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运公司和姚叔来背景 北京琉璃厂和南方古玩界闻其名但不知人。大商人在海外或纽约经营中[size=+0]国古玩,美国古董商出手大方,矣矣。民国政商界,知他和革命圣人张静江(本名增澄字静江,1876-1950)有特殊关系是确实,但不见他彰显,离动荡权力和民国风雨政治的漩涡几近中心,却从无建树,故闻者戚戚听者索然。其人的政治背景和商人身份,在西方早已不是秘密,他善操英语熟练掌握东西方文化(按其父是中国第一所英文学校的创始人),最受西方青睐。通运公司的总经理,使他在海外的活动,能按照西方人的规则,并轻易融入上流社会。从上世纪初叶至一次世界大战,从巴黎伦敦重心转移到纽约,从三四十年代欧美名声鹊起,中华革命党有受益,志士学子有受益,海外华人和宦海沉落的名贵,踵接相至都有受益。今天市场上的重要艺术品,大多也与他有关。他和张静江的通运公司,查民国史可以碰到。在通运公司,他和张静江共占股份。 
通运公司在纽约使用的名片
姚叔来真名姚昌复, 字叔来,英文拼写 Yau Chang Foo, 西方对 C.F.Yau 这三个英文字很熟悉,在博物馆如雷贯耳,在拍卖行如数家珍闻风而至。今天说不知,其实是不知者不知。生于1884年1月17日苏州,殁1963(以后不入世)年。 姚叔来1902年10月4日乘法国邮轮安南号,随满清派驻巴黎上任领事的孙宝琦(1867-1931)团队同往,同行有张静江,姚蕙(1879-1918),李石曾(1881-1973,李鸿藻之子),还有卢琴斋(C.T.Loo,1880-1957)吴启州(K.K.Chow)等。姚叔来的父亲和孙宝琦同是李石曾的父亲李鸿藻的学生,姚蕙是姚叔来的姐姐,也是张静江的夫人(此时已是2个孩子的母亲)。他们在巴黎创办了通运公司(Ton-Ying & Co.1903),直到1950年张静江在纽约去世,通运公司继续由姚叔来主持,到他们共同生命的结束。 姚叔来苏州人,父名菊歧字丙然,光绪进士入翰林御前侍读,后置山东济南府大学士,曾参与创立中国第一所英文学校。南浔富商张宝善(1856-1928,张静江父)因同乡孙宝琦关系结识姚菊岐,两家结下姻缘。姚叔来本人后来(1905年)获得过清朝末班功名,受家庭熏陶,他通中国古董,对青铜器陶瓷,古代书画玉器情有独钟。上世纪30年代著有《中国书画研究(The Study of Chinese Paintings)》,英文,由世界最高学府牛津大学出版社1940年精装版出版,林语堂(1895-1976)代写序,牛津纽约多伦多三地发行,书中详录唐宋元真迹,今不多见。林语堂在纽约与通运公司周群如卢芹斋余静芝等海外名流的特殊关系人所共知。 姚叔来自通运公司创办至其去世,一直是总经理,从未变更。民国史一般了解通运公司海外生丝茶叶贸易,浙江民族工业成绩,那是大历史,但缺乏细节。 民间有蛛丝马迹,但需要梳理才: (1)1905年,孙中山(1866-1925)携张静江字据到纽约通运公司曼哈顿第五大道566号,领取3万美元辛亥革命活动金,经手人是他; (2)1907年,参与中国在海外最早的《(巴黎)新世纪》(周刊)创办,由吴稚晖(1865-1953)李石曾于1907年6月21日发起,姚蕙担任美术设计,该刊与《天义报》同为中国最早的发行物,宣扬无政府主义;该创刊之场所巴黎通运公司,既是当时民国海外志子(包括后来国民党的领袖及元老们)聚集地,也是早期共产党在海外的活动家们赖以栖身和熟知的中心,亦即法国勤工俭学的直接发源地,组织邀请承担经费和担保单位; (3)1925年,担任纽约华侨界孙中山追悼会主祭; (4)1931年接待和安排梅兰芳在纽约的演出活动; (5)斗鳮台(戴家湾)西周早期青铜禁流失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知情人; (6)现台北故宫收藏的《资源委员会档案》册的提供者等。该档案即属民国财政部档案,资源委员会即国民党财政部前身,张静江任主任; 
2004年纽约佳士得中国瓷器拍卖册封面,宋代瓷器,姚叔来收藏
拍出价1,463.500万美元 他和著名英国陶瓷古董商大维德(Sir. Percival David,1892-1964),美国收藏大家默尔夫人( Mrs. William Henry Moore,1859-1955),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Gustaf VI Adolf of Sweden,1882-1973),美国早期东方学者和权威人士,政商及国民党高层贵戚,江浙古董藏户藏家和名士等的关系,多数为人所不知。 姚叔来的夫人吴氏(宛如,1882/4/1/-1982-),英文拼写Yau Woo Shee(姚吴氏),北平人,名宦世家,晚年和张静江的继室夫人朱逸民(豆豆,智轶,1899/1900-1991),画家余静芝(1890-1967?)等,参与美国华人首富沈家桢(1913-2007)捐办的美国佛教会。 通运公司其他人如卢琴斋,原是张静江家的大菜厨,吴启周原是张家典当铺当朝奉,吴母原是张静江的弟弟张增鉴(澹如,1882-?)的奶妈。上海卢吴公司命名取其二人之姓。 张静江为支援孙中山耗尽海外积蓄,卢琴斋另立公司 C.T.Loo & Co.,该公司是卢琴斋其它所有公司名号之宗。民国海外纵横欧美享誉博物馆和收藏界的通运公司和CT卢公司,原是一家和后来分家。同时期还有日本的山中会社(Yamanaka & Co.社长归堂学人),他们是20世纪初欧亚美亚洲文物热的三驾马车,造成的影响今天还在喋喋讨论。 但研究20世纪初海外中国文物的命运,应注重考据和尊重历史原貌。归堂学人著有《获古图录》,卢琴斋著有《中国古玉》,姚叔来著有《中国古代书画》,庞莱臣(元济,1864-1949)著有几大册书画个人收藏,对西方影响颇深,贡献也颇大。天下之大,失于此者得与彼,散于私者得于公,多存厚亡之律。中国人在世界,每人都感觉比过去好看,但谁又不沾此带来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