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晓:攒钱去新疆看妈妈
编辑:徐佳毅 来源:德州新闻网
新疆的乌鲁木齐市对于很多生活在东部城市里的人来说是一座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但是对于武城县武城镇中学初中三年级的姚春晓来说,那儿却是她每天牵挂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她的爸爸妈妈。 妇联工作人员为姚春晓送去新衣服。 □记者 赵亚楠 通讯员 董冠华 摄影报道
新疆的乌鲁木齐市对于很多生活在东部城市里的人来说是一座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但是对于武城县武城镇中学初中三年级的姚春晓来说,那儿却是她每天牵挂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她的爸爸妈妈。
后悔让妈妈外出打工
今年14岁的姚春晓已经想不起来爸爸是哪一年开始外出打工的了,但她清楚地记得,三年前的一天,妈妈试探地问她:“先由姑姑照看你,妈妈去爸爸打工的地方赚钱可以吗?”听后,春晓很爽快地答应了。当时的她并不明白妈妈的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她简单地以为妈妈去看看爸爸就会回来,让她没想到的是,这成了她和父母双城生活的开始。
与父母分别的三年时间里,只有过年时父母才会从遥远的大西北赶回家。而每年的过年也成了春晓又盼又怕的日子,她盼的是和父母分别了一年之后终于能见到他们了,她怕的是父母回家路途的艰辛,“春运时火车票难买,爸妈要半夜就去排队买票,他们舍不得买卧铺,每次都是坐48小时的硬座回来。”说到这儿,春晓眼里泛起泪花。
而最让她难以克服的是年后父母再次启程时她心里的那份失落,每次把父母送走后,看着空荡荡的屋子春晓的心好像也空了,“开学时,看着姑姑给表妹收拾书包,嘱咐表妹新学期要好好学习,那一刻我特别想妈妈,真后悔同意妈妈去外面打工。”这一刻,春晓再也克制不住,她用手捂着脸哭了很久。
爸爸做的活是别人都不愿意做的
想念是相互的,再远的距离也隔不断父母对春晓的牵挂,去年暑假,父母便把春晓接到乌鲁木齐。为了省钱,去乌鲁木齐的火车票依然是张硬座票,虽然要坐48个小时,但是第一次坐火车的春晓还是很兴奋。而这种兴奋感却在见到父母的居住环境时消失了。“很小的一间房,只有床和桌子,还赶不上老家。”春晓说,那时候她才知道妈妈的工作是帮人做铝合金,而爸爸则是做些搬运、刷墙的零活。她还看到,爸妈每天的饭菜里几乎没有肉,经常吃的是冬瓜、白菜和土豆。今年过年时,春晓无意间听到了妈妈跟姑姑的对话,“妈妈说我爸爸做的都是别人不愿意做的脏活累活,每天干完活身上都是一层灰,因为压力大,他还经常抽烟。”懂事的春晓知道,父母受得这些苦都是为了让家里的日子过得宽裕些。
生活费中挤出车费去看爸妈
今年已经上初三的春晓学习成绩优异,老师说她是重点高中的苗子,“再忍三年,上大学我要考到父母身边去。”和很多同学不一样,春晓并不向往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她只想考到新疆,到父母身边,不再和他们分开。
今年暑假,春晓说她想再去看看父母,但是火车票太贵了,她只能在自己的生活费里节省,在本来就不多的生活费里往外挤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春晓说:“只要能见到父母,这都不算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