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76|回复: 4

不该忘记的人物——姚文藻 ——姚堂村记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8-24 17: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该忘记的人物——姚文藻 ——姚堂村记忆


    前面所述的人物或多或少我还见过,至于姚文藻,我就只是听说了。据说,他去世于1975年左右,当时我才三四岁,两家相距又远,所以根本没有印象。
    姚文藻,去世时大概也得有70大多岁,因为他和大刘楼程书勋团长为结拜兄弟,年龄应该相差不大,人们都喊他“老六”。不知是家中排行老六,还是与程老五结拜时排行老六。
    姚文藻是个三朝人物,——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的人。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我村,他算是比较富庶的家庭之一。家中有多少地不知道,反正在当时济宁到开封官道上的集镇——马集,拥有一家药铺。并且划分阶级时,有关部门爱面子还给他评了个富农成分。可见,家庭富庶一斑。
    此人有文化,是我村的“大傧”,当时也叫“喝礼生”,还称礼相。在封建社会时代,大傧可不是谁有钱谁有势力就可以随便当的,必须懂“礼”。用现在的话说,拥有“礼”学方面的相关职称。
    他是个“三开人物”,也有叫开明士绅的。在那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三四十年代,他思想开明,世情通达,在国民党、共产党、江湖绿林人物甚至汉奸都有来往。浅显地设想,当时各种相对于老百姓都是强权的人物和他结交,无非都是想他点东西。他有钱,他有药。他能赢得多种势力头面人物和他交好,无非是看钱不是太珍重,善于施舍。现在想起来,真是难能可贵。我村相传有十八家地主富农,祖上都没有达官显贵的底子,也就是说家产都是靠辛勤劳作、一点血一点汗挣来的,也就是姚文藻能够看得开,放得下,懂得“舍与得”的内涵。所以,荣得“开明士绅”桂冠。
    此人为人很厚道。马集蒋家蒋田仁(音)曾是他药铺帮助抓药的小郎,跟随姚文藻很多年。姚文藻劝他该成家了,蒋说娶不起媳妇。是姚文藻全部负责蒋田仁结婚成家的。现在蒋家后裔众多,还一直念念不忘姚文藻的恩德。就今天想起来,依然有跟随一个东家干了多年的打工者,依然有娶媳妇成家困难者,但至今鲜见东家为打工者全包结婚成家的。从这一点来说,作为一个农民,姚文藻为人厚道,精神可嘉可表。
    他对社会很有见地,更倾向于正义,倾向于弱小的共产党。他与城西的大部分各路英豪都有结交,程树勋(程老五)、王道平(王四瘸子)、董玉修(董二扁食)、张殿福,还有中共鲁西南军事部长宋励华(宋大牙)等等。第一届中共定陶县政府成立大会就是在他马集的药铺秘密召开的。鲁西南共产党人如果没有对他的充分足够的信任。这样的会议在他家召开是不可想象的。
    张殿福家是现在的曹县青冈集乡张大王庙村人,开始也是家贫受欺,投身绿林的豪杰人物。也参加过抗日,只是后来站错了队伍,成为曹县还乡团连长、营长。他的妻子娘家是我们姚堂村人。他们互相之间也又结交。
    我村曾有一个共产党这方面的联合村长,叫啥名忘了,论辈分我该喊他爷。有一天,他们互相之间在马集相遇了。张殿福立即带人追踪抓捕。那个联合村长爷急急忙忙逃进了姚文藻的药铺里。张带人跟踪而至,被姚文藻劝住了:“姑爷,不论你是干哪方面的,再说他也是娘家门上的人。你们都不是代表自己一个人,一旦动开刀枪,彼此之间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啊。不如吓唬吓唬他就算了,以后好见面。再不然,也得给我个面子。”张殿福听从了他的劝告,撤兵走了。不料,合该那个村长爷没福,回到家,竟然吓死了。
    以上这些仅仅是对姚文藻的介绍,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大堆故事。今天我说,我们姚堂村应该记住姚文藻的是,他曾经力挽狂澜,避免了我村在那个动乱时代一场冤冤相报的血腥杀戮。
    这个时间大概发生在“拉锯时期”,准确的说,是在共产党河北休整时期,刘邓过黄河之前。国民党派来装备精良的五虎大将邱清泉逐鹿中原,鲁西南一带共产党革命工作一度陷入低谷。被均分土地、财产的地主富农势力一时精神大振,积极配合中央军准备反攻倒算。我村亦然。
    据说十八家地主富农齐聚开会,因都有武装,准备先向那些穷枪班、村长等共产党培植起来穷鬼家庭开刀。开会到了最后,姚文藻才急匆匆被邀来(他家也是富农),让他拿个主意。姚文藻大吃一惊:“你们都不想活了吗,想被灭族是不?你们别看现在中央军气势汹汹,共产党刘邓大军现在在河北,马上就要过黄河。你们把那些村长杀死一个,到时候不知几个人要给他抵命!赶快打住这念想,把家伙都扔了。”就这样,我村避免了一场杀戮,家族之间就没有了世仇。
    我就听说过,在这段时间,有很多村出现了杀戮,有很多村家族之间有世仇。就是到了新世纪,有的村彼此家族之间还是有矛盾,给基层治理带来很多无法解释,难以调和的后遗症。


    鲁西南记忆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67335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24 17: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锁堂——姚堂村记忆之九
    锁堂,大名叫姚树仁,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去世。先说他的小名,是因为他辈分在我村相对较低,并且这个名字也较为响亮,人人都知道。他家是世代中医,在民国时期,家庭也是较为富裕的。他的父亲叫姚金才,小名隔山,以擅长治大背疮远近闻名。据说,姚金才颇有杏林春暖之风,给人看病从不讲价钱,给钱也要,不给钱也看,甚至,穷困潦倒的病人还送人钱财粮食。所以,诺大的家产最后也是所剩无几。从后人评价看,德艺双罄这几个字送给他毫不为过。姚树仁,门第出身,又师承过扎邪的本村先生老宋,建国之初,1952年,培训赤脚医生,他就成了我村的不二人选。
    我小时候身体较弱,又有黄疸肝炎和肺炎缠身。据母亲说,如果我的小屁股的皮是一张纸的话,早就被扎成稀蚊帐布了。所以大队卫生室就给我留下了最初的印象。
    想想现在的新农村社区建设也不过如此。那时候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我村的公共建设还是比较完备的。当时的姚堂大队和现在也一样,辖姚堂和郭油坊两个自然村。就在两村中间,我村的西头,就是大队部。一拉编八九间房子,有大队办公室、大队仓库、代销点、卫生室、打面机。好像在西头南面还有一两间配房,里面用玻璃外装,瓶瓶罐罐很多,是个农学实验室,反正我见过有的瓶子里是各种状态的瓢虫。
    卫生室和代销点相邻,靠近东头。姚树仁当然是卫生室负责人,还有一个当时算年轻的郭明礼。在我的记忆中,姚树仁扎针不如郭明礼扎的好,很疼,所以也是小时候见了就怕的对象。
    大概上小学时期吧,我割草回来,突然间肚子疼,疼的满地打滚。家人手足无措,急急忙忙去喊姚树仁。那时候,大队卫生室好像已经解散了,他在家住。他是慢慢腾腾、有说有笑走来的。根本不急的样子让我记忆很深刻,看到他的笑容犹如魔鬼一般狰狞。我母亲也很急,抓住我不让动。他却没事一般和父亲扯东牢西,到我跟前还逗我:“真没种,男子汉大丈夫,这点疼哭鼻子。丢人。”然后给我母亲说,“别拉他,给他个小凉席,让他到树底下躺着去。”看到他胸有成竹的样子,我母亲也没有那么紧张了,就撒开手,让我自己去。我父亲和树仁关系不错,就安排母亲随便弄俩菜。
    在树下,树仁拍了拍我的脸,让我张开嘴伸出舌头看了看,又握住我的手脖摸了摸。依然有说有笑地、不断地和父亲拉着呱。我则痛苦的眼神跟着他的手看。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看似油乎乎的布兜。打开,里面全是一闪一闪的银针。掏出一根大的,还故意在我眼前晃了晃:“这根针大不?”我一时间似乎忘记了疼痛,恐惧且哀求地大着胆子和他商量:“吃药中不?”
    “想吃药?没门!”他依然吓唬着我,“躺下,不听话我就多扎几针。”
    父亲也在训斥着我配合。不得已,只得狠狠地闭紧了双眼,任他摆弄。
    他粗糙的大手在我肚子上满肚子摁、呼拉。不一会儿,他笑嘻嘻地给我说,“睁开眼!”我发现在肚脐眼附近多了三根一晃一晃的银针,竟然没有感觉疼。
    他问问肚子还疼不?奇怪,一感觉,竟然不知啥时候也不疼了。所以,胆子也大了,故作坚强地说,根本就不疼,我不害怕。他坏坏地笑了,随手就一个一个捻动了银针,有点木木的、麻麻的感觉。
    “受凉了!没事。在这里呆着吧,俺去喝酒去了。”不知啥时候,我竟然睡着了,什么时间给我拔的银针都不知道。
    作为中医世家,他也颇有家传门风,包扎红伤、扎银针这些医学服务,我是从未见过、也没听说他收过钱。
    他记忆力颇好,经历很多,所以,不论在大队药铺,还是在饭场吃饭,都好讲古。
    他的脉经都是家传的,技术也很好。村里一般有人快不行了,都找他去把把脉。他就安排后事:或者没事;或者可能得赶到打春、秋分、春分;或者几天几天,家人赶紧操持东西。这些求他的事,他也是分文不取的。
    后来,年龄有些大了,脾气也变的有些古怪。他身体不好,有肺气肿的毛病。所以冬天晚上喊他,不论是谁,他一般是不起床的。因为本村还有一位赤脚医生郭明礼,并且是俺村的外甥,很好支使。所以,就喊他少了一些。
    他儿子勋峰和我同岁。勋峰也是少年贪玩,逆反抵触心理较重,他待孩子也娇了一些,所以根本没有学成。晚年很有些失望。
    大概是91年暑假,家里盖房子,我看守工地。露天睡了一夏天,就落下了关节炎的毛病。在第二年,也是夏天暑假,我就找他扎腿。
    他对我的求医,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一般找他都是晚上。要等他吃过晚饭以后,把一切收拾停当,把不时找他的求医者都打发走以后,方才把我拉出药房,专门到他西边两间堂屋里,拉开架势给我扎针。他便扎便给我说,这是什么什么穴位,管啥的,在哪个地方,等等。扎好以后,他就倒着茶叶水和我拉呱。我对他一直是比较尊敬的,虽然听不懂那些中医名词,或者不懂装懂随声附和,他还是表现出了极大地热情。有时候我确实有点精神不支,他就给我阴阴针,也就是捻一捻。总之,一般都是到天明,鸡叫,他才起针。我每次去,都是给他买一包2.5元一盒的硬盒白大鸡香烟,每次都是他一晚上自己吸完。阴针、吸烟、喝茶、讲医,天天如此。
    他说:“金眼科,银外科,抓手脖子的吃窝窝。”他说:“秀才学中医,篦子上抓窝窝,很容易。”我当时上高中,用他的话说,就是秀才。岂不知,那只是古训。我接受的除了语文,基本全是西方教育,根本不是他认为的秀才。那一些君臣佐使,奇经八脉,云山雾罩,如听天书。
    他讲银针,順捻为补,倒捻为泄。
    他讲脉经,寸关尺尽在三指掌握;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啥是心脉,啥是肺脉,啥是肝脉,啥是肾脉......
    他讲我们当地的草药,啥是地黄,啥是香附子,啥是防风,以及采药的季节、时辰......
    他还讲他家的药书,他父亲留下的《脉决》,专治妇科病的《竹林寺》......
    总之,不是半个月,就是二十天,我们俩天天如此。我只是治病,也感觉到他想收我为徒。但自己觉得,我是学生,目标是考上大学,根本没想过要当医生。所以,尽管我表现出一副极有兴趣的样子,他的不厌其烦、循循善诱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也不是完全没有效果,后来上班以后,我偶然间也对传统中医表现出了兴趣。所以购买了《黄帝内经.素问》、《灵柩篇》、《傅青主女科》等一些书籍,甚至还专门向一位医学毕业的讨了一本《中医学基础》。发现那些脉决和他家藏的手抄本有很多不同,就是那些灵柩素问的道理,他也未必都懂。
    真正想向他继续学习时,姚树仁已经去世了。岂不惜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24 17: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八顷地的要饭花子——姚堂村记忆


           顷,这里不是指的现在的公顷,是我国传统的地亩计量单位,指100亩地。据我村上年纪的人说,我村以前是有大户的,估计也是在19世纪20-年代左右,那是姚思梦的爷爷。姚思梦,小名银合,就是我村在解放时期被吓死的村长,论辈,我该喊他爷爷。在解放前夕,他已经成了我村的农会长,据说,银合奶奶要了半辈子饭。时间不过就是百十年,真不知道,他家上辈各位爷到底是摊上了啥大事?还是祸败家业,上世纪三十年代竟然落得如此穷迫狼狈。。
           据说姚思梦的爷爷娶的媳妇是曹县袁家。当时,那个老老爷爷家已经是富甲一方了,家里有四十八顷地,有下庄子。按现在来算,就是有4800亩地。现在我村加上郭油坊自然村,连村庄、路沟河渠都算上,也不过1900多亩,还是被二三百户平均种着,可见当时他家是多么的富足。封建社会,谈婚论嫁,讲究门当户对。他家就与曹县袁家结下了亲戚。上那里走亲戚,不免自夸,俺家有四十八顷地。不料曹县袁家 听后嗤之以鼻:“四十八顷地?奥?原来是个要饭花子啊!”那个老老爷爷不免大吃一惊,仔细询问,原来曹县袁家的地产远比他家多得多,是双千顷地,也就是20多万亩地啊。我现在马集镇上班,乡镇耕地数字张口就来,也不过耕地7.5万亩,这还是合并乡镇以后的数字,即原来的马集、力本屯两个乡合起来的数字。二十多万亩,相当于现在三个马集镇的大小啊。怨不得人家说是四十八顷地的要饭花子呢。
          关于他家的事还听说一些。那个姓袁的老奶奶是一个独眼瞎,并且是曲阜孔家的外甥女,也就是说,她的母亲是圣人门第, 在那时候相当于公主或者格格 。要不是眼有点毛病,绝对不会下嫁到我村的。那个“公主”曾经到姚堂来过一次,回去说:“也中,几片砖瓦也算堆搭成了房子,下雨淋不住闺女。”可见,曹县袁家家族是多么蔑视和看不起。
           后来,曹县岳父去世,姚堂作为女婿,理应是重客。但是,公主母亲害怕姚堂女婿给袁家丢人,专门安排人远远迎接,嘱咐从后门进入,并且老母亲还特意在姚堂礼盒里加放了两个金元宝,才安排送到礼房。虽然如此,家里下人轻慢依旧。但是,到了祭奠之时,姚堂这位爷,连哭带走,声情并茂,行了一个花二十四拜礼。不紧不慢,章法有度,就让中国礼仪宗源的孔府大家也吃惊不小,让所有宾朋刮目相待。一时声名鹊起。姚堂是个懂礼的村庄。我曾经写过关于左山一带的礼仪民俗,想不到我们还地方礼仪真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24 17: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念朝关于姚文藻的叙述——姚堂村记忆之七

          我村开明人士姚文藻,人称老六,其实是他上面姐姐多,就顺势称之为六妮子,大概是老人为了他好成人吧。在解放前是个里长,一里管八乡。是当地极有权势的人物之一。姚堂村校部管辖范围大致是这样的的:东到南王店东四五里章子集,西到安陵集西五六里章子集,也就是双章子集,这两个集,都不是个集会,只是村名。南到魏湾附近,东南到离曹县十八里地的雨花店(音),北到菏泽金堤附近。虽说管辖地域宽广,但由于是菏泽、定陶、曹县三界首地段,只是管辖属于菏泽的辖地和人口。另外,彼此之间,各个里之间的耕地与人口也是相互交叉,互相镶嵌。比如,我村庞姓,就是曹县户,虽同住一村,耕地相邻,确是无权管辖。
          姚念朝的父亲叫姚文玉,是跟从高庄乡乡长高金铎的跑差人员,其实就是地保。由于临近校部,勤快,人望不错,所以各县各乡乡长、地保都有找他帮忙、协调耕地纠纷的事。他家就有了丈量耕地的“尺杆子”,所以就有了“一家尺杆子量三县”之说。菏泽尺小,定陶尺大,曹县居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4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24 17: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地毯加工与姚洪彬——姚堂记忆之五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初期,姚堂村地毯加工在定陶城西享有盛名,甚至远在天津、河北、河南的地毯厂都知道,他们的业务员都笑称这里是“地毯窝”。特别是91、92、93年,该村相继出现地毯加工放活点好几家,诸如姚洪彬家、姚永喜家,姚正文家、姚念义家、姚念起家,还有以庞志学、姚永强等为主承包的村厂。县地毯总厂、陈集国华公司、县联社、竹业社,菏泽地毯总厂、菏泽二毛地毯厂、天津十四厂、微山县地毯厂、河南长葛地毯厂与这里都有业务。
          当时,姚堂村是附近远近闻名的富裕村。首先一点,最先解放了未婚女孩的生产力。在当时,人们认为外出打工是一件有伤风俗的事,特别是女孩。当时的未婚女孩一般都是随家里人收拾棉花、割割草喂羊,冬季纳个鞋底、织个毛衣、织织土布,收益归家庭统算不说,在家里丝毫体现不出明显的价值。但在姚堂村则不然,一般不上学的女孩都从事地毯加工,一年收益开始大体都有一千多元。当时的一千多元,足足能够相当体面的出嫁一个姑娘。就是说,姑娘一年的收入就能够出嫁自己。有钱了,也能够打扮自己,所以穿着也相当跟上时代,人是衣裳马是鞍,就显得漂亮。
           姚堂村有姑娘的,当然从事地毯加工,家里收入也会有明显变化。后来,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订单的不断增多,原有的厂房远远不能满足订单需要,就有了有的姑娘自家开始制作织机,在家加工。当时一般的行情是这样,织机每平方英尺要提一元的机床费。所以,只要有空房子的也有在家置办织机的。当时,姚堂村的群众出门几乎不用带身份证,人家都知道是姚堂村人。举个小例子吧:比如卖粮食或者加工粮食,姚堂村绑袋口的绳子一般都是用棉纱,而外村的一般还是用布条。所以,人家一样就会认出来。
           姚堂的地毯加工是引人羡慕的。所以,外村的姑娘争先恐后来此学织地毯。谁家要是有和姚堂村有亲戚关系,那就觉得荣幸,可以把姑娘送来学织地毯。没有亲戚的,也托关系,找门路,把姑娘送来。所以后来姚堂村的徒弟和地毯织机分布远及城西十几个乡镇,最远的有曹县古营集、曹县魏湾、曹县庄寨、牡丹区金堤、何楼、王浩屯。一般每个星期,从姚堂村出去的地毯半成品要达到5000英尺左右。每逢验货时间,车来车往,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说到姚堂村地毯加工业的辉煌,是姚堂人就不会不提到姚洪彬。
          姚洪彬,大概是九五年左右去世的吧,,享年七十岁左右,是我村的一位老村干部。先后在大队后来是村委会干过民兵连长、调解主任、治安主任、村委委员等职务,和六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支部书记姚显庆、姚文朴、姚正文先后搁过伙计,搭过班子,虽然连村二把手也从未干过,但我村带外出河工的工作一般都是他,我村的河工工作也次次都是先进。用上年龄的人话说,他是个“老河筋”。意思就是在挖河时懂行。
          他个子大概也就是一米六多一点吧,不算太高。但他是出了名的勤谨。人们一提到他的形象,就是不论在哪里见到他,总是架着两只手,一溜小跑。
          我村的地毯加工起始于1979年,归因于当时鼓励村办集体副业政策。当时县里也实行类似于现在“第一书记”的政策。团县委负责我村,和今天一样,团县委依然是穷单位。为什么团县委在我村驻队呢?据说原因于原力本屯乡团委书记冯爱菊(现于县妇幼保健站站长退休)在我村包队,我村团支部书记姚金锋又是原力本屯乡团委副书记,所以来了个对口帮扶。时任团县委书记是王应聘、副书记邵好学,组织委员年轻一点,是史步军。这三人都是后备干部,特别要求上进,所以后来都进步了(王应聘于县水利局长退休,邵好学于市级干部退休,史步军现任市人社局局长)。王邵二人是领导,经常参加县里会议,不经常住在这里,史步军工作不太忙,就和姚堂村大队干部群众吃住在一起。当然了,现在,姚堂村人津津乐道团县委书记王应聘几乎成了七队队长的典故,王书记驻村的时候,天天为七队打上晌和下晌铃,和七队群众一块干活。也就是说,当时的团县委驻村干部和姚堂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当时的村支部书记是姚正文,民兵连长郭连仲,会计张本仁,调解主任姚洪彬,年龄较大一些;团支部书记是姚金锋,姚永喜是团支部委员。作为年龄稍大一点的村主要干部希望团县委,能否竭尽所能给村里弄些化肥、柴油,在当时,这些东西都是稀缺物资,凭票供应的。当然,团县委这一班在当时的年轻干部估计能量也有限,还比较坚持原则,表示困难。但以姚金锋、姚永喜为主的年轻干部则希望给弄个致富项目,发展副业,和要求上进、雄心勃勃的团县委工作组意思比较一致。所以,他们在全县行情比较的行业里认真选择。最后推荐了到外贸局看看加工地毯这个行业。
           79年,姚堂村地毯加工开始了,置办了四台织机(当时的县地毯厂才有十台织机,陈集国华公司缔造者苑宪章刚开始置办缝纫机,地毯加工尚未开始。)。召集了我村第一批地毯加工学员,知道的第一批学员有姚洪业、姚永海、姚月梅、姚素真、姚春花等等。反正我见过他们开会,在家西大队部,还奖励部分学员涂着毛主席语录的毛巾和脸盆等。
          其实,第一批地毯干的颇为不顺。一是 选择的地毯规格太高,大概是二百四十道的,也就是每一英尺长,要有二百四十根经线,太稠,工作进展不快,完全织好要一年多的时间,见效太慢。二是师傅不好请,聘请的师傅管吃管喝发工资,也是三月一换,两月一换。当时是自负盈亏,自己买毛纱、棉纱。没钱怎么办?团县委协调了县里某个单位给了3000元的无息贷款,镇财政老马又给了1000元的无息贷款。大约干了两年,第一批地毯终于下织机了。但是,地毯行情却是下来了,卖不出去。
        村干部一班人愁煞了头,不得不到县地毯厂完成后六道工序的后修,求时任县地毯厂会计的刘自新(后来任县厂厂长)的父亲(在天津地毯十四厂工作)拉到天津去卖。
        销路不畅,产品卖不出去,姚堂村地毯加工搁置了起来。大概过了两三年,也就是85年底,天津来话了,地毯已经出售,不过不是原先市值的7000多元,只卖了5000多元。这时候行情也见好,县厂也在踌躇满志,已经取得县委政府的支持,正在扩大规模。这钱,是还贷款,还是继续办下去?这是摆在姚堂村委会会议上的一大课题。这东西离我们生活太远,实在太不好把握行情,所以说啥话都有,意见不一致。姚洪彬已经熟悉地毯加工管理,姚永喜熟悉行情和发展趋势,并且通过两年的地毯加工,已经拥有了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二人坚持先不还贷款,用这笔款作为筹备资金,扩大规模,在村委会以上获得通过。
    扩大规模,原有的厂房面积太小了,织机也需大批增加,就那5000元无济于事。他们先从赁房开始,在家东学校后院开始了重建。各人都从家里拿钱垫支。就这样,姚堂村地毯厂初具雏形。开始依然是自负盈亏,做过很多尝试。据说干过棉纱麻质地毯,也干过200道的,也干过120道的,最后落实到基本固定到以90道地毯为主。大概时间不长,县地毯厂急需扩大规模,创了外汇,得到了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升格为县地毯总厂。姚堂村有以前的业务关系,就顺势称为第四分厂。不再进行自负盈亏了,是地地道道的来料加工。
    那几年是姚堂地毯腾飞的几年。也如正式工厂一样,也搞劳动比赛,据说我厂一个员工每分钟砍了75个头,比县地毯总厂的正式职工手还要快;为了正当月冠军,还有通宵达旦加班干活的;甚至没有电了,有点支蜡烛,后来点着汽灯干活的。真是热火朝天。我村的姑娘毕竟是有限的,就在外村招工。这样就培训了大批熟练工人。村厂的地方织机还是不能够满足订单的需要,就增加织机,安排在村里新盖的暂时闲置未用的房子里,甚至动员我村的姑娘回家自立织机。
    在这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地毯加工在我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曲曲折折,付出最大的就是姚洪彬。
    他是生产厂长兼库管。一开始在村西大队部,别人都可以回家休息,他不行,他要看家,十几年间,他在家住,没有在仓库住的时间长。他要照顾聘请来的师傅。他的三弟,现年已经八十余岁的姚念朝说:“俺二哥啥事都会掂对。当时,俺几个在林场,种了一点丝瓜和蔬菜。到快做饭时,俺二哥就去了,说不了摘点啥菜,就回去给聘请的老师做饭去了。冬天,他家腌的咸菜就有一部分是为老师准备的。”这项工作是琐碎的、具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4-27 18:59 , Processed in 0.10924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