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42|回复: 2

姚崇:胆识过人的“救时宰相”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8-28 11: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崇:胆识过人的“救时宰相”(洛阳古墓与名人系列 唐代篇③)



        来源: 洛阳网-洛阳晚报  2012-08-02 08:54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唐世贤相,前称房(玄龄)、杜(如晦),后称姚(崇)、宋(璟),他人莫得比焉。”
      姚崇一生在宰相位上三起三落,最终帮助唐玄宗开创了盛唐伟业。那是一个花团锦簇的时代,至今令人无限神往。
      公元721年,72岁的姚崇去世,今伊川县彭婆镇许营村北的万安山脚下有其墓园。
      “折节读书”入仕途
      公元650年,姚崇出生在陕州硖石(今属河南三门峡陕县)一个武将世家。他“少倜傥,尚气节”,喜欢骑马射箭,却对读书视如畏途。
      20多岁时,有一天,他在广成泽一带游猎,遇到了长于相面的饱学之士张憬藏。张憬藏见姚崇相貌不俗,言谈却文理不通,感到十分可惜,便告诫他好好读书,前途不可限量,千万“勿自弃”。姚崇听了很受鼓舞,开始“折节读书”,几年后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
      武则天当政时,契丹进犯中原,兵部事务繁杂,40岁的姚崇处理得井井有条,受到女皇赏识。不久,他被破格提拔为兵部侍郎,开始到京城任职。
      当时的京城已被“白色恐怖”笼罩,周兴、来俊臣等酷吏横行,动辄诬人谋反,连“国老级”的狄仁杰都被下了狱。姚崇为防祸从口出,决定多做事少说话,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口箴》。
      不过,姚崇是一个崇尚气节的人,“箴虽诫口,诤亦忘躯”。公元697年,周兴、来俊臣等人倒台后,他对武则天历数“酷滥之冤”,声称朝中并无人谋反,自己愿“以(全家)百口保百官”,使武则天深受触动。第二年,姚崇由狄仁杰推荐当了宰相,在这个位置上一直干了5年多。
      武则天暮年,大权落在其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手中,正直的姚崇被排挤出了朝廷。在去边关当安抚大使之前,他向武则天辞行,女皇让他推荐接替宰相位的人,姚崇便推荐了70多岁的刑部侍郎张柬之。
      公元705年,80多岁的武则天病势严重,张柬之等人借机诛杀了张易之兄弟,逼迫武则天传位于皇太子李显。当时姚崇已从边关返京,唐中宗李显想让他重新出任宰相,姚崇没有接受。相反,在众人为武则天退位而庆贺时,姚崇却痛哭失声,并因此被贬为亳州刺史,调离了京城。
      不过,事实证明他的做法足够明智。张柬之等人很快被武三思除掉,中宗无能,韦后当权,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又发动政变,拥立睿宗李旦即位。在这一幕幕血腥的宫廷剧中,很多人丢了性命,姚崇却因远离权力中心而得以保全。
      公元710年,姚崇第二次当了宰相。当时睿宗之妹太平公主权倾朝野,想效仿武则天做女皇,姚崇为保李隆基的太子之位,提出“安储三策”,建议将太平公主安置到洛阳,分散诸王势力。结果,睿宗竟将这话转告了妹妹。太平公主大怒,李隆基忙“丢车保帅”,把姚崇贬为地方官。这次,姚崇只在宰相位上干了不到一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28 11: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事建言”启盛唐

      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终于剪灭了太平公主的势力,但“后武则天时代”的混乱局面并未结束,依然是社会动荡、人心不安。

      想有所作为的玄宗,想起了胆识过人的姚崇。他趁骊山阅兵的机会,在渭水之滨召见了正任同州(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刺史的姚崇。

      一见面,玄宗就问:“卿颇知猎否?”姚崇答:“臣少年时居广成泽,目不知书,唯以射猎为事……至于驰射,老而犹能。”于是与玄宗一起狩猎,呼鹰放犬,进退有序,玄宗十分满意,觉得这个宰相人选找对了。

      然而,64岁的姚崇没有当即接受任命。他知道玄宗要锐意进取,励精图治,但不知决心有多大,就提出了十条建议,后称“十事建言”,包括精简机构、杜绝贿赂、施行仁政、疏远佞臣、减轻苛税等,件件针对“后武则天时代”留下的积弊。玄宗听得热泪盈眶,全部采纳了这些建议,君臣达成了共识。从此,姚崇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开元初年的大唐帝国面目一新。按《旧唐书》的记载,就是“开元之初,贤臣当国,四门俱穆,百度唯贞”,在姚崇的推动下,盛世之门已然打开。

      玄宗对姚崇十分信任和尊重,“军国庶务,多访于崇”。当时姚崇家住洛阳慈惠坊,在长安的住处离皇宫较远,玄宗便想让他搬到离自己较近的驿馆里。姚崇看那个驿馆过于豪华,不想去住,玄宗便说:“朕恨不得让你搬到宫里住呢,住这样的驿馆怕什么!”两人的关系可见一斑。

      公元715年到716年,中原一带发生蝗灾。官员和百姓认为这是天意,不敢进行捕杀,只是在田边地头设祭焚香,进行膜拜,连玄宗也被弄糊涂了。姚崇是一个唯物论者,他认为必须安农除害,并提出了具体措施:“蝗虫怕人,故易驱逐;苗稼有主人,故救护者必定卖力;蝗虫能飞,夜间见火,必定飞往;设火于田,火边挖坑,边焚边埋,定可除尽。”玄宗还在犹豫,姚崇干脆说:“陛下好生恶杀,此事不烦你下诏,就由我处理吧!如果上天怪罪,由我一人承担!”

      玄宗终于被说服了。在姚崇的坚持下,各地开始灭蝗,保住了大部分庄稼,没有造成动乱和饥荒。不过,姚崇也并未因此立功受赏。公元716年十二月,因一名下属犯法,他想为其减轻罪责,招致玄宗不满。于是,姚崇主动辞职,并推荐比自己小13岁的宋璟接任。

      这一次,姚崇在宰相位上干了三四年。他识时务而善变通,继任的宋璟则守法持正,两人工作方法不同,政见却始终一致,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一个灿烂辉煌的开元盛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5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28 11: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死赚张说”留逸闻

      公元721年九月,72岁的姚崇因病去世,葬在万安山南麓。前段时间,我们与市文史专家赵跟喜先生一起谒姚崇墓园。墓园位于伊川县彭婆镇许营村北,宋代名相范仲淹的家族墓地——范园就在其西边约300米处。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着黄金无买处。’到了唐宋时期,许多名人将相就把长眠之地选在了万安山一带。就拿唐代来说,除了姚崇墓在这里,张说、裴向、裴遵庆等人的墓志也是在这一带出土的。”赵先生说。

      伊川县文史中心主任宋赞斌说,姚崇墓园里还埋着他的母亲及三个儿子,最初的规模要大得多。宋代的范仲淹崇拜这位先贤,就把自己的家族墓地迁来了。曾与姚崇同朝为相的张说,应该就葬在姚崇墓东边不远处。

      提起张说,还有一个“死姚崇犹赚活张说”的故事。据说这两个人关系不睦,积怨很深。张说当首辅宰相时,曾阻挠姚崇升官,而姚崇当宰相后,也给张说“垫了黑砖”,直接导致张说被贬出京城,到外地工作了八九年。

      姚崇临终时,担心又当了宰相的张说报复自己的家人,便告诫儿子:“张说这个人喜欢古玩,我死之后,他会来吊丧,到时候你们就把我收藏的珍宝摆出来,如果他看也不看,那你们就有麻烦了,要早作打算。如果他喜欢这些东西,你们就给他送去,并请他为我撰写碑文。写好的碑文要呈给皇上审阅,然后立即刊刻,这样他后悔也来不及了。”

      张说果然着了道儿,收了珍宝,写了碑文,对姚崇评价很高。几天后他醒悟过来,想索回碑文,已经来不及了,不由得捶胸顿足:“死姚崇犹赚活张说,吾今日方知才之不及其远矣!”

      当时厚葬成风,姚崇认为这样非但无益,还会招祸,因此在遗嘱中要求薄葬。连田园资产之类,他也“预为定分,将以绝其后争”,使家族在百年之后也长幼有序,和睦相处,令人叹服。

      晚年时,姚崇曾问僚属:“我作为一个宰相,可与谁相比?”僚属说:“你比不了管仲、乐毅,但可算得上一个救时宰相。”姚崇认为做个“救时宰相”也不错,就说:“难道这是容易做到的吗?”

      后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唐世贤相,前称房(玄龄)、杜(如晦),后称姚(崇)、宋(璟),他人莫得比焉。”这个评价十分到位。

      姚崇墓寻古小贴士

      自驾车、骑自行车线路:从市区向南过龙门山,然后过草店伊河大桥右转,沿常付公路向南走约1.8公里,在东高屯村一丁字路口左转。向东走约5公里,过一个十字路口,再走约1.5公里见丁字路口右转,向南过郑少洛高速公路涵洞,左转向北可看到范仲淹墓园。范园东边约300米就是姚崇墓园。(记者 张广英 实习生 王励晴 文/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3 12:34 , Processed in 0.1065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