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世界姚氏宗亲网 返回首页

姚氏御医的个人空间 http://bbs.sjyszq.com/?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国务院首批颁发国家级名医“舒肺达肝法”创始人姚奇蔚教授 ... ...

已有 741 次阅读2013-11-2 20:24 |个人分类:我的《兄长》


编辑/黎小裕 
        
          姚奇蔚(1916—2003 )江西南昌人,出生于中医世家,家学渊源,从幼儿时聘请乡里有名举人胡师爷教私塾,传授古文、医学和诗词,12岁起跟随祖父江西著名老中医姚穉山侍诊,1933年考入江西中医专门学校,于1937年以优等生毕业,后在南昌悬壶济世,医术精湛,名噪杏林,解放前,曾任东南国医专科学校教务主任兼任《中医内妇儿科》及《中草药》教学。解放后,历任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糸中药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西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江西省中医工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第一副主任;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第六、七届常务委员会委员;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并获政府特殊津贴。

      名老中医姚奇蔚开创近代中医界学术理论的精髓——【舒肺达肝法】

      舒肺达肝法,是姚老毕生的临床经验总结,肺主诸气,调节脏腑的功能,经云:“肺者相傅之官,制节生焉”。这说明了肺对人体活动的重要性。肝为藏血脏器,疏畅人体血液之流通,主管人们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经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这说明肝在人体中对人的思维和毅力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脏器。在人的正常生理状态下,体内气血的活动能够保持一定的生理平衡,关系到肝肺两个脏器的功能相互制约,这就是所谓相反相成之理。

      〖气乱生百病  调理寻肝肺〗祖国医学十分重视气化“生化之道,以气为本……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一乱,百病从生。姚老本着此学术思想理念在临床上,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研究和治疗,十分注意脏腑的气化功能。在治疗疾病时,很注重肝肺气机的宣降条达,强调展动气机的重要性。肺朝百脉,气贯五脏,为宗气出入之所,气机升降之枢。肺失宣降,内脏诸气无法升降,血液中的浊气无法排泄。血液的流行之所以能达周身,全靠肺气之输送。所以姚氏祖先云:“肺主诸气,运行不息,如天行之健”。又曰:“诸气愤郁皆属于肺”,这说明肺气关系人体的生理状态和病理变化至为重要。肝主疏泄,性喜格达,主藏血液,为情志调节之枢。内脏诸气的舒展,气血的和平,精神的活跃,水谷的代谢,皆有赖于肝气的调达疏泄。肝肺之气调,则诸气皆调;肝肺之气乱,则诸气皆乱。气乱生百病,诸病在发生、发展、转归的过程中,易乱于气。所以许多疾病,都与肝肺气机不达有着密切关系。有些疾病,多方面治疗无效,看来很复杂,姚老往往从舒肺达肝法着手,轻拨机关,把握应变,疗效满意。

      〖着眼通展  药贵轻灵〗气血以通行展运为顺,展运之法,不在重剂,妙在根据脏腑的生理特性,寻其郄窍,巧转千钧。特别是舒展肝肺气机,用药尤重轻灵。盖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清肃之体,难以厚味;肝为刚脏,不胜燥烈,舒柔之质,难服滋腻,故凡大苦大寒、大温大热、大辛大燥、大甘大腻之药,皆非所宜。欲使肺舒肝达,必须注意寒温适中,宣补适中,滋养适中,疏利适中,才能遂其宣降条达之性。在这方面,姚老是深有体会的,姚老日常治病,多用生黄芪、北沙参、秋桔梗、生甘草、冬桑叶、枇杷叶、银柴胡、浙贝母、青蒿草、白头翁、杭白芍、地骨皮、川楝子、制香附、关防风、生荆芥……等辛平甘润,轻清灵活之品。方中生黄芪、北沙参合用,不寒不热,味薄气清,补肺益气而不壅滞;秋桔梗、生甘草苦甘合化,开提肺气而不耗散;杭白芍、地骨皮甘寒清润,养血柔肝而不滋腻;制香附、川楝子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疏肝解郁而不温燥;冬桑叶、枇杷叶、银柴胡、浙贝母、青蒿草、白头翁均皆清凉灵活,清肺凉肝而不遏郁;关防风、生荆芥辛平甘润,宣畅肝肺而不辛烈。药不在多,贵在精帚,识此妙法,泛应曲当。

      〖舒达肝肺  兼顾其它〗百病生于气,以气郁为多,气郁诸病,又以肝郁不达者为多,肝郁不达,又以肺气不畅为多见。肺气不畅,与肺虚无力有关;肝郁不达,与肺气不宣有关;欲开肺气,必须补肺,欲达肝气,必先舒肺;补肺才能制肝,舒肺才能达肝。所以姚老在舒展肝肺气机处方中,几乎每方都是生黄芪、北沙参、秋桔梗、生甘草并用,一补一开,以舒张肺气。其中生黄芪、北沙参均为等分,用量也较重,每剂从20~50克不等。由于平淡之药,非重用难见奇功。其它清肺、凉开、柔肝、疏肝诸药、则因证而施,不必悉用。并适当照顾兼证,根据病情,辅以它药,广泛用于许多中医病证,如湿温、咳嗽、脾胃、痰饮、风湿、虚损、中风、不寐、调经、妊娠等等…

       姚老从事医疗、教学、科研50余年,是一位造诣殊深,医术精湛的中医学家,在医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姚老对现代医学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症进行了专门研究,根据中医理论认定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与肝肺有着密切关系,倡导舒肝达肺法寓于建中养胃的治疗方法,经治病例达5000余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突破了“胃粘膜腺体萎缩不可逆转”的观点,并将其临床治疗经验输入电脑糸统中。通过国家卫生部专家鉴定组的鉴定,认定“姚奇蔚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电脑糸统具有较严密的科学性,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这一成果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纪录片在全国放映。1985年获江西省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1987年获江西省教委科技成果二等奖。

       语云:实践出真知。姚老在中医理论上有很深的造诣,在临床上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生前著述有《脾胃疾病常用治法和方药》、《用药十八法》、《中医治疗学概要》等书籍。发表《舒肺达肝法》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肝、肺有密切关系》等学术论文40余篇。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江西中医研究所供稿)


       姚老治疗萎缩性胃炎常用益气建中汤或养阴建中汤,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养阴建中汤
【组成】北沙参30克 桑寄生20克 玉竹20克 青黛10克怀山药30克 白芍10克 石斛30克焦山楂30克 浙贝母10克
【功能】养阴建中。
【主治】胃痛胃胀嘈杂灼热,口干苦,舌质淡红,无首或少苦,脉细软,表现为肺虚肝热胃阴受伤,胃阴不足型萎缩行胃炎患者。
【用法】将上药置砂钵内加冷水浸过药面,浸泡10分钟即可煎煮。煮沸后改用微火再煎15分钟,滤取药液约  400毫升服用。
【方解】本方虽脱胎于叶天士的益胃汤,但去麦冬之腻、冰糖之甘,更增白芍、桑寄生柔肝平肝,淮山药、焦山楂一补一消,益阴健脾,浙贝母、青黛舒肺达肝,解郁清热。全方甘淡味薄,清虚灵达,滋而不腻,清而不胜,清滋之中寓流动活跃之性。用其养胃,又能清肺;用其益气,又能达肝。喻氏治燥热伤肺,善清胃热以肃治节;余治“萎胃”用益胃以舒肝肺,用药不同,治法无异。
【按语】对于“萎胃”的治疗,多从肝胃论治,有效有不效。姚氏则不仅着眼于肝胃——沙参、玉竹、山药、石斛甘淡养胃;白芍、青黛舒肝清肝,而且还养眼于肾——桑寄生补肾平肝。考“肾为胃之关”,肝胃相生相克,故胃病可从肾、肝论治。视野开阔,思路清新,可师可法。

益气建中汤
【组成】桂枝10克 白芍10克 甘草3克 大枣3枚 黄芪50克太子参30克 怀山药30克 黄精20克
【功能】益气建中。
【主治】胃痛胃胀,喜嗳喜按,遇寒加重,口淡不干,四肢欠温,舌质淡,苔薄白,脉迟或缓,表现为中阳不振、肝气升达无力、胃阳不足型之患者。
【用法】将药置入砂钵内加冷水浸过药面,浸泡10分钟,即可煎煮。沸后改用微火再煎 15分钟,滤取药液约  400毫升服用。
【方解】本方源于《金匾要略》黄芪建中汤,但去饴糖之大甘,更加太子参、怀山药、黄精益气养液;重用黄芪补肺制肝,舒达肝气,于温建之中寓展运之用。黄茂甘温味淡,轻虚不变,于补气之中含上升外达之性,对气虚不足、肝气升达无力者,确为”首选良药。陈修园在《伤寒医诀串解》中,主张重用黄芪助少阳生发之气逆转其不利之枢机。余用黄芪助肝气升达之力,舒展其不达之郁滞,义正相同。此方虽经加减,但达到了温不燥液,补不壅气,寓舒肺达肝于建中益气之中,以建中益气之剂,收达肝和胃之用。至于党参、白术,只有当患者出现食欲不振,大便稀薄,四肢乏力时,方可选用之。

    【按语】以上是治疗“萎胃”常用的两个基本方,其有阴阳两虚者,则合二方之意化裁为养阴益气汤。若症现夹杂,则各守其方而加减之。其加减之法,随症应变,总以平淡轻灵为务。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器质性损害之病变,以中虚胃弱为基础,肺虚肝郁为主因。肺为娇脏,以轻虚灵达为用;肝为刚脏,以舒运条畅为贵。胃气直舒展活跃,通降和顺。因此,组方用药必须注意轻灵。凡味厚甘腻、辛温燥烈、气味不纯、有碍胃气的壅滞之品,皆非所直。组方力求清润不腻,寓流通之性;甘补不变,具展运之用,才能达到寓舒肺达肝于建中养胃的目的。【4】

主要参考资料:
【1】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研究院《姚奇蔚》:http://117.40.29.101/famousView.asp?id=4
【2】齐 南 吴晓莉 王 锐《内经》从肺论治临证发微四则[J]. 中医文献杂志,2006,(3).
【3】《国家级名老中医验方大全》[M]  伊犁人民出版社  1999年出版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5-17 11:44 , Processed in 0.0545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