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86|回复: 5

保靖农民姚本顺竹编技艺获8项专利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6:45
  • 签到天数: 296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8-21 09: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保靖农民姚本顺竹编技艺获8项专利

    2014-08-21 09:06:16 来源:红网 作者:张文华 编辑:高芹 红网官方微博




    姚本顺展示自己的竹艺作品“神奇湘西”。
    姚本顺在精心编织“天开文运”竹艺作品

    姚本顺(右)指导孙儿编织竹艺作品
      红网保靖站8月21日讯(通讯员 张文华) 8月19日,保靖县比耳镇比耳村姚本顺(右)在指导孙儿编织“天开文运”竹艺作品。年逾花甲的姚本顺8岁时随父姚祖志学习竹编技艺,现不仅能编织出睡簟、桌、椅、筛子、簸箕、蒸笼、小背篓、小花篮等实用性和观赏性强的竹制品,还能编织出具有土家族特色的玉盏格、双龙抱柱、狗牙齿、大梅花等图案及文字,产品远销张家界、长沙、深圳、日本等地区和国家。他毫无保留地将技艺传给下一代和周边村民,现正与村里共同组建“本顺竹艺合作社”。2000年他被列入省第二批非遗项目传承人;2014年他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外观设计专利8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6:45
  • 签到天数: 296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12: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本顺简介





    (小背笼)

    (小箩筐)

      姚本顺,男,土家族,1951年10月15日出生在保靖县比耳镇比耳村。他从小在这种环境下耳濡目染,受到寨子蔑匠师傅们的影响,8岁时就与家中的父辈们姚祖志(他的父亲)、姚复生学习竹编技艺。并逐渐掌握了篾丝的裁、劈、剖、削、撕、匀、刮等十余道工序以及粗、细篾货的全套编织之法。不仅能编织出睡簟、竹床、桌等实用性强的蔑制品,还能编织出小背篓、深簸箕、小花篮等具有土家族特色及集欣赏价值与实用价值为一体的小工艺品。编织的花样有万字格、玉盏格、七字万、四梅花等几十种图案。2010年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6:45
  • 签到天数: 296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12: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竹编人生——记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姚本顺

    易 果

    听说保靖县比耳镇有个竹编能手,编织的竹编器物远销各地,甚至销往日本等国家,近日,笔者慕名采访了姚本顺本人。

    走进姚本顺家中,笔者感到十分诧异,姚本顺现存的竹编器物并不多,经过询问得知,最近姚本顺所编的30多件竹编工艺品刚被送进新开的里耶博物馆,作为珍品收藏。

    比耳村盛产各类竹子,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竹编之村,村里人基本上都会编织竹器,以编织竹器为主要副业。姚本顺从小在这种环境中耳濡目染,受到寨子篾匠师傅们的影响,8岁时随父姚祖志学习竹编技艺,得其父真传,加之个人悟性好和用心学,其逐渐掌握了篾丝的裁、劈、剖、削、撕、匀、刮等十余道工序以及粗、细篾货的全套编织技法。不仅能编织出实用性强的篾制品种如:睡簟、竹床、桌、椅、凳子、背篓、筛子、簸箕、箩筐、竹篮、蒸笼等;还能编织出具有土家族特色及欣赏价值与实用价值为一体的小工艺品,如:小背篓、深簸箕、小花篮。能编织的图案有:万字格、玉盏格、七字万、四梅花、双龙抱柱、水波浪、井字底、顺路路、狗牙齿、大梅花、小梅花、升子底等字样。

    因为技术娴熟,手艺好,慢慢地,姚本顺在当地小有名气。上世纪70年代被破格特招进“县竹业社”工作。1977年被保靖县外贸局招为竹编彩色花篮指导加工技师。期间,他的竹编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1985年,姚本顺回到家乡比耳村,一边务农,一边为乡邻们编织竹器。

    2004年,他编织的土家小背篓、小簸箕、小花篮、佛珠、睡簟、竹家具等送往古丈县,参加《小背篓》全州竹编比赛,土家小背篓获得了一等奖;之后,他的竹编作品陆续被送往深圳、广州、张家界等地参展,获得好评;2008年,他编织的小背篓和深簸箕被当做礼品送往日本,得到日本朋友的认可,并欲签订一年出口3万个的合同;同年,他编织的深簸箕、小背篓等竹编制品参加澳门“内地春节习俗展”的展示;2009年,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在湘西州召开,他编织的小背篓、小箩筐、深簸箕在保靖展区展示,他本人也在展厅里当场展示编织技艺,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州博物馆有意收藏他编织的有实用价值的竹编5件。

    提及他的竹编受到日本友人的青睐,姚本顺表示,这其中有段小故事。原来,姚本顺的女儿姚银艳在深圳一家日资企业内打工。2008年,姚银艳将父亲的竹编作为礼物带过去,受到同事们的热烈追捧,大伙都非常喜欢这种包含精湛技艺的精致礼品,爱不释手。一位日本友人带其回国后,发现这种竹编受到更多日本友人的喜爱,可是,一件精致的手工艺竹编,从取材、破制到编织,到最后的锁口,最少工时也得要两天时间。加上能熟悉掌握编织工艺的人不多,日本友人要与其签订一年编3万个簸箕的要求,姚本顺却不敢答应。

    近年来,姚本顺仍不断研究和创新竹编技艺,并独创了一种“微编技法”,由此技法制作出的小背篓、小簸箕等竹编器物精致、小巧,不仅成为一种独特的旅游产品,还被众多收藏家艺术品收藏。

    姚本顺讲述,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具有工艺价值、观赏价值、实用价值的竹编制品,根据这些特点,姚本顺琢磨编织出花篮、花盆、微型深簸箕、蜂腰篓等竹制工艺品,深受群众的喜爱。精细的工艺甚至达到了“簸能接水”的状态。并且,姚本顺还摸索出了在簸箕中编织“福、喜”等字样,不断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

    如今,他的竹编手艺名声不仅享誉省内外,也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名气,很多人都找他订制竹编器具。今年10月,姚本顺被列入湖南省第二批非遗项目传承人。

    身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今年59岁的姚本顺却显得有些忧虑。现在学习这门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他担心这门手艺消失。姚本顺表示,

    竹编技艺与性格很有关系,性格一燥,什么都编不好,要返工多次。这门细活,可以锻炼一个人的耐力。现在,姚本顺有意识地招收徒弟,传授竹编技艺。胡永富、姚本球、姚本利等一批手艺人也脱颖而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6:45
  • 签到天数: 296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13: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4-8-21 13:06 编辑

    省级非物质文化名录之:湘西竹编        湘西竹编是湘西传统手工艺的典型代表 , 已 有 千 余 年 历史,主要分布在永顺县 芙 蓉 、 小 溪 等 乡镇。
            湘西竹编背笼、簸 箕 、 米 筛 、 床 、椅、篼、凉席等,是土家族人民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用品。竹编的工艺,根据不同的竹器选用不同的竹子,把采伐的竹子,削平竹节,用篾刀反复剖成细篾、刮篾,使之大小厚薄均匀。然后进行染色。传统染色都采用植物的汁液,先果、叶或茎捣碎,取汁,浸染竹篾,然后将其阴干,即编织多种图案,形成 一 件 精 致 的 工 艺品。

            2008年,湘西竹编技艺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永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保护主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汪永珍
            姚本顺,男,土家族,1951年10月15日出生在保靖县比耳镇比耳村。比耳村盛产各类竹子,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竹编之村,村里人基本上人人都会编织竹器,以编织竹器为主要副业。他从小在这种环境下耳濡目染,受到寨子蔑匠师傅们的影响,8岁时就与家中的父辈们姚祖志(他的父亲)、姚复生学习竹编技艺。
      在父辈们的指导下,他潜心学习,逐渐掌握了篾丝的裁、劈、剖、削、撕、匀、刮等十余道工序以及粗、细篾货的全套编织之法。不仅能编织出实用性强的蔑制品种如:睡簟、竹床、桌、椅、凳子、背笼、筛子、簸箕、箩筐、竹篮、蒸笼等;还能编织出具有土家族特色及集欣赏价值与实用价值为一体的小工艺品,如:小背篓、深簸箕、小花篮。我能编织的图案有:万字格、玉盏格、七字万、四梅花、双龙抱柱、水波浪、井字底、顺路路、狗牙齿、大梅花、小梅花、升子底等花样。其中用顺顺路、和水波浪打出来的竹制品最耐用。
      学成后,常常给别人编织竹器,因为技术娴熟,手艺好,慢慢地,在当地小有名气。1976年时被保靖县竹业社招为竹业加工技师,1977年时被保靖县外贸局招为竹编彩色花篮指导加工技师,在此期间,他的竹编加工手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1987年,从竹业社回家后,一边务农,一边为乡邻们编织竹器。2004年,他所编织的土家小背篓、小簸箕、小花篮、佛珠、睡簟、竹家具等送往宋祖英的家乡——古丈县,参加《小背篓》全州竹编比赛,土家小背篓获一等奖;2005年时,这些竹编作品送往深圳、广州参展,获得好评,并当场有人求购;2006年在张家界参展,也深得大家的称赞,求购者无数;2007年,他的竹编制品参加了“走进酉水”大型文化活动,为“走进酉水”活动增色添彩;2008年,编织的小背篓和深簸箕被当作礼品送往日本,得到日本朋友的认可,并欲签订一年出口3万个的合同;2008年,他编织的深簸箕、小背篓等竹编制品参加澳门“内地春节习俗展”的展示。2009年,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会在湘西自治州召开,他编织的小背篓、小箩筐、深簸箕在保靖展区展示,他本人也在展厅里当场展示编织技艺,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州博物馆有意收藏他编织的有实用价值的竹编5件。
      如今,他的竹编手艺名声不仅享誉省内外、也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名气,很多人都找他定制竹编器具。他还乐意把自己掌握的技艺传授给喜欢的人。2009年8月26日,他被评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6:45
  • 签到天数: 296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13: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tr][/tr]
    竹编人生——中南大学学子对话保靖县竹编大师姚本顺
    时间: 2014-07-18 来源: 红网保靖站 作者:王雨思 冷佩伦

    保靖县竹编大师姚本顺
    姚本顺的竹编作品
    在湘西土家族里,小背篓就好像是家里的一位成员,在每一个家庭里,它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前,因为公路尚未通到每家每户,更未通达田间地块,人们运送肥料、收获粮食,常常用背篓背回家。
    听说保靖县比耳镇比耳村有个竹编能手,编织的竹编器物远销各地,近日,中南大学探究武陵山片区民间工艺产业发展现状暑期社会实践团慕名采访了姚本顺本人。
    ​经过2小时的车程,我们从保靖县城到达比耳镇比耳村。
    ​比耳村是一个人烟并不多的村落,新街上倒是有些二层洋房,但进入老街后基本还是传统破旧的木房。我们在一处洗衣服的井边得到了一位老奶奶的帮助,她主动带我们去姚师傅家。
    老奶奶讲,门口站着的这位正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姚本顺师傅。得知我们的来意,他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坐坐。姚本顺又立即让老奶奶解释到,自己耳朵不好,已经打电话让正在干农活的儿子赶回来和我们聊聊。
    请我们坐下后,我们都表示对他的篾活很感兴趣,他便很大方的带我们看了他的工作室。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房间,造就了那么多获得许多奖项与荣誉的竹编工艺品。他还坐下来为我们现场展示土家竹编工艺。
    对于姚本顺的竹编工艺品,我们感到很诧异,作为省级传承人,姚师傅家的现存的竹编器物并不多。他回答,慢工出细活,一般一个竹编的果盘需要两到三天才能完成,并且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基本做完一批马上就会被买走。
    ​此时,姚师傅的儿子姚元飞回来了。刚干完农活的他满身汗水,却也热情不减,坐下来与我们聊天。
    据他介绍,一个普通竹篮大概是200多元卖出去,一直都供不应求。一年下来,竹编为家庭带来数万元收入,这和农活的收入基本持平。然而别的没什么名气的篾匠,篾活是养不活他们的,都是靠务农或跑车来讨生活。
    ​我们立刻追问道,比耳镇既然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竹编之村,村里人基本上都会编织竹器,为什么不考虑将其进行产业化发展,譬如说开一个村镇级的竹编企业,来推动村镇的经济发展,提高村民收入。
    ​姚元飞对此也深有感触,跟我们谈起了他的经历。
    ​“竹编本来是比耳的一个传统工艺,四十岁以上的男女都能编织,但是由于竹编耗时多,粗糙的日用编织品又价格偏低,所以很少有人愿意从事专门的竹编工艺。现在我们这边基本上年轻人出去打工,留下的就靠种植柑橘谋生。像我,大专毕业后在连云港做一些鱼虾养殖的生意,亏本后回家乡一心帮助父亲发展他的事业。这几年,我看到外界对我们竹编工艺的重视,也发现继承这一门手艺不仅仅能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还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所以我现在也在跟着父亲学习这一门手艺。等自己继承这门手艺了,我就召集比耳及周边的篾匠都来学习精细的竹编工艺。”现在他已经筹备开竹编工作室了,过两天就去吉首申请。
    ​他又补充,虽然现在自己家经济状况算是不错,但土家竹编的产业化能够让乡亲们富起来,更能够传承自己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大事,是民族的根基。
    ​姚元飞先生的想法与我们团队的思想不谋而合。我们又就新媒体宣传和姚先生进行了探讨,他说,等咱们比耳镇的产业做大了,就可以进行微信、微博之类的宣传了。我们也与姚先生做了约定,等明年我们继续过来调研,希望来的时候能够看到咱们比耳镇的产业化成果。
    ​姚家大家庭里有很多可爱纯真的孩子,两面墙壁贴满了孩子们的荣誉证书。我们还了解到,8岁的大孙子学习之余也在学习竹编,他现在能够自己编簸箕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6:45
  • 签到天数: 296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13: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4-8-21 13:15 编辑

    8日一早,“湘西民间工艺产业调研团”来到保靖县比耳镇土家竹编技艺传承人姚本顺师傅家中走访。团队成员现场观摩了竹编的制作过程并体验。交流中我们发现,人才匮乏和工艺繁琐导致的供不应求是其难以实现产业化发展的最直接原因。随后,调研团一行乘船领略了酉水河和土家族发源地之一首八峒村的风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19 04:13 , Processed in 0.11426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