⑤、王行、宋克等十人,号称“北郭十友”,均与姚广孝结为诗文好友。但当他们劝姚广孝弃佛归儒时,被他用无言长笑拒绝了。姚广孝并非“阳释阴儒”。大约至正二十三年,他从遇庵和尚于径山习禅,潜心于内外典籍之学,开始了佛、儒二家的对比与选择。在学佛访友、诗文酬和中,他的政治思想逐渐成熟。
    叩钵吟诗,高谈阔论,确实不像个安分的出家人,倒像个胸怀大志的书生。在元末乱世中,姚广孝虽有逃禅之心,却并未真正成为“方外之人”。这在至正二十五年(1365),他写的一篇带有浓郁政治色彩的《斥牟文》中得到充分反映:“至正乙巳夏六月,余行垅上视苗之长否,有老农泣于旁。余问其故,曰:夫虫牟食苗之根,苗概死矣。..”⑥他借田间虫牟以指斥人间虫牟,他一刻都不曾脱离现实社会。在那群雄辈出的时代,寒微的家世,器宇恢弘、性怀冲淡的天资,丰富的生活经历,这一切都为姚广孝投身政治舞台提供了有利条件。《明史》记其“尝游嵩山寺,相者袁珙见之曰:‘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道衍大喜。”他也曾为此写诗道:“岸帻风流闪电眸,相形何似相心优?凌烟阁上丹青里,未必人人尽虎头。”①他渴望走元初怪僧刘秉忠之路:辅佐明君,成就帝王之业。但是,谁曾想到,他竟在这条道路上摸索了十五年。
    ① 王鸿绪:《明史稿》卷一三四《姚广孝传》。
      ① 《明史》卷一四五《姚广孝传》。下引本传者不另作注。
      ② 刘凤:《续吴先贤赞》卷一《姚广孝》。
      ③ 姚广孝:《逃虚类稿》卷八《读至天隐文集》。
      ④ 万历《长洲县志》卷十三。
      ⑤ 高启:《高太史大全集》卷五《答衍师见赠》。
      ⑥ 姚广孝:《逃虚类稿》卷六《斥牟文》。
      
      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诏取高僧,姚广孝因一场大病失去应诏机会。从他的诗文中可知,他卧床不起,直至次年正月初六。当他大病初愈起身试步,与友人同到檐下小憩时,一只五色雀飞鸣于庭院,引起众人注意。友人们对广孝说道:“此雀五色,文明之象,子病起而遇之,异日文章当有大进矣。”但姚广孝所思非仅如此,他在当即所赋诗中,用“野田饱粟纵高飞,他年伫看栖琼树”的诗句抒发了自己的鸿图大志②。
      洪武八年,姚广孝以通儒被召留京师天界寺。这一次他虽未得官,而于次年春“赐还吴门”,但这次赴京使他进一步交结官宦、高僧,并增强了成就事业的雄心。归经北固山时,他吟出了《京口览古》的寄情诗:“谯栌年来战血干,烟花犹自半凋残。五州山近朝云乱,万岁楼空夜月寒。江水无潮通铁瓮,野田有路到金坛。萧梁事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③同行僧宗泐窥知其诗意道:“此岂释子语耶?”广孝报之以一笑。
      洪武九年,姚广孝回到苏州西山海云院,辟一小室曰“莲花室”,“盖期当来极乐国中莲花生也”。从此他在海云院禅居四年之久,过着“无过客则终日危坐澄想”的生活①。洪武十三年秋,他再次出游,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6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0: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年“扬帆于浙江之上”②。这时四十七岁的姚广孝已经倚杖而行了。正当他感到“死期将至,故痛自鞭策”时,因宗泐荐,于洪武十五年(1382)再次被选高僧赴京,这才成其毕生事业的开端。明人刘凤说:“时运方遘,则异才出焉。”③姚广孝这个兼通佛、道、儒的怪杰,在明初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终于得到发挥其才能的机会。
      姚广孝一生中最突出的政治活动,是策划发动“靖难”之役。《明史》说他:“首赞密谋,发机决策”,“论功以为第一”。
      姚广孝到北平庆寿寺后,经常出入燕王府,“迹甚密,时时屏人语。”
      这些密谈内容当与“靖难”夺位有关。在姚广孝的思想深处,是对朱元璋“为政严猛”怀有反抗情绪的。他的故旧,几乎都成了洪武严政下的冤鬼。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对姚广孝产生了强烈的刺激。
    在燕王朱棣“靖难”起兵的关键时刻,姚广孝是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的人物,明人盛传当时姚广孝曾以对联、占卜等方式促使燕王起兵④。为增强燕王朱棣起兵决心,姚广孝还曾推荐著名相士袁珙,相称燕王为“异日太平天子”。“燕王恐人疑,乃佯以罪遣之。行至通州,既登舟,密召入邸。”⑤姚广孝与袁珙不同于那种空口欺人的术士,他们用意在于促使燕王起兵。姚广孝曾对当时形势有过一段极精辟的分析:主上(建文帝)猜间宗室,侵渔齐藩,所戮辱囚首隶士伍,盖五王矣。
    ① 姚广孝:《逃虚子诗集》卷九《赠相士袁廷玉》。
      ② 姚广孝:《逃虚子诗集》卷三《五色雀并序》。
      ③ 《明诗纪事》乙签卷三《京口览古》。
      ① 姚广孝:《逃虚类稿》卷五《莲花室铭序》、《紫竹杖铭并序》。
      ② 姚广孝:《逃虚类稿》卷四《送芳上人游甬东序》。
      ③ 刘凤:《续吴先贤赞》卷一《姚广孝》。
      ④ 唐枢:《国琛集》卷上;高岱:《鸿猷录》卷七《靖难师起》。
      ⑤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燕王起兵》。
      
      虽未及燕,燕可觊幸免耶?..夫燕,胜国之遗,而北方雄镇也。其民习弓马,地饶枣栗,悉雄蓟属。郡之材官良家子,彀甲可三十万,粟支十年。大王护卫精兵投石超距者,又不下一、二万。鼓行定山东,略淮南,此势若建瓴而下,谁为抗御。大王即不,南机或先发,欲高卧得耶?且旦暮匹夫耳。①从“靖难”之役的过程看,他的分析基本上是正确的。他又帮助燕王朱棣作了军事准备。“王意益决,与道衍选将练兵,收召材勇异能之士。”②燕王府以其独具的条件,保持元官旧制,殿院深邃。“道衍练兵后苑中。穴地作重屋,缭以厚垣,密甃瓴甋瓶缶,日夜铸军器,畜鹅鸭乱其声。”
    建文元年(1399 年)六月,燕府护卫百户倪谅叛燕上变,朝廷命逮燕府官属。与此同时,北平都指挥使张信叛朝廷密入燕府告急。燕王闻报“戄然起立”③,召姚广孝、张玉、朱能等定计起兵,一场酝酿已久的夺位战争终于爆发。姚广孝在指挥这场战争中,也发挥了较大作用。朱棣曾说:“朕靖难之初,卿侍左右,谋谟弼赞,裨益良多。”④《明太宗实录》中亦称:“上每出师,命侍世子居守,严固备御,抚绥兵民,与赞谋策。”⑤其具体记述,主要有如下五事:
    1.“靖难”起兵誓师时,“适大风雨至,檐瓦堕地,成祖色变。道衍曰:‘祥也。飞龙在天,从以风雨。瓦堕,将易黄也。’”当时确有天气之变,《奉天靖难记》卷一亦记:“俄,阴晦,咫尺不相见。少焉,东方云开,露青天仅尺许,有光烛地,洞彻上下。”姚广孝随机应变,以固军心,表现了过人之智。
      2.“靖难”出师后,“留世子守北平,僧道衍、郭资、内使赛因帖木儿等辅之。”①“其年十月,成祖袭大宁,李景隆乘间围北平。道衍守御甚固,击却攻者。夜缒壮士击伤南兵。援师至,内外合击,斩首无算。”
      3.建文二年六至八月,“成祖围济南三月,不克。道衍驰书曰:‘师老矣,请班师。’乃还。”这是燕师首次失利。九月九日重阳是在战败气氛中度过的。姚广孝当日写道:“八月中秋不玩月,九月九日不登山。可怜时节梦中过,谁对黄华有笑颜。”②他已不仅是风雅飘逸的高僧,而且是肩负战争重任的主角。
      4.东昌之战,主将张玉阵亡,燕师大溃,退守北平,士气大挫。据传出师前,姚广孝曾称:“师且捷,费两日耳。”东昌战败后,他又称:“臣固已言之,昌于文两日也。此后全胜矣。”③这不是一般的诡辩,而是稳定军心的措施。当时燕王欲稍休息,“道衍力趣之”,在他的安排下,为东昌阵亡将士的祭奠,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6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0: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出征的誓师。
      ① 王世贞:《名卿绩纪》卷三《姚广孝传》。
      ② 夏燮:《明通鉴》卷十一,太祖洪武三十一年。
      ③ 《明史》卷一四六《张信传》。
      ④ 《明太宗实录》卷三○,永乐二年四月壬申。
      ⑤ 《明太宗实录》卷一九八,永乐十六年三月戊寅。
      ① 谈迁:《国榷》卷十一,惠宗建文元年七月壬申。
      ② 姚广孝:《逃虚子诗集》卷九《九日感怀洪武三十三年作》。
      ③ 谈迁:《国榷》卷十一,惠宗建文二年十二月乙卯。
      5.燕师直捣南京,亦出自姚广孝之谋。他力主“毋下城邑,疾趋京师。
      京师单弱,势必举”。燕王“从之。逆连败诸将于淝河、灵璧,渡江入京师”。姚广孝的活动贯穿了战争全过程。史料的缺乏,并未能掩盖其重要作用。这已为历代史家所公认。清人赵翼评论《明史》编纂时说:“姚广孝非武臣,而以其为永乐功臣之首,则与张玉、朱能等同卷。”①这是对其在“靖难”夺位中所起作用的最概括的肯定。
      对于姚广孝晚年的传统说法,认为他功成身退了。这种说法出于对其特殊身份的推测。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攻入南京,夺得皇位。同年十月,姚广孝奉旨离北平南下,回到阔别二十年的南京。此时他已是六十八岁高龄。“金陵战罢燕都定,仍是癯然老衲师。”②功勋卓著的姚广孝并未脱去袈裟,并因此辞官不受。但是由此而得出功成身退的结论,则值得商榷。
      建文四年十月,姚广孝受官僧录司左善世,这个秩仅六品的僧官位置,对于“靖难”首功的姚广孝虽显不宜,然就其和尚身份来说,却又是必任之职。当初这个佛教最高职位原由溥洽担任。“太宗即位,召斯道衍公于北京,命主教事,公(溥洽)以左善世逊衍,而己居右。”③永乐二年(1404)四月,姚广孝再受太子少师之职,成为当时文臣最高秩(正二品)。这与一般官吏升迁不同,因此被附会了一些传说。尹守衡《明史窃》称姚广孝因左善世品秩过低,朝班立阶下,面露不豫之色,为太宗朱棣所察,即授太子少师。焦竑《国朝献征录》则记其屡辞官不受,朱棣“令人潜以冠服披体,亟命宣谢,不得已,受命”。传说虽有不同,但认为姚广孝理应得官这一点则是一致的。
      当然,长年出家为僧,对姚广孝不无影响。他在出仕与退隐问题上确曾有过矛盾心理。他在《题江行风浪图》一诗中,借长江风疾浪高船行艰险,比喻人世。“世人知险是风波,那识人心险更多。”他对于人心难测,“一笑杀人顷刻间”的官场争斗感到厌倦,认为“贫贱安居良不恶,名利奔驰有何乐。”他用“老年无事不江行”的诗句,表达自己的退隐之心①。他把千秋功业,视如黄粱梦断,想往着归依青山的生活。
    成功后的姚广孝与前有所不同。他不再以刘秉忠自命,并一再称自己“不是高阳酒徒(郦食其)”,“不入非熊(姜子牙)梦”②。他将自己比作“既倦终宵巡瓮下”的老病之猫,并为“谁念前功能保爱”而深感不安③。洪武功臣的悲惨下场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何况此时他已不再是满怀抱负步入禅门的青年,而是已近暮年的老人。谈迁曾说:“当公贵显,年殆七秩,桑榆垂尽,何论婚宦哉。”④但在姚广孝思想中,也有“料得人生皆有命,休言名利不如闲”的一面⑤。当他以功臣身份与皇帝同在京师正月十五观灯时,事业成功的喜悦,对知遇之恩的感激,又使他踌躇满志⑥。
    ①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一《明史》。
      ② 王鏊:《姚少师像》,见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一。
      ③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壬集《南洲法师洽公》。
      ① 姚广孝:《逃虚集·题江行风浪图》。
      ② 姚广孝:《逃虚子诗集》卷八《题独钓图》。
      ③ 姚广孝:《逃虚集·咏病猫》。
      ④ 谈迁:《国榷》卷十六,成祖永乐十六年三月戊寅。
      ⑤ 姚广孝:《逃虚集·送范生过古北口》。
      
      暮年的姚广孝虽未任七卿要职,然所任太子少师却是实职,与后来此职不同。“时上狩北京,广孝留辅太子。自是以后,东宫师、傅终明世皆虚衔,于太子辅导之职无与也。”①永乐二年六月,在受官太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6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0: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师后两个月,姚广孝又以钦差身份前往苏湖赈济。这是一种特殊荣誉。离别故乡二十余年后,他终于衣锦还乡了。这次还乡的兴奋中,也伴随着怅然之感。他的父母均已去世,“垅墓既无,祖业何在?岁时祭扫,曾不可得。”他将父母灵位放进了少时出家的妙智庵。他并未退隐,回京后畜养一只雄鸡,每晨闻鸡而起,壮心未已地度过了一生最后十数个年头。他因忙于清理教务,常负友人之邀;他又辅导太子居守京师,并为太孙讲读华盖殿。而他晚年最有成效的工作,则是先后主持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两部大书的编修。
      原主持编修《永乐大典》的解缙并未理解皇帝指令编修这部巨帙的宗旨。永乐二年二月书成上呈,定名《文献大成》。“既而上览其书,更多未备,复命姚广孝等重修。”永乐五年,这部包罗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二万多卷巨帙的类书,在姚广孝主持下完成,定名为《永乐大典》②。
      永乐九年,七十七岁的姚广孝再次受任监修官,主持《明太祖实录》的重新编修。从此直至他去世,大约六年多时间,他兢兢业业地完成了此项工作。他在晚年写给夏原吉信中说:“仆衰老..区区所念《太祖实录》,万世法则,此是国家至重之事。..尔蒙意实录中,最难书者,发迹定鼎征伐等项。且喜稿完呈进了当。..凡事访问稽考,从实修纂,补遗、润色,次第成书,以副上意。如或延缓岁月寖久,亦非所宜,惟阁下谅察。”①他显然不是挂名监修,而是名副其实的组织者。这次修成的《明太祖实录》就是今天所见三修本。这是一次真正重修,所用时间和全书内容都大大超过了前两次修纂。但是当永乐十六年(1418)五月书成,朱棣设宴赏赐有关人员时,为此耗尽余生的姚广孝却已在两月前与世长辞了。
      永乐十六年(1418)三月,八十四岁高龄的姚广孝奉诏由南京北上,到北京大庆寺后就病倒了,临终无一语及私。但却提出了释放建文帝僧人溥洽的请求。这大概不仅出于与溥洽同为出家之人的相怜,而且是一种寻求解决朱棣夺位后与建文帝及其诸臣关系的暗示。他始终不能脱离政治家的本色,然而他毕竟带有出家人的修养与淡泊。三月二十八日,姚广孝死于寺中,他希望能够按照出家人的方式来安葬自己。朱棣同意,他被依僧制安葬在京西卢沟河畔。三十日,镇远侯顾兴祖奉旨祭灵,并宣读了明成祖朱棣亲撰的祭文。祭文追忆他辅成“靖难”的功绩,并说:“朕统承天位,图任旧人,特授卿以官僚之位,朝夕启沃,资益良深。..自昔以来,如卿者,岂易得哉!”②诚然如此,像姚广孝这样双重性格、双重身份的成功人物,是明朝的唯一,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⑥ 姚广孝:《逃虚子诗集》卷八《永乐七年正月十五夜喜晴京都放灯甚感赋近赋二首》。① 龙文彬:《明会要》卷二九《职官·东宫六傅》引《弇山集》。
      ②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补编》卷一《秘书告成》。
      ① 《明经世文编》卷十三《与夏尚书》。
      ② 民国《相城小志》卷二《姚少师祠堂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6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0: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6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0: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试论明初政治家姚广孝的历史地位
    覃汉吨
    明建文元年年, 燕王朱棣发动“ 靖难之变” , 推翻了建文帝的统治, 做了明朝第三任
    皇帝, 即明成祖。辅佐朱棣成大业的是一位法名道衍的和尚即姚广孝,《明史》对姚广孝的评价
    是“ 帝用兵有天下, 道衍力为多, 论功以为第一” 。①而后人对姚的评论多是贬斥他, 说他是“ 怂
    恿”朱棣“ 谋反”的“ 奸僧” ②是“ 钻空子的” , “ 为升官发财而挑起藩王争夺皇位” 。③这样姚广孝
    便以“ 奸僧” 、“ 奸厚”形象出现在历史上。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纵观他的一生及其在“ 靖难之
    变”中所为, 我认为应摆脱世俗的观念, 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来看, 姚广孝是一个身着僧衣而胸
    怀治天下大志的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他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杰出的贡献。本文拟依
    据史实, 对其历史地位作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
    姚广孝一年, 长洲今苏州人, 生于历代行医之家, 岁时剃度为僧, 法名道
    衍。他曾“ 事道士席应真得阴阳术数之学” , “ 悉读兵书” ④, 学识日益长进。广孝虽人在寺院而
    心系尘世, 日日思虑“ 山河社樱、国土人民、君臣父子相生相养之事” , 反对“ 形如稿木, 心若死
    灰”的悲观厌世论调。⑤不甘伴古刹青灯度过一生。他曾登京口北固山即景赋诗怀古“ 肖梁事
    业今何在, 北固青青眼倦看。” ⑥直抒其极自负之雄心和巫待奋起的愿望。这个愿望在他遇到朱
    棣之后才得以实现。
    明太祖朱元璋也曾是佛僧, 他即位后大力提倡和护持佛教, 对僧侣有偏爱之心。洪武十五
    年年马皇后死, 诸藩王奔丧京师, 太祖命选高僧侍奉各王诵经荐福, 有人向燕王朱棣推
    荐姚广孝。朱棣时年, “ 貌奇伟” , “ 智勇有大略” , “ 能推诚任人” , “ 数练兵出塞’夕⑦。他负镇边
    重任, 极有作为, 对皇位早有凯觑之心, 此时也在寻找能助他夺位的能臣。“ 燕王与广孝语, 甚
    合。” ⑧两人一见如故, 朱棣带广孝回北平。从此, 广孝紧随朱棣, 开始了他一生际遇中最重要的
    转折,
    朱元璋为巩固自己的统治, 实行分封制, 把几个儿子分封到边境重地。他曾申谕诸王“ 惟列
    爵而不临民, 分藩而不赐土” , 以避免分裂割据。然而这种规定是无济于事的。“ 时诸主以尊属,
    拥重兵, 多不法” , 都是“ 据名藩、控要塞, 以分制海内” ⑨。尤其北方几个要塞诸王如西安泰王、
    太原晋王、大同代王及北平燕王等, 他们在边境筑城屯田, 督造军器, 训练将兵, 其势力膨胀对
    中央构成了极大威胁。其中尤以朱棣为最强大, 他驻守北平, 拥兵十万, 车甲无数。至洪武三十
    年年太祖崩, 惠帝立, 惠帝知道诸王各拥重兵是灭顶之灾, 便和大臣齐泰商计削藩之
    事。先相继废除了周、湘、代、齐、眠五王, 后派兵进驻北平, 矛头直指燕王朱棣。朱棣与惠帝矛
    盾不可调和。广孝看时机已到, “ 遂密劝成祖举兵” ⑩。是年七月朱棣以“ 奉祖训、清君侧”为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6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0: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誓师北平, “ 靖难之变”开始。广孝是“ 靖难之变”的关键人物, 其活动贯穿了战争的全部过程。其
    作为可表现为三方面。其一, 极力敦促朱棣巩固北边重地而建立一个夺取胜利的坚实后方根据
    地。广孝随朱棣到北平后居于与燕府相近的庆寿寺, “ 常居燕府中, 迹愈密, 时吐屏人语。”
    朱棣益重广孝, “ 常屏左右, 密问武臣朱福文臣姚广孝等祸福。” ⑩朱棣听广孝言, 于洪武二十三
    年年远征北元而“ 威名大振” 。⑩朱棣独当北边重任, 战功卓
    势又足慑诸王。其二, 帮助朱棣集结起兵“ 靖难”的军事力量, 做好战
    既可上慰君父, 气
    分准备。朱棣决策
    起兵之前, 将招兵买马的重任交给广孝, “ 命广孝阴选将校, 勾军卒, 收材勇异能之士。广孝练
    兵后苑中。穴地作重屋, 缭以厚垣, 赘领音瓦瓶击旧夜铸军器, 畜鹅鸭乱其声。” ⑩其三, 广孝在
    “ 靖难之变”中, 运筹帷惺, 决策进退, 对朱棣的最后取胜起了关键性作用。朱棣的后方基地是北
    平, 而进攻目标却是京都南京。因此, 朱棣带兵转战中原之时委托广孝守北平。广孝在北平运
    筹帷惺, 决胜千里。如建文二年年四月朱棣率兵围攻济南, 三月不克, 广孝即“ 驰书”说
    “ 师老矣, 请班师。” ⑩于是朱棣带兵回北平休整, 与广孝再策划进兵之计。又如, 双方激战年
    之后, 燕军虽所占之地不多, 但南京却是必占之地。广孝认为作战双方是太祖子孙叔侄, 战争是
    争夺皇位, 其结果与人民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 时“ 四方人心多所观望, 惟视金陵成败为向背
    耳。” ⑩因此一旦攻下南京便大功告成。广孝与朱棣制定进攻策略在进攻南京途中“ 毋下城邑,
    疾趋京师。”燕军大举南进, “ 连败敌诸将于把河、巫壁, 渡江入京师。” ⑩南京被燕军攻破, 惠
    帝逃遁不知所终、朱棣即位, 为明成祖。
    综观“ 靖难之变”全过程, 朱棣之所以胜利, 固然与他的卓越才能有关, 但姚广孝以其高超
    的谋略、出众的才华辅佐也起了关键作用, “ 帝在藩邸, 所接皆武人, 独道衍定策起兵。”“ 帝转战
    山东、河北, 在军三年, 或旋或否, 战守机事皆决于道衍。” ⑩连朱棣也赞叹广孝说“ 联若非少师
    默运神算, 何得天下大统” ⑩
    人是一定社会的产物。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从他所处社会背景出发, 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
    观来看待他。姚广孝之所以遭贬斥与非议, 我认为后人多从封建伦理和正统观念出发看待他。
    因广孝已入佛门, 又参加明皇室内部的政治斗争并在其中起关键性作用。这在人们眼里是违反
    封建礼教的。另一方面还因为人们对“ 靖难之变”有非议所致, 因朱棣即位并非“ 名正言顺” 。自
    宗法制确立后, 人们多信奉嫡长子继承制
    、, 认为只有皇帝长子或长孙才能继位, 而不论其贤能
    与否。朱棣是太祖四子, 惠帝是太祖长孙, 且惠帝已为君, 朱棣为臣, 朱棣即位就违反了君臣之
    道, 属于“ 谋反”‘, 篡权” , 姚广孝即被谴责为“ 怂恿”朱棣“ 谋反”的“ 奸僧”了。
    姚广孝的功与过与“ 靖难之变”是联系在一起的。“ 靖难之变”是明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的斗
    争, 是明专制皇权与藩王之间矛盾激化的产物, 是明初政治形势发展的必然, 决非某个“ 奸僧”
    所能挑起的。从其本身看并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既然是争夺皇权, 就明中央专制皇权来看,
    不能说惠帝或朱棣即位究竟谁更应该更合理。而他们的历史地位则应从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功
    过来评价。姚广孝具有智慧与才能, 顺应历史趋势, 襄助了当时统治集团最有才能、力量最强的
    朱棣, 使他完成了统一, 改变了朱元璋遗留下来的藩王割据、经济停滞、社会动荡的局面。因此
    在个人能力上, 雄才大略的朱棣远胜于柔弱寡断的惠帝。他即位后, 即恢复洪武时期的革新制
    度, 明代经济发展到极盛。加以边疆巩固, 国家安定, 奠定了明永乐时的强大和洪熙、宣德时繁
    荣之基础。在此基础上, 朱棣才能依靠强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实力, 实现郑和七下西洋的空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6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0: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壮举在东北建立奴儿干都司巩固边疆广大地区的统治也才可能编成《永乐大典》这样杰出的
    典籍。所以朱棣即位是有助于中国历史发展的, 强调他的所谓“ 野心” 、“ 夺位”是没有道理的。因
    此指责协助朱棣成大业的功臣姚广孝“ 助逆” 、“ 谋反”来否定其历史地位的观点也是不能成立
    的, 而应该承认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重要贡献。
    姚广孝功成名就, 但他十分淡薄名利。朱棣多次加官以。报广孝, 如永乐二年年四
    月, 拜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 “ 帝与语, 呼少师而不名。” ⑩可见朱棣极敬重他, 但他并没有以此
    殊荣居功自傲, 朱棣命他“ 蓄发” , 他不肯梦赐第及两宫人” , 他也不受仍居寺院, “ 冠带而朝, 退
    仍细衣” 他荣归故里时, “ 以所赐金帛散宗族乡人” 。广孝为人正直, 知人善任, 他以朱棣对他
    宠信这一殊荣, 保护与推荐前朝旧臣。还力劝朱棣勿滥杀, 要收拢民心使社会稳定。朱棣曾命
    大学士解绪编修《文献大成》, 书成而朱棣不中意, 又特命广孝领衔重修。“ 词臣纂修者及太学儒
    生数千人, 绪秘库书数百万卷, 浩无端倪。少师姚广孝等数人, 发凡起例, 区分句考, 秩然有法。”
    ⑩最后书“ 四历寒暑而成“ 。成祖朱棣大为赞赏, 定名为《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我国最大的
    一部类书, 它的成书是我国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辉煌成就。广孝晚年仍居庆寿寺, 无意
    为官, 只潜心修学著书。其著作有《独庵集》、《道余录》及阐述他的佛学思想的《佛法不可灭论》。
    广孝去世后, 后人把其诗文合载为《逃虚子集》, 多为后世学者盛赞。
    列宁指出‘俘断历史的功绩, 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 而是根据
    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⑩在明初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 姚广孝是一个带有神
    秘色彩的重要角色, 但很明显他是对明代历史发展“ 提供新的东西”的历史人物。他是时代的产
    物, 是一个兼通佛、道、儒的政治家、思想家,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他抓住厉史的机遇, 以他卓
    越的才能及其顺乎潮流的政治主张, 辅佐朱棣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对明代历史向前发展起了开
    拓性的作用。然而迄今为止, 我们所见到的对他的历史评价与他应有的历史地位极不相称。因
    此我们应澄清偏见, 否定那种从封建伦理出发给他加上“ 大逆不道”的错误评价, 肯定他对明代
    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给予他应有的历史地位。

    ①④⑧⑩ ⑩⑩⑩⑩ 公明史》卷“ ,《姚
    广孝传》。


    孟森《明清史讲义》, 中华书局年版,
    第页。
    ③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章。
    ⑤⑥ 姚广孝《道余录》, 载《涵芬楼秘岌》第七。
    ⑨ 王世贞《弃州史料前集》卷,《同姓诸王表
    序》。
    哎明史》卷, 之袁琪传》。
    ⑦⑩ 《明史》卷,《成祖纪》。
    ⑩ 谈迁《国榷》卷。
    ⑩ 《明书》卷,《姚广孝传》。
    《明史》卷,《艺文志》
    ⑩ 《列宁全集》第二卷, 人民出版社年
    版, 第页。
    责任编辑刘文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6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0: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4-8-19 10:47 编辑

    道衍(姚广孝)与奇书《三悟真诠》
      江灿腾
         姚广孝(一三三五—一四一八)是明永乐朝协助策划“靖难之变”的第一功臣,这是读过《明史v的人都知道。
        在《明史·列传》第三十三,对姚广孝其人的出身,有很扼要的介绍。说他是长洲人,本医家子。十四岁出家,名道衍,字斯道。事道士席应真,得其阴阳术数之学。尝游嵩山寺,遇相者袁拱对他说:“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杀,刘秉忠流也。”道衍闻之大喜。
        为什么道衍身为出家人,听到相命者的如此批评,不但不生气,反而高兴呢?《明史v的资料,没有进一步的解释。
        其实,刘忠就是佐忽必烈定天下的临济宗僧侣,法名子聪。子聪后来还俗,官至太保,曾协建大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城市设计师之一。姚广孝出生在元末,自然对本朝的开国勋臣事迹,不会太陌生。甚至可以说,刘秉忠的事业成就,就是他生平最仰慕的榜样。例如他的诗集里,曾记载他入燕刘秉忠墓后的心声:“良骥色同群,至人迹混俗,知已苟不过,终世不怨读。„„一朝风云会,君臣自心腹。大业计已成,勋名照简牍。”
       此诗的前半段,是叙说英雄待时的心境。后半段,则描述君臣相投,英雄建大业垂名后世的荣光。清人朱彝尊批评道衍的谒刘秉忠的墓诗说:一观其入燕两谒刘太保墓诗,盖早巳以藏春子(刘秉忠)自命矣。”
       但是,就相者袁拱的批评来说,道衍的喜悦却非因为指出他的面貌和刘秉忠相似这一点。他在元至正二十五年二三六五)  ,曾写诗(赠相士袁廷玉),诗中提到:“岸愤风流闪电眸,相形何似相心优?凌烟阁上丹青里,未必人人尽虎头。”换句话说,外貌相似并非重点,理想接近和事业成就如何,才是他所关心的。像这样在术数中保有个人认知自主性的心态,是姚广孝的生平特质之一,是想了解他的人,不可加以忽略的重点。
        在《明史·列传》第三十三里,开抄道衍事道士席应真,得其阴阳术数之学的内情,同样也没有交代。然而,读史的人,不免要留下一些疑问:(一)为什么和尚的道衍,却要去事道士席应真?(二)席应真的“阴阳术数之学”,又有些什么奇特之处呢?(三)道衍又如何应用所学呢?在过去,这些问题的说明,是很困难的:(一) 、 (三)两点,还略有资料可查:至于(二)的“阴阳术数之学”,因未找到著作”几乎只有凭想像推测或略去不谈了。我在《史原v第十七期,曾发表(道衍禅师的生平与佛教思想)一文,其中对道衍的出家背景和他出家后的心态及思想,都作了详细的分析。当时,我根据佛教的资料,综合大陆学者商传和日本学牧田谛亮的一些看法,认为道衍的出家是有目的。他想在佛教界求发展,因此他对家人提出出家的理由是:(一)为学有成、,则仕于王朝,荣显父母:(二)否则就学佛,为方外之乐。
        在元代,佛教是特权阶段之一,民众藉出家来寻求较好的出路,是可以理解的。何况刘秉忠就是最佳的例子。也因此,他出家后,追随的师父愚庵智及(一三一一—一三七八)  ,即是精通儒佛、并以文彩惊动金陵文士名流的大禅师。元末时,已由朝廷任命主持江浙一带的大寺院。明洪武五年(一三七二)  ,他在朝廷征召的十名有道高僧中,更是排名第一。追随这样的师父,寅缘际会,要出头自是比较容易。例如道衍在洪武八年(一三七八)即以“通儒”被召,留京师天界寺一年。而洪武十一年智及圆寂时,道衍以大弟子兼普庆寺住持的身份,请名文学家宋濂撰“塔铭”。可见他出家时的估算,是和现实的环境相应  的。他后来的事业成功,也是有迹可寻的。
        不过,我在论文发表后,才在李焯然先生的《明史散论v  (台北:允晨出版社,一九八七)里,读到姚广孝著有一本《三悟真诠v,同时他作了如下的资料说明:“今研究道衍之政术,当以其《三悟真诠》最为重要。《三悟真诠》  (清钞本,卷首有道衍永乐七年序)不分卷,主要由(星悟)、<穴悟>、(心悟)三篇组成,卷首道衍(三悟序)云是书乃席应真所传,“顾瞻天下,又卒无可授者,乃取其大意而增损之,又以平生阅历军中决胜之机附之于内,合成此书,名日《三悟》,藏之名山,以俟后人。有能得此书者,须细玩之,可为帝者师,但未可轻以示庸人耳。’
      (叶一上一下)卷后附王守仁之(跋)云:“余少游金陵,偶遇僧人浚井,得石函焉,启而视之,乃《三悟v也。携归阅之,乃知永乐初国师姚广孝所著。赞勋靖难之师,为春秋所不取,然其书包揽三才,为勘乱致治之金针。夫子所谓不以人废言也。余后平江右之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6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0: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入岭南,所向克捷,滨海而止,顾以军国之重,此书实有赖焉。乙  (叶二五上)可见是书之重要。”  (原书页一一四—一一五)    动   
    当我在李焯然先生的说明里,发现《三悟真诠》牵涉到姚广孝和王阳明这二位明代大功臣的事业后,兴奋异常,认为可为治明史者提供一途径。于是透过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的黄进兴教授取得李焯然先生任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地址,去信要求提供《三悟真诠》的资料。谁知李先生回信告知:此书他只留笔记,原卷在澳洲国立大学。于是我又去西澳洲国立大学,并趁柳存仁教授来台讲学之际,请他从中协助。结果约半年之后,澳大寄来原卷影印资料,却又说明依校中惯例不提供私人资料,必须向台大图书馆洽借。如此一来,我苦苦等待作为硕士论文资料的构想完全泡汤。等到我终于借到并影印一份时,我巳另撰二十八万字的学位论文矣。这就是《三悟真诠》在台湾出现的一段有趣经过,并且是和个人有关的。
        至于《三悟真诠v其书,是否如李焯然先生所说的那样重要呢?仔细通读一遍后,才发觉李焯然先生的说明太空洞和缺失甚多。理由如下:
        一、李先生未说明《三悟真诠》的(星悟)、(穴悟)、(心悟)的内涵是什么。其实三一悟”是“悟”天、地、人三才的现象、关系、作用和应用的侧重点。传统的术数,不外星相、勘与、命相三者,而以“天人感应”的思想模式贯串其中。所不同的是《三悟真诠》的内涵,除了借用传统术数的术语和部份思维模式之外,它有一套相当完整和系统的诠释体系,并特别著重时机、环境的变化性,以及人为努力的重大作用。例如(星悟”篇计分:命篇、形母、经纬、摩荡、枢机、兴亡和地盘人用图,共七节说明。(穴悟)篇计分:审形、察势、条理、探穴、流神、五星、理气明。(心悟)篇则分:占候实务,共八节说体性、度情、恶似、审音、察色、详言、察微、庸情、化育、运用,共十节说明。我们如果比对传统的术数著作,即可发现它已大大摆脱外因论和宿命论的色彩,而颇能从动态中作分类和解说。且文字流畅、简明,有一定的水准。因此,我们可以将本书当作读书人的作品来看。
        二、李先生只看到有道衍和永乐朝的字眼,以及王守仁的说明,即当作道衍的作品。这是不妥当的。因书后更有道光元年(一八二一)八月十八日,署名一咏归散人:一记于“月渚岛之湖光山色楼一之字样。以及(观象杂录)各篇的说明。而(观象杂录)中,也提到„斯道山人”  (道衍字)  、一海滨逸叟一和一钦钦子”三人的名字。这些资料凑在一起,仍使人分不清真假。因为王阳明如果真读过此书,以后的流传又是如何呢?一咏归散人一的原稿何在呢?凭清抄本实在不能如此肯定。因此,在相关资料未出现前,是必须存疑的。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此书又是和姚广孝的生平想法,有一些切近的。    据史料来看,元季农民起事,是在至正十一年(一三五一)  ,由山东颖州爆发,随之各地兵事纷起。亦即道衍出家前后(一三五一)  ,已卷人元季兵乱的生活圈中。他曾出家的愚颜禅师文中,描写逃乱的艰苦情形。因此,有将近十六年的时光,他是游走四方,广交天下名士和豪杰的。他对席应真的印象,在(访席炼师)的诗句中,是这样说的:
        一我本浮层自有师,畴昔崆峒来问道,欲将耳目广见闻,要信心胸尽倾倒。虽然未暇学长生,暂许从游上蓬岛。”
       可以说,只是提到以佛教徒向道士请教一些学问罢了。长生之术,并非他的最大目的,所以 未学习。西方的极乐世界,在他赴燕之前,其实是最向往的。赴燕之后,他和燕王有十几年的相处。而相士袁珙和卜者金忠,也被介绍到北平。这些人,是熟悉风土人情的,也是重要情报的来源。此所以这些人,在明初的术数家中,并不太突出,却对永乐朝的“靖难之役”大有贡献,原因即在此。我们看《明史·姚广孝传》中,对燕王起兵的天象解释,即知他是活用传统术数的。而他的协防北平、击退李景隆的大军之围,更可以看到他对兵事实际干练的一面。
        因此,如就他活用术数的思想来看,《三悟真诠》在某种程度上,是和他想法相近的。
        最一提的是,在明代初期,所谓风水名家,有洪武朝的刘基、张宗、目讲僧、周仲高„水乐朝的渠仲宁、杨宗敏、廖均卿、非幻和尚、游朝宗、斐士杰,都受到朝廷和社会的重视。这是因重乱时代,掌握前途,开创事业,都虽不了借重术数。所以上述名家,释、道、儒三教的人都有。而姚广孝则博通三教。因此,他懂得和活用术数,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是《三悟真诠》倒底是谁的作品呢?恐怕还得等更高明的人来解答。我深深期待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17 14:52 , Processed in 0.1258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